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定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31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331171019316
  • 日期:2010-03-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世博会的历史是一段从对工业革命的激赏、对新产品的推介发展为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思考、对未来命运追问的历史。理解世博会的历史,并不困难,但是,追问世博会的未来却永远是困难的:我们要面对如何创造历史的难题。没有人怀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以其成功、精彩、难忘而将世博会的历史推向新的高度,但是,创造历史并不是靠单纯的创新勇气和人文情怀就可以做到的,创造历史需要可靠的依据、坚固的基石,需要我们审慎处理好诸种重大问题和复杂关系。
  余秋雨先生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十七届文化讲坛发表《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构想》的演讲,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昨天与今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科技与人文”、“专家团队与艺术家个人创造”等文化角度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部分作为对余秋雨先生观点的回应,以求进一步探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定位问题。
  
  世界、东方与中国
  
  毋庸讳言,中国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极其浓烈的国家。纵观近百年中国现代化历史,多数时间中国处于与西方对峙的状态。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赶超意识,它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奋进心、凝聚力,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可以认作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然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会滋生孤立主义情绪,导致对抗意识,自我封闭,自高自大,拒绝对外族的借鉴与交流,拒绝对世界性普世价值规范的认同。
  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滋长自然有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原因,这与上世纪中国社会比较落后,民族自豪感不强,国人崇洋媚外心理严重的情况相比是一种进步,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的标志。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有着相当的盲目性,没有对这一点的清醒认识就有可能使我们重走中国近代以来曾经走过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的弯路。
  世博会是世界的世博会,应该以全人类的眼光、地球村的视野来审视。我们不仅生活在民族中、国家中,还生活在世界中;我们不仅面对民族的、国家的,还面对世界性的问题;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我们也应具有世界主义的胸襟和气度,有地球村村民的意识,积极地参与世界性合作与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世界的接纳,在交流与对话中与世界同步前进。 #p#分页标题#e#
  我们知道悲悯、善良、仁慈、和平、自由……我们之所以承认它们的不证自明性,不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而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人性,我们正是克服了不同的文化对正义、真理、善良、仁慈等概念的不同理解,才能达成世界性共识。没有这种认识,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观念都站不住脚。
  过分地强调向世界展示“中华智慧”、“中国成就”,可能是某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表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外观寓意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其蕴含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这里有对中国数十年来城市化发展成就的自豪,也有对中华民族城市化发展的自傲。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陈展内容却需要我们审慎处理,要避免把中华民族城市化的智慧作为“结果”直接地宣扬,要避免把中国当代城市化的成就作为“成果”过分地渲染。
  在笔者看来,中华民族对城市发展的认识一直处于探索和积累之中,这种探索才是中华民族城市发展智慧中的“智慧”。“当代中国寻找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探寻并积累城市化发展智慧”是一个过程。在当下全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自然资源短缺,并由此带来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问题的时候,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条东方式思路。这是中国探索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作为东方国家为世界城市发展贡献智慧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当代中国寻找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探寻并积累城市发展智慧”的过程展示给世界,这是大国应有的低调:真正的大国永远是低调的,它意识到它只是世界之林的一份子,它的贡献是这一份子的贡献,它的智慧也只是这一份子的智慧。
  “东方”是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概念桥梁。没有“东方”,中国的贡献就没有独特性。中国曾经是东方文明的代表,现在也依然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用“东方”来自我指认,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中了后殖民主义的话语圈套”,“是自我贬损”。今天的东方已经不是1885年福泽谕吉“脱亚人欧论”意义上那个落后封闭让人耻于为伍的“东方”,而是让古代东方智慧重新焕发出现代生命力,让西方为之震惊和喝彩的东方。用“东方”来自我指认,恰恰是我们自信的表现:在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该毫不忌讳地使用“东方”概念,我们不仅不应为自己是东方国家而感到自卑,相反我们应该无比自豪。我们对世界的责任首先从东方开始,中国的智慧是东方式的智慧。这是我们的低调,同时也恰恰是我们的高调。 #p#分页标题#e#
  用“东方”来自我指认,可以克服“向西方看齐”、“全盘西化”的思维;建立“东方”意识,可以让我们避免处处以西方为标准,避免丧失自我本根的危险;也可以使我们防止过分强调“民族”色彩,过分自傲,掉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淖。
  
