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论文摘要是论文写作中比较重要重要的部分,可以使读者快速地了解到你课题的研究核心,所以比较考验学生对论文的核心把握。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例中医论文摘要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一下。
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一:基于深度学习的舌象分割及分类方法研究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人体的健康状况能够通过舌诊进行初步的判定,传统舌诊主要通过医师肉眼观察舌象,存在对医生的主观依赖性较强的缺点,所以进行舌诊的现代化研究是舌诊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将舌体分割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实现舌体自动分割,构建基于特征交叉的多任务学习网络,并应用在舌象分类过程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于目前缺乏已标注舌象标签的开源数据集的问题,构建一批高质量的舌象数据集共1257张,分别手动对舌象数据集进行分割、分类数据集构建,每张舌象数据同时具有舌色和苔色标签。(2)对于传统的舌体分割方法分割效果不好、分割速度缓慢的问题,使用Mask-RCNN算法实现舌体精准分割,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说明本文方法的分割效果好于常用传统舌体分割方法。(3)舌象分类当前多使用单任务分类或多标签分类,忽略了不同任务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多任务学习引入到舌象分类中,能够同时进行舌色和苔色的分类任务,在不同分类任务间使用L2正则化进行模型参数约束,构建基于软共享机制的多任务学习网络模型。(4)目前常用多任务方法通常只考虑特征之间的关系或者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此问题,本文在软共享多任务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特征融合及特征交叉的多任务舌象分类网络,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参考十字绣网络的思想构建特征交叉单元,用于选取不同任务间最优的共享特征。结果表明该多任务网络能够利用各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在分类任务上表现较为均衡,对苔色分类任务的分类精度有较大提升。其中舌色分类准确率为92.22%,苔色分类准确率为88.89%。(5)智能舌诊系统设计,以python为基础语言,基于Qt Designer开发界面构建舌诊系统。能够逐步展示图像选取、舌体分割、区域裁剪、苔质分区以及舌象分类、结果展示。本文所提出的舌诊处理方法能够实现舌体分割、舌象分类和系统诊断,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对舌诊的现代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二:肝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导师自拟的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6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观察,客观地评价了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本方的临床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选取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肝脾同调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四周;主要疗效观察:(1)腹痛的改善情况,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情况;(2)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证候评分);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3)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本课题共纳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8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按照要求定期复查导致脱落,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了其他药物被剔除,纳入疗效分析病例共6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1)疾病疗效的比较:(1)综合疗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粘液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时,两组的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粘液便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的证候总积分均有显著减少(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1)。(3)单项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身倦乏力症状无显著差异(P值均(29)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上症状均有改善(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症状、纳呆症状、身倦乏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5)。而在急躁易怒症状和两胁胀满症状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27)0.01)。(4)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降低(P(27)0.01)。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差异。(5)安全性评价:在本课题研究治疗期间,两组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组药品安全可靠。结论: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治疗后随访复发率低,可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中医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三:旴江医家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研究
目的:近代旴江医家许寿仁作为民国至新中国早期江西医教界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及对中医的贡献亟待挖掘整理。本文从学术渊源、诊断特色、临床经验三方面作为切入,重点探讨许寿仁血瘀证学术思想,以传承和发展旴江医学中医药事业。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对本课题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进行纵横归纳整理分析,使之条理清晰。3.着重解读许寿仁血瘀证相关医论及医案,研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医著。4.从问诊、望诊的角度探讨诊断特色,从临证医案以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诊断特色:(1)重视望诊,面色发黄但如常人、唇周泛黄者、指纹沉隐或青色者、齿龈有瘀点者,皆血瘀证指征。(2)关注夜间异常行为,如夜卧时头向上耸者、夜卧不宁有惊醒者,乃瘀血发热之特有现象。(3)详问病史,跌扑、受惊、努力负重等均为血瘀证的病因。(4)关注饮食嗜味,口味畏咸异于常人者,多由瘀血引起。(5)询问特殊发热部位,自谓心中、腹中、掌中发热者,提示有血瘀证。临床经验:1.治疗原则:重点提出“瘀血忌补”的原则,将血瘀证误作虚证而行补益之法,徒劳无功。2.用药特色: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苏行气活血汤等为基础方,常配伍使用藕节、桃枝、两头尖、韭白根等,治疗小儿发热、厥冷、缩阳症、撞红综合征、腰痛、胃痛、异常畏寒畏风等难治疾病,疗效显著。对后世影响:许公门人根据其经验,继承了从瘀治疗小儿发热、痛经、不孕症,并扩展到对胃痛、厌食、异常汗出等。结论:旴江医家许寿仁对江西中医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其血瘀证学术思想阐前人未发,独具特色,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继承发扬了旴江医学,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硕士论文摘要模板四:加味生脉散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背景与目的癌症治疗的进展对癌症生存率有显著提高,然而,癌症生存率常受到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肌缺血等心脏毒性的影响。了解如何改善与预防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肌缺血已成为重要的处置事项,然而目前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观察加味生脉散对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化疗药物引起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提供有效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0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内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缺血,应用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美他片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加味生脉散治疗4周。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肌酶谱、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心电图疗效为6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67%,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观察组CK、CK-MB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区别(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钙轻度降低,无不适,停药后复查血电解质正常,未影响实验过程,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生脉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起的气阴两虚型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中医论文摘要怎么写模板五: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邓运明教授治疗痛风辨证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邓运明教授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为中药干预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邓运明教授门诊就诊痛风患者,以拍照(基本信息、舌诊、临床表现、外院辅助检查、手写处方单)、打印(处方用药及本院辅助检查)等形式记录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实现数据录入并从基本信息、方剂、症状、舌象、脉象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对邓运明教授辨治痛风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254条数据进行分析,常见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肤温较高、局部酸胀压痛、活动受限、或大便溏、小便黄赤、夜寐差等。常见舌象及脉象: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常见证型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痰浊阻滞证。常见病机:湿热互结为标,脾土困顿为本,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常见治法:清热利湿、补益肝肾、温阳利水、健脾利湿、祛痰降浊等;常用药物:川牛膝、白术、山慈菇、薏苡仁、麸炒苍术、黄柏、徐长卿、土茯苓、重楼、白豆蔻等,占总味次43.54%。通过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聚类分析提取出3个核心组合:组合1-麸炒苍术、土茯苓、萆薢、川牛膝、薏苡仁;组合2-黄柏、薏苡仁、白术、川牛膝、山慈菇;组合3-麸炒苍术、白术、川牛膝、山慈菇、重楼。1.结论: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客观地对名老中医医案与方剂进行分析,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2.经系统统计并结合邓老用药经验得出组合2-“黄柏、薏苡仁、白术、川牛膝、山慈菇”是其治疗该病方药之基。3.邓老辨治痛风重视调理中焦,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以清热利湿、固护中焦为主要原则,川牛膝、白术、山慈菇、薏苡仁、麸炒苍术、黄柏、重楼是其施方重用之药,在此基础上临证加减;慢性期和间歇期则强调“本虚”,治则以祛痰降浊、补益肝肾、温阳散寒为主,辅以调理中焦脾土。
硕士论文摘要难不难写,只要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对研究方向的写作框架比较清晰,多看一些中医论文摘要的范文,并不是太难。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素材,欢迎随时查阅本网,如果有写作指导需求,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