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对湖笔制作技艺项目的探讨发现,创新对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流通渠道的创新、传播平台的创新以及融合模式的创新。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本文聚焦湖笔制作技艺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的保护和利用,发现新时代下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问题、新态势。其重点是厘清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问题,积极发挥良性互动机制作用,促成其可持续发展。因本文以湖笔制作技艺为依托,所以会系统梳理与湖笔制作技艺相关的研究;除此而外,作为传统技艺,应理清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其的定位和保护态度,因而综述中还会围绕学界对传统技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保护和利用研究作梳理。
1.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和利用研究
传统技艺类在内的非遗目前已采取过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立法保护和生活化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当前非遗及其产业已不再是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各自为战的孤立发展,而是朝着彼此互为联系的协同发展方向迈进。所谓“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活态传承以“用”为引领,探索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当前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有益尝试。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机器与手工、市场效益与文化价值等多重关系一直是传统技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探索与回应的话题。早在传统技艺探索的初期阶段,田自秉就提出一部工艺史就是一部技术史。技术是一种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活实惠。①吕品田从文化经济学角度,认为传统手艺具有兼作文化旅游资源的双重产业经济性。之后他又从商品经济学角度,认为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上具有超出一般商品价值的高文化附加值。②但也要警惕手工艺破坏性发展,吕品田反对和抵制背离核心技艺或工艺传统的“为创新而创新”的刻意和所谓“现代风格”的追求;提出要避免以牺牲手工艺特色和品格为代价的跨地域文化的“同质化”,要在传承和保护为先的原则下进行手工艺的发展。③徐艺乙也肯定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认为现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是必要的,但需要在“吃透”传统基础之上,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规律,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工艺特点,才能进行新的创造。④这和国家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
三、文旅融合与湖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利用
(一)湖笔制作技艺与善琏湖笔小镇建设
湖州善琏镇素有“湖颖之计甲天下”的美誉,这里不仅拥有深厚的湖笔文化,还凝聚着湖笔匠人的勤劳与智慧。为了将湖笔制作技艺予以现代化转型,善琏镇因地制宜,于 2015 年以湖笔历史文化为核心创建了善琏湖笔小镇。
善琏湖笔小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中心,南距杭州六十公里,北距苏州八十公里,东距上海一百二十公里。小镇总规划面积 3.58 平方公里,呈“一核四区”布局,其中“一核”是湖笔小镇的发展核心地,占地 1.34 平方公里;“四区”分为产业集聚发展区、古镇文化旅游区、商贸配套服务区和国学休闲养生区,实现湖笔制作技艺保护与现代功能开发利用的良性结合。
小镇自创建以来,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对湖笔制作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另一方面更加重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其在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下,善琏湖笔小镇在湖笔产业的开发上加入了更多多元化的创意和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并开拓具有善琏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推动当地文旅融合的发展。
2016 年,善琏湖笔小镇成功创建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并列入省级特色小镇首批文化建设示范点;2017 年,善琏湖笔小镇通过国家 4A 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估并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单位;2018 年,湖笔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 年,善琏湖笔小镇又获得 2018 至 2020 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并连续两年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2020 年 10 月 23 日,善琏湖笔小镇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成功命名为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
五、文旅融合下湖笔制作技艺保护和利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文旅融合下湖笔制作技艺保护问题的解决对策
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开展湖笔制作技艺的保护,就不可避免得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其保护的形式。本节将针对湖笔制作技艺保护在新时代中出现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和专业型人才不足等问题,尝试性地提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和符合现代人观念的对策,为湖笔制作技艺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1.加强湖笔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
关于大众参与感不强的问题,湖笔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一方面可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感,另一方面可通过鼓励大众共同参与网上数据库建设。
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非遗数字化保护已不局限于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平面化的存储和记录方式,而是增强了互动性和体验性,目前最常应用的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另外,随着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简称5G或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VR、5G+AR又将进一步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
