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上海制造局(上海兵工厂)考述
摘 要:本文剖析了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上海制造局(原称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的原因、经过,及其规模、人才、经费和经营管理等状况,阐明了其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军工事业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清末民初;上海制造局
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统治中国200余年的清政府,国势日蹙。封建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汉满民族之间的矛盾,均在日益激化。太平天国革命及北方捻军、西南苗民、西北回民起义,震撼着整个中国,动摇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根基,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生存。而当时在世界范围,许多国家已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以英国为首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轰开了闭关自守的中华古国的大门,从外部威胁着清政府的生存。以清政府为首的中国统治集团,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威胁下,已到了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的时候。李鸿章于1863年给曾国藩的信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①。1864年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更明白地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②曾国藩也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③。恭亲王奕䜣也清醒地认识到:“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 ⋯⋯外洋如英、法诸国, ⋯⋯惟持? 此船坚炮利以横行海外。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④于是他们不得不下决心兴办洋务,向西方学习造炮制船的技术,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资产阶级近代生产技术和方法了。
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经济思想,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冯桂芬、容闳等人为代表,已逐步抬头,成为洋务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龚自珍的经济思想,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家的影响较深,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魏源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提倡学习西方长技最初还仅限于军事方面,“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⑤ , 后来他又进一步从仿造外国军舰联想到制造商船,从仿照新式枪炮联想到制造民用机器,提出“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造炮有数而鬻之器械无数”⑥ ,主张以引进西方新式军用工业为开端,进一步引进某些民用机器工业。洋务派“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口号,便是从魏源那里接过来的。和洋务派同时期并直接参与洋务运动的冯桂芬的经济思想,更明显地影响着洋务运动。代表洋务派中心思想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实际上是冯桂芬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一主张的翻版。这些洋务思想影响了许多封建官僚,清政府中洋务思想逐渐占了上风。#p#分页标题#e#
