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世博会与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
摘 要:分别从黄浦江畔世博会选址和浦江综合开发、“东方水都”中的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象、世博会与上海水上旅游的共同发展理念、依托世博会发展邮船游艇经济、世博圈与长三角水上旅游圈等5 个方面上海世博论文阐述,进而建议上海“水上旅游产业”与“世博会”应谋求良性互动式的发展。
关键词:世博会;水上旅游;服务产业;浦江开发
A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tourismdevelopment and Shanghai EXPO in 2010
Abstra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wate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hanghai EXPO in 2010 ar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five aspects : the location of the EXPO at the Huangpu riverside with the full /shlunwen/shanghaishibohuilunwen/development of the Huangpu River ,the EX2PO in East Water City with the city image of Shanghai ,the common development principle between the EXPO and Shang2hai water tourism , the cruiser and yacht shipping economy with the EXPO , the EXPO economy circle with the watertourism circl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 on.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Shanghai should try to make win2win interac2tiv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water tourism and the EXPO.
Key words : EXPO; water tourism; service industry ; Huangpu River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lan
0 引 言上海申办2010 年世博会成功将大大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必须有机地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之中。围绕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和海岸线倾力打造“水上旅游”,已纳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整体构想。水上旅游业或者滨水区现代服务型产业将成为上海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如何使上海“水上旅游产业”与“世博会”形成良性互动式的发展,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黄浦江畔世博会选址和浦江综合开发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场址设立在黄浦江沿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世博会在黄浦江岸边选址,这对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的格局、规模、层次起着巨大的提升作用,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也给世博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1 世博园将成为国际品牌的滨水旅游景观世博园的建设将为上海增添滨江岸线景观。首先,世博会的规划设计中,水面成为世博会的组成部分和参观路线的连接点。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将水体和各种中国特色的环境意念通过多变的设计手法结合起来。水可称是世博园的生气所在。其次,世博会的主要展览场地设在浦江两岸。黄浦江水上旅游线及运河共同构成世博会地区的水上交通系统,从而使浦东和浦西成为有机整体。更重要的是,世博园这一滨水景观可在博览会之后得以保留。世博园的可持续开发必将使之成为历久弥新的滨水旅游景点。#p#分页标题#e#
1. 2 世博园的建设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浦江综合开发将极大带动黄浦江观光游览产业的发展。浦江综合开发规划的目标之一,是要创造具有强烈都市特征的滨水景观,形成水与绿的南北向滨江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据上海新一轮大旅游发展形态规划,重点是抓住浦江两岸市政建设成果,将浦江游览建成世界级的水上观光游览精品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浦江综合开发和世博园的建设是相互呼应、相互支撑的,世博园的建设无疑是浦江综合开发中最大的手笔、最亮的色彩和巨大的引擎。世博园可以综合利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资源优势。浦江两岸的综合开发将为上海增添一条全新的以景观、休闲、旅游、居住为主的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世博园不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而是这条珍珠项链般的南北轴线上闪亮的一颗珍珠,成为“国际级水景岸线”上的“国际级滨水旅游景观”。
2 “东方水都”中的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象
2. 1 城市的功能转型与水上旅游发展新机遇上海城市功能逐步从传统的加工型向现代生产服务型迈进。世博会的筹办无疑能有力推动整个城市功能转型。城市滨水地区的重新开发也恰恰体现并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城市靠水而兴,当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滨水地区原有的水运交通、滨水工业等功能逐渐削弱或迁移,而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政府往往会启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以期带动城市经济的振兴,塑造城市的新形象。中国古代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饶。”滨水城市重大休闲项目与城市经济增长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开发水上旅游、休闲项目是旺城市“人气”、使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美国75 个大城市中的69 个处于滨水位置,过去40 年都有对滨水地带的综合开发利用。滨水旅游产业又是流域经济中非常有活性和联动性的部分。城市功能与浦江功能的同步转换,世博会的召开与滨水地区的开发,这一切都使包括水上旅游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 2 “东方水都”的打造与现代化城市形象城市水系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魄和历史文化之载体,是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国际上许多大都市都是依托江湖河海的水景来体现城市风貌的。