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父职中的情感表达——情感社会学视角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62330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10-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社会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从研究方法看,本研究以父亲的过去经验及其对这种经验的理解作为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从父职情感表达的分析视角看,本研究将父职情感表达置于父子关系性质和父、子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并从中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形成路径。

1绪论

1.3.1.2西方关于父职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西方父职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者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西方关于父亲研究的综述;二是西方关于父职建构的研究综述。

首先,是西方关于父亲研究的综述。有研究提出,在中世纪之前,关于父亲的研究还比较少,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数量不少的男性因为战争失去生命或进入监狱,在研究领域中才兴起对父亲的兴趣。6此时研究兴趣在于,在家庭中父亲的缺席会对儿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父亲研究早期,关注点集中于父亲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和父亲角色同母亲角色的对比。此时期的研究大多为量化研究,质的研究较少,且还没有确定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父亲形象。1进入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不再把父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而是将父亲同家庭这个系统的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受到一些女性主义的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意义是怎样发展的也受到关注,这种意义发展不仅限于儿童时期或青年时期,个体的终身发展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被注意。到90年代初,关于父亲的研究已经被看作是家庭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父亲身份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视角,推动研究的创新。追随父亲研究中父亲身份这一主题,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需要对父亲身份这个概念做出新的调整。如保罗·阿马托(Paul Amato),他发展了一个父亲身份的资源定向模型,也被叫做“父亲(家长)身份的五角星”。2他通过这个模型指出,在支持和保障儿童发展过程中,父亲需要提供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保罗的研究中父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得到证实,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父亲研究的新问题,如为什么父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如此之大。罗布·帕尔科维茨(Rob Palkovitz)在华盛顿特区1997年全国家庭委员会的会议上给出了答案。他认为,父亲在参与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参与方式,为了了解父亲对儿童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需要在研究中提出一种更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父亲概念或家长概念。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3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

3.1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特点

3.1.1积极情感的表达——“克制”、“转移”、“物质化”

积极情感的表达指当个体经历愉悦或者高兴等积极情感体验时采取的情感表达方式。祖代父职中积极情感的表达指祖代在亲子相处中如何表现自己高兴、愉悦、关心、爱护等积极情感。通过祖代与父代的资料收集,祖代父职情感中积极情感的表达呈现“转移”、“克制”、“物质化”的表现。

祖代父职中积极情感的表达呈现“克制”的特点。上述三位祖代的叙事分析中,他们同作为家庭中的男性家长,其成长经验和子代面临的现实需要呈现两种情况,一是父代经验和子代需要重合,即父代的经验可以指导子代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前喻文化的范式。另一种情况是,父代经验和子代需要“错位”,父代经验很少能给予子代帮助,甚至在子代中学之后还呈现子代反过来指导祖代的情况,符合后喻文化的范式。在这两种不同模式的经验传递下,一些祖代能够处理和应付父代的发展,一些不能。但这两种模式下祖代对父代积极情感的表达都呈现“克制”特点。

根据特纳(Turner)在基本情感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四种基本情感都有三种强度状态,分别是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1在访谈过程中请祖代和父代对自己的积极情感表达强度做了一个量化评分,祖代认为就算孩子做了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事情但自己积极情感的表达强度在中、低,父代则认为祖代积极情感的表达强度在低。祖代提到他们对待孩子肯定是疼爱的,如果孩子做了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但不怎么表达出来。

5父职情感表达——“传递”与“适变“

5.1祖、父两代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分析

5.1.1祖、父两代“传递”与“适变”的父职建构

本研究共对包含6位叙事对象的共24位父亲和祖父进行了访谈,此外还对15名来自大班的孩子进行了访谈。其中父代14位,祖代10位,祖代均为1944年之后出生,父亲均为1979年之后出生,子代均为2014年之后出生,三代人历经了新中国70多年的变化。父职身份建构在两代人的身上体现出“传递”和“适变”的特点,其中较为明显的是父代相对于祖代认为自己主动减少对孩子享有的权利,增加对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履行,且主观上对儿童的精神需求提升。

社会学论文参考

5.1.1.1“传递”中的父职建构

本研究借鉴王向贤关于父职的认识对父职做出了界定,即社会构建的男性关于父职的理念和实践。并由此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两代人在面对父职中权利、义务和需求情况展开了资料收集。根据数据分析,两代人的父职建构存在“传递”之处。父职建构的“传递”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两代人都认为父亲对孩子既享有权利,又需要履行义务;二是两代人在建构父职权利和义务中,权利观念大于义务履行,就算父代相较于祖代更在乎义务和责任履行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但其义务和责任的出发点在于自己对儿童的期望,较少从儿童的需求去审视这种义务和责任的“合理性”。

5.2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溯源

郭景萍根据舒茨的“库存知识”概念结合从布迪厄“自主性社会小世界”中提取的“场域”概念,将个体的情感视为“库存性情感”和“场域性情感”的结合。1其中“库存性情感”指个体过去历史中的情感,“场域性情感”指个体所处的当下环境产生的情感。在情感社会学下,情感被视为一种“主观社会现实”,个体的情感虽然存在主观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个体的情感与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状况联系紧密,这可以在情感是一种聚集的社会现象中得到解释。情感是一种聚集的社会现象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存在差异的个体情感会被强有力的集体情感所吸引、同化,从而使得某一群体或角色存在相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反之,当了解到某一群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特点后,若要探析这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形成路径,必须要对这一群体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进行分析。

此外,从情感社会学下影响父职情感表达的因素看,各理论学派虽然对情感的研究视角不同,但在解释情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作用时都认同情感表达受到文化、社会结构的约束。如拟剧和文化情感理论将情感视为个体在舞台上借助道具的自我表演,但舞台剧本、道具都由文化规范;符号互动理论下,情感动力机制和互动情境、个体自我身份概念具有重要关系,而这两者都受到文化、社会结构制约;情感社会结构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对其情感表达具有重要影响,而社会结构中的每个位置都包含这文化的含义。

结语

从透视父职的视角看,本研究从父亲的情感表达聚焦父职;从研究对象的年龄段看,本研究以学龄前儿童作为父职情感表达对象;从研究方法看,本研究以父亲的过去经验及其对这种经验的理解作为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从父职情感表达的分析视角看,本研究将父职情感表达置于父子关系性质和父、子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并从中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形成路径。

在上述研究思路的引导下,本研究主要将情感置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下,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特点、形成路径。本研究主要采取叙事研究方法,基于3对祖、父叙事故事和研究者进入3组家庭开启共同生活后观察到的父子互动故事,对祖、父两代人的父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此外,为了了解父子互动中另一重要主体——儿童对理想父职建构的期待,本研究在某所幼儿园选取了15位大班儿童作为资料收集对象。通过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

其一,祖代的父职身份建构围绕“责任”、“父亲主体”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具有“克制”、“转移”、“物质化”的特点,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具有“直接”、“权威”的特点。

其二,父代父职身份建构围绕“养家人”、“全方位”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呈现“矛盾”的特点,体现为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中“克制”与“逐渐直接”的交替。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呈现“压抑”和“协商”的特点。

其三,儿童理想中的父职积极情感表达为“陪伴”、“直接”、“减少条件性”,儿童理想中的父职消极情感表达为“克制”、“理解”、“包容”。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