而当时曾国藩、李鸿章等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中以外国的枪炮得到了很大的战果。当 1862年李鸿章奉令增援上海、江苏时,仅拥有7000人的旧式武装,通过在上海高价向外国商人购买和设局仿造新式武器,至1865年,淮军已是一支拥有西洋武器、实力雄厚的军队, 李鸿章在清政府统治集团的地位也日益显赫起来。关于这一点,满清政府直言不讳:“近年江苏用兵,雇觅英法洋弁,教练兵勇。该洋弁遂将该国制胜火器,运营应用,取我厚值。抚臣李鸿章不惜重赀,购求洋匠,设局派人学制,源源济用。各营得此利器,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无有过于是也”⑦。
洋务派身边智囊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冯桂芬是李鸿章淮军进入上海勾结外国侵略者的牵线人,并在李鸿章那里当了两年幕僚,因而对李鸿章个人的思想影响也较明显。1863 年,容闳即应曾国藩之召,赴美国购买机器回国,成为江南制造局机器的重要来源之一。洋务派提出的“觅制器之器”的思想,便是接受了容闳“机器母厂”的思想而来。就当时生产技术水平的条件来说,在洋务派建立近代工业的前夕,少数长于科学知识的人士,已在试制近代船炮和机器。如中国最早的工程技术人员华蘅芳、徐寿等,于1862年在安庆军械所,试造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1863年又试造成木质轮船“黄鹄”号,后来也都直接参与了江南制造局生产技术的领导工作。李鸿章1862年办的上海洋炮局和1863年办的苏州洋炮局,尽管规模很小,但为江南制造局成立准备了物质条件。由此可见,江南制造局成立的各方面条件已逐渐具备并成熟了。
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在上海建立机器厂。1865年(清同治四年) ,上海制造局(原称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设立于上海虹口宏特码头附近,系曾国藩与李鸿章、丁日昌等共同创办,开办经费为银54万两,具有“制器之器”,专司军械制造及其研究改良等事宜,所属有龙华分局及浦东药库等。它是近代官办军事工业的一部分。此局(厂)在中国军事工业史上占有极其上海房产论文重要的地位,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1865年5月,江南制造总局总共花了6万两银子,买了1863年开设在上海的美商旗记铁厂。该厂的全部机器设备,连同美国资本家科尔、洋匠8名和一部分中国工人,都成为江南制造局的基础。1865年9月20日,丁日昌称:上海虹口有洋人机器铁厂一座,能修造大小轮船及开花炮、洋枪各件,实为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⑧。其后,丁日昌及韩殿甲旧有两局,即归并总局。一切事宜,责成该关道丁日昌督察筹画,会同总兵韩殿甲暨素习算造之分发补用同知冯 光、候补知县王德均、熟谙洋军火之候选直隶州知州沈保靖,一同到局经理。适容闳自美国购买的机器运回上海,并入该局。“始以攻剿方殷,专造枪炮。”⑨并得到官方高度评价,认为:“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⑩。二、国内军事工业中的龙头老大#p#分页标题#e#
清末民初时,全国共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兵工厂42座,职工近3万人,其中较为驰名的有汉阳兵工厂、金陵机器制造局、四川兵工厂及上海机器制造局等。这些工厂(制造局)均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构成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但上海制造局是其中规模最大的。
