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种大型国际性展览,被国际上称为经济奥运会。世博会交通是一种突发性强的交通,主要特点是吸引的交通时间集中程度高、客流车流大,对其周边地区甚至区域的交通系统的要求极高。1970 年大阪世博会当时预计游客总数为5 000 万人次,实际却达到了6 422万人次。在周末和国定假日,参观人数高达50 万~60 万人次/ 天。在1970 年9 月5 日,参观游客数量达到了最高峰的80万人次,而不得不暂时关闭世博会,以防发生意外事故。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为期184天,展会期间预计将迎来8 000万人次的展会参观客流,会展期间世博园区平均每天将接待40万左右的游客,高峰日参观人数也将达到60万,届时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统将面临严峻挑战,成功的世博会综合交通规划将是城市经济、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世博会圆满举办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中观层面对世博会交通规划提出一些设想,希藉此为世博会规划的深化提供有益帮助。
一、 明确规划思路
规划可以围绕“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两个特点、五个理念、五条原则、六个系统的融合与互动”的思路展开。一个目标:即创建一个畅达、舒适、安全、清洁、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两大任务:①满足世博会期间城市与世博交通的安全、有序、畅达的要求,促进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②满足后世博会城市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两个特点:① 2 000 万人口的背景,浦东、浦西两岸的旧区,黄浦江贯穿其中、土地的高附加值。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②客流的弹性:总量的弹性、每天客流的弹性、高峰小时的客流弹性。五个理念:①交通缓冲区域——通过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设置,实现车客流的梯次疏解。②绿色交通——提供清洁、安全、舒适的大众交通,充分展示使用新技术、新型环保能源的公共交通系统。③畅达交通——以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为支撑,提供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心城形成30 分钟、45 分钟、1 小时世博会公共交通圈。④一体化交通——提供多元化、换乘方便、畅达的交通服务。⑤层层集散交通——提供一个国内外、长三角、市域⋯⋯层次分明、逐层集散的综合交通体系。
五条原则:①功能性原则——世博会综合交通系统应具备高效安全的客货运输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②应变性原则——世博会综合交通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仍能满足交通需求。③公平性原则——世博会综合交通系统应以人为本,保证世博参与与非参与、交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的公平。④绿色、可持续原则——世博会交通设施建设及系统运行应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对人文、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许可范围内,应保证可合理后续使用。⑤可实施性原则——世博会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应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具备可操作性。 #p#分页标题#e#
六个系统的融合与互动:铁路、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枢纽和停车形成一体,融合互动。
二、 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2010年上海交通的总体目标是构筑畅达、宜人和共享的交通空间,满足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通需求,形成内外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增强辐射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世博交通规划应在此背景下形成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可以从长三角、市域、中心城、世博园区等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战略。长三角形成扩大对外交通圈,加强对外辐射作用的发展战略;市域以构筑复合交通走廊、支持郊区城镇化,作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战略;中心城则以交通白皮书为基础,构筑畅达空间的发展战略;世博园区以构筑多元化、富弹性的畅达交通空间为发展战略目标。
三、 规划设想
根据上海市的道路交通及土地资源状况,参考以往举办国的经验,上海世博会可以采用宜人畅达世博会交通(N C T)模式,即地铁、专线车并重的交通方案,体现多样选择性、公平性、舒适性的交通理念。通过设定一个世博会交通缓冲区域,限制小汽车直达园区,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私人小汽车通过P+R 形式(包括与公共交通及世博专线交通的换乘)进入世博园区,从而缓解由于世博会引起的交通对整个城市交通体系带来的过大交通冲击。规划可以从区域交通的衔接、市域交通系统优化改善、世博园区配套交通、园区内部交通、智能化交通,以及防灾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
1.区域交通的衔接
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受世博会影响力度,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因此必须处理、协调好长三角区域交通,为更大范围的交通体系的完善创造条件。
(1)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衔接。应该在长三角区域形成轨道交通网络,并形成分层体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成为一体化发展和世博会区域交通的主要支撑之一。从目前的条件来看,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可以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骨架,由沪宁高速铁路和沪杭高速铁路构成。第二层次为城市间横向联系,与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其它中小型城市相联系,包括南京杭州间的铁路、南京南通间长江铁路、杭州宁波间的铁路。第三层次是进一步加密、完善主要交通网。 #p#分页标题#e#
