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企业成为专利经济主角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604103148451
  • 日期:2010-06-0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知识产权战略开花结果     
     上海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1984 年“上海市专利局”正式成立, 开始受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专利申报。1995 年底,在确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 年远景目标》时, 上海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加速科技进步, 加强知识产权法的普及宣传, 并于1997年5 月举办专利工作企业试点。2000 年市专利局更名为“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并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牵头组织对各级干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上海的知识产权工作跻身全国十强。    
       在2002 年, 尤其是9 —12 月, 上海市专利申请量逐月递增, 其中以企事业单位申请为主体的职务发明比重达8215 %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 个百分点。申请总量超过1143 万件,首次成为全国“老大”。      
      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用自主知识产权制造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世界28 个国家和地区的60 多个主要港口巍然雄峙、高效运作, 这个公司自主品牌产品订单已连续5 年居世界同行首位, 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今年头4 个月已申请6件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猛增3 倍。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已经覆盖80 %以上的国内市场, 这一项专利产品实施3年,创造了2183 亿元经济效益。          
       只有24 名职工的民营企业上海莱特模型有限公司, 2002 年4 月成立, 至当年年底竟已申请128 件产品专利, 人均超过5 件,企业销售额逐月翻番。    
      今年一季度, 上海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受理7045 件, 同比猛增416 倍, 且其中约20 %是发明专利。      
8 年前, 上海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仅有622 件, 而今却在企业界形成了“靠自主知识打天下”、“应对入世挑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根本”等共同理念。上海工业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领导重视,形成知识产权推进体系 
         
      上海工业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成果, 首先得益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市领导把鼓励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的关键,明确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要成为专利工作的主体。企业要把加强专利工作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更是强调:“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原创力, 进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上海才能有持久发展的活力。”        #p#分页标题#e#
       上海知识产权推进工作已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2001 年,上海成立由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文广局、上海海关等19 家成员单位和市人大、政协、高级法院、检察院等8 家列席单位组成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 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部门各方力量, 加强全市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2002年,上海各区县相继成立知识产权局,全市知识产权管理网络进一步发展。       
      上海知识产权推进体系的根基在企业集团和基层企业。目前, 各企业集团基本建立了由分管领导或一把手亲自挂帅的知识产权工作网络。许多公司还专门成立知识产权部, 并在法律部中设有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宝钢、轻工、纺织、华谊、广电等大集团建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有了组织保证, 大集团的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如广电集团2000 年为38件,2002 年跃升至143 件,翻了两番,而且近一半为发明专利。电气集团2002年申请专利量达118 件, 同比翻番。轻工集团连续3 年申请量保持超过1000件,居全市之冠。
      
       典型引路,试点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997 年5 月,上海市经委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工作。首批试点企业包括宝钢、上海家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等6 家;第二批增至13家; 目前正在试点的有14 家企业,其中既有联合基因、贝岭、华虹NEC等高科技企业, 也有梅林正广和、三枪、白猫、雷允上等品牌企业, 既有国有企业, 也有上市公司和合资企业。      
       通过现场宣传、现场指导、现场服务和案例分析, 各试点企业逐步消除了知识产权“高深、神秘、不可攀”等想法,并一一找出自己在技术创新能力、专利申请数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诉讼和应诉能力等方面与相关跨国公司间的差距。#p#分页标题#e# 上海论文整理提供最让试点企业痛惜不已的是, 由于不熟悉知识产权“游戏规则”,企业吃了不少亏。有的企业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 却因没有申请专利而屡遭“技术壁垒”, 或拱手相让于他人;一些企业虽然在国内申请了专利, 却没有在国外申请, 不受其他国家法律保护, 结果被别国企业无偿使用。与此同时, 国外公司却在中国申请大量专利,注册大量商标, 进行版权登记, 充分利用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创造的智力资产, 与中国企业争夺未来的市场空间。   
        试点企业现身说法, 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发动。上海工业企业普遍增强了知识产权意识, 把申请专利作为增加企业无形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有了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 市工业领导部门又组织力量在面上推进。他们到各控股公司、集团现场办公, 并就工业知识产权的组织制度建设、申请授权、实施效益、创新能力培育、政策环境等问题, 对重点企业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区县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及试点行业协会进行专题调研,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这些领导部门蹲点调研的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都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工作。2002 年全市119 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专利申请1143 件, 平均每家约10 件,而且75 %的企业技术中心有明确的专利产出目标。市场化程度较高、民营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县工业, 依托高等院校和工业开发区, 专利申请也异军突起。行业协会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包装技术行业协会参加知识产权工作试点4 个月, 已申请488 件专利。      #p#分页标题#e#
  
       培养人才,启动“知识产权导向”
      
        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专利工作者需要经过严格考核, 具备相当高的资质。上海整合教育资源, 先后两次组织局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研讨班, 对150 余名局级干部进行包括专利意识、专利技术、专业申请、专利实施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在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局级干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培训班上, 又相继对近2000 名局级干部进行了知识产权培训。上海专门为企业培养了1300 名专利工作者,还选派26 名专利工作干部赴国外培训3 个月。他们已成为上海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骨干。             
       2002 年, 上海启动“知识产权导向”,俗称“知识产权一票否决制”。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在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领头羊”作用发挥不理想,经认定的1743 家市“高新技术企业”, 至2001 年申请专利2991 件, 平均每家不到2 件,其中发明专利仅占419 % , 申请过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足5 %。上海因此作出硬性规定, 凡列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列入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 或享受政府技术创新资金资助的项目,必须要有专利产出;“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和专利产出目标, 将专利成果作为立项依据和验收指标。在“企业技术中心”考核和“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中, 主管部门把专利成果作为强制性硬指标。如果考核期内没有一项专利产出,“高新技术企业”一律取消资格,“企业技术中心”不再认定。迄今,上海已有26 家企业因考核不合格被摘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与此相对应, 上海工业系统也建立了推进知识产权奖酬的机制。2001 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奖酬专利发明人915 人,奖励金额56615 万元。2002 年奖励专利发明人644 人,奖励金额达3637 万元。试点企业上海杰事杰新材料公司规定,专利产品投入市场, 企业获得效益两年内,发明人按销售额的1 %提成。上海石化研究院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后, 第一次就给发明人按35 %的比例提取了21万元奖励, 调动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