从机构设置、工厂规模、人员编制看。清政府时期, 1865年该局初设于上海虹口,旋因 “机器日增,厂地狭窄”lv , 1867年(清同治六年)由虹口移设于城南高昌庙陈家港,并扩大规模,开展造船业务,分建机器厂、汽炉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洋枪楼、库房煤栈,又修建船坞。旋建成第一艘兵轮船取名“恬吉”(又名“慧吉”) ,该局成为既造枪炮又造兵船的军事工业。1868年(清同治七年) ,成立翻译馆,有徐寿、华蘅芳主持。1869年(清同治八年) ,增建汽锤厂,并改建枪厂。又建成第二号轮船“操江”号暗轮船。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设立军械所。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设立操炮学堂,又在龙华购地设立黑药厂。1875 年(清光绪元年) ,改汽炉厂为铁船厂,继又改为锅炉厂。又设枪子厂于龙华。1876年(清光绪二年) ,建火药库于松江。1878年(清光绪四年) ,改汽锤厂为炮厂。1879年(清光绪五年) ,于炮厂对面购地设立炮弹厂。1881年(清光绪七年) ,改操炮学堂为炮队营,又创设水雷厂。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建成第一艘钢甲船“保民”号。它先后制造船舰十余艘,其中兵轮8艘。但1885年以后停造,此后专门修理南、北洋各省船舰。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设炼钢厂。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改军械所为军火处,又于龙华添设栗色药厂,并续设无烟药厂。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设立工艺学堂,又设火药库于浦东。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在安徽宣城湾 镇启发山分设新厂。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改建新厂于江西萍乡县湘东镇,以求煤铁便利。同年,停办黑药、栗药两厂,其炮弹厂、炮队营、皮带房、西木栈等,也加以归并。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因“旧有船坞, ⋯⋯日久弊生,多糜军费。以致承修船只工缓价昂。近年以来,商船裹足不前,兵轮反入洋坞修理。”lw便将船坞及轮船、锅炉等厂划归商办,并于龙华分局设铜壳厂,将制造铜壳事宜归入该局,复设工业学堂。从此该局分为江南制造局和江南船坞两部分(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 ,该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改设炮弹厂于机器厂东首,以水雷厂、熟铁厂并入之。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改工业学堂为兵工学堂。1909年(清宣统元年) ,迁松江药库于江阴。1911年(清宣统三年) 11月7日,江南制造总局改名上海制造局。此时全厂有工人二千五百余人,有房屋一千七百多间。
入民国后,上海制造局直隶于陆军部。1912年,以经费困难,自12月15日起停工,“以资清理”。1913年春,改订编制,设一厅五处,以后又有变化。同年秋,以“二次革命”起,郑汝成、臧致平率警工队进驻局内,全局停工,兵工学堂及艺徒学堂、初级学堂,亦均停办。 1916年,重订编制,内部组织多所变更,计设处四、库二,又复设兵工学校一,江阴药库划归江阴要塞管理。此时,全局面积,除船坞不计外,约七十二亩有余。全局工师、工士、工手、夫役,共约五千余名。#p#分页标题#e#
全国各地兵工厂,“原是前清经各省创办,归各该省管辖。⋯⋯民国元年,本(陆军)部先后接管沪、汉、德各兵工厂。”lx上海制造局在清末时归南洋大臣管辖,民国肇建后改归陆军部管辖,已如上述。1914年,该局改称上海兵工厂。1915年6月,改隶督办兵工厂事宜处,嗣以事宜处裁撤,复归陆军部管辖。1917年4月,《陆军兵工厂编制条例》颁布时,该厂仍归陆军部管辖。1924年江浙战争后,为免各派争夺,应上海商民要求,该厂经明令停工移交商办。临时执政府为此于1925年1月15日发表了正式命令。同年4月10日,陆军部训令,该厂炮械库划归江南造船所使用,“以资国有机关”。1927年,该厂处于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的管辖之下,总办陶国椿于3月5日下令停工,全厂职工星散,仅留消防队兵20余人。同月21日,上海总工会工人占领该厂,维持秩序。24日,又被北伐军东路军接收,定名为 “国民革命军上海兵工厂”。26 日,全厂及龙华枪子厂一律开工,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武库”。同年,金陵机器局改名为上海兵工厂南京分厂,并以张群为总厂厂长。及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政部于次年11月中旬成立兵工署,负责全国各兵工厂生产事宜,上海另设有一个专门生产兵工用钢的上海炼钢厂。1932年9月从一二八淞沪抗战起,该厂被迫宣布停办,其设备器材运往南京等地。该局最辉煌的时候是清末,集制造枪炮、兵轮于一体,同时还办有兵工学堂及翻译馆。
