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础存在论视阈下科学和理性的关系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6566
  • 论文编号:el2022011320014428226
  • 日期:2022-01-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科学论文怎么写哪里有?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科学,最终都需要受到了整体伦理的规界。一切就形式上而言具备科学之可能的事务,最终都是为了建设出一个更加自由美好的新世界。由是观之,在无为而无不为之后,人们才更要近取诸身之事。当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回到并超越出最初的体验之后,此在自身才能在无休止的恶性竞争之中醒悟过来,才能真正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理性的沉沦


(一)科学世界的架构

现在,如果我们要使一项研究看起来像是科学的事业,那么,就基础存在论的视阈来看,最先需要明确的显然是这一研究的存在论方面的内容,亦即“为什么是”的内容。那么,如果这一视阈是被遮蔽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探究它为什么被遮蔽了。就自然科学的命题形式而言,确定性显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传统真理概念及其被设为前提

康德认为,“一个盘子的经验性概念与一个圆的纯粹几何学概念具有同类性”,符合“一个对象被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①这样的表述。这种认知的方式有必要与传统的理性与经验二分的思维进行区分。由经验而通达的逻辑形式应当被表述为:天鹅 a 是白的,天鹅 b 是白的,天鹅 c 是白的……,因此,天鹅是白的;由理性而通达的逻辑形式则应当被表述为:天鹅是白的,a 是天鹅,因此,a 是白的。显然,以确定性的要求来看,第一类形式不能作为自然科学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说,康德在为后者寻求根据,他聚焦于纯粹的知性概念与经验性的感性直观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本身要求着一个第三者,“它一方面必须与范畴同类,另一方面必须与显象同类,并使前者运用于后者成为可能”,②这里所说的第三者就是先验的图型。先验的图型为确定性命题能够成为真理提供了根据,也是对传统的真理概念的扬弃。在这一重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真理概念由于缺少时间性的阐释而造成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显然更加侧重“主观”的部分。即便是康德如此努力地为这一部分去作辩护,也仍然由于未能够依时间性来阐释此在,因而预设了一个不可知的物自体作为“先验图型”的原因。也正因为其主观地认为不可知的物自体的存在,因而确定性命题作为真理的寓所被一种自相矛盾的方式设为了前提。

科学论文怎么写参考


三、作为现象解释学的科学


(一)“理性”的诉求

“理性”的真正诉求就是要使此在不再害怕“死亡”的到来,这种“不再害怕”的可能提示着此在要从日常状态的沉沦中觉醒出来,从而发现一切存在者的现成存在都是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此在得以展开自身的“历史”的存在——现成之事物总是先于此在而在,总是以不触目的方式袭向此在,它依托此在自身的历史性来显现自身的存在意义。因此,真正“理性”的需求,亦即此在的历史性就是,实现自身的自由。

1、为自然立法

康德关于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研究,从实现人的自由的视角上看,就不再是对以往的确定性命题的拥护,而是希望将这一原则安排到其应该所处的位置之上。这一原则无疑推动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在此之后,“虽然我们不能断言科学认识一定起始于科学事实,也不能断言科学认识一定起始于科学理论,但是科学认识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并接受科学事实的检验。

”自然科学作为预测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以理论确定现象的理性方法。基于经验事实的知性综合,对现代实证自然科学的观察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巴斯德认为,“应当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②”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的根本要求依赖于人对现象的感性直观。我们由此发现,这一直观的方式是科学研究得以开展的前提。

于是,新一轮的认识论问题又在现代自然科学的领域以一种变异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观察渗透理论的事实又一次揭示出真理的主观性。培根认为,“必须强制自己暂时把他们的概念撇在一边,而开始使自己与事实熟悉起来。③”但是,一个人自身的理论背景是由他所处的区域以及他的国家民族等的历史所决定的。“口”对于熟悉中文的人而言是一个汉字,但没有中文背景的人有可能就把它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图形;“十”对于有基督教信仰的人来说具备着神圣的含义,在中文意义上则是一个数字的表征。在一个理论模型无法确定其真伪的时态下,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在事实上首先受到存在论承诺的干扰。


