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研究表明,针对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第三方机构考核意识较为滞后,国家项目绩效考核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考核主体技术有限,考核能力较差以及信息公开机制、考核标准调整机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导致的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存在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方式效率低,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结果适用不足以及相关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优化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效力,在考核指标上不仅应该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进行考核,还应该从公平性、环境性方面进行考量。同时,健全考核主体,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体系,提高考核结果适用的科学性以及健全各项考核保障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2.1 国外研究
(1)关于 PPP 项目绩效考核的相关研究
PPP 项目绩效评价是指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通过制定得评价指标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得评价。通过对项目过程的监督和评价,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这是关键项目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2]。Robert Eadie 等人认为对 PPP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对提高项目的效率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3]。在 PPP 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方面;Chen 认为,绩效考核评价一个 PPP 项目的实施情况不仅要从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方面考核,应该对项目使用者的满意度、环境状况、功能、健康与安全等相关指标加以考虑[4]。Yenjyurts 等人通过借助于跨过程、跨边界的方法制定出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和共同文化几个指标的考核框架[5]。Yuan 等人基于轨道交通 PPP 项目的目标,在构建了一个 KPI 概念性框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度、项目进度、设计的复杂程度等为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6]。Mladenovic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最后归纳出技术、金融和功能三类关键绩效指标[7]。
在 PPP 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方面:Neely 设计了一套平衡计分卡(BSC)与 performanceprism 评价模型[8]。Mladenovic 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绩效目标,对项目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专门的探讨并提出双层评价的方法。第一个层次是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评价项目的最终目标,第二个层次是在具体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加权组合,最终形成 PPP 项目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9]。Junxiao Liu 等人证实绩效棱柱模型在基础设施 PPP 项目中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项有效的考核模式[10]。Jui-Sheng Chou 等人通过对 PPP 项目后评价过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进行识别研究,实现了高效的 PPP 项目后评价[11]。Luo 等人基于平衡计分卡(BSC)四个内容维度和公众满意度,对页岩 PPP项目的考核评价指标进行了构建并对该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12]。
第三章 N 江 L 段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现状及问题
3.1N 江 L 段 PPP 项目简介
L 县位于广西南部,隶属 Q 州市管辖,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宁、北海和防城港“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全县面积总共 3550 万平方公里,辖管 18 个镇。389 个行政村村委会以及 20 个社区。全县总人口 162 万,是广西第三大的人口大县。作为人口大县,经济强县,L 县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而直接排入江中,加上工业园区的污水排放等问题,导致当地的 N 江 L 段水环境却出现了水环境被破坏,水质不达标等问题,为了改善当地水环境,L 县政府积极推进 N 江 L 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PPP 项目。
L 县人民政府授权 L 县水利局作为 N 江 L 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PPP 项目的实施机构,并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选取了广西北部湾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联合有限公司(联合体)进行合作。项目总投资为 36267 万元,项目的投资资金为 7300 万元。其中政府方出资 730 万元,社会资本方出资 6570 万元,由府方和社会资本方按 10%:90%的比例占股。项目运作合作期为 10 年(含 2 年建设期,8年运营期),采取 BOT 的运作方式,回报机制是以政府付费为主。该项目于 2017 年 9 月15 日发起,2019 年正式进入执行阶段,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N 江 L 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一期)、N 江 L 段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 L 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了厂尾水生态保护湿地提升工程三个部分组成。
第五章 完善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转变政府考核理念,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考核
政府主体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吸纳多元主体参与考核,形成以政府项目执行单位为统筹,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主体队伍体系,有利于发挥各个主体的考核优势,以弥补单一政府部门考核的不足。通过转变政府、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提升其参与能力,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格局。
5.1.1 转变政府单一考核的思想
一方面,作为项目执行方的政府代表机构要转变“独挡一面”的观念,积极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树立协同考核的理念。在项目绩效考核主体方面,要想在投入同样数量人力的前提下,提高其考核的效果与效率,那么这个考核队伍人员的组成应该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首先,项目执行机构要转变“独挡一面”的观念。尽管在 2020年 3 月份有财政部公布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财金[2020]13 号)文件中规定项目的执行机构作为项目考核管理的直接负责人,但是,作为项目执行机构的政府单位要知道,其人力、物力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是有限的,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他部门的资源,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其次,政府部门间要理清彼此间的职责,不能让单一部门既做“主办方”又兼职“裁判员”和“运动员”。在项目绩效考核中,项目执行机构作为项目绩效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必然是由其对考核结果负责,但是,考核的过程,考核的结果应该也有其他部门的参与,放能够更好的保证其操作过程的公平性与规范性。