从上海制造局的经费来看。在清末,原由江海关洋税及各关道局提拨。1867年5月, 曾国藩奏请将上交户部的江海关洋税拨留一成,每年约银20多万两,作为专造轮船费用。自1867年起至1874年止,动用江海关二成洋税,为银“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四百九十五两五钱二厘八毫七丝”ly。自1878年至1879年,收江海关续拨二成洋税,为银“九十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二两五钱三分一厘六毫五丝”lz 。自辛亥光复后,“关税、常费均停,由陆军部酌量接济”l{ 。1912年10月,该局因“需款甚急”,财政部当即“设法筹措银五万,由上海中国银行拨交”l| 。1913年秋,因上海战事(反袁)而停工。从1914年7月起,规定每月经费为5万, 全年约60万,由财政部指拨。如有临时工作不在预算之内者,可呈请追加;各省区如有请局代造军械者,其工料公费照给,有余则归公。是年需经常费193万余,而财政部实拨仅60 万,不敷甚巨,被迫压缩生产。1915年度,该厂仍领经常费60万。
1916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任陆军总长。是年,上海兵工厂因增加机械造数,及添设中等兵工学校一处,又修筑营壕,拟增加经费47万8000余元, 共领经费107万8千余元。1917年,全厂经费约需133万余元,财政部仅拨六十万。1918 年,每月经费仍由财政部指拨5万,该厂“即以此数支配造额”l} 。是年,因加造军械,月拨加造费10万8千7百余元,亦由财政部指拨。直至1923年11月,财政部仍定该厂经费为每年60万。#p#分页标题#e#
由此可见,该局经费清末为一百万上下,而民国1914年至1923年近十年时间,每年经费一直保持在60万元左右(追加不计) 。其它兵工厂经费,如金陵机器局清末经费才十多万两白银,清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所办的天津机器局年支用库平银48至64万两不等,湖北枪炮厂(后汉阳兵工厂)拨银40万两不到。为此,湖北枪炮厂主办张之洞很是不满, 1898年5 月1日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即如上海制造局,每年既拨有二成洋税七八十万两, ⋯⋯并加拨常年工作之需二十万两, ⋯⋯合以加拨之数,以逾百万以外。今鄂省购机、建厂等费,皆系外筹,未请部拨。⋯⋯现在鄂省所造枪、炮、子弹,较津局既逾数倍,较沪局亦复加多, ⋯⋯而常年经费仅止土药税银二十万两,川、淮盐江防加价十六、七万两,仅及沪局三分之一,且尚不及原估之半,似乎偏枯过甚。”l~上海机器局的经费在中国军事企业中算最上乘。由于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大量赔款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的庞大军事费用,清政府财政竭蹶,而军事工业的建立和维持都需要巨额经费,洋务派百方罗掘,仍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
三、落后的封建经营管理方式
上海制造局完全采取了官办的方式,并具有垄断性。李鸿章在1865年设立江南制造局时,就曾经预料到“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照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但他主张 “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 ,由清政府垄断军火的制造权,严厉禁止民间资本对近代军事工业的自由设厂投资。
洋务派大官僚军阀热衷于创办军事工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图通过这些工业扩大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势力。1865年李鸿章奉命北上镇压捻军的时候,曾向清政府声明,他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是淮军的“命脉”,不能拱手让人。1870年就任直隶总督后,对江南制造局始终进行遥控。他把自己建立的局厂视为禁脔,不容许他人染指。
