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研究生论文,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共分为12大类。(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研究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绪论
一、 论题缘起
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对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版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认识江苏水印版画的成就以及江苏水印版画的代表人物,是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张新予(1932-2009)是江苏水印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代表画家之一,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张新予的突出贡献是对水印艺术的创新和最大拓展,他 1956 年开始学习研究传统水印技法并努力将其发展、革新,使其适应创作版画的需要和现代版画融为一体,获得重大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在江苏水印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吴俊发、黄丕谟、张新予和朱琴葆四人中,他观念现代、取向超前,创作转型较早,作品最具有现代性,退休之后,他集中精力创作中国画并且尝试电脑版画的创作。目前学术界对张新予的艺术创作历程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对其部分作品的分析层面,没有对其艺术创作和理论探索历程进行整体关照和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张新予艺术创作和理论探索历程进行整体关照、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张新予如何实现民族传统与现代水印版画的对话、沟通,以及其在 80 年代之后进行现代性探索的尝试和成就。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对张新予的个案研究和江苏水印版画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的意义。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水印版画
本文参考赵海鹏先生在《中国水印版画技法》一书中,对于“水印版画”的定义。凡是用水质颜料印刷的版画都为水印版画。“水印版画”是一个宽泛的版画概念,泛指一切用水质颜料印刷的版画,包括古代水印版画和现代水印版画。中国汉代工艺布版画,隋代、唐代至民国(1912)的木刻及木版年画为古代水印版画,1931 年至今的水印木刻及其它多种形式的水印版画为现、当代水印版画。1版画属国际性画种,世界各国都有版画艺术。水印版画,虽然产生在东方,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但是,仍然具有国际性,是东西方大众都能接受和欣赏的版画形式。
(二) 江苏水印版画和江苏水印版画流派
1961 年元旦,“江苏省版画展览会”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成为推动水印木刻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1962 年国庆节,“江苏水印木刻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江苏水印版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63 年 7 月,“江苏水印木刻展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整个展览共展出江苏水印版画 100 幅。展览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点、强烈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取得了极好的反响。“江苏水印木刻展览”的成功举办,宣告了现代江苏水印画派的诞生,并闻名全国。20 世纪 60 年代,江苏版画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于中国画坛的,对于江苏省从事水印版画创作的版画家群体的称谓,各文献记载不尽相同。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大致如下:马鸿增在《江苏现代版画的艺术特质与文化价值》(1988)一文中,以“江苏水印木刻画派”命名;赵海鹏在《我国创作水印版画的源流与发展》(1989)一文中称其为“江苏水印画派”;力群在《梅花香自苦寒来——评张新予、朱琴葆的版画》一文中称其为“江苏学派”;齐凤阁在《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 1931-1991》(1994)、《中国现代版画史 1931-1991》(2010)和李小菡《1940-2003 中国版画典集》(2003)中均措辞“江苏水印版画流派”;程勉在《五十余载苦探索 刀刻水印铸辉煌——缅怀著名版画家张新予先生》一文中措辞“江苏水印学派”;其余相关文献基本都采用“江苏水印画派”这一称谓。
.........
第一章 张新予与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
我国的水印版画历史悠久,古代水印版画为复制版画,现代水印版画兴起于20 世纪 30 年代,为创作版画。60 年代初,在版画民族化的时代背景下,江苏水印版画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兴起于中国版坛。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固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因素,但是其兴起与张新予等人的努力和贡献也密不可分。
第一节 中国水印版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的水印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中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创作版画的古国。由于我国古代版画是用水墨和水质颜料制作,因而,我国古代版画史也可称为水印版画史。4中国古代版画为复制版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从汉代漏印工艺布版画产生的年代算起,中国古代版画至今约有 2000 年的历史;若从现存隋代木刻的刊刻年代算起,中国古代木刻有 1400多年的历史;若从文献记载分析,中国古代木刻的历史可能要更长一些。5中国古代水印木刻大致经历了唐至五代、宋元、明、清几个发展阶段。清末,随着西方先进印刷术的传入,中国传统木刻开始走向衰落。从我国出土文物考察,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纺织品,有“泥金银印花”和“印花敷彩”的版画图样;新疆东汉墓发现的蓝印布,不仅有版画图案,还印有较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类发现,证明我国在制纸术尚未发明或尚未普及之前,民间艺人已开始在纺织品上应用工艺版画技法。这类工艺版画的应用,可以说是我国创始的水印版画最初样式。6唐至五代时期,为中国古代水印木刻的初期发展阶段。唐代木刻,主要为阳刻线造型的宗教题材黑白木刻佛经插图及供奉佛像。7五代木刻,仍以宗教版画为主,此外,出现了历书等非宗教题材木刻,木刻的发展,开始向实用阶段迈进。宋、元时期,水印木刻进入兴盛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木刻,在宗教版画继续发展的同时,扩展到了书籍插图、画谱、世俗人物、风情画等欣赏实用性版画,在经、史、子、集、医书、史地书、星象占卜书、平话小说等书籍中都附有大量木刻插图,木刻的发展,趋向了广泛化和实用性。9明代,尤其是万历以后,水印木刻进入鼎盛发展期。明代雕版业发达,出现了多个雕版中心,而且产生了“饾版”和“拱花”两大技法,木版彩色套印技术得以完善和发展。万历年间的《风流绝畅图》是中国最早的饾版彩色套印木版画;天启六年(1626 年)吴发祥主持刊印完成的《萝轩变古笺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饾版彩印笺谱;天启七年(1627 年)和崇祯十七年(1644 年),安徽休宁人胡正言在金陵分别刊印《十竹斋书画谱》(图 1.1)和《十竹斋笺谱》,这两部画谱,代表了中国古代饾版水印的最高艺术成就。
.........