  历史、当下和未来
  
  中国当代的城市化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城市化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认为是21世纪初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情之一。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家吴志强教授则把过去3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大规模、最高强度、最快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十五计划首次将“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到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47%,年均增幅0.8%。1980年代以来,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分别缔造了“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城”三大城市化样板,如今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湾城市群已经跻身世界级大城市群的行列,随着“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发展大城市群”等新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中国城市化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我们生活在当下,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要说贡献,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强调当下性,对世博会来说并没有什么错。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我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有人不愿意谈当下。当下的城市发展智慧难道不属于中华智慧么?我不知道离开了当下,抽象地谈“中华智慧”有什么说服力?离开了当下,不能和当下结合的“智慧”有什么价值?对中国的当下现实都没有指导力的“智慧”,又有什么世界性可言?
  当然,我们不是孤悬在当下之中,当下是“历史”和“未来”之间的一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只有从当下出发去询问历史才是真正有指涉力的历史,而只有立足当下对未来的叩问才是有指涉力的前瞻。历史是我们已经过去了的“当下”,未来是还没有来临但必然要来临的“当下”。我们还生活在另外两个当下之中,一个当下叫做历史,一个当下叫做未来。我不知道我们有什么能力把过去、当下、未来截然分开。面向未来的世博会,需要思考人类生活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思考,难道不是从当下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出发的吗?没有当下,未来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没有历史反思,未来又如何做到自觉? #p#分页标题#e#
  在我看来,一切属于未来的“可能性”都是从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过去)和正在实现着的“可能性”(当下)中绽放出来的。我不知道我们离开了历史、现实,又该如何认识未来?难道未来真的可以架设在抽掉了“历史”、“现实”的悬空楼阁之上吗?
  有的人一看到我们谈历史就厌烦,就觉得我们是拿老祖宗来搪塞,来出丑。有的人这样厌烦是出于他对历史的了解,觉得我们谈历史太多了,有些重复;觉得我们谈历史太肤浅了,不能把历史的深奥之处真切地指认出来。有的人厌烦我们谈历史,是因为我们谈历史太枯燥,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我们把历史弄得太沉重,一点儿也不生动。这些人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让历史有现实感,要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去追问历史。但是,有的人讨厌我们谈历史,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智慧,他们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等是任何民族都有的,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共同拥有的东西,不属于中华民族独有,有的甚至从根本上就认为上述这些算不上“智慧”。关于中华智慧的问题,抽象地谈,种种争论都可以,只要是在学术的范围之内,但是,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去谈,却是要不得的,那就不是学术的态度了。
  有人说,中国是农耕国家,城市不发达,城市智慧更不发达。这种说法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中国古代主要是农耕社会,这一点和希腊、罗马不同。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华民族城市发展没有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浙江上山遗址(距今11400~8600年)发现由三排柱洞构成的建筑遗迹,表明“上山”先人已经学会营建木构房子。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掘说明,中华民族在30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先进大型建筑营构技术和城市规划科学。隋大兴城公元582年建造,城平面为横长矩形,开13座城门,城内干道纵横各三条,称“六街”,总面积84平方公里,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前所建的最大城市。这座巨大的城市,一年即基本建成。唐改大兴为长安(今西安),修整城墙,建立城楼,成为外商云集的国际性大都会;修建大明宫、兴庆宫两座宫殿,辉煌壮丽可视作世界级建筑奇葩。中国古代拥有高超的木构技术,典型的是辽代建的山西应县木塔,全塔采用斗拱结构,没有用一根铁钉,但是木塔历经战火和地震,却千年屹立不倒。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低技术高智慧的特征。简单的技术,却蕴含着高超的智慧,“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可以说是这种智慧的高度概括,而风水文化则是这种智慧的具体体现。中国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内部结构的固定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天、地、人三重关系的深邃理解。风水文化是这种智慧的高度浓缩。对于风水文化,用西方科学还有很多不能解释的地方。但是,西方科学不能解释,不一定就证明它不“合理”,不“智慧”,别人可以拿“风水地理”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难道我们就不能把古代中华民族发明的风水向西方人展示一下?我们才是“风水地理”的宗主国呀。难道我们这样一点自信都没有?西方科学暂时不能解释,只能说明西方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解释风水的高度,并不能说明风水是坏东西、丑东西、有害的东西!西方人看不懂的东西,我们就弃之如敝履,这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现“风水”?它是中华民族探索城市发展问题的核心线索,离开这条线索,我们怎么谈中华城市智慧?风水是中华民族探索城市发展的历史事实。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一分为二地对待它,而不是抹杀它。 #p#分页标题#e#
  有人说世博会中国馆“历史太沉重”。我的意见恰恰相反,不是历史太沉重,而是我们没有把它理解得深入浅出。历史本身并不太灰暗,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而是我们把它表现得太暗淡,历史本身也不沉重,而是我们把它弄成了死的历史。如果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暗淡的,历史怎么能在我们的手里发光呢?如果我们对待自己的历史是缺乏自信和自尊的,我们又怎么能真正让历史成为我们的骄傲呢?现在不是“历史太沉重”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承认历史”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那个“历史”,何来“历史太沉重”?有的人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拉硬扯,还要一一对应去解释中华智慧,却对真正的中华智慧的历史状况视而不见。不能正确地对待历史,我们又怎么正确地面对未来?谈什么对未来的责任呢?
  
