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硕士论文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具有知识性、产业性、产业链、辐射性、供应性五大经济特征。目前,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4 万多家跨国公司92% 以上的企业若干年内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 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小城市迁往大都会。国内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厦门等城市纷纷提出自己发展总部经济的计划。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一、经济优势
1、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早在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自上世纪90 年代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经济更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虽然上海市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0.06%,但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表1)。2005 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达9143.95 亿元,按可比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The Advantag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forDeveloping Headquarter Economy in Shanghai
二00六年第六期价格计算,比2004 年增长11.1%,已连续第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上海市三产比例已达0.9:48.9:50.2。上海外向型经济也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首选地。2005 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的项目共4091个,吸引合同外资金额为138.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8.3%。截止到2005 年底,上海已累计吸收合同外资突破1000 亿美元,实到外资突破600 亿美元。2005 年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500 亿美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2、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土地面积为10 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陆地面积的1%,但是,在这一地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GDP 均在全国前10 名之列,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 聚集着近百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产业园区。2005 年江苏省GDP超过1.4 万亿元,浙江省超过1 万亿元,上海则突破9000 亿元。世界500 强企业中已有400 多家在长三角落户,长三角已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 亿美元。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是国内大型企业最重要的集聚地,2005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长三角地区就有120 多家,约占全国的25%,其中,上海44 家,浙江42 家,江苏40 家。#p#分页标题#e#
二、交通运输优势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2005 年,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37.51 万架次; 进出港旅客达到4139.16 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2679.87 万人次; 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459.29 万人次。 至2005 年末,上海港拥有16 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世界12 大航区,与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上海港每月集装箱航班数已达1967 班,其中国际航班942 班。随着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5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 亿吨,比上年增长16.9%,跃居世界第一大港。
三、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优势总部经济是人力资源指向型的经济,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是总部经济能够集聚并形成总部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上海拥有丰富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至2005 年末,上海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0 所,在校学生44.26万人。上海还形成了多层次的成人教育网络和职业培训。至2005 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21 所,在校学生14.72 万人;成人网络教育在校学生7.73 万人; 成人中等学校、初等学校65 所,在校学生4.11 万人。成人中等技术培训学校901 所,毕业人数达177.5万人次。此外,上海还提供大量的优惠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如对于跨国公司的研发人员、高层次管理人员可以长期享受个人所得税返税政策。近年来,上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5 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4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4%。2005 年上海共取得科技成果1701 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23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29 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大。2005 年受理专利申请量3.27 万件,比2004 年增长59.9%,其中发明专利1.04 万件,全年专利授权量1.26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997 件。四、专业化服务优势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加快集聚,上海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至表1 2004 年上海市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在全国的份额经济指标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零售额(亿元)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数值6340.517427450.24472730842455735865117增长率(%)----1.813.612.925.810.551.635.312.6占全国的份额(%)0.061.35.5---4.44.512.415.47.6资料来源: 根据2004 年上海市和全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A28宏观视野二00六年第六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随着经济圈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上海作为总部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山、苏州、无锡、嘉兴等作为加工制造资源密集的腹地之间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功能分工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2005 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527 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 家,保险类机构227 家,证券类机构91 家; 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3 家,其中2005 年内新增14 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 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55 亿元。上海商务基本设施较为发达,商业营业用房面积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是北京的1.5 倍,办公楼房屋面积、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展览馆数量也非常多。而且,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将积极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7500 亿元,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80% 以上。五、体制政策优势上海社会制度比较规范,透明度较高,特别是进入WTO 承诺期以来,上海加大了制度创新的力度,实现政府职能转化,逐步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上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设立地区总部的政策。2002 年7 月20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境外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鼓励和支持地区总部在上海设立跨国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 2003 年9 月发布了《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2005 年首次将“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增强上海再吸引企业总部方面的区位竞争优势。加之,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外汇九条的获批,上海总部经济在外汇管理、调度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度和可能性。上海总部经济的现状特点#p#分页标题#e#
