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 为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在城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等原因, 导致其中的大多数人处于城市边缘, 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近年来, 城市在帮助这一群体掌握职业技能与城市生活的必备知识过程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用人单位尽责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通过开展广泛的职业培训与城市文化教育, 对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境遇意义重大。
2006年1月, 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 让有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中等以上的职业教育, 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为: 一是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受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二是总结推广一些积极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培训的经验; 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三是建议政府采取切实措施, 支持与鼓励行业、企业、学校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本课题所涉及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且正在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外来流动人口。
一、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状况
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后, 其中一部分经过努力已成为新市民, 但是大多数人仍处于边缘。这后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状况大致如下:
1.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年限普遍不高。据2000年的统计, 外来人口中有高中以上文化者不到15%。所以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含量极低的工作, 其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工作的居多。
2.大多数人职业技能素养较低
据2000年统计,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中88%原来从事农业生产, 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 缺乏起码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知识。有些人进城务工带有很大盲目性, 没有经过最起码的生产技能与安全教育。因此, 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大部分往往都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的工作和生活。 #p#分页标题#e#
3.多数人收入低, 生活比较贫困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大多数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素养较低、主要从事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体力劳动, 因此收入普遍较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 进城农民工月收入在300- 500元之间的占29.26%,在500- 800元间的占39.26%, 在800元以上的只占27.90%。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2]另外,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却比较高, 每月要支付不菲的房租; 要寄钱回家赡养在家乡的长辈; 看病需要全额承担医疗费用; 等等。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状况
近年来, 上海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对一些行业、企业、街道和教育培训机构访谈与专题座谈, 我们了解到上海的不少单位和机构已经展开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1.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由于一些企业认识到, 员工的素质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它们都把培训作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比如上海第三航务工程局设立了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公司后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一般教育, 包括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与企业文化教育等, 然后根据其所从事的工种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公司还有意识地开办了质管员、领工员、“三水”( 运输船队的技术骨干) 培训。因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 该局外来务工队伍稳定, 人员流失少。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增加。也有的企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克服困难送教上工地, 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 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职工培训中心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差、容易出事故的现象, 着重抓安全知识与城市生活必备知识的培训, 并将相关知识编成图文并茂的读本发给他们, 同时还分工种对他们进行上岗证培训和技术等级工培训。
2.街道、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p#分页标题#e#
现在上海不少街道、社区也在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例如, 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在2005年就成功实施了对外来人员的功能扫盲计划。扫盲内容定位在宣传上海地方法律法规。讲解上海风土人情、交通路线, 培训就业技能( 主要为电脑上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 方面。这次功能扫盲共培训了200名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培训, 这部分人有的掌握了实用技能, 有的转变了劳动择业态度, 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如嘉定区真新街道针对街道区域内东方汽配城外来人员经营者多的特点, 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帮助东方汽配城经营有限公司建立了学习型企业创建领导小组, 并建立了覆盖整个公司的学习管理网络, 2004年就组织了7次讲座, 内容涉及《上海市商品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三个法律法规的宣讲以及现代物流等知识的教育, 参加听讲的有1500余人次。
3.社会力量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大多数有参加学习的愿望,但是由于时间、财力等各种原因, 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 上海各种社会力量如上海慈善基金会、市妇联、总工会等纷纷伸出援手, 积极参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例如, 上海慈善基金会培训中心2006年筹集到赞助款36.87万元, 用于“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涉及家政服务员、护理员、餐厅服务员、摩托车助动车维修等六方面,培训学员600名。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今年他们又争取到爱尔兰政府救助署捐赠款7万元, 用于养老护理培训, 经过培训的学员100%上岗。此外, 还在和国外大企业洽谈, 希望能筹集更多的款项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上海有3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 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 需要各级政府有关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各种社会机构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不少企业、街道社区等对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城市文明教育。但是从全市范围看, 制约教育与培训的困难问题也不少。 #p#分页标题#e#
