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SEM的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网络与创新绩效影响关系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7
  • 论文字数:71709
  • 论文编号:el2021061615035922275
  • 日期:2021-06-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项目管理论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与机构走访,提出本文的10条研究假设,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设计研究变量测量量表并通过小样本预测试检验后,正式向新型研发机构内部管理人员发放调研问卷,回收192份问卷数据,调研回收数据经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信度、效度检验后,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H1-H7研究假设均成立,知识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外部协同网络三变量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外部协同网络对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力、内部协同网络质量、知识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内部协同网络质量对知识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在理论模型检验通过基础上,利用SPSS回归分析检验模型中内部协同网絡、知识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三个研究变量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内部协同网络在外部协同网络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关系,假设H8全部成立,知识管理能力在协同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9全部成立,协同合作能力在外部协同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10全部成立。以实证检验结果为基础,本文得出四条研究结论,阐述机构稳定、多元的外部协同网络与内部协同网络建设之重要性,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与协同合作能力能有效提升机构创新效率。

......

 

1绪论

 

本文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第一,探究协同网络、知识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各变量相互影响的路径关系;第二,探究路径关系模型中,各变量在影响路径中存在的中介效应。拓展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自身的发展条件方面,本文则以机构内外部协同网络为视角开展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探究协同网络对机构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为后续的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网络创新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延申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研究范围,在新型研发机构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下,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的研究指标不应局限于创新产出,还应包括其协同能力、服务绩效等。因此本文对创新绩效指标的测量,包括创新产出、成果转化、服务绩效三个维度,此外根据新型研发机构主体多元的特点,增加机构协同能力指标,更符合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多维度的创新绩效测量和协同能力指标的增加,延申机构创新绩效的研究范围。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科技创新提出较高要求,为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成熟落地,催生了多种服务于科技创新经济的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融合多种要素的平台,在科技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盲目地数量扩张,机构发展质量没有保障,科技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改善和解决,因此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质量越来越被重视。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也决定了它的未来势必是向高质量、重绩效的方向发展,机构的特殊性也使得它在创新合作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因为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发展期短,目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仍然处在探索阶段。

.....

 

2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
总结来看,学术界对于开放式创新的定义主要从3个视角出发:从知识的视角来看,开放式创新强调内外部知识的作用;从组织的视角来看,开放式创新强调创新、主体跨越组织边界;从创新过程的视角来看,开放式创新强调知识、技术的流动方向。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开放式创新,是指为加速内部创新、扩展创新的外部应用市场,组织构建、使用的内外部知识流。目前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协同要素、参与协同的主体、协同过程三个角度对其概念内涵进行描述。“要素中心论”的研究者们将协同创新定义为:以技术要素为核心,组织、战略、技术、制度、市场、文化六要素,在整合、沟通、合作、竞争与协同五个阶段的匹配。而“协同主体论”研究者们则关注协同创新的多样性,认为协同创新应当是政府、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和用户之间相互联系,实现跨领域的合作和创新的过程。“协同过程论”的研究者们则从耦合、匹配、互动、集成、整合和协同方面,提出协同创新是知识在各个合作主体之间的转移、共享、集成、消化、利用和再创新。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组织,与层级组织不同之处在于,网络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结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主体要素具有动态性,网络中的知识、资源等创新要素流动也是动态的,因此它具有组织灵活的优势,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较好。因此网络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集群研究中,探讨集群网络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开放式创新概念

 

2.2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的边界性越来越模糊,创新环境逐渐由企业、机构独立封闭开展创新,逐渐演变为共同创新。社会网络的形成,使得创新资源分布广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主体积极打开各自边界,从社会网络中获得有价值的创新资源,增加主体对创新机会的把握,但创新效率的提升需要主体能够灵活应用各方资源。因此开放式创新促进了协同网络的发展,创新主体从单方面的相互获20对协同网络的概念定义,学者们通过对创新网络的概念延伸得出协同网络是一种更加关注组织间知识溢出的创新网络。以创新为目的建立的协同网络中,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应当作为网络的核心,例如研发主体高校和大学、科研院所,技术服务主体企业,其余提供辅助服务的政府、金融、中介机构等,各个主体作为节点,节点横向相互关联。通过知识提供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以及辅助主体提供的创新服务,在网络中产生协同的叠加非线性效应,即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协同网络的创新能力,取决于网络中资源的流动水平,也取决于网络内主体的创新水平,因此对网络内主体的创新能力开展研究,能够为网络发展提供参考。网络主体创新能力的高低通常外表在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概念由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而衍生,它可以被定义为企业创新活动、经营成果产出的衡量准则,也可以被定义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的增加价值。对创新绩效的测量,研究目的不同则指标有所不同,创新成果的产出水平、新产品市场价值等均可用来测量创新活动的优劣。而测量只是为了衡量创新活动的投入是否具有良好的产出,要充分了解创新过程,需要对可能影响其产出水平的投入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协同合作能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3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23
3.1变量选择与定义.............23
3.2影响关系研究假设.............25
4研究设计与预测试.............33
4.1研究变量测量.............33
4.2问卷设计.............36
4.3小样本预测试.............37
5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45
5.1数据收集.............45
5.2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45
5.3样本数据验证性因子分析.............47

