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电子与通信产品制造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及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群的主导技术基础技术。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到了 21世纪,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规模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截止到2008年,实现营业额约6.3万亿元,在工业方面,工业增加值约为1.5万亿元,整体占国民收入的5%,出口额达到了 5281亿美元,是整个国家整体出口的36.5%。同时在全球,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到2010年,手机的普及率在我国比上增长了 8%,已经达到了 64.4%。同时普通居民的计算机和彩电拥有率也增长了 2个百分点。交通、电力、金融行业的应用软件销售收入的增速都超过了 25%,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电网改造、无线城市、职能交通等作用是日益突显,于此同时,网络电视、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业务不断扩展。
然而在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最好并且成长最快的一个市场就是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由于在中国启动了 3G市场,相关运营上的基础通信设备建设投入已经达到了4000亿,这带来相关移动通信基站等设备需求急剧增加,这也导致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营业利润大幅增加,已经达到了 28.1%。
由于中国通信产业处在大发展的时期,并且在中国的企业之间出现了不断的整合并购,因此在中国逐渐形成了鼎立之势。在追求企业更好、更快的同时,不能忽视所遇到的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客户的体验和感受。另外国家的政策也应该跟进,这样企业在发展时才能有理有据,不会被碰到的各种问题限制而迷失了方向。通信行业作为一个服务人民的行业,应该时刻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法则,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最前端,才能保持在行业的竞争力。在当今日益激烈的通讯市场竞争环境中,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己经成为各个通信设备制造商比备条件。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方便、快捷、低成本、质量稳定可靠。企业只有有了上述的服务特点,才能在激烈竞争通讯产品制造行业中生存与壮大。
对于TATFOOK公司而言,这些年随着2010年公司的上市,公司通信产品生产规模在快速的扩张,公司主要的客户已经有9大客户,主要如下:华为、大唐、波尔威、康普、MTI、爱立信、日本无线、弗雷、诺西。在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领先的企业,其起所涉及的各种产品类型非常多,如何高效运行这些产品项目的开发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战略执行和发展。因此对于TATFOOK公司来说,建立高效的标准项目管理体系模型已经非常迫切。公司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客户的需求经常因项目开发延误而未及时满足,经常遭到客户的投诉;
(2)项目进度因各种原因经常延误,导致各种资源的安排出现冲突和闲置,造成大量成本浪费;
(3)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流程不合理,相关制度不规范,导致开发过程经常因流程问题而延误项目开发;
(4)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职责与职能分工不清楚,导致开发中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高而影响项目开发进程;
(5)项目开发过程中绩效考核未具体化和规范化,导致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经常延误项目开发任务;
(6)项目开发目前在公司中,仅仅留于形式化,未能真正实施,而影响公司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效益。
结合上面所谈的各种因素,这就要求必须考虑一个问题:“TATFOOK股份有限公司究竟该怎么样来引入先进的管理,从而来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实现公司各种战略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这就集中到了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模型的建立,引入先进有效的项目管理理念及相应的工具,只有这样才有可以解决TATFOOK公司现有的问题。从而,TATFOOK公司如何有效的引入及应用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模型将成为该文的重点。
1.2选题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移动通信这个行业己经到了迅速发展与扩张的时间了,国家非常重视此行业,“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国家战略,加强对工业信息化、三网融合、物联网等领域的支持,而这些领域实施的网络基础都是通信网络。因此,未来几年,作为信息化基础的通信网络建设必将成为投资重点。
第2章TATFOOK公司项目管理现状与分析
2.1 TATFOOK公司概况
深圳市TATFOOK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0月26日于深圳市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射频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不断完善横向通用技术的综合融通能力,强化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和纵向一体化精密制造的能力,最终成为端到端网络工业技术提供商。公司以深圳为总部,在国内外大中型城市设有十余处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与华为、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博世、康普、波尔威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3章TATFOOK公司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模型的建立..............................................16
3.1项目管理的组织与机制建立.............................................16
3.1.1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16
3.1.2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30
3.1.3项目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31
3.1.4项目管理激励管理办法.............................................34
3.2项目确立............................................................35
3.2.1项目立项.............................................35
3.3项目启动.............................................37
3.3.1项目经理的聘选.............................................37
3.3.2项目开发团队建立.............................................38
3.4项目预算管理.............................................42
3.5项目风险控制.............................................42
3.6项目实施与控制.............................................42
3.7项目收尾.............................................46
3.7.1项目收尾工作.............................................46
3.7.2项目实施的成果验收.............................................46
3.8项目移交.............................................47
3.9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模型总括.............................................47
第4章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模型在TATFOOK公司应用.............................................48
4.1项目背景描述.............................................48
4.2客户需要与要求分析.............................................49
4.3项目的可行性分析.............................................50
4.4项目开发操作流程.............................................50
结论
采用项目管理模式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和组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文根据TATFOOK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和适合公司实际运作的项目管理模型,并且通过具体项目的试点结果看来,基本上初步有效的在TATFOOK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项目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组织结构框架。而在TATFOOKG公司建立的项目管理目标准体系模型的目的是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和将实践结论推广到其他企业项目管理。
本论文在项目管理的应用创新是,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性、产品特点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有效的将项目管理融入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最终通过项目管理的推广和应用,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本论文在项目管理实践上的创新点是,根据对TATFOOK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研究和分析结果找到项目管理在TATFOOK公司有效实施的点;然后根据TATFOOK的实际情况分析结构,逐步在TATFOOK公司建立了适合项目管理模式,这对同行业的企业具有实践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本论文在TATFOOK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模型,在实践应用中依然存在着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在TATFOOK公司的生产资源和关键的技术资源是都有限的,因此,这就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严重存在有限资源争夺的问题。至于此问题,作者今后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探索,并且寻求更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此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1]墨哈.尼尔.邓小芳(译).平衡计分卡实战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5-110
[2]吴向前.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方法刍议[J].管理科学文摘.2007(3):1-4
[3]房西苑,周容翌.项目管理融会贯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5-91
[4]戚晓曜.精益项目管理之道[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33-250
[5]沈春龙,张友良,孔建寿.基于分布式产品并行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7(4): 2-5#p#分页标题#e#
[6]孙荣霞.中外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5):3-5
[7]Tony Grund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8,1(16): 5-10
[8]Tony G. Strategy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behavior [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4( 18) : 12-14
[9]朱宏亮.项目进度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82
[10]Anton /shpmplw/Hauc,Jure Kovac. Project management i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experiencesin Sloveni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strateg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ject management.2003(21):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