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201191006573013
  • 日期:2012-01-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R”理论原则,构建了适合上海市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分级标准和评判模型,并对2005 年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0.7291,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三个功能指标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人均废水排放量、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是影响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关键词:循环经济;“3R”原则;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上海
Abstract: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weight system and indicator grading standards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weredeveloped based on 3R principle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eval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appraise the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Qingdao,Shandong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rehensive index of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in 2005 was 0.7291,falling to medium circular state. Three sub-indicators of comprehensive index were rankedas resource reuse,harmlessness and reduction. Per capita emission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agricultural straws and disposal rate of hazardous waste were found to b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ircular economy.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3R principl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ssessment indicator;Qingdao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地球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的早期萌芽[1]。循环经济的部分核心内容,在英美等国家主要体现在产业生态学的文献论述中,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清洁生产。对于循环经济的说法主要流行于德国、日本和中国,而其他国家则还未有广泛的采用[2]。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3]。循环经济主要强调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指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所谓3R 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体现了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4]。这样的循环经济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为中心,涉及能源、矿产、水、木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经济过程之内的循环使用,也涉及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排放等,其宗旨是兼顾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互利[5]。
自2002 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列入了我国最高决策层的议事日程。目前,国内外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循环经济内涵与原则的论述,但不管如何看待循环经济本质内涵,都认为“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基本要点[6-8];(2)论述循环经济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内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和预测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冲击,普遍认为循环经济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经济方式[9-10];(3)对循环经济运用模式的探讨:这主要有分析具体行业中循环经济运用模式[11]、区域循环经济模式[12]以及循环经济园区和个别企业的实践与方式[13]。总的来看,学者们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4)循环经济实现的支撑:主要论述了从法律与政策角度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对发展理念和微观管理方面的要求[14];(5)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中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例如,有学者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企业行为进行了探讨[15]。此外,还有研究探寻了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16]。青岛市自2001 年启动生态城市建设以来,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并将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为了全面评价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中找出差距,为决策者提供调控依据,很有必要对上海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给予定量研究。
 
1 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km,其中大陆岸线730km,占山东省岸线的1/4。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km2,总人口740.9 万,其中市区1159km2,人口265.43 万人。2005 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0 位。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曾获得过“企业家满意奖”。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曾荣获过“中国人居环境奖”,2005 年又荣获“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的第一名,2007 年又被评为“中国最美丽暨最安全城市”前十名。但是青岛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获得诸多荣誉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环境问题。
1.1 水资源缺乏水环境污染严重
青岛市地处沿海,淡水资源严重贫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5.2m3,分别为全省、全国和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84%、13.9%和4%,全市每公顷耕地面积占有水资源量5040m3,为全国单位耕地水资源占有量的18.4%,淡水资源贫乏,已成为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羁绊。青岛市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浪费和污染也比较严重,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加之废水排放不达标,致使城市的主要水环境,如李沧河、海泊河、大沽河和胶州湾近海等水域污染比较严重[17]。
1.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受到损害
青岛市山丘区面积55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和历史上人为破坏等因索,造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调查,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509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近10 年虽然投入巨资加以治理和修复,但水土流失治理率只达到了40%[18],造成城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扩张比较快,需要开山采石和挖沙取土来满足建筑原材料的需求,长期的不合理开采不但使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而且也使崂山等地的山体及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遭到破坏。
1.3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高污染较严重
上海市工业固废总量包括当年产生量和历史遗留量,历史上由于技术不完善或缺乏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大量固体废弃物没有达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遗留的钢渣超过250 万t,碱厂的白泥超过20万m3,铬渣超过30 万t,其中,由于对海湾生态服务价值缺乏全面的认识,曾经将大量的碱厂白泥倾倒在胶州湾中,占地超过200hm2,致使胶州湾近海受到严重的工业固废污染。目前,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产生量超过550 万t,综合利用率虽然比较高,但是资源化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产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并没有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废物资源化的目标。#p#分页标题#e#
1.4 工业缺乏共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上海有众多的全国知名大型企业,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缺乏共生机制,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因此,在区域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没有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2 上海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研究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设定具体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可测性和可比性原则;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效率与效益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各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特点都会有所不同,指标体系应考虑评价对象的地域性特点。
2.2 指标体系的设计
各国的学者在评价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提出过一些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比如经济福利指标、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SEW)、人文发展指数(HDI)、真实进步指数(GPI)、扩展的财富指标、真实储蓄率指标(GSI)、生态足迹(EF)、国内发展指数(MDP)等[20]。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依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内在潜力和参考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的评价标准,根据“3R”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青岛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1 层以区域循环经济综合发展作为目标层,其下一层为准则层,分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 个功能指标,准则层下为指标层,再细分下去为分指标层,使得每一指标都可直接测定或量度而得到[21-22]。而每一层指标与其下属层次的指标属于完全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样也便于下一级层次指标向上一级层次的整合。依据以上原则,设计了青岛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3 评价方法
3.1 权重的确定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例如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3.1.1 专家调查评分层次分析法的基础是专家调查评分,本文采用特尔斐法进行专家评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为特尔斐专家咨询法设计咨询表。专家咨询表包括打分原则及说明、构建的具有四个层次结构的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10 个打分矩阵表,其中四级指标6 个表、三级指标3 个表、二级指标1 个表;第二选择专家。被选对象必须是在该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该领域情况比较熟悉;另外选择专家的面要广。在专家的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精通该领域技术的、本学科代表性的专家,而且要选择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根据统计的要求,以至少需收到15 名专家的反馈表格为准。为此,共寄出专家咨询表30 份。在有效期内实际收到25 份反馈表,收集咨询表之后,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写成矩阵得到比较矩阵A:A=[ aij ] n*n
3.1.2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
 
