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带来的新思考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4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0202163418259
  • 日期:2010-02-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摘要:上海自1990年代初提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之后,战略目标得到补充而时间表逐步后移,这表明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城市的发展,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大有可为,但必须防止“看得见的手”挤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空问.当前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应当让我们获得思考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Abstract:Since that Shanghai had made a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toward an international economy center andmetropolis in 1 990s,the strategy has been supplemented and the time-table has been pushed backward.Thismeans Oil the issue of developing Shanghai in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people's recognition has beendeepening.For city's development,the government's”visible hand”could play a big role.Anyway,it's necessaryto prevent the”visible hand”squeezing the space of the effect of the”invisible hand”.The current financialcrisis emerged in America and its impact for China's economy,provide US a new aspect for consideringShanghai'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历史上上海曾经是远东最有影响的经济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财政支柱。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位却落入了尴尬的境地。1980年代的“经济振兴”战略并未让上海摆脱“后卫”的窘态。1990年代开始的浦东开发开放,翻开了整个上海发展新的一页,此后确定了“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振奋人心的发展目标。
     
       一、1990年代,上海新发展战略的提出 
      
      1.“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经济与城市重新定位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方面,时任上海市计划委员会计划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蔡来兴主持完成的舾向现代化的抉择——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大思路》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了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思路:贸易兴市,重构上海经济中心的功能;调整中心城功能,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增设二级市,建立世界级大上海都市圈;以东带西,内外循环,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市场相衔接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研究成果重构了上海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6 340平方公里的大上海都市圈,成为全国的最大经济中心;第二步,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为基础的世界级巨型城市带,从而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p#分页标题#e#
       1993—1994年,上海市副市长徐匡迪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蔡来兴任副组长,进行了《迈向21世纪的上海:1996—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嘞的大规模研究。研究提出:上海正面临着崛起成为又一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研究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上海崛起成为又一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项研究,凝聚着上上下下60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用今天的眼光看,研究报告具有远见,依然存在重大的价值。   
       1994年11月,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6次会议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市长黄菊在欢迎词中说,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将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上海将成为又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1994年12月,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正式写入中共上海市委六届三次会议报告。 
       2.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到“四个中心”发展战略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上海L。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战略。      
       199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提出,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同年11月,交通部与上海市对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问题进行了磋商。12月,交通部科技司与上海市政府交通办在上海联合召开了课题立项评审会,会议决定进俨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后来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建设成具有发达的航运市场、充沛的物流(尤其是集装箱物流)与众多的航线航班、船舶会集的国际航运枢纽。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主要目标有: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吞吐量2.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bOO一700万标箱;2020年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使上海成为洲际与环球班轮航线的枢纽港;港口吞吐量3.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 300—1 400万标箱。 
       1995年8月,上海市提出了在距离上海最近的浙江舟山海域洋山岛建设深水港区的战略构想。1996年9月起,在交通部等国家主管部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组织100多家专业科研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近4 400人次,历经4年,分200多个专题,开展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建设方案、港址论证和建设前期工作的研究。    #p#分页标题#e#
        3.新发展战略使上海变成改革开放的前锋     
        进入1990年代,上海由改革开放的“后卫”,又变成了“前锋”,其外因在于中央的战略部署,其内因在于上海的自身努力。    
        上海在1990年代的跃起,一定意义上是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情况下的“因祸得福”。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连续出现的政治风波,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交织的困难。1989—199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年驻留在4%左右,不到其余年份增长率的一半。中国需要走出困境。为此,两条途径是顺理成章的:首先,从国家内部寻求新的活力源;其次,争取更多的国际理解和响应,这需要中国展现开放的形象,提供开放的平台。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但是,没有上海自身的基础和努力,再好的“挑战”也不会成为“机遇”。上海连续几年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开发浦东的讨论,为中央“开发浦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促动:而上海一个半世纪来的经济、文化的积淀,为中磐开发浦东”决策的效果预期,提供了独特的支撑。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前10年的“改革开放’’在“改革”上化了更多的功夫,“强计划”经济地带失去了某些活力、而“弱计划”经济地带能够表现得更加活跃,这导致两个不同地带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当“改革开放’,进入到需要在“开放”上扩大扩展时,恰恰由r强计划’经济地带经济力量的比重的相对下降,使得中央在这块地带(上海是典型)进行开拓的风险有所下降。        