上海制造局一开始就进口了全套的军事工厂制造设备,这在全国的军事工业中算先进的了。但政治体制、经营管理都是落后的封建式的。从其组织人事看。初成立时,内设总办、会办、襄办和提调,及委员、司事等一般办事官员,并由李鸿章兼任督办,丁日昌兼任总办,韩殿甲任会办,冯 光任襄办(后升任总办) ,美人科尔任总监工,“总管局中之事”,即掌握全局的工艺技术。之后,出任总办一职的还有聂缉 、龚照瑗、清露、刘麒祥、赵滨彦、魏允恭等人。出任会办的有沈保靖等人,徐寿任提调。清末,该局以张士珩为总办,陈本端为提调。按规定,其薪俸是:总办湘平银200两,会办150两,提调80两,委员、司事20两至80 两,高出工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1904年增设考工处,以监督工人。辛亥上海光复后,该局设总理、会办,由提调李钟珏(平书)任总理,陈本端任会办。后李钟珏因病告假,陆军部拟以陈 (日本帝国大学造工科毕业)接任总理,陈本端以为不妥,特致电陆军部挽留,“似不宜令其遽卸仔肩”,应请“加给委任”mv 。但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如8月21日,该局工人代表俞惠民等致电陆军部,以李钟珏“任用私人,滥动公款,今又要胁告退,请另委贤能,以资整顿。”mw江苏都督程德全乃改委虞和德(洽卿)任该局财政总理,但虞氏也坚辞未就。及至9 月底,陆军部指派制械正参领陈 来局,以资整顿。10月,陆军部拟定《陆军兵工厂(陆军军械厂)条例(草案) 》,分咨各省“筹议”。依条例规定,该局改设督理、协理各一。12月,以督理李钟珏辞职获准,正式任命陈 为督理,冯祖培、华振基(旅长)为协理,韩鳞春、谢邦清为稽查,并经大总统袁世凯明令“照准”。按有关规定,督理薪俸为500元,另加津贴100元; 协理为300元,各处处长为160至220元不等。其实,陈 已于此前抵沪“视事”,他于是年 11月3日致电陆军部称:“ 自奉命出都,本月初一日抵沪,今日已与李前总理钟珏接洽,拟明日偕华协理振基入局视事。”mx同月19日,该局呈报陆军部,已遵令裁撤闲冗机关十二处, 即:报销处、统计处、总检查处、议价处、工程处、庶务处、差遣处、招待处、图书处、天文馆、实习馆及翻译馆(酌留一人) 。#p#分页标题#e#
上海制造局由于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军事工业,问题也特多,一时难于解决;加之1913年 7月上海宣布反袁独立,致该局元气大伤。及至上海独立失败,陆军部电令陈 迅速筹划整理办法,并派科长韩麟春前赴该局,协助进行。据陆军部8月27日令称:“查上海制造局规模较各兵工厂为宏,需款亦较各厂为巨。唯创办日久,根深蒂固,欲求一旦全体改良,每苦有积重难返之势。现当战事告终,该局元气损伤,固当力求补助,而荡涤积弊,亦不可不及此时期。为此,命将本部科长韩麟春前赴该局,会同该督理就所列各条妥悉筹划,从速举办,以策进行。”该部所拟办法有“编制宜先改组”,“所有员司、工匠应全体解散,另行组织”等my 。
8 月14日,袁世凯明令免去陈 督理职,并著其赴北京“另候任用”。同时,任命其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兼任该局督理,以加强控制。此时,局内分设工务、会计、审计、秘书、筹备、庶务六处,材料、军械二库,制炮、炼钢、炮弹、机器、制枪五厂,铸钢铁所附于炼钢厂内。 1914年4月,陆军部拟定《陆军兵工厂编制条例》,并具呈奉令公布施行。上海制造局由陆军部改定名称为“上海兵工厂”。内设总办、会办。同月7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呈请任命炼钢厂主任咸瑶圃为该厂会办,并于23日经大总统袁世凯明令“照准”。7月25日,袁世凯为“正名”,下令更改各机关“督理”名称:“各将军特任督理军务,职任崇大,京外各衙署局所差缺,如有督理名目,著即一律更改,以正名称。”陆军部奉令后,即转饬上海兵工厂等遵办:“饬到后,即将督理名目改为总办,协理改为会办,以正名称而归一律。”mz其实,上海兵工厂此前已作了更改,已如上述。是年,陆军部重新规定总办、会办等薪给办法:“上海总办谢邦清月给薪水银五百元,另给津贴银一百元;会办咸瑶圃月给薪水三百元,该员兼任公务处长,加给津贴银一百元。”
袁世凯死后近一年, 1917年4月2日,陆军部又制定公布《陆军兵工厂编制条例》共32 条。规定兵工厂仍设总办、会办,主持厂务;其下分设总务、工务、审检、材料等处,各司其职; 兵工分厂设分厂长。同月23日,大总统黎元洪任命谢邦清为上海兵工厂总办,并由咸瑶圃任会办,兵工分厂长由谢邦清兼代。10月2日,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呈请以陆军部技正徐尚武为上海兵工分厂厂长,经大总统于是月5日“照准”。1924年10月22日,曹、吴直系政府被推翻,以李书城为陆军总长的陆军部,因上海兵工厂总办谢邦清“因病请假”,遂呈请以陆军中将阎祖培“简派接充,以专责成”;又该厂会办汪庆成“久离职守,应即免职”,请以陆军炮兵中将、陆军部军实库监督苏尔昌“派充接替,以资襄理”m| 。