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生产所具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1132108332972
  • 日期:2012-01-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human society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culture. Based on thecultural crack, the history ofhuman society is understood as the combating history ofman to nature and ofman toman. The firstperiod is the culture ofproduction to substance and the second periond is the culture ofproduction to human. Forour country nowi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ition, cultural production bear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ocial transition; cultural production; cultural crack
摘 要:上海论文网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我们从文化断裂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理解为人与自然界的搏弈史和人与人际间的搏弈史,前一个阶段是生产对物的文化,后一个阶段是生产对人的文化。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文化生产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关键词:社会转型;文化生产;文化的断裂

  
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特质的东西;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1](P298)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依赖文化的跨代延续。如果人类不得不在每一代重新发明文化,那么他们的生存能力就确实受到严重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的生产史。[2](P97)


一、社会发展与文化生产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人类与天然的自然界的搏弈、人类与改造过的自然界的搏弈和人与人际间的搏弈三个阶段。
(一)人与自然界的搏弈———科学主义文化在人与自然界的搏弈史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从自然界中摄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帕森斯提出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个社会系统要得以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满足某种功能需求,功能是社会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文化对这个系统起着模式的维持的作用。[3](P122)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由“人的基本需要”构成的:第一层是最基本的生物学上的需要,如吃喝、繁衍、舒适、安全等;第二层是社会需要,如合作与团结的需要,为了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些社会需要不得不被满足;第三层是社会整合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制度或传统,制度或传统涉及有利于社会需要的那些行为模式的跨代传承。这些基本需要存在于个体的意识当中,其作用在于共同促进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整合。[2](P128)这是一种科学主义取向的文化生产,追求一种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释人类社会的变迁,强调功能必要。
(二)人类与改造过的自然界的搏弈———工具理性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到与改造过的自然界的搏弈。人们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主动地改造自然界适应人类自身所需。这时人们也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社会被大机器支配,需要大规模地调配、计划、统筹和组织各种资料。韦伯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工具理性意味着人们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对最佳手段的搜寻,它是由一些规则、规定以及更大的社会结构决定的。个人在寻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最佳手段时是不会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的,在工具理性发展以后,他们可以借助于一些规则来决定应该做什么。从更加强有力的意义上说,人们存在于社会结构中,这些结构会指定他们应该做什么,结果,人们不必再自己去发现达到目的的最佳手段,或者可以说,最佳手段早已被发现并已被制度化在规则、规定和结构中了,人们只须照章办事就行。[4](P111)工具理性文化把科技理性当作工具理性,进而去实现对人的压抑、操纵和欺骗,使个体在一种总体性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丧失了对强制的反抗而自愿去接受强制。
(三)人与人际间的搏弈———人本主义的文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启蒙哲学家认为依据规则理性地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我们就越能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塑造历史。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世界将变得越来越稳定和更加有秩序,今天,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然而,这个世界看起来或者感觉起来并不像他们预测的那样,它并没有越来越受到我们的控制,相反,我们的生活更加难以确定和预测。[5](P59)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却经常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全球气候变迁及伴随的危险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环境的干预造成的。科学和技术不可避免地会致力于防止那种危险,但是首先它们也有助于产生这些危险。人类的现代化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后,人们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和追求。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不仅是人生的手段,还维系着人生的意蕴;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以类相传的超越性;既要为人的物质和经济生活服务,还承担着培育人性和营造人的“意义世界”这一更高的使命。[2](P197)社会与文化相互依存和彼此贯通,社会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们只能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从此人类社会过渡到了一个文化断裂的时期,由关注物的文化转向了关注人的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认为,这时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国家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无所不包的大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使得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获得了与其老板近乎相同水平的舒适和娱乐。大众文化往往给人以一种一视同仁的假象:城市的黑人贫民可以像市郊雅皮士的子女那样享受同样的娱乐,他们有着同样的消费欲望,具有同样的物质世界观。[3](P121)


