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作者队伍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2191147063158
  • 日期:2012-02-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Abstract:The number of the articles and writers of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Tiedao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published from 1991 to 1996, based on statistics, is analyzed.The characters of the writers, such as age, title, are researc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Price Law, the number of the important writers and outstanding writers are calculat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roop construction of writers are given.
Keywords:journal, the number of the articles, analysis of writers
摘 要:上海论文网对《上海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1991~1996年所发表的论文量及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学报论文作者的年龄、职称等特点,并根据普赖斯定律确定了学报的核心作者及杰出作者人数;最后对作者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学报,论文量,作者群分析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0年,原刊名为《上海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改为现名,是全国铁路高校中办刊较早的学术刊物。它主要刊登土木、机械、电气、通信与自动控制、运输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领域内与铁路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它是反应我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传递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高层次的学术刊物。自创刊以来,《学报》在活跃我校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和发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各专业学科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理论、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媒介。通过《学报》这个学术窗口,能够透视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困此,《学报》论文的质量高低以及论文作者的整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校教师、科研队伍的状况。为探索我校学报论文量及作者群的规律,并为进一步办好《学报》提供依据,本文对1991~1996年编辑出版的6卷共24期《学报》论文作者(不包括外单位)的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学报》作者队伍的现状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学报》论文的学术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论文发表概况

论文量亦称发文量。它与统计时间跨度、出版周期、版面的大小及页数、论文的长短和数量等因素有关。下面仅对《学报》在1991~1996年间各期论文量进行统计分析。表1为1991~1996年各期《学报》的论文量。从表中可看出,1991~1996年这6年间共刊载论文379篇。其中:外稿31篇,仅占总数的8%;绝大多数刊登的是内稿,共348篇,占总数的92%。从1992年开始,每期论文量均在13~22篇之间,较1990年以前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且每年各期发文量基本趋于稳定。这说明《学报》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基础上,已进入了一个稳 定成熟期。     表2为《学报》自创刊至1995年各学科所发表的论文数[1]。因土木、机械是我校传统的老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加上科研项目和经费较多,教学、科研人员力量较强且数量亦较多,因此科研成果较多,所产论文数量也较多。  
       
2 论文作者状况

2.1 论文作者的年龄结构对《学报》1991~1996年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不包括校外作者)年龄结构统计结果(见表3)表明:348篇论文作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111篇,占31.9%;年龄在36~45岁的作者有51篇,占14.6%;年龄在46~60岁的作者有181篇,占52.1%。从图1可看出,51~55岁有一个峰值,31~35岁也有一个峰值。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199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指出:“由我国科技论文作者年龄的抽样统计结果,反映在50岁以下有一个峰值,反映在30岁左右一个峰值[2]”。这个现象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造成的。考虑到统计年限上的时间差,那么图1显示的峰值与文献[2]的结论是相符合的。同时也说明,目前我校31~35岁的作者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成长起来的一批科研生力军,已进入了第一线并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骨干力量。他们即将成为我校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从表3还可看出,36~45岁作者的论文数仅占14.6%,反映出这一年龄段正是我校科技人员的“断层”。
2.2 论文作者的职称结构表4为校内论文作者的职称结构表。从表中可看出,348篇论文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142人,占40.8%(其中副高级109人,占31.1%),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199人,占57.2%。以上数字表明,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是学校作者队伍的主体,在学校整个科研工 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刚走上工作岗位、具有初级职称的作者所占比例极小,仅占2%。这主要是由于这部分同志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尚未具备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还有待于学科带头人的进一步培养和扶持。