向量选用方根法计算。按行元素求几何均值,得:Wi =(Πaij)1/n规范化,即得权重系数Wi:Wi=Wi /ΣWi3.1.3 一致性检验用两两比较法得到的比较矩阵可能会发生判断不一致,所以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判断完全一致时,应该有λmax=n ,定义一致性指标C. I . 为:C. I .= (λmax-n)/(n -1)最大特征值λmax 的简易算法是:λmax=Σ([AW] i / nWi)其中[AW] i=Σ(aij*Wi)C.R.为层次分析法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见表2。
 
3.2 循环经济评价模型的确立
为了便于不同属性元素之间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比较,本文对每一元素或指标做了必要的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每一元素或指标,都以一定的理想值或参照值进行相对化处理,得出指标相对值向量。分指标层指标值、指标层指标值和准则层指标值并不等于各级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加权求和的关系,要根据所属下级指标层指标值进行加权计算而得。把指标相对值向量和归一化权重值向量分别相乘,两向量的积整合到上一层所隶属的指标或元素,这样逐层加权整合,直至目标层。最终得出一个可以说明研究区整体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M=N*WiM-上一层指标的相对值向量;N-下一层指标的相对值向量;Wi-下一层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值。综合权重计算结果见表3。
 
3.3 评价指标标准的分级
目前在各类有关循环经济评价中,很少有关于评价指标标准分级方法的报道。考虑到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一个系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战略进行宏观规划时,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对应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参考有关国际标准[23-24]和黄和平等提出的区域循环经济指标分级标准[25],结合青岛市生态城市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18],确定了青岛市循环经济指标分级标准。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分为可循环经济、中等循环经济、基本循环经济、基本不循环经济、不循环经济五级。
3.4 评价指标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
 
本文按照模糊数学方法,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各指标的相对化或标准化处理按如下公式[25]进行:(1)当循环经济指数与评价指标呈正相关时:F( x )=1 x≥b( x-a ) / ( b-a ) a<x<b0 x≤≤≤≤≤≤≤≤≤≤≤≤ a(2)当循环经济指数与评价指标呈负相关时:F( x )=1 x≤a( b-x ) / ( b-a ) a<x<b0 x≥≤≤≤≤≤≤≤≤≤≤≤ b上述两式中,F(x)为评价因素指标值的隶属函数;x 为评价因素指标值;a、b 分别为评价因素的临界值。
4 上海市循环经济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分指标评价结果由表5 中2005 年上海市统计数据与区域循环经济指标标准相比较可得如表4 结果。
 