考察一下国际城市设计和建设史,城市滨水规划一直极受重视,且很多借助于大型国际盛会的契机。西方国家早在100 年前经历过城市化过程和一场名为“城市美化”的运动。这场运动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潮,发源于美国,并始于1893 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后来的芝加哥城市规划成为城市美化运动史上最为全面和经典的规划。这一规划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半与水相关,如发展与市中心相联的滨湖文化中心,在两岸建设市政中心、湖滨及沿河风景休闲区等。尽管城市美化运动由于过分强调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而倍遭人们的诟病,但其中的重要经验,即把水作为一个统一城市的多样化地区风格的元素,仍然是今天城市规划的重点。[1 ]水成为上海构建城市形象的关键要素。上海整体要建成一个全新的“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形成可供观景、休闲、游览的多功能景观水环。依据《上海景观水系规划》,上海今后5 年将完成500 亿元投资,形成“东方水都”雏形,到2020 年以“一轴、五环、八射、八湖、六廊”为构架的“东方水都”的总体规划将全面完成。#p#分页标题#e#
2. 3 黄浦江———上海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世博会与水上旅游的互动发展,对于上海城市的形象塑造有着巨大的提升效应。因为黄浦江是上海的一张名片,跨江而办的世博会与浦江游览的水上旅游活动,都是这张名片上的点睛之笔。香港维多利亚港、巴黎塞纳河、纽约哈德逊河、悉尼杰克逊—达令港等几个国际滨水城市,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的游客。然而,与这些滨水城市自然环境相仿的上海,黄浦江游览观光产业却并未达到应有的规模。据统计,2001 年在沪参加浦江游览的仅为70 万人次,不及上海游客总数的1 %。这与沿江岸线被装卸作业码头、集装箱码头大量占据,可供游人自由进出的公共岸线奇缺相关。浦江综合开发将改变这一状况,外滩风光将向南北各延伸20 km ,使浦江成为展示21 世纪上海城市功能、风貌和形象的代表。黄浦江水上旅游的游客数量正以年均20 %的速度递增。黄浦江是上海的“精气神”所在,而世博会与水上旅游的互动发展则是使上海“精气神”通畅健旺的催化剂,将极大地提升上海的城市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3 世博会与上海水上旅游的共同发展理念
3. 1 “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全新演绎世博会与水上旅游的互动对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在新时代作了全新的演绎。因为“, 海纳百川”是上海城市精神最核心的要素,而“海纳百川”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则是世博会与水上旅游的共同特点。世博会的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熔天下文明于一炉。世博会包括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功能都需要通过文化的中介来实现。世博会越来越凸显其作为大规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第2 届世博论坛于2004 年6 月在巴黎举行,主题确定为“都市化、文化融合和文化多元”。这多少体现了上海正强调着世博会的文化性质和意义,并以之作为自己的特色。上海“海派文化”的特点正是古今交融、中西合璧。世博会的规划方案融汇中西特色,贯通名家精华。世博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纳百川”包含古今中外的不同时间地点的要素在一起交融汇通、开放共享的含义。水体是城市的脉络,往往构成城市内最大的开放性生态系统。城市的滨水地区开发,使滨水地区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多元活动内容,能为市民和游客开辟连续、充满活力的亲水公共空间和绿地长廊,能容纳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等,并能结合历史街区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在黄浦江规划中,浦江沿岸将提高滨江地带的可达性和亲水性,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核心。滨水地区成为公共开放空间,强化了上海城市形象中一种开放共享的气度和胸怀。滨水地带往往是城市多元文化景观的汇聚地。滨水地带作为城市的发祥地,自然积累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文化景观,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都市文化景观带。黄浦江两岸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浓缩着上海近代城市的发展轨迹,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真实写照。黄浦江综合开发非常注重滨水地带多元文化景观的功能开发,注重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以黄浦江为主体的上海景观水系将连通上海的东西南北:沿途既有古文化遗址博物馆、千年古镇,又有新兴生活理念的游艇休闲区、现代建筑;既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庙宇,又有异国风格的新城; 既有繁华的都市风光,又有自然生态旅游区。上海的景观水系和世博会一起,成为“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经典演绎。#p#分页标题#e#
3. 2 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世博会规划与上海水上旅游发展的共同追求。现代世博会更多地从人文的层面重新审视自身,重新面对自然。城市化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使城市土地的扩张、人口的激增更加激烈,加剧城市交通的混乱、住房的紧张和生活环境的恶化。2010 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强调的就是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世博园规划设计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贯穿始终。开发水上旅游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有的题中之意。滨水地区濒临水面,视野开阔,其共享的敞开空间给城市人提供了旅游休闲、游憩娱乐、体育锻炼、户外运动保健的极佳场所。人有一种天然的亲水性。查尔斯•摩尔说:“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2 ]黄浦江综合开发大大增加沿江亲水平台,以凸现国际大都市的人文关怀。
4 以世博会为契机发展邮船和游艇经济