  科学、技术和人文
  
  世博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但是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特性。中华民族强调“天人合一”。在对待大自然的问题上,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强调师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相容相合。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曾强调过要主客体二分。把自然当做纯粹的客体来对待,主张天人二分,那是西方式思维。
季羡林先生曾经自豪地说新世纪是西方人向东方人学习的世纪,是他们反思天人二分的思维,学习东方天人合一思维的世纪。我并不赞同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智慧没有高下之分,或者说,真正的智慧是探索的智慧、是交流和对话的智慧。决然地把东西方智慧对立起来,把两种智慧解释成是时间上的前后关系,等级上的高下关系,我们就落入了上个世纪初某些全盘西化论者的窠臼。重温他们的错误,我们就落入了当年“脱亚人欧”论学者的思维圈套。
  “民族层面”的中华城市智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城市发展经验的积淀、升华和物化,时间上有长时段历史积淀性,空间上应有超越国界性,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此一层面的展示应有世界眼光,应该以“历史的启示”角度,从“世界高度”加以挖掘。历史地看,民族层面的中华城市智慧以古代城市规划、营构之“技”为依托,经过中国古人丰富多彩的“栖居模式”和“生活形态”等“态”层面的丰润而上升为“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人文之“道”,智慧丰富而混整一体。因此,中华城市发展智慧具有独特的“技”、“态”、“道”三元结构性特征,这是西方智慧所不具有的。看不到上述中华智慧的三元结构特点,单从西方式纯科技思维的角度看,就容易贬低中华城市发展智慧。有的人又过度地强调中华智慧“道”的层面,忽视“技”、“形”层面递进式支撑,甚至否定“技”、“形”层面中华智慧的意义,那样就容易使中华高超的“道”层面的智慧没有附依。中华智慧“道”、“形”、“技”并重。《就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此一定义可视作是中华城市智慧在上述三个层面上的高度概括,它饱含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本体论,“使民繁盛”的城市功能论,“以民为盛”的城市发展论。 #p#分页标题#e#
  回到当代问题上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人文性的城市主题,一个单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解决的命题。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应该是“平等分享的城市”(城市和乡村的平等分享,城市内部不同社群之间平等分享,能用平等分享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城市)、“多元和谐的城市”(能用协商、共融来解决文化冲突的城市),应该是“节约环保的城市”(尊重自然而不是掠夺自然,充分实现与环境和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人文智慧,而不仅仅是科技发展。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先生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根本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应该是一个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新思考、有深思考、有大思考的世博会,是一个思想的世博会,哲学的世博会,人文的世博会。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主题演绎不是已经太沉重,而是还没有深入、还没有提高,还没有解决。有人说,世博会准备到这个阶段,主题演绎可以不要了,可以让位给展览了,这是要不得的肤浅看法,没有真正的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展览只能是无本之末。现在根本不是要不要主题演绎的问题,而是如何不断地深化主题认识的问题。在主题探索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应该是无止境的,探索应该没有终点。可以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这个主题的探索过程,更进一步说,上海世博会结束,也不意味着这个主题的结束,“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依然存在,人类对这个问题的提问和思考也将依然存在。上海世博会终有收场的一天,但是,它的主题会永远地留下来。只要上海世博会为人类打开的问题意识、思考空间留存下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成功的,就可以堪称是无与伦比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博会。
  