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生产所具有的特点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以及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文化生产还是人本主义文化取向,但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以人为本的文化生产向符码回归,符码所具有的意义是任意的布希亚认为我们正在从一种由那些与各种商品相联系的符号和符码所统治的社会转向一种由一些更为一般性的符号和符码所统治的社会。我们正趋于将一种抽象和模式化的符号系统普遍地确立起来。所有的而不仅是与消费相连的那些交换都逐渐为符码所主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符号和符码而不是与我们劳动能力相联系的那些因素的影响。符号不再标示任何现实,我们现在拥有的只不过是一些“能指的游戏在那里,符码不再指向任何主观或客观的“现实”,而只是指向它自身的逻辑;[2](P117)与符号相关的只是其他的符号,它们的意义也只是在这些符号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被发现。人们购买商品不仅仅只是购买使用价值,同时也是购买商品所代表的身份和阶层的象征。文化生产事实上就是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
(二)以人为本的文化生产跟踪时尚,没有了价值和道德,整个文化生产就是“拼凑”时尚只不过是“能指的简单游戏”以及作出其结果的“每种指涉系统的丧失”。[2](P207)时尚不仅不指涉任何真实的事物而且也不导向任何地方;时尚不生产任何东西,而只是再生产出符码。在一定的意义上,时尚就是商品形式的最终阶段。文化生产的商业化、产业化,“作者”被剥夺了个性,不再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电影、电视乃至书籍都是由一个“委员会”创作的,并且以一种确保其有利可图的方式来传播,没有了价值和道德,文化生产成了所谓的“拼凑”,文化生产丧失了理性。#p#分页标题#e#
(三)以人为本的文化生产是拟像和超现实传媒和互联网让我们完全进入到生活由符码以及通过模型产生的各种模仿所主导的那种秩序———“模拟的时代”。模拟的广泛存在是导致现实与想像、真与假之间界限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每一个当代的事件都是现实与想象的混合物,真和现实都已经不复存在,它们已经消失在雪崩似地飞来的各种模拟之中,在模拟的外表后面不存在“现实”或“真理”。我们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模拟物当中———不是某个非现实,而是一个模拟物,一个在一种缺乏参照系或圆周线的永无休止的循环中,决不再与什么现实相交换,而只是与其自身相交换的模拟物。 超现实是一种被再生产出来的东西,它是一种比现实还要现实,比真者还要更真的模拟。它不仅是对某种基本的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掩饰和歪曲这个现实;它不仅对基本现实的缺席进行掩饰,而且不再与我们现实发生联系:它是纯粹的模拟物本身。在这个模拟时代中,我们的文化生产全部是肯定性,所有的否定性都已被放逐,我们保卫自己的能力也日益衰退,生活的无意义感犹然而生。


三、希望之路


我们当前的文化生产,失去了独特的品质,存在的仅仅是永无止息的增生和扩散,我们正处在差异的终结上,所有的事物都相互渗透,在这种相互渗透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就是媒体以及更为一般的沟通。我们的希望之路存在于被排除符码之外的那些人群。每一种接近于完美运作的系统同时也就在接近它的坍塌。在适当的地方进行轻微的一击即可以使其崩溃。它们在其自身畸形怪异的重负下趋于崩溃;并且立即分解,就像已经变成化石的恐龙。这是每一种由于自身的逻辑而趋于尽善尽美因而也就是趋于不完善、趋于绝对的可靠无误因而也就是趋于无可挽回的坍塌的系统的命运,所有被束缚的能量的目标就是它们自身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说唯一的策略是大灾变而不是辩证法的原因,事物必须被推至极限,在那里它们将相当自然地走向崩溃和被翻转过来。[2](P215)


参考文献
[1]郑杭生./shlunwen/shsklunwenwen/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3.
[2] (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3] (英)帕特里克•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4] (美)乔治•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M].顾建光,译.上海:上海译文版社, 1999.
[5] (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