       二、进入21世纪,上海未来发展战略时间表和内容的调整 
  
      1.2001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新时间表1986年,经党中央审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址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设“经济中心”的命题,但没有规定时间表。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给上海明确了建设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依然没有时间表。   
      1993年,上海市第十届人代会提出了上海发展的远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有了时间表。     #p#分页标题#e#
       1994年12月,国务院明确了上海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2020年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1995年12月,上海市委六届四次全会要求,到2010年,初步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主要标志是基本形成世界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心城市格局。1997年12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七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了上述目标。      
        光阴如梭,当我们进入2l世纪,审视我们距离国际经济中心的距离时,曾经的豪迈继续保留着,但曾经自信的时间表却让人颇感尴尬。     
       2001年5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匕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国务院批复指出:上海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这个《规划》对城市性质作了新的界定: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由原先的2010年,基本建成”,到后来的2020年“初步建成”,的确是认识的进步。   
       回想1995年的时候,我们曾经要求到2010年,上海基本形成世界大都市的经济规模。2008年,上海实现全年GDP为13 698.15亿元,相当于l 900亿美元;上海的一、二、三产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0.8%、45.5%和53.7%。今天看来,上海目前的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水平,是难以跻身“世界大都市”行列的,而人均GDP水平,则更是难以望“国际大都市’颂背的。    
        2.从“两个率先”到“四个率先”  
        进入2l世纪,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不断对上海的发展予以新的关注和要求。     
        2000年3月,江泽民参加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希望上海努力增创新优势,作出新贡献,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更大的步伐。2001年3月,江泽民参加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上海各方面的基础较好,要发奋努力,力争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连续两年明确要求上海做到“一个率先”。    #p#分页标题#e#
        2004年7月,胡锦涛在上海视察时,希望上海人民继续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这是胡锦涛首次明确要求上海做到“两个率先”。   
        2006年3月,胡锦涛在出席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海市代表团讨论时,要求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指出的是,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无论是2000年江泽民提出“一个率先’,还是2004年胡锦涛提出“两个率先”,都不是惟独对上海提出的要求,江泽民和胡锦涛对江苏、浙江等地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但是,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的“四个率先”,则完全是针对上海的具体情况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指针    
        经过20多年关于自身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实践,上海正在学习从更宏大的范围、更深刻的层面看待问题。上海充分认识到:上海的发展战略,应当是中国的“上海发展战略”;上海的发展战略,必须寻求并获得可以实践的抓手和突破口,找到工作的着力点。   
        2007年5月,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到2010年,以新型产业体系为有力支撑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加快推巡四个率先”,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要求。如果说一开始,“四个中心”的提出更多是从提升以经济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考虑的,则科学发展观和“四个率先”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完成了肿目标”思维到“目的”思维的飞跃。“四个率先”的内涵中,的确包含着“手段”与“目的”的高度统  
   