4. 1 上海具备发展邮船和游艇经济的有利条件滨水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系列综合环境条件及其相应的支撑要素,特别是发展邮船经济和游艇产业,对地理位置、水域、水深、水质、岸线、航道以及沿岸景观等都有要求。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处于发展邮船经济的理想地理位置。滨水旅游发达的地区通常在城市化已相对成熟、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美国大约有12 000 个水上活动中心,其中佛罗里达州就有2 000 多个。在经济发达城市中,广大的中产阶级兴起,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相对自由的休憩时间,构成滨水地区消费者的主体。上海居民已经孕育了假日休闲消费的需求与习惯,旅游消费人口占总人口的15 % ,是全国平均数的17 倍,其发展邮船和游艇经济应拥有广阔的市场基础。
4. 2 建成邮船母港,发展邮船经济在发达国家,邮船经济历经40 年的高增长,以其网络性、全球性和集聚性发挥着明显的经济增长极作用。资料显示,从1994 年开始全球邮船产业保持着每年8 %的高增长率,远高于国际旅游业4 %的增长率。邮船经济是由于邮船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推动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发展邮船经济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争取成为大型邮船公司的邮船母港。当一个港口都市被定位为可停靠邮船的母港,该区域就会受到邮船经济的较大影响,因为邮船要在港口添加补给油料、淡水与处置废品,接受包括邮船的维护与修理等一系列港口服务。国际邮船及其乘客在本地的消费与支出直接推动邮船码头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与经济发展。[3 ]建成邮船母港,发展邮船经济,对上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北外滩上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这一工程将结束国内没有标准专用邮船码头的局面,成为中国发展邮船经济的开端。按北外滩1 200 m 海岸线同时停泊4 条载客2 800 人的邮船计算,全年52 周每周泊一次4 条船就是200 航次,年抵返上海的客流量就达到100 万人次以上。再按国际邮船的每位乘客日均消费额超过400 元人民币的标准来计算,将是巨大的消费力量。[ 4 ]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将为促进上海邮船旅游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据预测,此次上海世博会的游览人数将突破7 000 万人次,成为有史以来人气最旺的世博会。综合世博会各项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 亿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计算方法,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 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 3 元。2002 年陆续有36 艘各类国际邮船抵达上海,共载5. 7 万余名国际游客抵返。可以预见,上海建成邮船母港之后,部分世博会的参观者会选择乘坐邮船前往上海参加盛会,还有部分世博会的参观者会愿意乘坐邮船游览上海及周边城市。据亚洲排名第一的丽星邮船集团预测,2010 年上海港的邮船客运量可达300 万人次。#p#分页标题#e#
4. 3 启动游艇业发展,发展游艇经济与邮船业相似,游艇业也是兼具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长链产业,因此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世界旅游船艇年消费额高达400 亿美元。在上海这座拥有2 400 km通航水道和即将建设成型的“一环十射”主干河道等大量水岸旅游资源的城市,未来游艇业将是发展迅速并且含金量极高的行业。上海要大力推进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相匹配的游艇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创设游艇俱乐部。在十六铺、滨江大道、北外滩等规划建设的10 余座游艇码头,以十六铺游艇码头作为“点”,以淀山湖—淀浦河—黄浦江—长江—东海沿岸作为“线”,将有机地融入世博会的水上交通体系,构筑整个上海的水上旅游带。在建的十六铺码头将是高规格的上海的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和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游艇基地,可停泊各类游艇,包括世界级豪华型游艇,进行长江三角洲和沿长江省市游艇业的连锁经营。世博会展区成为上海新的旅游景点之后,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游艇码头设施。[5 ]到了世博会召开期间,游艇将成为上海水上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成为水上旅游亮丽的风景线。虽然上海的邮船游艇产业刚刚起步,但世博会将为“邮船游艇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水上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拉动作用。邮船游艇经济和世博会的会展经济互动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5 世博圈与长三角水上旅游圈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已经率先起步。2003年7 月,长三角16 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表示将逐步取消旅游壁垒,建设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并面向国际市场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同年8 月,长三角16 个城市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长三角地区形成的“世博经济圈”,对旅游区域经济的影响将是空前和全方位的。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位优势就是临江面海,所有城市都是滨水城市。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的水乡泽国,重量级的旅游资源几乎都集中在滨水地带。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影响深远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工程相继启动,构成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的便利网络。打造长三角的水上旅游圈,发展滨水旅游或游船旅游,应提上议程。