另一方面,政府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纳入其他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其参与考核的优势。在进行项目绩效考核中,不仅强调考核的效果与效率,还强调社会的公平性。首先,公众作为 PPP 项目的重大利益相关者,在进行项目考核的过程中,有权维护其自身利益。政府部门在进行项目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将非政府主体主动纳入到考核队伍中来,让其参与考核,是尊重利益相关者,体现社会公平的表现。其次,通过协同非政府主体参与,不仅是体现社会公平,还可以充分发挥非政府主体的先相关优势。非政府主体包括行业协会、第三方独立的机构或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这些机构组织在相关行业方面都有着专业的知识和业务能力水平,而且,能主动报名参与的主体都是对公共项目管理有着极大的积极性,通过将其纳入到考核队伍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政府部门的人力不足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其专业能力。
5.2 形成以目标考核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建立以目标考核为导向,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机制,可以使整个考核过程的目标更加的明确,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迷茫”以及考核低效等问题。同时,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以使考核变得更灵活高效、更合理全面。
5.2.1 建成以目标考核为导向的考核方式
在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中,为了使考核目标更明确,考核效率更高,效果更理想,应该明确在考核方式方面,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方式。第一、从宏观上构建完整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明确建设期的最终建设成果、运维期的服务成果以及转移期的移交成果,并将战略性的考核目标划分为以两年或三年为一阶段的中期考核目标,使战略目标可细分化。其次,以滚动计划法中的“近细远粗”为原则,建立短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管理体系。将两年或三年为一周期的中期考核再次细分为年度考核目标,使细分考核目标为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以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为指导,建立一套明确和可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目标管理工具体系,将年度目标细分为每次考核需要达成的子目标和可衡量的“关键成果”。通过将战略性目标划分为中期考核目标、年度目标以及具体的考核子目标,从而使项目战略性目标变得具体可操作性。第二、构建全面的考核内容目标管理体系。从考核内容目标体系方面,从纵向看,其考核目标内容应贯穿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横向看,结合“5E”理论的内容,其考核内容目标应涉及经济、效果、效率、公平与环境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运营成本、资金使用率、综合运营管理情况、项目设施状况、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公众满意度、价格与收费机制、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信息公开等,构建全面的内容考核目标体系,以明确每次考核的任务目标。最后,在考核实施的过程中,要明确每次考核的目的,其建设或运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非单独考核其是否违反相关规定或达不达标的问题。
结论
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是当前我国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治理模式,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我国在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还不够丰富,从而未能对社会资本进行很好的规范与评价。已有的关于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全生命周期等针对项目公司考核而进行的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考核模型的研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等单方面的研究。然而却缺乏从政府视角对社会资本进行关于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适用以及考核保障机制的系统性考核研究。为了提高政府对社会资本的项目绩效考核能效,形成一个高效的绩效体系机制,本文基于“5E”理论的视角,从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公平性、环境性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为思考维度,以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为研究内容,结合南流江治理(L 县段)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进行考核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旨在探索优化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研究表明,针对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第三方机构考核意识较为滞后,国家项目绩效考核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考核主体技术有限,考核能力较差以及信息公开机制、考核标准调整机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导致的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存在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方式效率低,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结果适用不足以及相关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优化水环境治理 PPP 项目绩效考核效力,在考核指标上不仅应该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进行考核,还应该从公平性、环境性方面进行考量。同时,健全考核主体,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体系,提高考核结果适用的科学性以及健全各项考核保障措施。为此,本文从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果适用与考核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优化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环境,建立以政府执行机构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考核体系。二是构建以目标考核为导向,非常态化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三是从“5E”理论效果性、效率性、经济性、公平性和环境性这五个维度出发,对项目绩效考核的内容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具体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比重的赋值。四是科学运用考核的结果,建立公平有效的考核结果激励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信息公开,方便公众的监督。五是建立灵活有效的考核标准调整、考核争议解决机制,同时健全考核过程与结果的监督以及相应的政府信息回应机制,从而形成强健有力的考核保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