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本文以嵌入理论为视角,主要采取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收集资料,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经理进行个案研究。重点以身体嵌入、身份嵌入和规制嵌入三方面来考察该乡村振兴带头人及所经营企业嵌入乡土的发展情况。
1绪论
1.2研究意义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学科,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其中乡村振兴带头人联结着乡土社会和市场,对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作为一个“回嵌”乡土社会的人才是怎样调整自身以适应乡土社会,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深深“回嵌”乡土社会的,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乡村振兴带头人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及其嵌入乡土社会的过程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刻的阐释,这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大意义,具体表现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点。
1.2.1理论意义
第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嵌入理论的研究。“嵌入”理论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而本文用该理论分析乡村振兴带头人嵌入乡土社会的研究,从“嵌入”视角寻找解释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乡村社会中的嵌入,为乡村振兴带头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方法论,拓宽了理论研究的思路。
第二,有助于深化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通过应用嵌入理论,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乡村振兴带头人与乡土社会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并且可以作为乡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模范,促进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乡村振兴带头人生态圈。
第三,有利于丰富乡村振兴实践的研究。在新时代,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人才振兴是关键。乡村振兴带头人是引领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的“领头雁”,建立一支具有内在活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提升乡村振兴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
3身体嵌入与乡村振兴实践
3.1儿童时期的身体发轫
对于出生在农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而言,在身体嵌入的发轫阶段,儿童时期的饥饿、穷愁等物质极其匮乏的状态无疑塑造了他们的身体与自我,铸就了他们对农村的认知与态度。他们也许对当时的生活状态非常不满,但同时,对农村也满怀着深深的依恋。
饥饿是指身体未能充分获得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的一种状态。儿童时期的饥饿不仅会使身体机体营养不良,对未来的身体技能和智力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会使儿童时期就产生一种悲观绝望的负面心理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接连发生自然灾害,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口普遍经历了饥饿、半饥饿的状态。饥饿成为他们儿童时期对农村的主要记忆。
1964年,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出生在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D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曾经作为中央苏区的赣南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的牺牲。据T总回忆说,到20世纪60年代,D村只有9个人民公社(村民小组),共200户左右的家庭。在先后经历“大跃进”、1959-1963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生产力本就十分落后的D村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饥荒。1966年以后,人们的热情过度投入到政治运动中,农业生产几乎全部搁置。饥饿几乎是T总在儿童时期唯一的记忆。
5规制嵌入与发展资源获取
5.1理解运用政策资源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坚决贯彻,掀起了乡村振兴事业的新浪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①,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如何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因势利导地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带头人肩负的一项重要且光荣的使命。
全面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是乡村振兴带头人政策资源嵌入的第一步。商海沉浮多年,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他早已经锻炼出了对政策敏锐的嗅觉和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实际上,作为一位来自农村的企业家,他一直关注着中央各项“三农”政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领悟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他认真研读了十九大报告全文,特别是针对乡村振兴部分的内容,他广泛收集了大量的解读、研究的资料和视频,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学习研讨,从高校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力图全方位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涵。与此同时,T总也经常关注全国各地别的经济能人返乡创业的事迹,对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总结与学习,通过对部分“水土不服”案例的经验归纳,更加印证了带头人理解政策的重要性。
5.2耦合优化政企关系
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事业,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在政策指导和企业运行两者之间构成一种耦合优化的政企关系,与以前一般的政企关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乡村振兴带头人要改变以前作为一般企业家处理政企关系的方式,以新的身份嵌入到这种新型的政企关系中。
首先,乡村振兴带头人与政府之间具有共同、直接的目标,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带头人是政府各项乡村振兴政策的践行者,是政府信赖的乡村事业的排头兵,也是政府重点培养的农民致富的带路人。乡村振兴带头人要和政府在共同的目标下处理乡村振兴的各种事务。事实上,在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与政府签订开发协议之前,已经有两位来自广东的外地投资商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丫山进行探索性开发,可最终因投资商过度资本化,与当地政府、村民的发展理念、目标方向背道而驰,导致一次又一次开发中断,收益甚微,最终惨淡收场。
20世纪末,全国以矿为支柱的产业亟待转型,旅游业这一朝阳性产业成为各地转型的主要选择与趋势。大余是世界钨都,当可预见钨矿这一资源型产业面临枯竭,对生态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时,我们地方政府也积极布局产业链转型。2007年,T总作为该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是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大山,先富裕的代表。他有一颗回馈家乡的热心与回报社会的情怀。我们非常地信任他,一直把他当作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希望他也可以带出更多的带头人,形成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人才梯队。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他携企业团队,全款、全家、全情地投入到丫山生态旅游开发中来,联手当地百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如今,文旅康养产业已经成为大余县的一张新名片。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留下来的村民和返乡的年轻人成长为丫山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在T总的领衔下,丫山通过建设“三级收益”减贫模式和三产融合的富民乡村产业,充分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参与经营,实现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的身份转换,形成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繁荣的发展思路,有效增加农民耕地外收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就业,让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6结语
6.1结论
乡村振兴带头人嵌入乡土社会的实践不仅仅是典型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嵌入现象。乡村振兴带头人大部分是一群具有精英属性的返乡经济能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雁”以及多元产销资本的承载者,这一人群在经历过繁华的城市生活后,响应时代号召,诠释乡土情怀,选择再“回嵌”乡土社会,进行乡村振兴实践。乡村振兴带头人以乡土社会资源为根本,创新现代化、科技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身体嵌入、身份嵌入和规制嵌入这三层嵌入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与乡土社会开展互动实践,不仅实现了个体与乡土社会的融合发展,还促进了乡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
本文是以大余丫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T总作为个案研究,探索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乡土嵌入机制。在嵌入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对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及其社会关系网络人员的深度访谈,本文的研究认为乡村振兴带头人T总作为一个本土带头人,其深深地内嵌于本土的场域中,嵌入发展具有一定的本土资源优势,通过“自己人”这一身份顺利融入D村这个熟人社会,其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逐渐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合作企业、周边村民、员工、家属的支持与认可。其在嵌入乡土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看清社会趋势后积极响应社会政策,与各级政府、企业员工、当地村民和其他企业合作伙伴来搭建社会关系网络,多元力量联结乡村共同体,紧紧嵌入乡土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实现优势资源的置换,最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带领乡土社会的村民共同致富,有力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