VR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环境,实现虚拟与现实相互结合的技术手段,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认知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①将VR运用到湖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中,除了可以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地记录与湖笔相关的活动现场,客观地反映出现场环境、工序流程、人物关系等相关细节的联系外,更突出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对外传播方面。它能够为游客提供除嗅觉外的一切感受,极大地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例如将湖笔制作技艺的全部工序以虚拟的三维情景展现,首先精细的场景细节可以让游客更全面地观察湖笔的制作工序,从而引发游客的兴趣;其次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繁复的几百道工序经过整理归纳更有利于向游客传递湖笔工序的相关知识;最后,游客可以操作设备任意切换观察的角度,从而产生置身其中的体验,实现由知识灌输到意识沉浸的转变。
(二)文旅融合下湖笔制作技艺利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旅游的本质是促进消费,因此如何吸引游客,满足游客对湖笔制作技艺的好奇和文化需求是解决湖笔制作技艺利用问题的关键。要引发游客兴趣需要具备几个要素,一是它必须在当地社区的范围以外享有声誉,二是它能够提供可消费的体验,这些体验需要有趣且独特。湖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其地位举足轻重,第一个要素完全具备,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如何创新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1.紧跟时代导向做创新
湖笔制作技艺项目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湖笔产业的经济引领,并依靠创新不断发展。当前,“创新+文化”是一个大趋势,很多产业都借助这一大趋势形成新的发展机制,湖笔产业也不例外。据统计,湖笔行业每年新增的发明专利在十五项左右,开发出了状元笔、胎发笔、结发笔、生肖笔等文创产品,其中以胎发笔最具代表。胎发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婴儿第一次剪的头发来制作毛笔。由于是为孩子制作的纪念品,家长们一般都会选择如红木、紫檀、牛角等上好的材料做笔管搭配笔头,因此产品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相比于普通的湖笔,每支胎发笔的利润会增加十元至二十元。这类文创产品在创新的同时,又赢得了市场,顾客买的开心,商家赚的开心,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共赢。
除了结合文化外,“创新+时事”也可成为湖笔的一个卖点,即结合当下发生的重要事件来设计伴手礼和文创衍生品。近年来,湖笔商家为迎合市场把湖笔逐渐从实用型转变为工艺型和礼品型,从外观入手打造成伴手礼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从调查中发现,流通在市场的伴手礼以偏重湖笔质量为多,忽视包装设计;同时设计的包装风格单一,同质化严重;部分高档毛笔还存在过度包装现象,与经济环保理念相悖。对此,伴手礼包装作为附加的价值符号,如何既做到与众不同又能提高其识别度还要避免过度包装是难点。而时事作为当下所发生的事件,具有即时性、话题性,并且贴近民众生活的特点。在伴手礼设计中加入时事元素,既符合时代主题,又容易博取人们的眼球。邱昌明的关门弟子杨文在此作了较好的示范,他根据新冠疫情创作了名为《逆行者》的湖笔套装,又根据湖州新发布的城市形象标识,创作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笔套装,非常符合湖笔因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特点。但略有不足的是它的包装外观还依旧保持传统,如果再加入如书简等元素的外观,似乎更具文化代入感。
六、结论
湖笔制作技艺保护和利用是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缩影,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共性,这些共性正是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因此,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新的技术与资源诉求中,切实做到“保护第一、合理利用”,既能保持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核心内涵又能兼顾时代的创新需求,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话题,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共同参与和探讨。
笔者通过对湖笔制作技艺项目的探讨发现,创新对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流通渠道的创新、传播平台的创新以及融合模式的创新。
首先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传统技艺类非遗虽然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但都要依附于物质制品。因此,对这一类非遗的物质性产品及其服务开展创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各个地方的传统技艺类非遗均拥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将本身的文化特色与时代新元素相结合或与其他的产品进行跨界合作可获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多的关注。另外,品牌化是非遗产业的核心要素,它不单是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区分,而且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因而传统技艺类非遗在创新工艺产品过程中也要勇于进行品牌的创建,形成生产、销售、研究、创意全链条式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和相关服务在创新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其核心技艺不变质。
其次是流通渠道的创新。商业是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连结方式,随着电商的发展,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日益火热。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网上销售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传承人或手艺人更准确地掌握自己从事的手工技艺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带动销量外,还能近距离、全方位地展演工艺的制作过程,给消费者带来更有吸引力的互动式体验。
最后是融合模式的创新。在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背景下,传统技艺类非遗融入旅游产业最为常见的做法一般包括:产品通过创意设计,成为景区景点的特色旅游商品;非遗进驻景区,与非遗的活态化展示相呼应;非遗元素融入大型旅游项目,运用现代化高新科技生动展现非遗风采。以上的融合模式均能有效促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然而很多传统技艺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都只是蜻蜓点水或墨守陈规,未能开展有效、深入且独特的挖掘工作。因此,两者在融合过程中除了要打造独具一格的主题定位、形象设计、产品塑造和对外营销外,还要丰富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