#p#分页标题#e#
4.1.1 减量化指标从表4 可以看出,2005 年青岛市人均废水排放量处于基本不循环状态,人均能耗和人均固废排放量处于基本循环状态。以上说明,青岛市在资源利用减量化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方面总体做的比较好,但废水排放量离目标值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人均废水排放量较高已导致青岛市的主要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因此,今后青岛市应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严格环境管理和建立足够的污水集中处理厂,努力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4.1.2 资源化指标由表4 可以看出,2005 年青岛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处于基本不循环状态,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城市中水回用率处于中等循环状态,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率处于可循环状态。以上情况说明,青岛市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处于较先进的水平,特别是表现在废弃物回收利用上。不足的是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偏低,今后农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大力推进以沼气技术为基础的种植-养殖-沼气-优质有机肥的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4.1.3 无害化指标表4 的结果显示,2005 年青岛市危险废物处置率处于基本不循环状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处于可循环状态,环境噪声达标率处于中等循环状态。以上情况说明青岛市在一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做的较好,但是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却与目标值有较大的差距。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院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废药物、药品、农药废物、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含多氯联苯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酸、废碱、有毒的废有机化合物和含重金属废物共47类。这些物质对环境有较大的毒性并且不易消除,能够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为了保障生态安全,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青岛市必须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全面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置率和无害化水平。
4.2 综合指标评价结果由综合指标计算结果可知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A=0.7291,对比综合指标评价标准分级表,见表5,
 