一、总部数量增速大,能级不断上升近几年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上海吸引的总部数量增加迅速。截至2005年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的数量分别达到133家、136家和177家,上海成为中国仅次于香港的外企总部最多的城市。此外,上海目前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民营企业500 强”中的31家企业总部。上海外资企业总部的数量不仅增速快,且能级也不断提升。跨国公司面向中国大陆境内投资企业的管理机构依次为: 全球总部、亚太区总部、大中华总部(含大陆、港、澳、台)、中国总部(大陆)。总部经济的概念提出之后,上海主要吸引三类跨国公司总部: 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目前设立在上海的著名跨国公司总部,除少数企业阿尔卡特、柯达为亚太总部和大中华总部,其余皆为中国总部。今后上海吸引重点会转向两类总部: 一是跨国公司营运总部,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总部。此外,还将鼓励已经落户的地区总部申请国家性总部。
二、上海初步形成两大总部密集区
1、陆家嘴CBD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设立在上海的总部,包括营销中心、研发中心、资本运作中心、战略控制中心等,多数位于陆家嘴CBD 内。目前,落户陆家嘴的中外金融机构达120 多家,跨国公司总部已达28 家,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34 个,中外投资公司80 多家,外贸子公司已超过140 家,投资性机构600 多家。有24 家外资银行先后将设在陆家嘴的上海分行升格为“主报告行”; 花旗、汇丰、渣打等还将其中国区总部设在陆家嘴。陆家嘴正逐渐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的中枢。其区域流量经济总量和GDP 贡献值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名列第一,证券市场交易额单项指标已经接近香港中环和新加坡中心区。
2、上海高科技园区目前上海拥有张江、漕河泾等高科技园区,它们已经成为上海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新生产空间,也成为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如成立于1992 年7 月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吸引各类研发中心91 家,跨国公司总部十几家。同时,上海确立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思路又为CBD、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动力,提升了它们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总部经济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
(1)提升上海城市形象,促进上海的国际化众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在上海安营扎寨,大批跨国公司总部先后进驻上海,一些全球性的经济会议纷纷选择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声誉,进一步提升了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吸引其他企业集团进驻的“集聚效应”和“马太效应”#p#分页标题#e#
2)促进了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总部经济在上海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高档写字楼以及一些高档酒店、公寓旺盛的租售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地产的升值。据报道,台湾中芯国际500 多人到来,一下子使上海地铁二号线世纪公园附近的住房租金一月内上涨了20%,一套两室一厅每月房租很快涨到3400 元。2005 全年上海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上涨20%,创下2000 年以来写字楼市场最大年租金增长幅度。如南京西路石门路以西区域,周边顶级写字楼恒隆广场一期、中信泰富广场、嘉里中心、中欣大厦、上海商城商务区等办公物业的空置率一般都在1%~5%,租金报价基本上在0.95~1.5 美元/(平方米.天)之间。
(3)大幅度增加税收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 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在上海,国际金融机构总部云集的金茂大厦被誉为“站着的金融街”; 南京西路恒隆、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3 座商务楼日入斗金; 虹桥航空商务区里仅联合利华一家总部年税便过亿元。在2002 年浦东新区个人所得税排行榜前50 位企业中,外资企业占85% 强。
(4)刺激服务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推动上海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构筑一流的制度化环境,通过吸引更多国际和国内公司的地区总部乃至全球总部、吸引更多的国际和国内金融机构入驻上海,逐步形成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不可动摇的龙头地位。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
一、加强区域合作,构建总部经济链条随着经济圈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上海作为总部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和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山、苏州、无锡、嘉兴等作为加工制造资源密集的腹地之间的“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功能分工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有专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以上海为核心,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 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本地企业总部; 而宁波、无锡等城市则可重点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主要是留住本地企业总部,并适当吸引省内大企业总部,从而使区域合作的分工更加明确,以形成长远的竞争力。
二、解决外籍人员生活问题上海要真正成为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解决好外籍人员生活问题是重要一环。今后,上海首先应加快医疗保健系统的建设; 其次应建造更多的像“上海美国学校”一样的国际学校,且语种要广一些,让更多国家的孩子能在上海上学,让在跨国公司上海地区总部工作的外籍家长们能安心工作。最后,外籍人员大多有宗教信仰,上海今后应该为他们参加宗教仪式提供更多的场所或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三、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首先,应建设生态社区。做好总部聚集区的生态化建设规划,除了建设商务写字楼宇等建筑之外,要注意建设绿色空间,比如配置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建筑。其次,做好城市的交通系统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重点解决好中央商务区的交通问题。再次,实现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多样化。在商务中心区内,除了办公楼宇外,还要有一定的酒店、商店、餐厅、咖啡馆、娱乐场所,创造一个满足高级白领需要的具有活力的社区。四、政府加强软环境建设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必须转换职能,提高效率,将职能严格限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公共服务上,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二是改善税收环境。税收优惠作为吸引外来企业和资金的重要手段,在上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公司或国内大企业集团,尤其是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企业来说,总部一般要履行投资中心、结算中心的职能,因此对总部所在区域的税收政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政府可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总部经济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地位。三是健全法律法规。政府应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的法律体制,形成一个透明的、稳定的、可预见性的法律环境。另外,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总部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p#分页标题#e#
上海经济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李潮.福特总部悄然入沪[N].深圳特区报,2005 —03 —01王 莹.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6,(2).
郑国中.涌动的总部经济潮[J].经营管理者,2006,(2).浦东年鉴2003年:/shlunwen/shanghaijingjilunwen/
王战.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 2004/2005年上海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赵弘等.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邓志新. 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