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困境与体制建构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2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1302255256303
  • 日期:2015-01-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引论


一、 研究背景与缘由
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其综合质量与社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的差距。究其根由,研究生的培养在目标、内容、制度等方面存在弊端致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下滑趋势。所以,对当下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学校培养方式,导师管理制度以及研究生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把握,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转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硕士研究生整体的培养质量变得十分迫切。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高层次教育,就必然要给予它合理有序的发展空间,进而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依赖和需求。这就决定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培养过程中注重质量的提升,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特别是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双向发展,并且需要强化综合的系统训练。在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注重灵活应用的技能培养,能够很好的做到研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研究生的培养是以社会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研究生培养无论是在培养内容还是在培养方式上都要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研究生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是知识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
……….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理清当前研究生培养模所涉及到的有关内容、方式、方法及所存在的制度等方面的弊端,结合中外研究的资料文献,进一步把握研究生培养的趋势走向,在众多研究理论基础之上整体推进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改革的成果,并将其精华之处运用在机制的重建及方法的革新之中。特别是在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中,实践是被称之为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当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现存培养方式方法的不合理之处等突出问题进行整体归纳,通过有针对性的机制重建,结合现实,构建合理、系统的课程教学,结合研究生的目标建设,开展有序的研究生实践活动,促使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为研究生培养的进一步完善做出理论升华,丰富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体系,也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理论性的平台,开辟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 实践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学生明确硕士阶段的目标,有益于研究生掌握实质的理论知识和具有综合能力的实践技能,为社会需要提供理论与实践双向全能的高级人才,应现实之需,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让研究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的价值目标。同时,对目前研究生缺少角色认同的现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够增强学习理论与个体实践活动结合,加深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校外资源的合理运用,正确把握社会及用人单位之间的现实需求,还有研究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进行整体把握,明确自身专业所处的形式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及全面的认识。
………….


第二章 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现实困境


一、 培养制度之困境
“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其过程中赋予人的社会行动以合理性,把行为主体的行动纳入规范轨道。通过这一过程,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护,正常生活得以运行。”①研究生培养制度亦是如此。康翠萍的学位论文《学位论》定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学位制度中的一项中心内容,也是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授予学位是对研究生学习、研究结果的认可,那么,对研究生的培养则是对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的控制。”②一般来说,研究生培养制度包含的内容,涉及到了目标、方案及方式等。同时也是在描述性的概念上将培养制度分属不同的组成因素,由研究生培养中的学位制度、招生制度、学制制度及导师制度等不同的板块组成。研究生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①本文主要是以修业年限为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对研究生学制研究尚晚,一般是对修业年限作出统一的硬性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 3 年方可毕业,缺乏一定的灵活度。然而近年来对研究生学制研究逐步加强,关注范围也随之扩大,针对不同的学校特点和研究生的个人能力及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学校在修业年限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其影响范围也逐步增大,使学校在研究生培养的性质方面有了很大自主性。这种灵活性的学制管理制度被研究者始以弹性学制的研究。
…………


二、培养目标之困境
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其培养质量的下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然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与研究生整个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性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教育目标的主导地位势必为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从研究生培养目标上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充分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在培养单位和社会需求以及制度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①通过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问卷统计得出较为全面的问题概括。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5.6%的学生认为当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国家提出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太相符合,而且学校并不太重视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管理,都是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教育目标为指南,不能离开教育目标为教育而教育,否则,教育活动就会产生片面性,甚至迷失方向。”①所以,培养目标单一化,是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目标总体要求的。教育目标的设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直接影响着教育方式、教学原则、教育宗旨的发展与走向。

……..


第三章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外比较 ....33
一、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33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33
(二)培养过程全面化.....34
(三)学位授予标准综合化.......36
(四)评价体系多样化.....36
二、英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37
(一)培养目标具有层次性.......37
(二)培养内容呈现放射状.......37
(三)学位授予考核具有灵活性.........38
(四)双导师负责制运用的合理性.......39
三、日本的硕士研究生培养.........40
第四章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机制重建 ....44
一、教学方式的建构.........44
(一)摒弃本科化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44
(二)开展团队教学法,建立合作共同体.......45
(三)实施案例教学,焕发课堂生命力.........46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的变革.....46
三、团队协作模式的探究.....48
四、硕士研究生实践机制的重构.....50
五、完善监控、管理运行机制.......52


第四章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机制重建


一、 教学方式的建构
以教育学专业为研究代表,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为进一步教学改革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无论从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还是在体制的转换上都要求倾向于整体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其中教育学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取向偏重,单凭理论知识的获取是不能成为教育学专业学生未来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坚持基于理论的实践,在理论中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反馈理论,基于原典的理论与基于理论的实践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与本科教学形式雷同的情况,进而演化成一种本科化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的教学形式普遍采用大班级集体授课,学科之间彼此隔绝,仅限于专业方面及导师研究方向而其他学科知识的很少涉猎。如,教育学类中的高等教育学、课程教学论、学前教育学等专业相互渗透的现象很少,几乎都是研究和学习本学科的专业课程,这就局限了研究生的知识研究视野,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在研究中的广泛性和知识应用的全面性。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是与本科大众化教育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体现在本质属性上,一是精英性;这就标志着研究生教育不只是在理论知识学习上的简单扩充,其意义更多的体现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专业性;这种本质特征是专业教育,是与本科生的通才教育有本质区别。三是探究性;这是区别于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并全面发展的培养特征的,其本质是以探究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教育。所以在研究生培养中,摒弃本科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班教学,并进行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突出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教育的前沿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拓展不同领域内的研究热点,触碰深层次的专业问题研究,逐渐启发学生对问题研究的思路,培养灵活研究的思维模式。#p#分页标题#e#
………


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在研究生培养目标、过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对制度、导师、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微观层面的剖析,又从发达国家中的美、英、日三国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使我国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策略途径,以此作为整个研究所要贯穿的主线。继而从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导师制度、实践环节等纬度进行重建,还原出研究生培养的整体发展思路和革新模式。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制度、教育体制、社会动态等多方面相互协调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探索,建构适合于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型研究生教育机制。基于此,在有限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需要对研究生培养体系做深层次的实践探究,而本研究仅站在横向发展的角度分析,并未对纵向的研究生历史演变路径作对比分析,而研究生培养合理机制建构是需要在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研究之上得以完成的。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