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论文哪里有?本文在借鉴国内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经验与分析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现状后,指出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主要还存在缺乏现代化的数字治理能力、缺乏生态化的为农服务能力和缺乏数字化的应用创新能力。
第一章绪论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关于信息化,日本学者梅棹忠夫(TaodaoUmesao)在1963年《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说到“信息化泛指网络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网络通信现代化指的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人类社会活动信息交流的过程。而计算机化是指组织与个人采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数据传递、采集、存储、处理的过程。现代通信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实现控制与管理。”。我国也于1997年在第一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信息化明确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我们通常理解的信息化就是由传统手工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软件等软硬件工具,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来实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过程。数字化则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新技术,实现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进行重塑或创新。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续,是信息化的迭代升级,是新时期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创新,是技术与商业的重塑再造。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为适应数字经济环境下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体制机制、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管理理念等进行主动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优化创新。李红总结其内涵主要包括转化、融合、重构三个层面。转换是指从利用传统信息技术实现的信息化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是技术层面的应用迭代转换。融合是指对组织机构中不同业务产生的各类数据,经过归集、清洗、加工、处理等数据管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共享与交换,真正打通数据与业务的深入融合。重构是指以业务数据为核心,以企业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基础,建立能适应数字经济新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型企业构架,创新对传统企业业态下的架构、管理、商业模式、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变革与重构[1]。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转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一场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重构,技术是支点,业务是内核。
第三章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环境分析
3.1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背景
3.1.1广西供销社基本情况概述
合作社在我国有着悠久近百年的历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就充分研究过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在1949年11月,国家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开始主管全国合作事业。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成立于1950年7月召开的中华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大会上,由此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事业。在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壮大了供销合作社,实现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发挥农村物资流通主通道的一个纵横贯通、网点密集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供销合作社为联结政府与农民、城乡斜街、稳定物价、保障供给、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之时代发展变迁,供销社分分合合,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进入21世纪,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供销合作社在做好原有扎实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鉴于“新网工程”的强力推动,供销合作社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章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策略
5.1数字化转型指导思想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明确提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数字化转型理论为指导思想,牢记为农服务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应用推变革,创新促发展”的方针,遵循“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保障有力、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产品和IT技术,实现现代供销数字治理、数字化为农服务能力、数字化创新应用方面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5.1.2数字化转型目标
抢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历史新机遇,完善广西供销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提升广西供销社管理与服务水平,完成工作流程再造和系统自我造血,催生服务“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合作社产业质量变革、经济效率变革、发展动力变革,高质量推进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立服务于广西供销系统上下、内外、全面、多层次的、实用可靠的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与供销内外部系统平台的连接互通、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广西各类合作社经济参与主体提供随时随地的数字化服务。对平台连接的农户、合作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涉农主体进行数字化赋能,发挥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的作用与价值,形成多方共建共赢的生态系统。以平台为载体支撑农用无人机、农机农技、冷链物流、全流程追溯、标准化种养殖等数字化服务手段和创新品牌营销、网红带货、平台分销、基地直播、自媒体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将原先散、慢、乱、杂的供销生产经营数据全面归集,形成一个覆盖全广西供销社系统的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服务、产业发展、模型分析、预警预测等智能服务。通过统一融合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建设具有智慧平台、生态平台、创新平台一体的“数字供销”,最终实现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成功。
5.2构建数字化的现代社务治理能力
5.2.1完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环境
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工作涉及的业务即有面向供销系统内部的政务社务管理系统,又有面向合作社的业务指导系统,同时还存在面向供销产业生态里面众多的生态链产业公司的业务服务系统,业务应用场景多样化。用户类型包含政务用户、企业用户、机构用户、公众用户等,网络访问形式复杂。从技术角度,转型工作是一项典型的集信息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海量数据存储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等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复杂工程,不管采用自建硬件网络环境,还是租用第三方云计算模式都要求须构建具有强大的计算、存储资源及安全防护系统的基础设施环境。考虑到数字化转型工作是长期复杂的工程,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做规划建设时,需兼顾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管理,特别是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朝着更高性能、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方向定位。
在做好管理服务平台端数据中心应用建设的同时,也要谋划好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环境下客户端与企业端的基础设施投入。一是为基层合作社服务的工作站或市县镇村四级供销社,需具备满足新时期必要的网络办公设施环境及满足在特定条件下移动办公的需求。同时,组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或分中心,为全区合作社提供电商培训、业务指导、策划设计、运营等服务。二是加大投入建设覆盖全自区城乡,合理布局的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各地市及重要县区布局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仓储基地、物流基地、冷库基地。
第六章结束语
6.2主要创新点
本论文以广西供销社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结合文献研究法,在广西供销社基本情况和业务发展现状背景上,对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进行宏观环境与SWOT分析研究。同时分析了国内供销社数字化转型借鉴及广西供销社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指出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定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策略,系统性的提出对省级及以上供销社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为广西乃至全国供销系统提供指导借鉴意义。
1、通过研究,得出从完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环境、整体提升政务数字管理水平、深化合作社供应链管理系统、及基于可信追溯标准化种养殖来构建数字化的现代社务治理能力;从服务于基层的农业社会化生态、聚焦农产品电商供销大联盟、与推动三位一体信用金融平台来打造便利增收的为农服务生态;从发挥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积极引入互联网新业态、和统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来加强跨界融合的创新应用实践三方面入手,并从顶层设计规划、人才资金保障、转型风险管控应对方面做好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的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策略理论模型,将有力推动了供销社供销社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2、通过研究,提出广西供销社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具体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及行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