3 论文作者人数分析

3.1 独著与合著论文量表5为1991~1996年《学报》独著(1名作者)与合著(2名作者以上)论文量。从表中可看出,在379篇论文中,独著的论文量为168篇,占总量的44.3%;合著的论文量为211篇,占总 量的55.7%。根据文献[3]的研究,在自然科学论文中,合著比例约为80%。因此,本刊的这一比例明显偏低。这一方面表明《学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者较多,独立科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报》作者在各学科的交叉、综合及协作方面较为薄弱,学术研究及学术活动的群体意识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新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不断涌现,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科研难度不断增大,因此愈来愈多的研究项目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各学科、各单位甚至国际间的合作来完成。
3.2 单产及多产作者论文量单产作者系指在统计的时间跨度内,在《学报》上只出现1次署名的作者,亦称新作者。多产作者是指统计时间跨度内在《学报》上出现2次及其以上的作者,亦称老作者。单产及多产作者的论文均可是独著或合著的论文。现将这两类作者的论文量及人数统计结果列于表6。
从表6可知,单产作者的论文量为267篇。多产作者涉及论文量为:∑17i=2i×ni=385(篇)。其中:i表示篇数,ni表示发文量为i的作者人数。单产作者人数为267人,占总人数(398人)的67.09%,基本符合文献计量学家洛特卡(Lotka)提出的“所有写过一篇论文的作者数占全体作者数的比应为刚刚超过60%[4]”的论断。(这里笔者未能统计每位作者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量,而且统计时间跨度只有6年,因此不能完全表明各位作者所发表论文的真实情况。)发文量在2篇及其以上的多产作者人数为131人,占总人数的32.91%,其中最大发文量为17篇,平均为2.94篇。以上统计数字表明,《学报》上新作者较多,老作者较少,这充分说明作者队伍的潜力很大,是一支具有雄厚实力、后继有人的队伍。

4 活跃作者群分析

4.1 核心作者人数所谓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中比较活跃,并在《学报》上发表论文较 多的多产作者。《学报》的核心作者人数可根据普赖斯(Price)定律[5]确定:        n=0.749n1/2max式中:n为核心作者最小的发表论文量,nmax为作者中最大发文量。由表6可知,nmax=17篇,代入上式得:n=3.09篇≈3篇。即凡在1991~1996年间《学报》上发表3篇及其以上的论文作者,皆是《学报》的核心作者。根据表6可确定核心作者为48人,占作者总数的12.06%。这48名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为219篇,占总发文量379篇的58%。这一结论基本符合普赖斯对洛特卡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即:“发表了(0.749n1/2max)篇以上论文的科学家们所发表的论文总数等于全部论文总数的一半[5]”。
4.2 杰出作者人数杰出作者人数是指发表论文更多的核心作者。根据普赖斯对洛特卡定律的另一个重要推论[5]:        R=0.812/(nmax)12式中R是杰出科学家人数与全体科学家总数之比。由此可推导出以下计算式:        Nj=0.812Nc/(nmax)12式中:Nj为杰出作者人数,Nc为核心作者人数。因为Nc=48人,代入上式可得Nj=9.45人。由表6可看出,1991~1996年间《学报》发文量在6篇及其以上的作者数为9人。他们所发表的论文量为82篇,平均为9篇。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及普赖斯的推论,可确定该9人为我校杰出作者。现将9名杰出作者按发文量(篇数相同者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列于表7。
此9名作者的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桥梁工程等方面,同时也是我校发展较快和较好的科研领域。这些作者几乎都是我校公认的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也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基本力量。当然,并不排除其他作者可能是其他刊物的杰出作者;也不能完全以论文的数量来评价作者的学术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1) 1991~1996年《学报》发表的校外稿件仅占8%,说明《学报》主要是刊登校内稿件,反映我校的科研成果,这也是符合办刊宗旨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报》也应走向市场,面向社会,扩大服务面,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为此可适当增加外稿量,多刊登一 些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稿件。(2) 在《学报》论文作者群中,年龄在51~55岁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和年龄在31~35岁的青年教师是我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年龄在36~45岁的作者力量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校科研队伍中存在的“断层”现象所至。建议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搞好教学、科研队伍的梯队建设,弥补“断层”,以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整体水平和实力。(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是《学报》作者队伍的主体,在学校整个教学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 《学报》中合著论文的比例较低。建议加强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及不同学科协作攻关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出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增加合著论文的产出量。这也符合当今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规律。(5) 单产作者、多产作者、核心作者及杰出作者人数及其发文量的统计数字表明,应加强核心作者及杰出作者队伍的建设,使他们的形成与发展向着有利于《学报》的办刊方向发展,这是提高《学报》学术水平的根本所在。#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王春林.上海高校学报发展史研究.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255
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9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1991
3 WangHuiXia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journal" paper the author analysis. Beijing: the universities intelligence, 1991
4 ROM type wins. /shlwckzl/In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 Beijing: bibliography press, 1987:99
5 all flat high. Literature metrology.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press, 1988:190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