        三、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p#分页标题#e#
     
       上海每一次新的发展战略讨论,都起步于对前一阶段战略与发展的反思。建国以来,上海经历了多轮战略讨论和发展,我1门曾经作过的分析、思考和实践,为我们今天在新的起点分析和思考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和镝垫。        
       1.上海发展战略的定位、设计、推进与演进    
       与近代上海p没有战略”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巨大变化中战略设计和实践中的“建构理性”魅力。但是,任何真正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建构理性”的有限性,过于自信的“建构理性”,恰恰是二种非理性。    
       所有战略一小到企业战略、大到国家战略,都要经历“定位”这个起点。当人们“理性”地分析同自己利益相关的对象的环境和未来时,一定无法完全排除自身“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一个相当普遍的倾向,便是将期望当成必达的目标,并由此在躁动驱使下去想象和设计未来的步骤。~个城市,当它太想走出某种窘境、太想快速崛起时,往往会过高设定它的发展目标。这对于形成强大的内部发展动力、吸引更多外在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但也可能导致城市发展偏离应有的轨道。在强大的人为意志影响下的城市发展,很容易走向某种失调。战略,起于定位和设计,但关键在于推进。推进的实质,是打破原有的平衡,这里最需要的不是理念,而是手段。如果说,好看的是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那么,管用的是推进战略实施的手段。战略的人为推进是关键,但是成功的战略一定是演进的。人世间没有任何力量,能比时间这个伟大的溶剂更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等待是必要的。对未来过远、过细的目标期望,多半会成为后人一笑了之的谈资。在十多年前我们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讨论中涉及的许多指标,如今已成为无用的陈年旧物。特别是高层,不要轻易用数量来描绘未来目标。如果说战略是一种“向量”,则其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不是“数量”。     
       未来的上海,一定是演进的结果。换言之,未来的上海是城市发展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我们的主观意志这只“看不见的手”交融互动的结果。城市的发展,政府“看得见是手”的作用大有可为,但必须防止“看得见的手”挤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空间。上海需要在某种躁动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上海——中国的上海到底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离美国有多远,决定了上海离纽约有多远。本#p#分页标题#e#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几十爪‘‘加快”不足为奇,但“四个中心”建设,更需要的不是“加快”,而是“扎实”。上海曾经有官员和学者在“四个中心”的旁边,又增加了国际信息中心、国际创意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国际管理控制中心、国际观光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科研中心、国际教育中心、国际人才中心等一系列新的“中心”目标。这显然更多反映的是浮躁和焦虑,而非科学态度。   
        2.国际大都市的非经济因素支撑 
       无论是“一个龙头、三个中心”,还是“四个中心”,还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在谋划未来发展的战略时,的确比较多的是从经济的因素着手考虑的。这也难怪,要比较和看到上海与海外国际大都市的差距以及上海问鼎“国际大都市”的理由,数据分析无疑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   
        改革开放伊始,上海并没有真正明了“国际大都市”的内涵。今天,我们逐渐发现,可以用数据表达的城市经济,只是国际大都市丰富内涵的表象。就好比在平地上有参天大树拔地而起,人们容易看到大树的伟岸,而容易忽视大树成长依赖的土地,以及不常留痕迹的阳光、雨水和流动的空气。    
       我们之所以大胆地划定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时间表,是因为我们把一个城市的发展,看成了一个可以由数据堆积的线性过程。从人类经验和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经济的发展的确是可以有所规划的,但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精神却不可以规划。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就如同人们可以在一片土地上规划和实施种多少树,也可以期望这些树今后大概会有怎样的结果,但人们无法规划每一棵树的生长。如果这些树真的按照人的意志被完全“规划”了,则人们得到的不是树林,而是盆景园。人们可以发现,自提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以来,很少有机会听到政府官员像谈论经济指标那样头头是道地谈论文化、制度等非经济因素。       
       已经有学者和领导提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发展的软肋。这话没错,但是更准确的说法是,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软肋。我们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人们会看到,上海发展的软肋不仅仅、且不主要在于服务业的“腿短”。      #p#分页标题#e#
       上海在非经济因素方面的不足,将是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无形屏障。如果说,上海在经济总量方面追赶、甚至超越海外国际大都市只是时间问题的话,那么上海要蓄养非经济的城市内涵和氛围,则是二个颇费时日的“酵化”过程。一个城市的经济的单兵突进是可能的,但一个城市的非经济因素却难以像经济那样单兵突进,对此,上海必须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政府的双重角色及其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双重作用   
       上海发展战略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通常是双重的,政府既是社会发展的推进者,同时其自身内部也存在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四个率先”中有“率先推进改革开放”,政府的自身改革应首当其冲。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2007年,胡锦涛在视察上海时提出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的确非常具有针对性。上海在贯彻“四个率先”和“四个着力”要求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发好外功,更要针对自身、锤炼内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现代化的领导体系和行政体系。   
        一般认为,国际大都市建设对提升城市能级、改善民生是有正面作用的。但是,我们必须自觉地意识到,国际大都市建设也可能给城市和民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是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双重作用。本论文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国际大都市是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方,这种高度集聚为经济活动的高效化提供了条件,但资源、活动的高度集聚,也隐含着高度的风险。前不久,由国际大都市之首——裘国纽约滋长爆发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上海除了要积极考虑应对措施以外,还应思考如何保证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给上海、中国乃至全球带来更多福音,而不是麻烦。    
       上海从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内大都市,逐渐迈向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速度之快,举世无双。我们已经习惯于为这样的高速发展感到自豪,而未及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的高速转型可能给部分居民带来的震荡。必须指出,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市政规划、还是产业结构调整,有话语权的人在此过程中少有利益损失,而可能遭受损失的人则少有话语权。   #p#分页标题#e#
       当人们在追求某个未来的目标时,往往并不清楚眼下追求的目标与未来真正达到的目标之间会有相当的差异;而当若干年后达到了某个目标或状态,人们在回顾往事、对过去的无知(至少是少知)莞尔一笑时,通常又会相信在吸取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能够胸有成竹地谋划下一个目标。如果说城市发展是有目标和战略的,则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的人,则应当明了上述历史变化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熊月之.上海通史(当代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1984年12月26日).上海经济年鉴(1985)『DB/0L]电子版,上海经济年鉴社,2001.
    【3】蔡来兴编著.迈向现代化的抉择——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大思路【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4】上海港口管理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回顾与展望【J内L】.h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