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本文将以法学概论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其问题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法治作为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治理方式、治理方略的伟大变革。从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整体要求;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树立法治意识,就是要树立对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的内心信仰,让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去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良好法治氛围”;再到十九大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依法治国的建设。 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不等于就实现了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国家法律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立法工作的加强与繁荣,并没有使国家的法治现状如立法者的良善意愿一般不断地进步完善,这导致在实现人权和制约公权的成效上,与我们期待中的法治社会尚相距甚远。相反,社会转型期间犯罪的人量增加,权力的异化和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现象不胜枚举。”①归根结底是“字面上的法”没有转化为“行动中的法”。法治的核心要求是“依法而治”,而不仅是“有法而治”,要求制定出来的法律获得公民的有效服从。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除了加快法治建设,还要求开展全民法治教育。“人既是法律或法治的需要主体,也是法律或法治的运作主体。”②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需要靠人。因此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人是至关重要的。
1.1.2 研究意义
大学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身肩历史重任,引领着公民的法治意识水平。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可谓意义重大。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首先,促进高校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营造校园法治氛围至关重要。其次,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水平。当代大学生是在党和国家、社会与家庭关怀下成长的,温室成长下的大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完善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提高法治意识水平。再次,丰富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方面,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理论。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合格的人才”。输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全面依法治国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的培养目的。新时代提出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大学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社会群体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掀起全民学法的热潮,促进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树立起法律的权威,确立对法治的信仰,更好地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
三、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还很薄弱的现实,在界定法治意识的内涵之上,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梳理当前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论述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肯定已有培养效果的基础上,总结当下法治意识培养中依然存在培养效果不佳、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等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大学生主观条件、培养体系、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应以培养“法治信仰”为最终目标,以高校培养为主阵地,辅之以家庭和社会,全方位构建法治意识培养路径。
四、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方法。查阅相关期刊文献以及学术专著,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理论,并以此为契机概括提炼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理论框架。第二,跨学科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法理学之中,对马克思主义专业、思想政治专业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也要有所涉及和运用,从而对法治意识培养的方法、路径以及培养目标、原则进行梳理。通过对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会更加全面与科学。第三,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借鉴长处,摒弃缺点,从而探究出适合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
五、研究结论
法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制度,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宝,实行法治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一个民族的国家制度必须体现这一民族对自己权利和地位的感情”。①所以人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离不开人这一主体因素,“只有当人们的法治意识逐渐觉醒,才能自由地通过法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②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为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提供法律知识和意识上的训练”③,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促进全民形成科学的法律价值观念,实现“由法律来统治政治”④,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因此,法治意识的培养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提高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大学生是公民群体中,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引领着公民的法治意识水平。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基础,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问题。法治意识基于对法律正确认知为前提,是“字面上的法”转化为观念存在的结果。表现为自觉地认同法治、信赖法治、信仰法治;自觉地把内心对法治的信仰转化为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行动,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事业中去。
法治意识的形成不仅可以自我生发,而且可以通过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培养产生。我国是一个法治事业起步较晚,传统法制思想根深蒂固,民众相对缺乏民主和法治思维的国家。只有不断进行培养,法治意识才能最终确立。仅靠理论的说教、口号式的宣传,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法律的精髓。考虑到法治意识形成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从不同层面分析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因素,制定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确立科学可行的培养原则,设计行之有效的培养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