不久,即奉大总统(名义上为曹锟)令“准以充补”。1925年11月,孙传芳打败奉军张宗昌部,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便以陶国椿为上海兵工厂总办。1927年3月,北伐军东路军到达上海后,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张性白,奉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令,出任上海兵工厂厂长,赴厂接收,并改定名称为“国民革命军上海兵工厂”。所以,我们从其组织人事看,一方面由于其为官办企业,无论机构设置还是人事安排均为官方行为,带有浓重的封建性;另一方面,由于清末民初及至国民政府建立那几十年间,朝代变换,政府更替如走马换灯,该局的管理人员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频繁的更换,这对企业的管理无疑是有负面影响的。江南制造局在内部管理制度上,还沿用了官府军事工厂的一套制度,对工人实行严重的军事奴役和军事压迫,带有浓厚的官府军事工场的封建色彩。在江南制造局,“机器宜择人指授,工匠不令随意去留”工人不是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但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因素,存在着雇佣劳动, “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 。#p#分页标题#e#
因其经营管理上完全是一套腐朽的官僚制度,洋务派大官僚在局中任意安插亲信,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贪污中饱的现象非常严重。每个局等于一个衙门,生产效率很低,产品质量粗劣,成本十分高昂。1885年,支持总理衙门的庆亲王奕劻不得不承认:“自各省设立机器等局以来,仿制外洋军火,不遗余力,大而船炮,小而枪弹,莫不参取西法,刻意讲求。⋯⋯而造成之器,终不及外洋之精利,且核计价值,较之自外洋者转增数倍。” 江南制造局所造林明敦式中针步枪,常有走火的毛病,各营不愿领用。1910年9月15日,三品卿朱恩绂考察江南制造局后给朝廷的奏折说:“就管理论,除炮弹一厂办事颇能核实外,其余则糜工费料。内容之复杂,尤以枪、炮、炼钢三厂为甚。及查办事章程,非不立有成法,而弊即生于其中。员司、工匠之冗,购料、用料之滥,以及出入款目之未能明晰,有非意料所及者” 。因此,上海制造局始终就是一个官办的军事企业,其经营管理是落后的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弊病丛生。
四、地位和作用
江南制造局是中国兵工事业的首创,并且规模最大,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兵工史上意义重大。它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造出了中国第一支后装线枪、第一尊后膛钢炮,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比汉阳铁厂早了两年) ,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机动兵轮,等等,填补了中国船炮制造的空白,它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武器弹药供应全国军队 该局成立时,因军事倥偬,李鸿章饬令先造枪炮两项, 以应急需。”nw制造枪炮及各种制器之机器。后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火,清末该局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年小口径毛瑟枪约可成1800余杆, 100磅及40磅快炮可成10余尊, 12 至2磅各种快炮可成7至80尊,炼钢厂年可成2000余吨,栗色药20余万磅,无烟药3、4万磅,钢铁大小炮弹共产3、4万颗,各种枪子约3、4万颗,各种引火1000余万枝。1898年12 月江南制造局给刘坤一呈文明确说明该局所造产品供应南、北洋军队的需要,有时也调拨给其他各省的军队。上海房产论文“沪局⋯⋯所造军火,除南北洋常年取用外,并经神机营、武胜新队暨各省各军调拨协济,为数甚多”。“查该局自造快利枪,颇为人所称许”,而刘坤一在给清政府的奏折曰,“沪局规模较宁为大,南北洋操防军火常年取给, ⋯⋯从前海上有事,该局加工制造各项枪、炮、药、弹,东输辽沈,北达畿疆,西达雍凉,南浮湘桂”。