(二)言说与道理

现在的一切科学,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未来的时间之中,都不可能是完满的,因其如是,科学才能够成为科学。一种看似逻辑矛盾的方式指引着科学向前发展,这就是时间性的阐释:因为 A 还不是 A,所以 A 才能成为 A。因此,事物之间的同一首先就是时态上的同一,亦即存在是暂时性的。在存在论层面上,暂时性是变化的过程,即存在在其生死变化的动态方面;具体的存在不仅是时间的,而且是暂时的。实际时间是成为存在(真理)的变化过程②。

1、语言的世界性

“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哲学上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体现为语言是如何在思存之间建立起同一性联系的。可以这么说,唯有语言本身具备着能使思存关系得以同一的结构,科学的发展才是有可能实现的。

语言,就其现成的存在形式而言,本质上使一种符号思维。弗雷格认为,“意义问题是语言的核心问题”,且“唯有在命题中语词才真正具有意义”③。罗素则表示,“所谓事实,就是事物的性质与关系”,而“语言是表述经验事实的”④。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立场,可以说,只要我们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那就是真理了。但是,由于这一立场是就科学观察的经验性而言的,因此,它是不完备的。普特南说,“赋予一些词以特殊意义的手段,不仅仅在于人脑的状态,而且在于人们对非人类环境和其他说话人之间所处的关系”。我们不能超越语言共同体和环境来谈论语言的意义①。

正是在这种困境之中,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言不尽意”的反思,语言在逻辑之中被逻辑所束缚,以至于维特根斯坦一边强调着:“逻辑空间中的各种事实就是世界”,“逻辑充满着世界,世界的界限就是逻辑的界限”,一面又通过上帝来使自我与世界沟通,“自我在经验世界之外,而经验世界却是在自我之中②。”

科学论文怎么写


结论

本文以基础存在论的视阈为基点,对理性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比较新颖的解读,用以揭示现实世界的真理形式其本质上是根源于此在自身能去自由的独特属性。在这一过程中,批判之焦点主要聚集于确定性命题的形式之中。由此,这一图景本身涵盖的价值一元化以及世界二元化的绝对倾向都是未能在主体体验之后更进一步去深化还原的思维误区。自此时起,唯科学主义的流行以及人文与科学的分化发展愈演愈烈。

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主要是对现象如何能与命题相符合的反思。在生存的现实境域之中,我们发现了此在之历史本身就具备着一种原初的理性结构,在这一整全的时间之中,亦即历史性之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应当展现为重建人类伦理生活秩序之可能的伟大事业,而并非是众生的主宰。由此,自然科学的暂时性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生命传承与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其语言的可进化性为这一道路提供了相当可期的动力。从这里出发,语言这一自然的馈赠显然是此在在重建自身伦理规范之时的关键枢纽。

而世界的二元化其本质上也来自于价值的一元化过程,基本的理路表现为对唯科学主义的极端批判之后,此在之思维本身在自我之能动性中选择了沉溺。在解构了上一时代的真理形式之后,仅仅满足于此而并没有去进行更加艰苦的自我批判与整全重构——自我本身将合理性归于纯粹思维的活动之中,而没有对敞开于外的语言与行为进行细致的考察。所以说,许多问题来自于语词本身未能很好地描述或解释现象。

不同于近代笛卡尔以来对主体性的过分强调,康德哲学显然将主体的能动性进行了有意识的限制,其哲学理路展现出一种自觉的不可知论的倾向。诚然,康德哲学本身具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但在他的思想本质上已经为自然科学铺好了后路——无论形式化的命题形式被后世之人如何的解构与否认,它都是一种展露真理的方式。主体自身体悟到的真理,就其外显于世的过程而言,永远也离不开确定性的陈述命题。而在此处,我们发现,主体自身就在这一具现过程中将自我建构为一个本真的整全共同体,并且唯有在这一整全之中,主体之存在才能展开自身存在的意义。借助基础存在论的视阈,我们将这一本真整全性还原到了此在自身面临的死亡事实之中。由此,在我体验之后,实际敞开的场域既包含着我主动去创造,也必然包含着等待着我去创造的世内存在者——从这个方面看,此在的存在早已走在自身的生存之前。所以说,在明心见性之后,此在自身还要肩负起建设世间的责任。世界孕育出的一切存在就在这一场域中向此在自身开放出自由且平等的状态,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