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毕业论文: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初探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2242349118445
  • 日期:2018-02-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从蒸汽技术革命到电力技术革命再到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人类技术发展史中的每一场技术革命都无疑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人类从远古茹毛饮血的生活一步一步都向了现代文明,每一步的前进都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杰出贡献。诚然,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是当人类面对技术的各种诱惑时,频频出现技术滥用行为,从而导致自然资源开采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伦理道德逐渐丧失、致命武器盲目推崇等等失德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世界和平。由此,如何对待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技术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俨然成为人类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
 
1.2 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的一种知识体系。卡尔·米切姆在其著作《通过技术思考》(卡尔·米切姆,2008)中将技术哲学划分为工程学派和人文学派两大技术哲学派别。在科技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巨大成功的事实面前,人们开始相信利用技术手段便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工程学派技术哲学便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工程学派技术哲学认为科技的进步必将成为人类征服自然和实现理想生活愿望的助推器。但工程学派技术哲学对技术的认识过于积极,仅考虑到技术对社会单向而浅层次的影响作用,对技术活动中的负面作用考虑得较少,忽视了技术与社会的深层次文化关系。此时,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与工程学派技术哲学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弗兰西斯·培根试图把人的注意力和人的能力从对政治和哲学的研究优先转向对技术的探究。路易斯·芒福德、马丁·海德格尔等一大批人文学派代表们紧随其后。人文学派技术哲学家们以政治、文化、宗教等人文学科为视角开展对技术的解释和批判的研究,从多元化视角出发评判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在 20 世纪中后期,一些技术哲学家转变了对技术的态度,他们对技术不再是完全的批判,而是更注重技术对人类社会实用性的研究。1997 年,汉斯·阿切特胡斯在其合版著作《从蒸汽机到受控机体:在新世界中思考技术》(汉斯·阿切特胡斯,1997)一书中看到了技术哲学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当代技术哲学研究重点发生的转移现象,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概念。由此,技术哲学开始经历经验转向、伦理转向及实用主义转向,这些转向过程为文化转向提供内在的逻辑通道。正如闫宏秀在《技术的价值选择支撑探微》(闫宏秀,2009)中提到的那样“技术与价值选择是人之为人的两种基质,其中技术是人类在世之据,价值选择则是人类在世之根。”①因此,价值观对人类实践的规约具有普遍性与根源性,技术也离不开价值选择的支撑。然而,价值观问题曾遭遇哲学界和科学界的长期忽视,科学家曾一度将“技术线性进步观”视为衡量技术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线性进步观忽视其他理念的存在,推崇单一理念,这种陷入静止、孤立、片面的封闭状态与多元文化纷繁交错、知识经济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挖掘技术实践观的新特点成为当务之急。阿诺德·佩斯迎合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发展潮流,结合马克思技术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实践价值观。这不仅是对两大哲学传统流派的补充,同时,也为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供了典范。本文对阿诺德·佩斯的技术实践价值观进行分析,向人们展示线性技术进步观的狭隘之处,揭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遮蔽现象,进而改良技术哲学研究方法,增强技术哲学研究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对能力,寻求能够客观反映时代特征的价值观理念。
..........
 
第 2 章 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提出背景
 
面对技术的日益发展,技术哲学领域出现了技术乐观主义、技术中立和技术批评主义三种思想浪潮。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历经技术哲学史的层层演变,从古希腊先哲到马克思,哲学家们对技术以及技术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佩斯正是站在马克思整体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提出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而该理论的形成恰逢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趋势,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2.1 技术实践观的形成
技术最早的雏形出自于工匠之手,是在源远流长的工匠传统中延续至今,因而,技术有得天独厚的实践性。然而,在实践哲学的演进中,技术的实践性并未被如期纳入哲学的范畴。关于人类实践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泰勒斯时期,但是前人并未对技术的实践问题得到充分的认识,最早明确提出实践概念的人是亚里士多德,是他为人类建构了第一套实践哲学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将人的活动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创新三个领域。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政治、伦理的实践(即道德实践)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因此是人的真正的生活;而人的生产活动和技艺活动(即技术实践)被排除在实践活动范畴之外,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活动与人的本质无关,因此不是人的真正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实践活动等同于道德实践,却将技术实践排除在实践活动之外。康德区分了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认为技术实践是基于“自然概念”的实践,而道德实践是基于“自由概念”的实践。虽然,康德对道德实践和技术实践进行了区分,但是没有将二者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首次将道德实践和技术实践统一起来的哲学家是黑格尔。黑格尔以抽象思辨的形式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因此真正想要把握客体的本质,就必须通过实践,并且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就是实践高于理论的内涵。”①黑格尔的技术实践观的整体性体现在,他认为实践不仅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更是生成人的本质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他所谈到的实践活动只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实践观建立在思维和概念的基础上的。他深刻理解以往实践观脱离生活世界的局限性,认为旧哲学之所以造成这一混乱局面正是由于对技术实践的忽视。乔瑞金在《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一书中对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他提到马克思将技术视为人类活动中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如果对其进行定义那也只有在人的存在和活动中才能做到。①同时,马克思又从形而上学和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两个层面对技术的本质进行剖析。他认为旧哲学割裂了历史与技术实践的关系,忽视技术实践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结果造成了理论与实践、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对立。他主张哲学应对人的现实的世界给予关注,并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整体实践观。马克思强调只有通过技术实践这样的活动,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解放。马克思是从涵盖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实践观,把技术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的感性活动或基本的生存活动。因此,他的实践观具有整体性。
..........
 
