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世博会对上海地区人才流入造成的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3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408093147324
  • 日期:2010-04-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摘 要: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是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 是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舞台。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这次盛会也将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量的人才。本文先对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及其人才需要进行阐述, 然后分析世博会人才流动的基本情况, 最后提出大量人才流入将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问题。    
   
     Abstract : Known as the“economic ,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Olympic Games”, the world Exposition is an arena for the par2ticipating count ries to display the achievement s and prospect s in their social , economic ,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sectors. EX2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in . And this great event att ract stalent s like a magnet .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int roduction of the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nd the demand of talent sfor this great event , and then analyz talent flow. Finally this article put s forward the influence and problems the talent flowmay brings. 
      作为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 世博会是各国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等方面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 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自从2002 年12 月3 日, 在国际展览局第132 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上上海赢得了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起,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上海各行各业中屡屡提及的概念。而每每提及这个概念, 人们脑海里总会展现一幅美好的景象: 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 上海的知名度得到提高; 上海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得到改善;众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  
   
      世博会及其人才需求概况
    
      2010 年世博会将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提供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也是“对上海捕捉机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①。现任世界银行研究中心主任的同济大学彭运鹗教授在2004 年“绿色世博国际环境研讨会上”的一番发言点出了上海世博会面临挑战的实质。他说: “要办最成功、最难忘、最精彩的世博会, 我们缺的决不是钱, 缺的是人才。现在有关方面粗略计算, 紧缺人才30 万。”        
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和组织需要的并且与一般人力相比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人。上海对外服务公司曾邀请国际知名的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对本市千余名各方人士进行上海世博会人才培训调查, 本#p#分页标题#e#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组织网上大讨论, 并邀请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社科院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调研分析认为:上海世博会所需人才结构是旋涡型的。会展运作人才是旋涡型结构的核心, 其中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等人才, 是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部分。旋涡型结构的中层即拉动部分是会展辅助人才, 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等人才, 需求量中等。旋涡型结构的外围即边缘部分是会展支援人才, 包括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等人才, 需求量较小。而总体上来说现有人才仅能满足需要的三分之一。目前上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135 万名, 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9 % , 每万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870 名,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人才分布上, 主要集中在教育、制造业和卫生等领域, 占70119 %。而规划设计业人才、法律人才、大型项目的组织人才、国际政务和国际商务人才、媒介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奇缺② ,如世博会需要的具有一定经验的会展高级项目经理就不足50 人。 为了应对人才缺乏的局面, 上海的人事局、世博局、劳动局、教委、文明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将形成合力开发世博人才, 组建“上海世博人才开发办公室”。上海对外服务公司投资建设成立了“世博人才培训中心”和“世博人才服务中心”, 以解决世博人才短缺的难题。此外, 上海各高校纷纷设立相关专业或会展研究中心, 致力于培养素养较高的专业会展人才。          
          培训是为社会培养会展、物流等现代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所需时间较长。比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艺术设计学院2003 年获准开设“会展与空间设计”专业, 到2010 年将培养三届本科生和一届研究生, 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 大量人才流入将成为世博会举办期间及世博会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一道鲜明风景。      

   “世博效应” ———上海地区人才流动分析   

    1. 人才流入原因分析  
     人才流动,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微观上, 人总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依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人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相对较高一级的需求。工作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工作环境、组织文化、个人在某一层次需求的实现情况等等都是影响人才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再加上家庭、社交、个人际遇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信息流通的背景下, 本#p#分页标题#e#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人才为满足其需要而进行职业、岗位、地域的选择是很普遍的。其次从宏观上来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湘泉在其著作《劳动经济学》中指出,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作差别、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等都是劳动力流动的成因。人才一般由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流向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 由工资报酬机会相对较差的地区流向工资报酬机会相对较好的地区。   
(1) 借世博会契机, 上海地区产业和地区发展模式的调整与优化将吸引大量的人才流入上海。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促进大批朝阳产业的发展, 比如会展、城市规划、管理咨询和建筑等等, 这将带动人才的大量流动(见图1) 。      
 


 