1.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目前已经有1亿多农民离开农村向城市流动, 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如此庞大的人员流动, 虽然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些措施, 但是至今还没有针对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已有的政策及相关规定措施, 执行情况也不十分理想。这是目前难以切实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最关键因素。
2.机制不够完善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 尽管有的企业、街道等都能认识到对外来务工者进行培训的意义, 也实实在在地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但由于缺乏一个专门机构专职负责这项工作, 所以无法统筹协调、具体规划培训工作。
3.输出地和输入地合作有限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 输出地和输入地要加强协作, 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国家六部委颁布的《2003- 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在培训任务这一项中把培训分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源地主要是安徽、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市, 这些省市有的已经开始与上海合作。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江西和上海签订了合作协议, 有组织地输出务工人员; 江苏对离土农民进行培训, 为他们进城务工打下良好基础;安徽宿州与上海教育机构合作, 他们在当地培训初中生, 然后把他们输送到上海, 也有与上海企业直接签订协议, 当地培训学员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工作。以上几种方式都是比较有效的合作形式, 但是在数量和规模上还比较有限。
4.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要参加培训, 必然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难。如工学矛盾、学费问题和学习困难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 尽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有学习的愿望, 但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满足于现状,进取意愿较弱,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
5.教育培训的问题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由于不同部门培训的着眼点不同, 所以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相对而言, 企业的技能培训针对性强、目标明确。#p#分页标题#e#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街道、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的培训, 遇到的问题则多一些。首先在观念方面存在问题。至今社会组织与社会人士包括政府部门没有把对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市民看待。其次是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适合外来务工人员需要的课程资源还很少, 现有的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不能与他们的需求紧密结合, 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吸引力不强。第三是培训就业信息不通畅。尽管有的公共网站会发布相关的培训与就业需求信息, 但是数量不多。
四、思考与对策
1.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保障体系
构建主要针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享有平等教育权为核心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议地方政府先行出台有关外来人员在城市的法律法规, 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其中应规定外来人员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受教育培训权利、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享有合理的工资待遇、享有必要的社会保障等; 规定聘用外来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应承担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义务。
2.建立机构, 加强统筹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统筹规划, 加大公益性培训力度, 加强对用工单位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检查的力度。
( 1) 建立“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办公室”。建议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联合工商、公安、经委等有关政府部门, 负责制定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输入管理与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有关政策; 建立外来人员信息资料库; 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协调输出、输入地的关系, 共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有关工作。
( 2) 建立“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建议成立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指导中心, 统筹企业、行业和社区、各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的具体业务, 运用各种媒体发布培训与就业相关信息, 加强对培训工作和教育质量的检查督导。
( 3) 加强执法检查。建议劳动督察机构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制度的检查, 同时要督察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的经费使用情况,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平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合法权利。 #p#分页标题#e#
3.完善培训机制
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要统筹规划, 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 1)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实施政府、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者个人共同分担的教育培训投入机制。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和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外来务工人员自身也必须承担一部分培训费用。
( 2) 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建议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参与率、持证率、就业率作为对企业考核或年检的主要考核指标或内容。
4.整合教育资源
上海有丰富的优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 包括600余所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 这些培训机构与职业学校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作用。
( 1) 建议有关部门鼓励和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并将之纳入统一的规范管理, 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 2) 建议培训机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应适当缩短时间、精简培训内容, 可采取勤工俭学的培训方式, 试行半工半读制度。
( 3) 建议有关部门和社区组织力量将有关上海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基本法律知识、卫生计划生育知识等内容编成宣传资料, 对外来人口进行“启蒙”教育, 让他们了解上海、熟悉上海、热爱上海, 为上海的建设作贡献。
( 4) 建议上海慈善基金会教育发展基金会、社团、行业组织以及宗教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充分发动社会人士和企业家捐款, 设立“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专项基金”, 用于鼓励支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
5.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建议政府根据本地实际, 对特别紧缺工种( 专业) 的培训予以重点扶持, 采用购买教育培训成果的方式支持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Z].#p#分页标题#e#
[2]国务院调查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