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地代写论文自然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交界处发生印度洋海啸,致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严重受灾,死难总人数超过20万;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的里氏7. 6级强震,造成8. 6万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万人家破人亡;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波及10个省、市和地区,造成69227人遇难和4625万人受灾;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观测史上最大的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剧烈海啸,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这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的高频发生,正在强烈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生存。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至今,世界上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至少己经发生过一次地震、热带气旋、干旱或洪涝灾害的地区[1]。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其GDP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1。 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两亿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农作物受害面积高达4000万公顷[3]。
为了使人们尽快摆脱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尤为重要。灾后恢复重建是指在灾区紧急救助和临时应急等工作完成后的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状态、精祌状态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系列建设活动[4]。然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快和更好地完成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需要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重建项目管理体系,保障和促进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应该理性地思索目前我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合理的开展。
1.1.2研究意义
"恢复重建"是自然灾害应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基本环节之一。加强恢复重建工作的研究,对于推动政府和社会民众不断提高灾后的恢复重建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增强社会防灾、减灾和全面提升整个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研宄起步较晚,08年之前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研究较少,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针对于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研究开始有所增加。在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中,经验性的描述比较多一些,有深度的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相对比较少;偏重于单一灾种如地震的恢复重建的工作研究相对多一些,关于恢复重建项目的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研究比较少,系统化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尚待完善。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对于推动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完善和应急管理实践向纵深方向的发展作用不明显,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目前己经有了许多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成果,总体上主要包括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方式以及恢复重建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研究方面: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Aseem Inam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的模型,成功地研究了两个住房恢复重建规划[5];布莱克力教授就灾后重建规划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灾害管理机构,提前制定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规划[6];Hane对日本关东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城市规划也做了深入的探讨[7]; Hirayama和Martinez分别对日本神户和萨尔瓦多地震灾后的房屋等建筑物的重建政策以及规划实施方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详细的研究[8][9];新西兰Hewitt等人认为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己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DeanMyburgh等在论文中总结阐述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经验,重点研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思考的主体的角色[11]。
第二章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2.1 灾后恢复重建概述
2.1.1自然灾害的定义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我国自然灾害之后的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所以首先应该弄清楚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源自包括人类活动诱发在内的一切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当这些自然变异对社会以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时便成为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就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灾害现象,其发生产生的结果会超出人类的控制和承受能力,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和损失,是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49]。
第三章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选择..................................................................13
3.1我国现有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13
3.1.1现有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13
3.1.2现有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17
3.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的完善..........................................................19
3.2.1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模式..........................................................19
3.2.2外包重建项目管理的部分环节..........................................................21
3.3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25
3.3.1管理模式决策分析技术的选择..........................................................25
3.3.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26
第四章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分析..........................................................29
4.1重建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问题..........................................................29
4.2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39
4.2.1救灾资金管理中的问题..........................................................39
4.2.2救灾资金的使用原则..........................................................40
4.2.3改进救灾资金的管理..........................................................41
4.3灾民的心里干预问题..........................................................43
4.3.1灾害对心理的影响..........................................................43
4.3.2心理干预的措施..........................................................44
4.4政府角色与功能定位..........................................................45
4.4.1灾后恢复重建中政府的角色..........................................................45
4.4.2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47
4.4.3明确各层级政府的主导责任..........................................................48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49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的国家,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灾害发生之后,如何做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密切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对于相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给各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选择合适恰当的管理模式,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管理工作显得尤其必要。本文在明确恢复重建项目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选择最佳的管理模式,同时就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论文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国内外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详细的说明,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做出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2)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我国目前在恢复重建项目中主要用到的6种管理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3)针对目前我国灾后恢复重建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 4条完善和创新的对策:首先政府应开展多元化的重建项目融资模式,拓宽重建项目的融资渠道;然后,政府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自己不擅长的管理环节外包给专业化的机构,术业有专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再次,在恢复重建项目中应考虑引入其他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本文再次着重介绍了 PPP和PFI两种模式;最后,为了保障各种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4)利用SMART定量的分析技术对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管理模式相对于决策因素的表现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佳的管理模式。
(5)分析解决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中项目资源冲突的问题、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灾民心里干预的问题等关键问题,并明确了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问题。
虽然作者在本文的写作研究中取得了以上多项研究成果,但也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者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p#分页标题#e#
(1)本文运用SMART定量分析技术选择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采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得到各个备选项目管理模式对于各个因素的表现值,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尽量客观的评价其表现值或者是修正专家评分法的偏差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2)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中,还有没有其他更适合的管理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3)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灾后物质方面的硬件的恢复重建项目的管理,对于非物质方面的恢复重建只研究了灾民心理方面的恢复重建。其他灾后非物质方面如灾区经济的恢复重建等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总之,我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的研宄成果还是初步的,诸多问题还有待实证的分析和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有限,文中有些观点难免有不妥之处,在此作者诚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参考文献:
[I]罗卫平.如何在灾后重建工程中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5(9):23-35
[2]郑长德.论灾后恢复重建与共享型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1) :17
[3]张新文,罗倩倩.自然灾害救助中政府职能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 29(4):115
[4]罗杰,刘柏志,刘承丞等.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之路[J].中国减灾,2008(7):9
[5] Aseem Inam. Institutions, routines, and crises: Post-ea/shpmplwrthquake housing recovery inMexico City and Los Angeles[J].Cities. 1999, 16(6):391^07
[6]胡以志.对话爱德华?布莱克力教授一一美国新奥尔良重建与中国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J].国际城市规划,2008, 23 (3):120-122
[7] Hanes J E. Urban planning as an urban proble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okyo after theGreat Kanto Earthquake[J]. Seisaku Kagaku, 2000, 7(3):123-137
[8] Hirayama Y. Collapse and reconstruction: Housing recovery policy in Kobe after theHanshin Great Earthquake[J]. Housing Studies, 2000, 15(11):111-128
[9] Martinez E. El Salvador: Post-earthquake housing reconstruction program [J]. OpenHouse International, 2005, 30(4):29-32
[10] Hewitt J, Potangaroa R and Wilkinson S. The role of Urban Change Hierarchies in thePlanning of Disaster Responses [J]. 4th International I-Rec Conference Building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