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964-1978年间,以战备为目的,我国开展了建国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工业建设运动,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具体又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建设目标是为我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服务的后方战略工业基地,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扭转了我国工业东重西轻的不平衡布局。“小三线”建设主要位于我国沿海、沿边及东、北部各省、区,其目的是为保证各省在外地入侵的情况下仍能各自为战,它较好地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小三线建设遗留下的工业厂区、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等通称为小三线工业遗存,它赂有时代印记,具有历史、文化、社会、审美等多种价值,在我国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厂大规模地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转移,这-变化导致駆隨訂大量工业遗存。棚市建设加速发励今天,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处置城区内具有多重价細工业建筑遗存,不仅是城市发励,而且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人们将大量目光投注在城区内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上,殊不知还有一类被称为“小三线”的工业遗存被遗忘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隐蔽,建图1. 2小三线工业遗存优美的周边环境设水平普遍不高等原因,人们对小三线工业遗存及其所蕴含的多重价值仍旧缺乏认识。因此,为極救这一工业遗存,加强对它的调杳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保护和利用小三线工业遗存,使之融于社会并合理展现自身价值应成为专家学者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小=线工业遗存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可借鉴的小三线工业遗存保护模式。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范围开展城市更新运动。自此,大量失去产业功能又处于城区内的工业建筑被视为城市化进程的“阻碍”,而面对快节奏的城市建设,处于无人关注、认可的工业建筑遗产走向要么任由破败腐烂,要么被一 而光的命运。事实上,工业建筑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作为城市经济的推动者,它使城市具有识别性,理应被好好保护。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逐渐意识到工业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历史、文化、社会、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政府、专家学者、民间组织、个人陆续加入到工业遗产保护的行列中,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出不穷。而这些研究成果,为小二线工业遗存保护研究的幵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2006年,于无锡举行的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是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论坛诞生的《无锡建议》中肯定了工业遗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并明确提出保护工业遗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小二线工业遗存作为我国工业遗产中的一类,它无疑在保护范围内。然而,目前对小二线工业遗存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展幵小二线工业遗存的调査与保护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梳理总结小二线工业遗存相关知识,加深对其的了解,使这一具有特殊价值却不为人知的工业遗存免于遭受拆除、损毁的命运,并为今后给其谋求合适的保护方式奠定基础。
1.2.2研究的意义
20世纪初,旧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观念开始在西方国家衍生。1933年8月,《雅典宪章》诞生,作为一部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提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和历史建筑。事实上,最初认识到工业遗产重要性的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Rix (M.里克斯)以《产业考古学》为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并保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遗物”,该文重点强调了工厂旧址、技术工艺以及设备设施的保存价值和其面临消失的处境,督促英国政府制定相关保存政策以保护这些产业纪念物。虽然二战后大多西方国家兴起城市更新运动,热衷于建造新世界,但工业考古学的发展使产业类建筑建筑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复苏期,并从城市的拆旧建新运动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幵始思考旧建筑的处理方式。加上能源危机、环保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欧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历史建筑及地段进行大规模的具有保护性的再利用,并制定了有关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文件。
第二章小三线工业遗存调研保护研究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央的指示下我国掀起了三线工厂转型、搬迁的热潮。至上世纪90年代,大量小三线军工厂迁入城市,原有厂区大部分闲置、废弃,厂区内遗留下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现今,工业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水平己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为小三线工业工业遗存的“再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了解我国工业遗产的特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不足、三线工业遗存保护的研究现状对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保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1我国工业遗产的特点及与国外保护研究的差异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行为获得了多方关注,通过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经验以及自我摸索,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可是,由于我国在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因此在技术手段、政策法规、保护理念的具体实施运作上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工业遗产在形成背景、价值特征、保护内容等方面与国外工业遗产的区别,才能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特别是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方式。在此,笔者总结以下几点。
第二章小三线工业遗存的历史沿革.......... 25
3 1我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25
3 2“小线”概念解析.......... 27
3 3我国小三线建设概况.......... 28
33 1小三线建设的形成.......... 28
3 3 2小三线建设具体内容.......... 29
3 3 3小三线建设发展历程..........30
3 4小三线工业遗存概况.......... 31
3 5小结.......... 36
第四章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调研......... 37
4 1调研地区的选择缘由.......... 37
4 2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冇概况.......... 38
42 1山东小三线建设的形成背景.......... 38
4 2 2山东小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 39
4 2 3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分布状况.......... 40
4 3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现状调研.......... 41
4 4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冇主要价值特征分析.......... 47
4 5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49
4 6小结.......... 51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3
5 1结论.......... 53
5 2展望.......... 54
结论
小三线工业遗存调查保护研究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前期研究,而客观准确地调研并记录调研结果,整理总结小三线工业遗存现状是对小三线工业遗存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必要环节。本文以小三线工业遗存作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性概念界定入手,系统梳理了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等并结合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的调研成果提出了可行的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通过写作,主要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
1)对小三线工业遗存这一特殊类型的工业遗产做了准确的概念界定;
2)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小三线建设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分布状况等做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总结了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价值内涵和主要特征
3)结合调研成果,总结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概况,分析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的现状,并从理论的层面上提出了可行的保护措施,分析探讨了小三线工业遗存适合的再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伯英,李匡.中国工业发展二个重要历史时期回顾[J].北京规划建设,2011,01:8
2张婧.大连产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8
3汪德操.青岛国棉二厂工业建筑遗产的调杳与再利用策略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2009:6
4杨洵.城市更新中工业遗存再利用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9:10
5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 : 525
6 (TICCIII)《下塔吉尔宪章》,2003年7月
7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p#分页标题#e#
8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1
9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10刘伯英,李匿.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与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