可知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Ⅱ级,即中等循环状态。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1)本文以“3R”为原则,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以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模式。(2)上海市2005 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三个功能指标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3)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不尽相同,其中,人均废水排放量、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是最薄弱的环节。
5.2 讨论
5.2.1 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意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但层次分析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1)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它至多只能排除思维过程中的严重非一致性,却无法排除决策者个人可能存在的严重片面性。(2)和一般的评价过程,特别是模糊综合评价相比,AHP 客观性提高,但当因素多(超过9 个)时,标度工作量太大,宜引起标度专家反感和判断混乱。鉴于层次分析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如下改进意见:(1)在请多个专家进行评价时,最好采取独立的方式,相互之间不能干扰,否则,容易受“大专家”意见的主导,使大多数专家失去意义。这也是“背靠背”、特尔斐法所提倡的。(2)与模糊综合评价结合可以解决标度工作量大的问题。当评价对象很多、评价精度要求不高时,直接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各个对象评分;而对于各因子的权重确定,要用层次分析法。
5.2.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体系及其分级标准应用于其他区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指标标准分级的合理性也仍然存在深入讨论的必要性。另外循环经济的评价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的统一,对于各种时空尺度上异质的生态经济系统而言难度很大,本文构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只是从物质流分析角度,以“3R”为原则,在青岛市区域水平上做了初步探讨,对于更大更深层次的研究还未涉猎,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成付,刘越岩.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模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4):77-78.Liu Cheng -fu,Liu Yue -yan.Status and main models ofcirculated economy developmem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2005,28(4):77-78.(in Chinese)
[2] The World Bank. Circular Economy:An Interpretation[EB/OL].http://www.econ.com,2004-11-21.
[3] 曲格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21 世纪大趋势[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10-13.Qu Ge -ping.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s 21stcentury trend[J]. Development & Innovation of Machinery& Electrical Products,2001,(6):10-13.(in Chinese)
[4] 林帼秀. 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72-74.Lin Guo -xiu. A new economic mode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circular econom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2005,28(1):72-74.(in Chinese)
[5] 李德水,张为民.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研究,2006,23(9).Li De-shui,Zhang Wei-min. Study on the circular economyevaluation index system[J]. Statistical Research,2006,23(9).(in Chinese)
[6] 杂民夫那顺,梁继业,邢恩德.新形态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107-111.NaiMinHu NaShong,Liang Ji-ye,Xing En-de. Studies oncircular 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ics[J]. Journal of InnerMongol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2,23(1):107-111(. in Chinese)
[7] 陈德敏.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兼论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运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l2-15.Chen De-min.Core of recycling economy is to use resourcecircularl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04,14(2):l2-15.(in Chinese)
[8] Xu Da -wei,Wang Zi -yan.The theoretic contribution ofenvironment economics,ecology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economics to circular economics[EB/OL].http://unit.cug.edu.cn/jjxy/zyjjh/zyjjh13.him,2004-11-21.
[9] 诸大建. 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 科技导报,1998,16(9):39-42.Zhu Da -ji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eals for cycle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1998,16(9):39-42.(in Chinese)#p#分页标题#e#
[10] 王永生.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矿业,2004,13(6):32-34.Wang Yong-sheng. Land and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ingby developing recycling economy[J]. China Mining,2004,13(6):32-34.(in Chinese)
[11] 岳润清. 水泥工业与循环经济[J]. 水泥技术,2004,21(2):63-65.Yue Run -qing. Cement industry & circular economy [J].Cement Technology,2004,21(2):63-65.(in Chinese)
[12] 黄贤金,朱德明.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3):1-4.Huang Xian -jin,Zhu De -ming. Study on the model of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J].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2003,16(3):1-4(. in Chinese)
[13] 刘海. 山西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发展模式研究[J]. 山西农经,2004,22(1):48-56.Liu Hai.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tingeconomy area in Shanxi[J]. Shanxi Agricultural Economy,2004,22(1):48-56.(in Chinese)
[14] 刘翀,李靡水. 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J]. 现代管理科学,2004,23(5):6-7.Liu Chong, Li Lian -sh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acha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rcular economy [J].ModernManagement Science,2004,23(5):6-7(. in Chinese)
[15] 陈德敏,李柏楼,陈艳莲.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企业行为分析[J]. 经济问题,2003,25(9):34-36.Chen De -min,Li Bo -lou,Chen Yan -lian. Enterpriseaction analysis in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J].On Economic Problems,2003,25(9):34-36(. in Chinese)
[16] 张文红,陈森发. 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法及其在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410-413.Zhang Wen -hong,Chen Sen -fa. Hybrid index hierarchyfuzzy decision -mak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circular economy in country[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34(3):410-413.(inChinese)
[17] 蒋衔武,吴春梅.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分析与战略对策[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7(4):90-93.Jiang Xian-wu,Wu Chun-mei.The analysis of foundationand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ciculareconomy in Qingdao[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5,7(4):90-93.(in Chinese)
[18] 山东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选编(一)[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57.Shandong Leading Group Office of Ecological Province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ShandongProvince (一)[M]. Beijing: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encePublishing House,2006:57.(in Chinese)
[19] 杨华峰,张华玲. 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123-128.Yang Hua-feng,Zhang Hua-l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cycling economy[J]. Scienceand Management of S & T,2005, (9):123 -128.(inChinese)
[20] 于丽英,冯之浚.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Yu Li -ying, Feng Zhi -jun.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J]. China Soft Science,2005,(12):44-53.(in Chinese)
[21] 王吉华,郭怀成,Richard Dawson,等. 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287-295.Wang Ji -hua,Guo Huai -cheng,Richard Dawson,et al.Assess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in the Rutog area of Tibetbased on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Acta Scientiarum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04,40(2):287-295.(in Chinese)
[22] 黄和平,杨劫,宋炳煜,等. 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2005,25(5):1048-1056.Huang He-ping,Yang Jie,Song Bing-yu,et al. Ecosystem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hilly and gully area of LoessPlateau in Inner Mongolia[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5):1048-1056.(in Chinese)
[23] 周宏春,刘燕华. 循环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27-255.Zhou Hong-chun,Liu Yan-hua. The Circular Economy[M].Beijing: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2005:227-255.(inChinese)
[24] 黄贤金,钟太洋.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19,195-198.Huang Xian-jin,Zhong Tai-yang. Assessment of Regional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M]. Peking:Social ScienceAcademic Press, 2006:13-19,195-198.(in Chinese)
[25] 黄和平,毕军. 基于MFA 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初探——以常州市五进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06,30(11):20-27.Huang He-ping,Bi Jun. Evaluating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based on MFA:a case study in Wujin District of ChangzhouCity[J]. Resource Science,2006,30(11):20-27(. in Chinese)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