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硕士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法学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012
  • 论文编号:el2022010810590127904
  • 日期:2024-10-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的文献综述,以“中学生校园欺凌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文献综述范文

二、论文摘要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一度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基于此背景,本研究用西部某省 103 所学校学生质量监测数据,探究中学生实施欺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视角出发,根据社会控制四要素依恋、奉献、参与、信念,构建学生欺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并作了如下探究:

首先,对 8 所预调研学校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学生欺凌量表和社会控制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再根据理论界定测量模型,对 103 所学校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的结构效度。最终形成校园欺凌 5 维度:肢体欺凌、社交排斥、言语欺凌、财物破坏和网络欺凌,社会控制 7 变量:家庭依恋、同伴依恋、老师依恋、学校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和 3 个控制变量:家庭经济、阅读素养、性别的问卷结构。 然后,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究 X 市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得出:X 市校园欺凌普遍存在,欺凌行为发生率为 50.57%;男生欺凌行为发生率为 58%高于女生44.61%,且存在显著差异;言语欺凌(43.73%)是发生率最高的欺凌形式。再用相关分析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欺凌行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模型,探究结果显示:控制家庭经济、阅读素养和性别变量之后,老师依恋对欺凌行为影响不显著,家庭依恋、同伴依恋、学校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对欺凌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可预测校园欺凌行为 13.07%的变异量。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构建了社会控制-校园欺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控制变量对欺凌行为的影响显著,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学校依恋(-0.146)、奉献(-.130)、信念(-.110)、参与(.110)、家庭依恋(.086)、同伴依恋(-.066)、老师依恋(0.057)。说明高学校依恋、高教育奉献、高社会道德信念、较低的课外实践活动参与、较低的家庭依恋、高同伴依恋、低教师依恋,可降低学生欺凌行为。研究假设得以验证。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有关校园欺凌的研究

1.校园欺凌概念的研究

(1)校园欺凌、校园欺负、校园霸凌与校园暴力 从词义来看,欺凌在《当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欺负;凌辱。欺凌与欺负同义。在前期研究中,“校园欺凌”与“校园欺负”混淆使用,“校园霸凌”是从英语单词“Bullying”中音译而来,三者的含义相一致。从研究现状看,学者们也普遍认为“校园欺凌”与“校园霸凌”两个概念是完全可以互换的,也有学者指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校园霸凌要区分开,该学者在研究中以“主题”为标准,分别以“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检索了截止 2016 年 12月 1 日的文献,得出三词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并随着在政府文件中使用“校园欺凌”一词,以“校园欺凌”为题的文献资料迅速增加[1]。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有区别,西方国家对校园暴力的界定较为统一,指“在学校财产范围内、上下学的路上、学校主办的活动中发生的青少年暴力,青少年可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施害者或是见证者,暴力包括恐吓、欺凌、推攘、挤压等行为以及团伙暴力、袭击乃至谋杀[2]”。在我国,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研究很丰富,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姚建龙给出了较完整的“校园暴力”概念,即校园暴力发生地点限定于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施暴人员可以是学生、教师或者是校外人员,暴力行为指故意攻击师生人身及学校、老师、学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3]。可见,校园暴力事件会严重伤害受害者的身体或心理,并且会造成严重后果,受害者、实施者不仅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老师等。而欺凌则一般包含三个特点,一是实施者有意去让受害者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双方存在力量或是权力的不平衡,而且欺凌会在某段时间之内持续发生。相比而言,校园暴力的受害对象比校园欺凌更泛,暴力是使受害者身体受伤,而欺凌还关注受害者心理的凌辱感。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四、论文结论

本文旨在根据 2017 年西部某省 103 所学校初中学生的学业质量及生活调查,探究社会控制理论对初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解释力度,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如下:

1.描述性分析结果讨论

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约有 50%的学生发生过校园欺凌行为。其中,相较于女生,男生更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且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其次,结果显示校园欺凌五种主要表现形式的发生率,言语欺凌>社交排斥>网络欺凌>肢体欺凌>财物破坏,学生之间无形的伤害更为普遍。在社会反欺凌倡议下、以及学校管理制约下,肢体上显露在外的欺凌方式因易被察觉而被放弃,转而走向网络和言语欺凌,表面上看不到学生之间的肢体接触,不代表学校不存在欺凌行为。从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来看,一直朝着隐蔽的方向发展。欺凌行为主要发生在放学之后,在校内外人少的地点发生,老师和学校无法实时监管。因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首先要从欺凌发生的外部条件入手,通过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多方配合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不给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留死角,从而减少学生的欺凌行为。

2.验证性分析结果讨论

首先,在初步探究阶段,采用相关分析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相关分析中,在 p<0.01 水平上,校园欺凌 5 种表现形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 0.7 以上,由此说明,欺凌行为发生时,意味着同时伴有多种欺凌方式,特别是财物破坏与肢体欺凌、社交排斥和网络欺凌相关关系最强。欺凌行为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家庭依恋、家庭经济和阅读素养与学生欺凌行为之间相关关系较弱,其他自变量与校园欺凌 5 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然后,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回归模型中纳入控制变量后,除了家庭经济和老师依恋,其他变量都对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数据总体上对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提供了支持。

假设 1:依恋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具体包含四个子假设,家庭依恋、老师依恋、学校依恋和同伴依恋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分析结果验证了家庭依恋、同伴依恋和学校依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老师依恋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没有得到验证。即学生对父母的依恋可以约束学生的越轨行为,关于学生对学校的依恋与校园欺凌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予以支持,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可减少学生的欺凌行为,即为学生创造和谐美丽文明的校园、建设校风学风优良的环境,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可预防学生欺凌行为发生。学生的同伴群体对学生欺凌行为有影响,学生之所以受到欺凌或者敢于欺凌别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伴群体,如果不被群体认可或被排斥在群体之外,都有可能受到欺凌,而如果被喜欢欺凌别人的群体吸纳则可能去欺凌别人,因此,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增进同学情谊,可较少同学间的欺凌行为。

此外,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的依恋与欺凌行为之间的没有显著关联。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对教师没有特指,而是概化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没有特指到具体的班主任老师或是其他对学生成长发展有影响的老师,今后研究中要细化研究指标。

五、参考文献

[1]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71-130.

[2]  姚建龙.  校园暴力控制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46-61.

[3]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务实  : SPSS 操作与应用[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158-265.

[4]  约翰・W.克雷斯威尔,  克雷斯威尔,  崔延强.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95-111.

[5]  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227-228.

[6]  邱皓政.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7-39.

[7]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2):12-23.

[8]  佚名.  反校园欺凌共识[J].  教育科学研究, 2016(2):5-5.

[9]  任海涛. “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2):43-50.

[10]  姚建龙.  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1):19-25.

[11]  宋莉,陈坤.家庭环境视域下的学校欺凌治理逻辑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7, (12):47-51.

[12]  孙时进,  施泽艺.  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2):51-56.

[13]  姚建龙.  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27(4):38-43.

[14]  周松青.  中美校园暴力法律规制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1):16-22.

[15]  吴桂翎,  辛涛.  校园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6):75-79.

以上是教育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