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代写项目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对项目贷款的管理目日臻完善,贷款的风险逐步降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项目贷款的复杂性、相关因素所产生的风险点及特征较多,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的偏差和缺陷,致使部分项目贷款仍潜在很大风险。应完善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规范项目业主运作与地方政府行政行为,采取进行项目不可行性分析论证,搞好项目贷款的担保,达到合规、合法、完善、有效,遏制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项目贷款存在的风险点及其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项目贷款主要风险点1.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制定的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和技术发展,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政策,即产业政策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2.行业性风险。主要表现在某些行业因市场发展变化快,行业发展生命期短;或者某些行业的发展本身已处于衰落期;再者是行业本身处于高风险领域。3.区域性风险。主要是指因地理、人文、经济、气候等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风险和地方政府行政行为而产生的风险。4.操作性风险。主要表现为项目贷款运作过程中企业或银行人为的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定而产生的风险。5.盲目性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盲目跟风上项目、银行盲目跟风对某一行业或企业过度集中放贷款所产生的风险。6.偶然性风险。主要是指洪涝、地震、风暴等偶然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和战争所带来的风险。
(二)项目贷款风险的主要特征1.滞后性。即风险一般不会即期反映出来,而是在项目运行较长时间之后,如政策的变化、行业的发展更替所带来的风险,一般都是项目已经在建或已建成营运,项目贷款资金已被大量使用或已用完。2.长期性。项目贷款的风险一旦产生,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化解。3.隐蔽性。因项目在运作时期限长、环节多,其贷款的风险一时不易发觉或发觉而不易确认,如盲目性风险和偶然性风险等,很不容易被发觉和判断。4.严重性。项目贷款出现风险后,后果一般都比较严重,主要是对银行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巨大,而且社会负面影响较多。
二、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一)产业政策的变化项目贷款期限较长、数额较大,所以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一旦银行支持的项目在建规模过大,投资结构和产能结构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则项目贷款将面临较大风险。#p#分页标题#e#
(二)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在发展经济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正确理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分析自身环境等区域条件。政府职能部门由于自身利益,对建设项目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致使违规项目得以上马。而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容易使银行形成错觉,降低项目贷款标准,放松审查条件,最终致使贷款形成风险。
(三)项目业主运作不规范为了使某一个项目尽快上马投产,项目业主在进行项目论证时草率,对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估计不足,立项不准或未取得许可资格;对建设生产环境和条件、工艺技术水平等了解和把握不够;项目资金来源落实不到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或建成后管理水平跟不上等等,都会对银行的项目贷款造成潜在市场和信用风险。
(四)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1.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控制乏力。由于历史形成的资产质量较低的原因,部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侧重于事后管理,而事后管理又侧重于风险损失的管理和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和处置上,缺乏信贷风险的全程控制,特别是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足[收稿日期]2008-10-17(总第314期)SHANGYE JINGJITotal No.314-62-够的重视。如贷前调查评估不深入,过于依赖项目客户自我情况介绍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财务报表,忽视了对项目客户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贷时审查对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项目用地、环境保护、安全防护、项目资本金等必备手续未能认真核实;贷后监督管理走过场,缺乏对贷款用途的跟踪监管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深入了解,风险预警不及时,只有当贷款出现了风险甚至发生了损失方才引起重视。2.信贷决策权过于集中,权力制衡机制残缺。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在不断的改革中大量地集中和上收了信贷审批权限,并成立了贷款审查委员会,分设了信贷前后台部门,实行了审贷分离制和主责任人制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一定的“纵向制约、横向制衡”的信贷管理格局,改变了旧体制下一个部门“独统”信贷业务的局面,但始终未变的是贷款决策环节上的逐级上报和“集体审批”,导致部门权责不能匹配,权力制衡软弱无力,审批流程纵向运动特征。3.风险化解困难。信贷资金集中,贷款风险也相对集中,风险化解困难。贷款资金集中,在某种程度上对风险掌控、实现集约化经营和特殊地域的经济发展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但从另一面看,信贷资金如在某一企业、行业或区域过于集中,那么一旦企业、行业或区域出现风险,必然会使大量贷款形成风险。4.信贷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对称。权责利结合差,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
三、对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一是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建立和完善项目备选库,变被动考察项目为主动提供项目,真正把好选项关,用项目引导企业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银行在选项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彻底杜绝项目管理上的行政干预、人为因素、人情关系等原因造成的“关系项目”的先天性不足,保证贷款项目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二是进行项目不可行性分析。为了防止项目评估上的片面性,拟组建银行内部的另一组项目反考察人员,主要由审计、监察、法律、风险监管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考察论证项目的不利条件和因素,存在哪些风险,进行项目的不可行性论证。三是制定防范贷审委员会委员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控制措施。调整贷审会成员结构,变部门领导决策为“行家”决策。应制定贷审会成员条件标准,由本行在职人员个人申报,进行任职资格考试,达到条件者,由贷审会主任委员择优聘任为本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委员,聘任期一般为一年。贷审会委员对进行审议的信贷业务行使表决权,向贷审会主任委员负责,以防范贷审委员会委员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四是实行权、责挂钩和“投双票”制。在赋予贷审会委员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相应的责任。对人为性表决失误、造成贷款风险、形成损失的要追究表决失误人员的责任。五是把项目贷款风险的防范重点放在借款人身上。我国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借款人一旦经营失败,形成风险,银行再采取补救措施,由提保人或抵押物变现还贷,不仅耗费精力、财力,执行难度很大,而且很难挽回全部损失。因此,要把借款人本身及项目的收益作为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六是项目贷款要具有两种还款路径。项目贷款考察时必须有两种考虑,从坏处着想,往好处努力。必须提出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万一项目失败了,企业用什么办法来归还贷款?因此,对项目贷款,企业自身必须确定两种还款来源。首先要强调第一还款来源,依靠项目收益归还贷款本息。同时还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做为贷款风险的第二道防线,对于难以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的项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宁可不贷,千万不要把还款希望寄托在担保人或抵押物品上面。七是搞好项目贷款的担保,达到合规、合法、完善、有效。(1)担保主体必须合规;(2)担保客体必须合规;(3)抵押贷款率应区别情况确定;(4)认真搞好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登记,防止高估、虚估、重复抵押和无效抵押问题的发生。八是搞好贷后检查管理工作。在项目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上,经营行要制定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定责任信贷员,做到“一先一后”,即将自筹资金同贷款捆在一起进行管理,按照先自筹资金后贷款的顺序安排资金使用。建立“一表一簿”,即建立“项目资金使用监管表”和“项目资金使用审批登记簿”。九是进行贷款项目效益的后评价。项目竣工投产、生产运营一段时间后,要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评价。通过项目后评价对之前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审查,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责任编辑:刘玉梅]的复杂化导致了对其认识上的盲点和监管上的空白,因此,在对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中,一定要根据本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考察引入的金融衍生品类型及其对于金融体系的作用,并在创造的模拟条件引发风险试验基础上,决定推广的范围,使金融监管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钟伟代写项目管理论文.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2]卜壮志.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管理[J].经济纵横,2007,(10).
[3]徐保林.从商业银行战略视角看次贷危机的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2008,(4).[
4]范红雷.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个人住房信贷的警示[J].财经科学,2008,(4).
[5]李瑞山,段兵.全球金融业运行中的问题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