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时代背景、以及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上海旅游业界面临着如何根据实际,挖掘出“人无我有”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课题。值得欣慰的是,上海旅游部门在这方面已有诸多良策,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就是值得研究的一个亮点。
1.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时代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类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可以说一直关注良多,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却是近些年才逐步形成风气。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决议,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定义,即:“一个地区所有源于传统的智慧产物,由一个群体表达并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精华,也就体现了它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它的标准和价值是通过模仿等方式口头传承的。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民族游戏、神话传说、奠仪、习俗、手工艺、建筑等艺术种类。除此之外,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此范围内”。
我国是文明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专门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其附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相关旅游开发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上海处于我国地域的南北中点,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华夏文化的交接点和中外文明的汇合点。自上海开埠以来,全国各地的移民进入上海,带来了他们的语言习俗艺术等各种口授心传的文化内容。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大批域外人群的进入,又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艺术。在这两类文化的滋养下,上海的文化表现出兼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就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内容由本土文化、华夏文化和外域文化三部分融合而成。作为中国的先进地区,上海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应旅游开发方面也同样走在全国各个地区前列,其专门制定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登记和精品筛选,在上海社会各界已营造起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应旅游开发的氛围。 #p#分页标题#e#
2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风气之先的上海,其历史渊源其实并不短,数千年的历史,除了物质文化外,非物质文化也异常多彩,从元代黄道婆的棉纺技术到明代嘉定三朱的竹刻工艺,再到露香园的顾绣,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卓越和灿烂。
2.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在名录中不时闪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身影:包括江南丝竹(民间音乐类) 、昆剧(传统戏剧类) 、京剧(传统戏剧类) 、越剧(传统戏剧类) 、沪剧(传统戏剧类) 、锣鼓书(曲艺类) 、顾绣(民间美术类) 、竹刻(民间美术类)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等九个项目。一座城市有“九朵金花”同时入选,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实属罕见。
2. 2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认识
除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布的“九朵金花”,上海还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值得人们进一步的关注。如,上海地区的民间美术还包括绘画(小校场年画、金山农民画、崇明灶花等) 、雕塑(南汇王金根石雕、徐汇胡川隆留墨石刻、奉贤木雕、海派黄杨木雕、留青竹刻等) 、工艺(何克明灯刻艺术、王子淦剪纸、赵艳林画塑奉贤折纸等) 。上海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包括崇明独轮车、黄草编织、三林刺绣等。上海地区的砚刻、木版水印、制墨、印泥制作、制笔、抽纱、戏服、戏剧刀枪也都有盛名。以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待于发掘和认识。
2.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极高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极高,部分代表项目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黄道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例。黄道婆革新手工棉纺织技术,发展了我国具有民族性、科技性和文化内涵的手工棉纺织技术及产品,比国外领先了数百年,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p#分页标题#e#整理提供改变了国人数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衣被天下”、恩惠百姓,使明、清两代大量增殖的底层百姓用棉衣御寒;改变了江南经济结构,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600年,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棉纺业的发展。
2. 4 普遍面临濒临消失的危机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着失传灭绝的危机。如松江顾绣, 85岁的戴明教老人是仅存的老艺人;而南汇锣鼓书,目前能上台演唱的也就20来人;嘉定竹刻,专门从事的不超过10个人。又如,作为乌泥泾黄道婆纺织技术的传人在上海仅剩不到10人,黄道婆纺织独特的三锭纺车也基本找不到了。一门从元代起就声名显赫的民间传统技艺,如今却是濒临消失。目前,上海急需改变民间传统文化瑰宝后继乏人的现状。
3.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贝”,上海以对其保护为前提和归依,正试图挖掘其内在价值、拓展其外延文化,开始绘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蓝图。
3. 1 开展普查工作,进一步发掘和认识
目前,上海已专门制定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行动,上海地区的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都属普查范围之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主要包括:全面了解和掌握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以及这些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以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登记造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通过建立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方面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这些遗产项目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认知度,另一方面也可为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打下基础。同时,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实践。
3. 2 转变传统观念,浓厚开发保护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分别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主体、媒体和调控体系。这三方面都应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视为可持续旅游,强化生态旅游的观念。本#p#分页标题#e#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尤其应强化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自觉树立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一体化的观念,开阔视野,科学决策,推动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目前,上海已在积极准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将建立民间老艺人命名制度,得到命名的老艺人可以得到“传承人补贴”,开设培训班定期授课带弟子。另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被编写成教材送进学校,上海的社区学校也将引入竹刻班、顾绣班等。
3. 3 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建设,这就少不了科学的论证、全面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防止粗放经营所造成的失误和遗憾,把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上海人引以自豪、外地人一睹为快的人文景观。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要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首先应该以精品为重点,加以科学的开发。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应筛选一些对游客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容易转化成为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选择的开发。关键是要坚持五项原则,即:特色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文化性原则、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其次,要从旅游观赏和游览的生动性来考虑,必须挑选一些可游可望可以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构成旅游资源。
3. 4 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
政策和法规对各项旅游开发行为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应该把旅游资源开发和非物质文化环境保护纳入旅游及其它经济社会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中,使相关的政策法规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又符合社会需求和经济规律;既考虑非物质文化资源自身的承载力,也注意经济社会的承受力。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同时,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避免和纠正旅游开发过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严格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作为贯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极其严格的城市,上海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上海市非服务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舆论监督机制。对全市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范围,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 1 ] 李荣启.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J ]. 广西民族研究, 2006(2) .
[ 2 ] 陈天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 J ]. 经济经纬, 2006(2) .
[ 3 ] 朱裕平.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收藏[ J ]. 上海工艺美术, 2006 (3) .
[ 4 ] 宋欢.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 沧桑, 200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