.......

 

7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网络化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7.1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网络发展模式构建
以协同创新网络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框架,本文搭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协同网络发展模式,强调网络节点分布于网络各层面,网络主体以协同创新为共同目标,依托所处网络布局,与网络内外各创新主体增强互动联系,形成创新共同体发展模式。内部协同网络与外部协同网络内含的主体,在创新共同体中并非同时出现、一成不变,当创新活动的复杂程度增加,或者创新成果质量要求提高时,网络吸纳新角色主体是必然。因此,新型研发机构的外部协同网络,从发展初期至发展成熟,呈现由简单关系到复杂网络、由一元带动到多元协同的演变趋势。协同网络的自增益性,体现在网絡主体间的创新资源共享、传递与扩散,单独节点主体通过与其他主体互动联结发生作用,从而连点成线、扩线成面,产生积极协同效应。因新型研发机构主体多元、企业运作、复合功能定位的特点,使得机构对外部网络流入资源内容的解析处理能力是基于其内部协同网络互动联结而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内部项目团队、孵化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协同网絡以创新引进、绩效考核、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四项制度作为基准,保持机构内部协同网络目标一致度,激发持机构内生创新动力,规范机构内各主体协同活动,明确机构内协同网络收益分配,建立高目标、强创新力、有秩序、公正的内部协同网络。

 

7.2网络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创新绩效的实施路径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应当继续深化其外部协同网络交流机制,建立网络内政产学研企金互通信息机制,搭建相应的信息公示交流平台,积极联合网络主体开展正式、非正式会谈,主动深入各节点主体,了解节点主体实际需求、创新条件、资金能力等信息,保持协同网络中信息的精准匹配。积极建立产学双向信息交互机制,为企业科技人员、高校创新人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沟通平台,改变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单向、线性的传统模式,深化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信息、知识的交流互动,让企业技术人员提前参与到早期研发活动中,促进高校隐性创新知识的有效转移、转化,提高网络中知识的下沉精准有效。本章以实证检验模型为理论依据,建立以各项制度为网络互动准则的,政企机构三者为主体发散的外部协同网絡,要素有向性流动的内部协同网络,强调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内外网络联系核心的网络协同化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将协同合作能力概念化为各项制度,提升研发机构自身对网络的管理能力,维持外部协同网络稳定性同时向外扩散,网络流畅度提升,网络中知识、技术、信息传递效率优化,机构创新资源处理能力增强。外部协同网络中,以风险收益分担制度规范与科技金融机构的合作边界,以绩效激励反馈制度规范与政府支持,以成本收益分担制度规范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以资源人才共享制度规范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研发合作。内部网络中,以创新引进制度保障机构一致的高创新目标,以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内生创新动力,以协同创新制度规范内部协同活动,以成果共享制度保障研发权益,提升机构内部协同网络整体效率。

.......

 

8总结与展望

 

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时代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突破体制机制约束、打通创新全链条的科技体制改革重要组成,能够建立起多方强联合、技术创新受保护的有形空间和无形网络,使新技术成功跨越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实现科学、技术和市场之间的交融互动、无缝对接。但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机构虽发展较快,但存在绩效不良、模式不清、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科研资源浪费,制约机构的长久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协同网络为研究出发点,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外部协同网络稳定性、包容度,以及内部协同网络质量、机构知识管理能力、机构网络关系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并且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网络协同化创新发展模式,以各项制度为网络发展基石,向外形成以新型研发机构、政府、企业三者为主要体的发散式协同网络,向内形成要素有向性流动、有向性管理的协同网络,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内外协同网络教会的中心,通过制度规范对外、对内的协同创新活动与责权边界,通过培养自身管理能力提升机构创新绩效。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