第二节 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江苏水印版画兴起,并且在两三年之内就以群体的姿态出现于中国画坛。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原因众多,具体来说,主要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江苏地区的艺术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1943 年 10 月 19 日,《解放日报》发表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新中国的成立,使全国进入了和平时期,社会的转型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1956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的提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1953 年 1 月,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新政府在文化艺术发展上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对版画及其他艺术创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提倡文艺为人民服务,鼓励和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反映人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创作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提倡艺术形式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江苏水印版画就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
第三章 张新予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34
第一节 传统绘画元素的融入.......34
第二节 艺术语言的丰富与拓展..............39
第三节 水印版画的诗性探索.......43#p#分页标题#e#
第四章 张新予的艺术成就及影响......46
第一节 创作思想分析........46
第二节 艺术成就及影响....48
第四章 张新予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张新予毕生致力于将传统绘画以及民间美术元素和现代创作版画相结合,并努力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水印版画之中,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关于水印木刻创作也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作为江苏水印画派的创始人和代表画家之一,他为江苏水印画派的诞生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苏水印版画和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均占有重要一席。
第一节 创作思想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版画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版画的民族化。“水印是中国古代版画的精髓,从白描线刻,到饾版套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怎样把这些传统的表现手法结合到现代创作版画之中去,是值得为之终身探讨的课题”57。因此张新予选择水印木刻作为终生主攻的方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美。“二十多年来的版画创作生活,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创作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在我们创作的近百幅版画中,凡是得到好评的,无不是生活感受最深的结晶”58。坚持表现生活的同时,他也注重形式语言的探索,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使作品呈现新面貌。开始水印木刻创作至 80 年代初,和同时期直接表现事件、人物的作品不同,他的作品大都是风景版画,但并非单纯地表现风景,而是通过表现风景来表现生活之美。江苏的水印木刻是从学习传统着手,从金陵的十竹斋、苏州的桃花坞、徐州的汉画象石,以及传统的绘画中吸取营养。在表现手法上,重视墨色的运用,追求淡雅滋润的韵味。59张新予试图在传统版画和中国画寻求一种平衡,将中国画的优长与水印木刻的艺术语言相结合。“中国画中的气韵、虚实、运墨、章法、设色等优点,成了我水印木刻创作的极好的借鉴”60。他在《水印木刻创作札记》一文中,重点论述了虚实、气韵、刀和水、变四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体会,这也体现出他对中国画、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从水印木刻“更须用干湿、浓淡的变化,巧妙的处理虚实。如果处理得当,它既具有水分又具有韵味,又达到虚的目的,可算是水、韵、虚‘一箭三雕’”、“经过虚实处理后,画面上的某些形象若隐若现,增强画面意境”、“水印木刻由于增加了白和虚,使画面获得空灵之趣”、“水墨的运用,为达到气韵生动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水印木刻中的淡墨尤为宝贵,它和浓墨、不同的色彩都能形成和谐雅致的画面,同时,在黑白、虚实之间起穿插衔接作用”61等论点中,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画对他的影响。而对于气韵、虚实的学习和墨色的运用,在其《山中气象站》和《武夷山下》等作品中,呈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中国画和其他版种无法达到的效果。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量涌入,张新予在坚持表现生活的同时,注重民族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西方视觉形式的有机融合。他认为表现视觉美感同样重要,因此十分注重形式语言的探索,这种探索包括水印木刻本体语言和视觉形式的表达。“现实生活丰富多采(应为‘彩’),人们对艺术欣赏的要求又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画家的表现技法和个人风格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地变,不断地以新的面貌来满足人民的需要”62。“我们要在自己民族形式的基础上,吸收古今中外一切精华,创作出不愧为我们伟大时代的作品”63。虽然在当时,如何看待西方现代艺术还存在争议,张新予认为对待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抽象形式也同样可以表现美。
........
结 论
我国的水印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下,现代版画诞生,现代水印版画也随之诞生。由于中国现代版画建立在引进欧洲版画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实现版画的民族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张新予等人致力于将传统水印版画和现代创作版画相结合,试图在传统版画和中国画之中寻求一种平衡来诠释江南风情。他们研究并学习十竹斋版画的印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设色技巧、徐州汉画像石质朴凝练的刀法以及中国画的笔法、用墨等优长,将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淡雅滋润和版画的刀味、木味、肌理印痕之美充分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气息的江苏水印版画。江苏水印版画清新淡雅、意境深幽的审美品格,是版画民族化的一份完美答卷。作为江苏水印画派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画家之一,张新予对江苏水印版画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量涌入,张新予在坚持表现生活美的同时,致力于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传统水印版画。将形式美感和民族艺术语言的探索有机融合,形成作品的新面貌。他的艺术探索在江苏水印木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江苏水印木刻的发展,揭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作品的现代性探索虽然失去了江苏水印版画五六十年代所持有的传统,但对后来者形成江苏水印版画的新面貌,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也推动了中国现代版画向前发展。张新予耕耘艺坛的一生都试图寻求水印的韵味和版画、抒情和表现现实的有机融合,对意境、审美的追求几乎贯穿于其整个艺术历程之中。以诗意的方式抒写江南风情,将水印木刻的语言之美充分彰显。个人取得突出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对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中国水印版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张新予非凡的毅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值得每一位艺术家借鉴。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