     上海是众所周知的全国人才聚集地, 但要顺应发展步伐, 目前所拥有的人才储备显得有些不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掌握熟练技术的人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管理人才⋯⋯都会被上海这一发展中的磁场所吸引, 而具备翻译、公关、财务、法律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为上海腾飞注入核心动力。   
    (2) 在世博会的刺激下, 上海人才市场的宽裕度较大。人才市场的宽裕是指工作空缺率与非就业率的比值③。一方面, 为了成功举办世博会需要以下三类管理和支持人员:一是世博会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是为世博会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三是与世博会有间接关系的人员(如酒店服务、旅游服务、物流等方面人员) ④。会展业对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1 : 10 的带动效应, 每增加1000m2 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 上海地区劳动力就业并未饱和。据上海统计局数据,2004 年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27143 万人。而从业人员中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所占人数最多, 分别达到了272103 万人、125153 万人和74173 万人⑤。从数量和结构上来看, 上海的人才市场宽裕度都很大。     
   (3) 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的流入。2010 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包括了营造一个环境优雅的城市的内涵。“世博蓝天白云计划”的逐步实现使得上海“天蓝、水清、地绿、居佳”。不仅如此, 上海的教育质量、健康生活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 上海的土地资源迅速升值是世博会初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象征, 而上海的房产价格在申博成功后显示出持久上扬的态势, 生活成本的上升将令部分想定居于上海的人才却步。    #p#分页标题#e#
    2. 人才流入情况分析     
   (1) 世博会期间人才流入数量分析。1985 年日本筑波世博会, 一共创造了超过45 万的就业人数。根据预测, 将有20 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为上海世博会服务。世博局表示,世博会需要专职队伍、基本队伍和志愿者。其中最核心的组织管理运营人才, 就需要2000 人左右。此外, 世博会运营期间需要志愿者近10 万人⑥。   
   (2) 人才流入来源分析。如果把上海看作一个系统,则其人才流动可以分为系统外向系统内流入和系统内部流动两个方面:   
   第一, 系统外向系统内流入。首先, 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将给上海的发展带来活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 人才“最佳回归比率”是2 :1 (出国二个人中有一个回国) 。一般来说, 人均GDP4000 美元以上, 人才流出势头明显减弱, 回流幅度明显上升。人均GDP6000 美元以上, 开始出现回流高潮⑦。现在, 上海正处于人才回流上升期。中国国力的增强、报国的热情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等等原因将推动海外学子回国寻找广阔的舞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 年世界教育数据汇编》统计, 截止到2004 年, 全球出国留学生共250 万人, 而中国一国就占了14 %。而今, 上海推出仅两年的“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 留学回国工作人员总数达514 万多人, 留学生自主创业企业3000 多家, 其中35 %为通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分布在张江、嘉定、虹桥等10 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科技创业孵化基地⑧。  
    其次, 上海将引进和利用大量的国外人才。人才国际化是指人才资源超过国界, 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人才国际化不仅仅是人才个人的流动, 也意味着人才机制与国际的接轨。据统计, 2003 年境外来中国内地工作专家总计39 万人次, 其中有713 万在上海, 占专家总数的1413 %。就上海而言, 虽然2004 年来沪工作、旅游、讲学的境外人员已经达到300 多万人次, 但是现在常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6 万人左右, 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 % ,与国际大都市所应达到的5 %以上的比例相差还比较大。最后是国内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入上海。截止到2005 年底, 全国约有1193 万人次到东部人才市场登记要求流动, 约194 万人次到中部登记, 约89 万人次到西部人才市场登记⑨。从数字上可以明显看出, 目前东部仍然是求职者追捧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显示出东部人才市场人才资源的配载能力, 用全国一半的人才中介机构配置着全国近80 %的流动人才。上海开放的城市氛围、较多的发展机会、优雅的生活环境将吸引许多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来这里为他们的理想而打拼。     #p#分页标题#e#
     第二, 系统内部流动。首先是上海范围内人才在各行业间的流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社会上对于专业的会展人才的需求远远高于供给。因此, 势必有许多有一定经验的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转型做会展, 比如市场营销、传媒、管理、经济、射击等等行业。其次是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单位和岗位上的流动。世博会召开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再加上上海地区猎头行业日趋成熟和规范, 人才拥有更多的机会做出工作单位和岗位上的选择。  
     (3) 人才流入领域分析。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就直接满足世博会需要而言,人才一般流入三类领域: 第一类是世博会前期的规划和建筑人才(包括规划人员、建筑师、各类工程师等) , 第二类是世博会举办期间的执行和管理人才, 第三类是能为成功举办世博会提供“软环境”支持的人才(包括国际关系、公关、法律事务等方面) 。        而着眼于上海长远的发展, 经验丰富的金融保险从业者、广告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创意人才、制造业的特种灰领和高级蓝领、专业的会展管理人才都属于稀缺人才。此外, 2005 年上海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 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港航六大领域的人才位列其中。 
  