  国家、地方和个人
  
  世博会落户上海,一些具体工作由上海来实施,但这是在办国家的事。国家强化“举国一致办世博”的体制,事实上,世博会也只有“举全国之力,聚世界智慧”才能办好。反过来,办世博会,要办得对整个国家都有意义,世博会落户中国,是中国改革开放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高速发展的结果。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意义,首先要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它要对扩大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交流和沟通起作用,要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起作用,要对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市发展的当代成就有作用,要对中华民族城市发展智慧的国际交流有作用。从这个层面的意义出发,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对促进全球多元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促进全人类思考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城市的关系、城市和城市的关系有作用。上海世博会要体现国家意志,在这个基础上表达中华民族的人类情怀。 #p#分页标题#e#
  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时也是上海市的世博会,上海的形象具体地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申办世博会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也是上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过程,向各国学习的国际化过程,一个提升上海产业结构、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一个表明中国上海走向世界、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难忘、成功、精彩,也就是上海的难忘、上海的成功、上海的精彩。因此上海承担世博会的任务,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光荣的,上海除了办好世博会,倾尽全力,没有其他途径。上海的肩上承担着整个国家的重任,从这个角度说,上海怎么重视世博会都不过分。由此,上海在对世博会的宣传、预热,对世博会的准备工作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说,国家是“举国办世博”,那么,上海更应该是“全市办世博”了。一届真正让全世界难忘、成功的世博,需要上海倾全力而为。
  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位市民、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身上。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在国家层面应表现为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展示(同时也提出我们的反思),在民族层面体现为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城市发展智慧的呈现,而这两方面的呈现都离不开“个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个人层面表现为城市居民建设城市、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及其成果。什么是现代城市?现代城市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更意味着现代的生活美好、文明热诚的市民。我们相信,2010年的上海,有能力、有基础、有信念让这一主题真切地体现在每一个市民的身上。
有学者担心上海世博会“在巨大的财经支持、国际支持、技术支持下的人文疲软和人文失落”。我理解这个担忧,但是,我认为这位学者担忧的方向却是不对的,他担忧的是“我们会一次次地收罗专家学者的所谓‘集体智慧’,一层层地演绎主题,开起了一个个有关‘中国元素’和国际观念的研讨会,积累了大量的话语资源,以为这就不会失落了。结果,拿出来的东西枯燥乏味,反而大大失落了。因此,我要向筹办上海世博会的朋友们建议,从现在开始,筹备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越来越加紧节奏,唯独在演绎主题、讨论文化、集中智慧等方面要放松心情。我已经感觉到,在这些方面再紧张下去,就要坏事了。”“艺术创作的深层秘密只与艺术家个体生命的深层秘密相对应。在这个问题上,人多、势众,都没用。……应该由杰出的艺术家来掌管。” #p#分页标题#e#
  从一般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家,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提法,艺术的确需要“任个人而排众数”(鲁迅)的勇气,需要艺术家个人性的独特创造。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世博会是体现国家意志、展现民族形象的舞台,它当然同时也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场所,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画家和设计师的“个人展”。它需要艺术家有强大的时代责任感和国家、民族意义上的大气魄、大思虑、本上海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整理提供大创造,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如果不能融入这个创造和表现的大背景、大责任中去,他的创造就不是世博会意义上的创造,也不会是人民需要的创造,他的创造就不会有民族价值、国家意义。由此,我认为,一个艺术家、设计师,他在这方面应该有强烈的自觉,他应该把他的艺术的灵感指向更为广泛的、更为深入的思想和知识的领域,自觉地把自己的设计和创意同时代整体的意愿、情绪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承担起为大时代创造的使命,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种时代的艺术性召唤,相反他应该自觉地服从这种召唤。
  21世纪全世界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循环利用资源、建立城市网络等五大任务将成为全球城市的共同责任。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完成了约3亿人的城市化,向世界贡献了独特的东方城市化经验。未来数十年内中国也面临着种种城市化难题,需要向世界寻求智慧。我们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是一届深度思考城市问题,对城市发展和人类关系问题贡献了独特理解的世博会,同时也一定是一届欢乐、精彩、难忘的成功的世博会。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