(2)长三角区域公路的衔接。公路是“门到门”式最方便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网的建设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上海正在按规划大力建设市域高速公路网,不久的将来,将初步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市域公路网,但从区域看,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接线公路的道口、车道规模还存在一定问题。规划认为上海应以高速公路网络为骨架,尽快按规划形成16 个主要道口和88 条车道,并且根据世博会对外交通需求,对道口和接线道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容。
(3 )世博门外移交通的衔接。在长三角主要城市设立世博旅游交通站,方便游客咨询、购票。通过提供方便的旅游专线、专列等,引导游客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参观世博会。对处于2 小时交通圈的城市世博交通站,通过设置一日世博游往返专线,满足一日参展游客需求。
2.市域交通系统优化改善
(1)道路系统优化。规划认为要为世博会举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条件,首先要提升世博园的对外接线道路和周边的交通疏解道路。从中心城道路系统角度看,世博园区周边部分道路存在提升空间,如在浦东可以提升上南路为主干路,云台路、浦三路为次干路,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浦西可以提升西藏南路两侧相间的两条支路为次干路;其次还可通过增加打浦路隧道复线、西藏南路- 博文路隧道、卢浦大桥浦东段增加上下匝道,建设龙耀路隧道,来加强该地区的道路网络,增强地区与城市道路网的连通性及黄浦江两岸的沟通。
(2)园区轨道交通的优化。对经过园区的轨道交通进行优化,优化应以满足需求、方便换乘、减少换乘次数为目的。从轨道网络的转换和密度,建设地铁M5 线、高速磁悬浮交通线延伸至铁路上海南站甚至杭州,使经过园区及周边的轨道交通线由4 条增至6 条,在该区域形成更完善的网络,将十分有利于客流交通的组织和集散。如按上述设想实施,上海市中心城各个方向的参观者最多经过1次换乘就可抵达世博会会址,从而大大便利游客的参观。
(3)转驳交通枢纽点规划。世博交通体系应围绕“转”的概念,采用多种保障系统和手段引导游客采用公共交通系统,设置场外入口,将世博会入口外移,利用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让参观者直接进入园区内部,避免园区入口的拥堵,增加园区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世博交通转驳交通枢纽可以分二个层次:一是中心城外围地区交通枢纽点,沿外环、郊环、主要纵向高速公路、主要城镇结合轨道交通或新辟的世博公交专线形成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在外围地区形成世博会交通缓冲区;二是中心城地区交通枢纽点,在对外交通枢纽、城市中心、重要地区中心、重要地区,以及重要交通换乘处设置世博专线公交转驳点,引导游客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参观世博会。 #p#分页标题#e#
(4)内外交通的衔接。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铁路上海站、铁路上海南站等两大机场、铁路主站和三大公路长途客运站是世博会依赖的大型对外交通枢纽。每处均配备1 条以上轨道交通线路疏解到发客流,乘客从对外交通枢纽到世博会最多换乘1 次完成市内出行,可以大大方便周边地区的参展游客。
(5)水上交通。打开水门,规划水上交通线,设置水上入口,水上交通分担5% 左右的客流量。在小陆家嘴、十六铺码头、北外滩,以及苏州河沿岸设置水上入口,由水上巴士直达园区巴士靠泊点。在园区内形成对江交通线,作为园区内部交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世博园区配套交通规划
(1)出入口布置。应考虑多样性,灵活布置,可以包括地面出入口、水门、铁门等。建议园区地面结合周边主要接线道路规划设置常规出入口,如浦东可以在上南路、耀华支路和博文路设置主入口,在长清路、云台路设置副入口;浦西可以在上西藏南路设置主入口,在鲁班路、半淞园路设置副入口。
(2)停车设施规划。应结合世博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组织模式,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设置一交通缓冲区,沿缓冲区结合道路情况和用地条件设置停车点,组织P+R 交通方式(园区专线)进入园区。与世博会相关的停车场地布置分为2 个圈层,围栏区出入口附近,为各种地面公共交通方式提供公共停车场地,限制个体交通方式,为VIP、物流、环卫、安全、医疗急救、消防和其它救灾车辆提供专用停车场地。出租车、私人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地布置在世博会的外围地区,以缓解世博会围栏区周边的交通拥挤状况,采取短途接驳的方式,将游客送到世博会围栏区的附近。
(3)BRT 系统。公共交通中除采用轨道交通和常规地面公交,还应建议采用先进的、投资不大的、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如BRT 系统,从园区周边道路条件和客流因素,主会场周边的浦东南路、浦建路和济阳路有良好的条件,建议选择其中1 到2 条组织建设。
4.内部交通规划
(1)园区两岸间交通。可以结合临水特点,发挥水上巴士的作用,以大型水上巴士和基于隧道世博专用公交通道的地面公交系统作为运输主体。
(2)内部交通设施及内外交通的衔接。应设置一个世博会交通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内禁止参展私人小汽车进入,私人小汽车通过P+R 形式(包括与公共交通及世博专线交通的换乘)进入世博园区。注重在世博园区内部形成公共交通环、组织越江水上巴士等,本#p#分页标题#e#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注重各类交通设施的服务半径及距离,使内外部交通的换乘在200~300米距离内可以实现。
(3 )地下空间交通利用。浦东应围绕地铁M8 线在世博会地区的2 座车站及核心区域内的永久性设施,形成较大规模的地下公共活动空间,形成核心区地下交通系统,使客流分散在多层面空间上,减轻地面客流密度,同时部分空间还可作为世博期间停车空间使用。
5.智能化交通及防灾系统
参考国际博览会和奥运会经验,世博会应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交通体系,由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交系统、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四、 注意处理好近远期建设的关系
在进行世博会园区土地储备、整合和作各种园区项目建设准备的同时,应先形成一个充分考虑近远期建设的后续使用规划,处理好会后保留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与临时场馆设施的关系,便于世博会结束后保留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和地区再开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物、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