      人才流入产生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分析    

      1. 提升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大量人才的流入, 将上海人才状况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改善。在现代经济中, 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有更为重要。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 
     2. 将推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软环境”的改善。上海市领导提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设想, 设想到2015 年左右, 把上海建成与“四个中心”相适应的国际人才高地和国际国内人才集散中心。届时,上海将“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开发机制环境”、推进“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和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 最终实现人才国际化、人才市场化、人才信息化和人才法制化⑩。此外, 根据人才资源配置的乘数原理, 将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吸引而来的同时也对上海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只有打造更大、更安全的舞台, 才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得到展示的机会。     #p#分页标题#e#
     3. 易造成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加剧, 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利。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 中西部地区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 但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磁场”引力愈来愈大, “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打破, 这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来说无疑是“瓶颈”所在。   
      4. 大量人才的流入对城市的危机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一方面是自然性的灾害对城市和谐构成潜在威胁。台风、暴雨、风暴潮、龙卷风、赤潮、高温、雷击等都是上海地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作好对自然灾害的监控、预警、应急处理、跟踪等工作, 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对市民安全和城市稳定的危害, 是构建美好城市的第一步。另一方面,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病”的产生。“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旨在优化城市布局、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大量人才的流入, 必将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聚集更多的人。如果统筹不当, 届时上海交通更加拥挤, 住房更加紧张, 甚至污染更加严重。这样, 不但与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背道而驰, 还会严重影响上海的发展。    
    5. 要着力于对现有人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避免过多人才的盲目流入。引入人才, 并非在上海现有人才状况的基础上简单堆砌。应对世博会及上海2010 年后的发展, 人才流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素质和结构上的优化。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其中, 最基本的就是要使上海的现有人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人才资源拥有最强竞争力的时候是其实现了充分利用, 即人才资源得到了最佳匹配的时候。举例来说, 2000 年, 上海的退休高级人才超过5万人, 他们智能素质高、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他们之中有许多是在其体力的允许下能够从事参与决策咨询、开展人才培训、著书立说等工作的。但是因为已达法定退休年龄, 再加上现在的人才市场体制发育不完善, 这些人退休在家。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大一部分的人才资源是被闲置了的。   
    6. 推动人才租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才租赁是一种较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指通过人才租赁专业公司以服务合同或劳务合同来实现的服务交易以达到“引智不养人”的效果。这样既解决了人才不足的困境又节约了成本。为举办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 1999 年与世博公司签员工合同的人数达到12462 , 但是这些合同将在世博会结束后到期。这样的问题也是上海世博会将会面临的。人才租赁则是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同时, 在中国发展很不成熟的人才租赁也会趁此机会得到长足发展。 #p#分页标题#e#
     
    人才资源是世界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上海借世博会的契机以积极的姿态吸引人才流入, 并不仅仅着眼于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更是为了上海的长远发展。“海纳百川”是上海给自己提出的城市文化定位, 在吸引人才方面尤其展现出“有容乃大”的气质。“海纳百川”,不仅仅能够以积极姿态去吸引大批人才, 更重要的是拥有能够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并使得人才资源本身得到再生和优化的能力。这样, 才有更美好的城市, 城市里的人们才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 向洪. 会战资本———并不高深的赚钱秘诀[M]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2 ] 保健云, 徐梅. 会展经济[M] .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 ] 余明阳, 姜炜. 博览学[ M] . www.zhonghualw.co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4 ] 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 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 R] .
[5 ] 当代上海研究所. “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纪实[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6 ] 走近世博会[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7 ] 王战. 2010 年世博会: www.zhonghualw.com 创新与发展———2003/ 2004 年上海发展报告[ R] . 上海: 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4.
[8 ] 桂昭明. 人才资源经济学[M] . 蓝天出版社, 2005.
[9 ]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 R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10 ] 潘晨光.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R]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