5. 1 打造长三角水上旅游圈的有利条件长三角拥有丰富高质的滨水旅游资源,其滨水旅游业发达。长江流至长三角地区后已是江宽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钱塘江及其上游富春江、支流新安江风光如画。京杭大运河南段纵贯苏、浙两省。西湖、太湖、玄武湖、千岛湖、瘦西湖都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嘉兴南湖、绍兴东湖等均负盛名。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再配合地质构造的变化,形成本地区众多的泉水、瀑布等水景观。叠山理水的古典园林较多,并成为我国园林的渊薮与楷模。长三角城市确立沿江(湖、湾) 开发战略,掀起滨水区开发热潮。江浙两省分别提出了“沿江开发战略”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省政府级战略,在滨水地带形成产业密集群。这样的滨水发展战略必将掀起滨水区重新开发的热潮,也相应带动滨水旅游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各城市旅游局积极配合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编制滨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增强的城乡居民出游能力推动这一区域形成了年出游人数达2 亿人次的客源市场,也为滨水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长三角的旅游本来就是中国旅游的“金三角”,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而且,苏浙沪还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世博会估算7 000 万客源, 2/ 3 的客源主要还需全国来提供,苏、浙、沪3 地的游客会占到总人数的54 %。苏浙沪旅游业多次合作,推出区域性旅游产品,在整合旅游资源和联合营销上已有丰富经验。这些都为打造水上旅游圈提供了便利条件。#p#分页标题#e#
5. 2 长三角水上旅游圈的发展理念实现长三角水上旅游圈与世博圈的共振,须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作支撑。(1)“大旅游”的理念。长三角水上旅游应以整体形象展示于世界旅游之林。水上旅游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强区域联合,寻求地域间的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优势互补。应组建有权威性的区域水上旅游协调机构,以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水上旅游圈眼光来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沿江、沿海大平台对全区域旅游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分散在各地的小、散、弱的滨水景区加以整合。水上旅游的开展与综合管理还需要航运部门、海事部门、旅游部门、邮船企业与旅行社等行业加强合作。
(2)“旅游文化圈”的理念。目前“长三角经济圈”、“世博经济圈”的提法很常见,但因一定的经济圈必有相应的文化圈存在,而呈现一种复杂的文化经济错综交融的现象。旅游业是与文化相关程度极高的产业。一个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一个地区或旅行商提供的全部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时无处不是在与文化发生着联系。所以先有了“旅游文化圈”之后才有“旅游经济圈”。然而,由于“行政区经济”的硬性分割,地方保护倾向明显,阻碍了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市场共拓。如太湖旅游本身是一个自然原生的完整的旅游文化品牌,但由于苏州、无锡、常州、湖州4 个市各自拥有一块太湖水域,各地间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缺少周边衔接,互相争夺客源、低层次重复建设等情况时有发生。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千岛湖、淀山湖等跨区域的水上风景区中。构筑地域大文化,谋求区域大联合,应成为水上旅游竞争的根本性策略。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整合共享水上旅游资源,进行水上旅游的合作,将原本割裂的行政区域恢复成真正的经济文化共生圈,是形成长三角水上旅游圈的必由之路。
(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前五大城市群的滨水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毫无例外地被环保问题困扰过。如英国的泰晤士河、法国的塞纳河、日本的琵琶湖都有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要打造长三角水上旅游圈,水/shlunwen/shanghaishibohuilunwen/资源治理应先行。在长三角沿江开发战略中,几乎所有城市都提出治理水体、把滨江地带打造成绿色生态景观带的构想。苏州河旅游只有在苏州河治理成功后才可进行,运河风情游的线路只有运河各段治理好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在水上旅游开发中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水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3 实现长三角水上旅游圈与世博圈共振世博会7 000 万参观者中, 预计将有30 %~35 %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这意味着上海周边100 km 以苏州、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150~200km的无锡太湖、杭州西湖,300 km 内的南京、扬州、镇江以至长三角所有城市的滨水景观地带,都将成为世博会的重要客源地。实现长三角水上旅游圈与世博圈的共振,应采取联合促销、合作组织客源、合作进行旅游规划、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跨区域互相代理、跨区域旅游企业资产重组等多种区域旅游联合形式。通过对区域旅游产品的组合搭配,形成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群。如黄浦江之于上海旅游、西湖之于杭州旅游、太湖之于无锡旅游、瘦西湖之于扬州旅游,水道之于园林城市和江南小镇旅游,是其命脉所在。因此,滨水旅游也是长三角城市旅游品牌建立的基础。在区域旅游开拓方面,区域内部应加强联系,制定共同的整体促销计划,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此外,应建立联合发展机制,组建大型水上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区域水上旅游信息网络,提供水上旅游供需信息。建立城市间水陆旅游大交通网络,构建长三角水上旅游交通圈和网络服务中心。发展水上旅游是长三角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张王牌。世博圈将与长三角的水上旅游圈共振,实现长三角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如何使上海“水上旅游产业”与“世博会”形成良性互动式的发展,还有待在实践中总结摸索经验和规律。诸如国内外滨水城市水上旅游发展模式、世博会对上海水上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上海滨水旅游产业构建对世博会配套服务支持体系、上海国际化滨水城市形象的塑造等,都是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期待我们交出满意的答卷。#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 上海世博论文俞孔坚,吉庆萍.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渊源、内涵与蔓延(上) [J ] . 中国园林,2000 (1) .[2 ] 张庭伟,等.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3 ] 钱平凡. 邮船经济———港口都市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 R]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报告.
[4 ] 刘英丽. 上海的豪华邮船梦[J ] . 新闻周刊,2003 (28) .
[5 ] 蔡 勇. 依托世博发展浦江游艇业[J ] . 上海综合经济,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