制造的产品被运用于历次的对外战争中,如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江南制造局日夜开工,赶制军火支持前线。1899年6月24日,刘坤一就江南制造局生产能力复总理衙门电称:“⋯⋯甲申、甲午两役,征调纷繁,该局加工赶造,昼夜不停”。#p#分页标题#e#
上海制造局的军械产品,在花色品种及产量方面,民国初期有所变化。在辛亥光复之初,该局每年枪厂能造步枪3000支,各种子弹1000万粒。炮厂机力能造七生五山炮50尊, 但因经费不足,只造20余尊。炮弹厂能造七生五开花弹两万颗。炼钢厂能炼毛钢1千5、6 百吨,分轧枪炮胚及板条各钢件。1913年1月,陆军部因规定步马枪口径用七点九毫米,遂饬该局将原造六八枪弹停造,改造七九枪弹。是年,陆军部相当重视军械的改良试造,并选择该局作为试制厂。1月,该部参照克虏卜及史高德两种陆炮式,拟定野山炮制式,并派人赴局先试制一尊,做实地试验。2月,该部又派技正徐尚武来局,自造无烟药,以备试用。3 月,该部军械师致函该局,要求对于机关枪“妥速拟定制式,缮具图说,详晰报部,以便抉择”nz 。6月,该部拟就日本新式机关枪加以改良,并派科长韩麟春赴局,会同该局督理试制。是年,该局出品种类为:六八步枪、七九步枪(年造9千支) ,克虏卜七生五管退过山快炮(年造50尊) ,六八、七九、六五钢箭无烟枪弹(其中七九枪弹年造1400万粒) ,七生五山炮开花弹(年造2万7千颗) ,钢枪胚、枪子钢盂及七生五山炮钢胚等。另年产无烟枪药5万 4千磅,年造枪弹9百万粒。陆军部对该局出枪进度过慢有批评意见。如民国初年该部所拟《各省制造军械局处理办法大纲》称:该局“每年开支经费百34万余,日出枪不过12支, 12支之中,口径又歧为二。全国5厂之中,该厂用款最多,而出枪最少” 。
1914年,上海制造局年出七生五陆炮36尊,炮弹3240颗;七生五山炮12尊,炮弹9720 颗。枪支及枪弹产量不明。
1915年,上海兵工厂的造件可分为枪类、炮类和弹类三种。据《陆军统计简明报告书》载:枪类有七九步枪、六八步枪、六五速率枪、六五涨力枪、七九机关枪、卜朗宁手枪;炮类有七生五管退山炮、七生五管退陆炮;弹类有七生五山陆炮弹、双层开花七生五平头实心弹、五生七开花弹、四生七开花弹。龙华分厂的造件,弹类有七九、六八、六五各种钢箭枪子,六五圆头枪子;药类有七生五山炮药、七九枪药、六五枪药;弹壳类有七生五山炮弹钢壳、七生五陆炮弹钢壳、五生七快炮弹钢壳;杂品类有磺镪水等。种类繁多,产量待查。
1917年,上海兵工厂年出七生五山炮48尊,开花弹1万9千颗,机关枪33挺,手枪960 支,及炼钢驮鞍等。枪弹产量不详。
1918年,上海兵工厂军械造额可分为经费项及加造费项两种。经费项下,有七生五管退山炮48尊,月出4尊;山炮开花弹1万4千颗,以年计;陆炮开花弹5千颗,以年计。龙华分厂额造项下为七九枪弹9百万粒,月出75万粒。加造费项下,七生五管退山炮36尊,月出3尊;山炮开花弹1万6千颗,以年计;陆炮开花弹1万颗,以年计;七九轻机关枪54挺, 以年计;六寸白浪林手枪1440支,以年计。此后数年,随着时局的变化,大产品种类大同小异,产量亦时增时减,但均离不开生产大炮、机枪、手枪及炮弹、枪弹等种。应指出的是,兵工产品前期被运用于历次的对外战争中,中后期大多用于内战,兵工厂成为军阀争夺地区及扩展军事实力的工具。#p#分页标题#e#
第二,培育了大量兵工人才 江南制造局附设有新式学堂,学堂内汇集了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如算学有华蘅芳,化学有徐华封,工艺有王世绶,绘图有杨渐逵,机器有华备钰,这些都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权威人物。他们教授培育了兵工方面的许多业务骨干。该局不仅广招留学生,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1881年由曾国藩等洋务派官费派往美国学习的留学生,全部归国,该局与福州船政局共留用23名。1905年两江总督周馥在该局选拔员工前往英、德各名厂“学习讲求,并考察制造枪、炮、药、弹及炼钢之法” 。还设有专门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翻译馆,聘请中外著名学士,华人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徐建寅等,西人有丁韪良、韦烈亚力、金楷理等,广译“精深西书发明化电重热声光等学的原理”。在中国近代史上,该馆与广方言馆、同文馆一起被列为中国近代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知识、翻译国外科技文献的机构。它成书200余种,“数十年来所译各书,已广行海内,成效卓著。”而陆军部也承认其“西学输入得开教育之先,造就专门人才厥功甚伟。”n~当年康有为购该局译书“以赠友自读者,达之千余册”。翻译馆共向全国各地发售各种译书达15万册,使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开始得到传播,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因为如此, 该局成为培养全国各兵工人才的基地。早在刚创办时,恭亲王奕䜣为了学习西洋制器技术, 便从京营火器营派武员8名,兵丁40名,赴江苏李鸿章所属各洋炮局学习。而该局也自夸说:“职局开办三十余年,实为国家综汇工艺之地。”