2.2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趋势
20 世纪下半叶,技术哲学经历了经验转向、实用主义转向和伦理转向三次转向。三次转向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方法上的三次不同的转换。“经验转向将其分析和反思建立在对技术进行经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来展现技术与人类文化间的背景联系;实用主义转向是具有实践性的技术观,它将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两者统一起来用于反思人类文化情境下的具体技术活动,强调以人的价值观为中心,以实用、实践为方向;伦理转向则更多关注技术哲学研究过程中文化对人类技术行为的制约和规劝作用,强调人类在技术活动中应遵循一种伦理规范和要担负的主要责任”①。三次转向并无严格界限,但各自也存在着局限性。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研究视野比较局限,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验分析上面对社会历史的联系关注较少。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验分析的技术哲学专注于技术个体的研究,却忽略了整体意义。实用主义转向虽然强调技术研究要立足于实践,但实用主义沿用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取向而形成,对待技术上的极端效用论过于功利化,与后现代价值观体系显然不符。伦理转向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对技术行为进行规劝和制约,使技术工程师们在从事技术活动中遵循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虽然伦理转向后的技术哲学开始探讨技术发展后果和技术的社会影响,但其研究对象过于单纯,仅停留在关注工程师的伦理规范问题上,忽视对使用技术的人类本身道德、文化观念的研究。另外,伦理分析脱离了实践活动,缺乏实践性。#p#分页标题#e#
...........
 
第 3 章 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的智慧探求.....14
3.1 佩斯对“技术”的扩充......... 14
3.1.1 对“技术中立”的质疑.........14
3.1.2 对“技术实践”概念的引入............15
3.1.3 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技术实践............16
3.2 “三位一体”的价值观模式............17
3.2.1 三种技术要素的整合............17
3.2.2 三种价值观的整合..........18
3.3 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的理论特征............21
第 4 章 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的现实意义.....23
4.1 现代技术发展现状及哲学启示.........23
4.2 现代技术中的“文化革命”............28
4.2.1 建立开放式对话机制............28
4.2.2 建立民主机构.......30
4.2.3 培养新型专业人才...... 31
4.2.4 关注“使用者圈”..........33
4.2.5 建立新的技术评价方法....34
第 5 章 结 语..... 37
 
第 4 章 阿诺德·佩斯技术实践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价值观作为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化背景在技术实践中日益凸显出不可比拟的作用。佩斯认为“仅仅使用一般性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机器、环境技术以及电子与工程设备等这样的复杂技术,这显然是不够充分的。”①因而,技术实践价值观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技术发展的评判标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角度。
 
4.1 现代技术发展现状及哲学启示
现代技术纷繁多样,本文借用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现代技术——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核技术为例,分析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在引导技术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作为当今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这些尖端技术,在应对粮食危机、解决医学难题、实现信息即时传递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方面发挥了强劲的优势。同时,这些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许多当初未曾预料的技术恶果。转基因技术发展至今仅 30 余年,因其在解决资源匮乏、应对粮食危机等方面的优势,瞬时间成为世界各国技术争夺战的头号目标。在如此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诱惑下,许多国家忽视甚至无视转基因技术安全评价缺失的实际情况,盲目发展转基因技术,由此引发了环境恶化、伦理道德丧失等诸多问题。一时间,各国上演了“挺转”与“反转”的激烈论战。目前,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对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进行争论的主要焦点。由于人类的生长周期长,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不会立即在人体中显现,它会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方式改变食品营养结构,从而给人类带来潜藏的健康风险。研究人员还担心外源基因进入人体的遗传体系后会导致人类基因突变。“超级杂草”在生态环境中表现出的超强竞争力、“基因漂流”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迫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在生态平衡方面造成的威胁表示担忧。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能会引发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转基因技术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差距;欧美国家对转基因产品进出口问题争论焦点的实质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制约;克隆羊的诞生引发了关于“人”和人权的争论。①与此同时,在转基因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不公平地位。
..........
 
结语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推进。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医学、工业、农业、金融贸易等,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技术的影子。技术为人类解决了资源短缺、粮食危机和医学等难题,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技术也成为各国竞争的头号目标。如核武器的研发、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竞赛,各国纷纷开展技术争夺战。为了实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牺牲人类健康为代价,从而,引发社会不满和伦理争端。通过大量事实证明,技术问题无法单纯依靠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迫切需要技术哲学的发展与之配合。当今技术已广泛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的文化价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技术发展的方向。由此,为了应对技术危机,将文化因素列入技术哲学研究范围已势在必行。阿诺德·佩斯站在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总结马克思技术实践观,提出“技术实践”的概念,将技术的含义延伸到技艺、文化、组织三个层面。以此打破以往人们狭隘的技术观。佩斯的理论不仅实现了三种技术要素的整合,更实现了三种技术价值观的整合。佩斯对工业主导技术实践价值观提出批判,认为其缺陷在于忽视了女性价值的重要地位,由此将使用价值融入到技术的概念中。佩斯的理论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辨证的特点,这既与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又丰富了马克思技术实践观。佩斯的技术实践智慧在规避技术风险、确定技术规则和构建技术评价体系方面固然会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也将对现代技术的风险分析及安全技术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当然,佩斯的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缺憾。佩斯并未对“技术”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层面上的明确的定义;同时,在阐述“技术实践”概念的过程中没能系统性地解释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组织层面三者之间的整体关系;《技术文化》一书中并没有将“技术实践价值观”置于技术史中去分析,未能实现理论与历史的逻辑统一。尽管有这些方面的不足,但是通过对佩斯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特征及实践意义的剖析,我们发现佩斯的整体性技术实践价值观为构建现代技术安全管理模式提供一种启示。与此同时,该理论的指导意义不仅局限于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技术、互联网技术乃至核技术,同样可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其他现代技术构建安全管理模式给予启发。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