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怎么写哪里有?笔者针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调的原因,笔者认为政府要引导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地方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应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青年教师要深化立德树人意识,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通过相关措施与策略,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望达到教学与科研协调的良好状态,进而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
第一章 引言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校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我国普通高校的管理主体逐渐从中央政府转变为地方政府,后来,“地方高校”一词才被普遍接受和认可①。不同学者对地方高校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本文所指地方高校的概念是指利用当地财政拨款作为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管理上由省政府管辖,旨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政府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地方高校与中央部署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水平、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过去,常笼统地将高职高专院校划分为地方高校。但是,这显然对突出人才培养水平和高校的合理定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本研究所指的地方高校不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民间投资的民办院校。
(二)青年教师
关于青年教师的划分标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组织都会有所不同。对于青年教师的定义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青年教师的年龄在 44 岁以下;2003 年,教育部根据所属学科来划分青年教师的年龄,其中社会学科将年龄放宽至 45 岁,自然学科将年龄放宽至 40 岁;高校青年教师在申报教学与科研的基金项目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青年教师,男不超过 35 岁、女不超过 40 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青年项目申请人的年龄均不超过 35 周岁①;青年教师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申请者须在当年 1 月 1 日未满 45 周岁。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年龄的划分一直处于未确定的状态。
第三章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一、调查目的
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生力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工作。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是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地方高校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正确的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也决定了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为了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现状,探寻其教学与科研失调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其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笔者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三所地方本科高校中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最后通过数据以及图表的方式客观的呈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协调现状及其冲突原因。
第五章 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外部政策方面
根据综合型激励理论,对于人的行为发展来说,首先是外部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刺激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导火线的作用。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政策制度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因此从外部政策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引导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不盲目跟风与复制,改革现有对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拨款形式,切实重视和保障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劳动成果,形成对教学价值的共识,促进青年教师形成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思想。
(一)引导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不可否认,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存在的弊端之一是地方高校缺乏办学特色,进入发展稳定期的地方高校,更加需要依靠特色与质量来生存,突出办学特色,才是升华价值的关键。
办学特色是指高等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具有个性化的办学特征。这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的制度模式和办学的物质环境等方面,地方高校大都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办,因此地方政府要引导地方高校在办学特色上要立足地方,突出地方、服务地方。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ck)曾经说过,有必要为每所大学分工。这有助于不同的单位从事不同的任务并进行不同级别的专业培训,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学生的一般性教育和复杂程度不同的教育,可产生各种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对于分工的承诺,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为院校的分工产生的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①。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每个人的特点不同,任务也不同。因此要将个体作为一个“复杂人”来看待,对其进行更加科学与人性化的管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个体的“职业行为”。这对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定位的同时,在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形成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改良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
对教师的来说,职称晋升是自身发展、立足于学校的关键一环。青年教师大部分又是低职称群体,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学校的重视与关怀,因此,在地方高校中,对于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应该更加公正、公平与客观。
在考核评价上,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综合评估,而不能一味的将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青年教师由于进校时间相对较短,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不如老教师,但是如果能够激励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或者科研上敢于创新,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是对青年教师的肯定。在本次调查可知,大部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并不赞成所处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评价模式,因此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无疑会降低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博耶(Boyer)曾经提出过“创造性契约”的设想①,指高校中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地规划 3-5 年内的工作重心,决定以教学为主或者以科研为主,根据“创造性契约”理念,要区分青年教师的层次类型,对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的青年教师不能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比如对教学型青年教师的考核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科研型青年教师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等。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类型的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压力现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这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经久不衰。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对自身以及高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发展方面的现状与趋势,总结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结果。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存在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目前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且逐利性明显,教学与科研发展的目标出现偏差,导致实践行为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的分离趋势,未将教学与科研统一于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从而导致自身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与失调。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现状以及冲突表现深入剖析后,提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调原因在于:外部政策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欠佳,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以及地方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和青年教师自身对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缺失。
针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调的原因,笔者认为政府要引导地方高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地方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应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青年教师要深化立德树人意识,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通过相关措施与策略,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望达到教学与科研协调的良好状态,进而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