第三,造就了一大批觉悟比较高的近代产业工人,并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清末江南制造局有工人4000名左右,民国时期约有工人5000名。这些工人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在斗争中意志最坚决,斗争最彻底。清末时该厂工人就不断展开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 1883年5月,该局新任总办决定延长工人劳动日,进一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工人们发动了游行示威。1890年9月,该局工人又因反对延长工人劳动日而发动罢工。在这次罢工运动中,没有一个工人走进大门去工作,显示了工人们的团结和组织纪律性,为以后响应及配合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1913年该局工人在工人领袖徐企文、张尧卿等领导下组织反袁起事。5月29日凌晨,徐企文等冒着倾盆大雨,率众100余人,打着“中华民国国民军”旗号, 进攻制造局。当即遇到有准备的反击。徐本人也被“诱入营内”,当场被捕,其余起事者以群龙无首而一哄而散,起事失败。这一事件是会党领袖张尧卿等联合工党首脑徐企文共同策划。他们借用黄兴、陈其美的名义组织包括制造局下级军官在内的队伍。但其活动早为袁世凯侦知,制造局也“早有所闻”ov 。陈其美等对徐、张之所为,深为不满,一面阻止局内军人参与其事,一面派人赴宁告知程德全,并知会陈 防备,陈即派人打入义军内部。故起事一发即遭失败。起事被镇压后,袁世凯一面向程德全施加压力,要其同意由中央派兵入驻该局,一面动用兵舰将徐企文押赴北京审讯。7月6日,北京第四师臧致平团伪装海上警卫团(三营) ,由郑汝成率领抵沪入局。1927年,该厂处于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的管辖之下, 3 月该局停工。同月21日,上海总工会工人占领该厂,该局工人帮助维持秩序。后被北伐军东路军接收,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上海兵工厂”。注释:#p#分页标题#e#
①吴汝伦编:《李文忠公全集·朋友僚函稿》第2卷, (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46页。
②④⑦《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第10页、第1页、第1页。
③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5卷,第14页。
⑤⑥魏源:《筹海篇三》,《海国图志》道光甲辰左微堂聚珍版, 50卷本第1卷,第40页、第45 - 46页。
⑧⑨⑩1865年9月20日李鸿章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档案(中国历史档案馆藏,以下简称一史馆藏) 。
周馥(时署两江总督) 1905年奏折:《江南制造局记》卷2。
陆军部军械司1917年6月28日致清史馆函稿,陆军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以下简称二史馆藏) 。
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两江总督沈葆桢折,《江苏近代兵工史略》210页。
上海机器局光绪四年至五年报销清单,《江苏近代兵工史略》212页。
陆军部刊印:《陆军行政纪要》,《北洋陆军史料》370页。
财政部1912年10月4日复陆军部函,陆军部档案(二史馆藏) 。
《上海兵工厂沿革》,陆军部档案(二史馆藏) 。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9,第34页。
陈本端1912年3月4日致陆军部呈,陆军部档案(二史馆藏) 。
陆军部档案(二史馆藏) 。
陆军部1914年训令,陆军部档案(二史馆藏) 。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17,第35页,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