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虽然知识溢出被认为是促使工业产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非常重要原因,其重要性获得一致的认可,但是,国际学术界对区域产业结构如何影响知识溢出的扩散,并最终推动产业发展的看法并不一致,争论的焦点围绕知识溢出源于哪里展开(Audretsch,1998)。在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文献中,知识溢出有两组学术讨论和争论的概念:其一是知识溢出至少包括产业内溢出和产业间溢出两种类型,即由从马歇尔(Marshall,1890)[2]发端,经阿罗(Arrow,1962)[3]和罗默(Romer,1986,1990)[4]-[5]延续的产业内溢出理论,这种外溢性称之为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亦称为 MAR 外溢性。另外一种是以 20 世纪 60 年代末简•雅各布(Jacobs,1969,1985)[6][7]对地方多元化产业间知识溢出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地方竞争力和创新。这种区域多样性产业环境更有利于知识的溢出的观点称之为都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也称为 Jacobs 溢出。与此相对应,MAR 溢出与产业地方性集聚、Jacobs 溢出与城市化集聚一脉相承,成为解释空间集聚和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概念(李青,2007)[8]。其二是区域竞争或垄断对知识溢出外部性的影响。MAR 外部性理论认为区域竞争对创新和经济增长不利,垄断有利于创新和经济发展;Jacobs 外部性理论则相反,认为区域竞争刺激企业的创新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波特(Porter,1990)[9]提出了一种类似 MAR 外部性的理论,即 Porter 外部性。他认为知识在特殊的聚集产业内溢出刺激经济增长,强调区域竞争而不是区域垄断促进了创新的实施和应用。
上述三种知识外溢性观点都是理论上的推断,由于知识对经济活动的作用无法直接观察,实证研究的难度较大。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相关实证研究有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
国际文献中,以 Glaeser et al.(1992)[10]、Henderson et al.(1995)[11]的两篇开创性实证文章为先导,各国学者用不同国家、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国际上以中国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仅检索到三篇,(Mody and Wang, 1997、Ce′cileBATISSE,2002、Zhang and WU, 2008)[12] - [14]。近年,国内也开始出现同类研究文献,如蔡杰、龙志和(2006)[15],张昕、李廉水 (2007)[16],段会娟、梁琦(2009)[17]等。综上,用广东新近数据,进行广东工业产业中知识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弥补同类研究中中国数据文献不足,是本研究出发点之一。纵观国际文献的实证研究成果,实证方法基本沿袭了最早的两篇文章,均采用二维面板数据经济计量模型(维度分别为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产业),主要围绕着就业人口、专利和技术创新,以及工业增加值等,考察产业增长是如何受三种外溢影响。研究中,区域或产业通常作为相互独立体,区域及产业间潜在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知识溢出差异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未引入到经济计量实证研究。国内文献中,仅见苏方林(2007)[18],朱美光(2007)[19],符淼(2008)[20]等讨论过知识溢出的空间特性,但是研究重点多见于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知识溢出强度的空间衰减性和知识溢出的空间路径等,鲜有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事实上,知识溢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社会,快捷的交通、方便的通讯和创新者之间的密切交往都便利了知识、新发明和新观念的推广和传播。已有研究忽略了区域及产业间潜在的相互影响,由此会带来对知识溢出的实际情况认知的偏差,带来实际估计结果的偏误。此外,国内外研究缺乏知识溢出对产业发展的动态研究,即实证研究中所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仅为同期因素之间的度量,忽视了动态因素的影响,没有考虑过去历史事件、过去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当期产业发展的影响。综上,本研究拟引进时间维度,并考虑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提出三维面板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以及相应的经济计量估算技术,并对广东现阶段工业产业发展中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这是本研究出发点之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工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工业产业的空间布局是从计划体制的产业布局向市场体制的产业布局转变。本研究试图从知识溢出的视角,为广东工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这是本研究出发点之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本章内容主要对有关知识溢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主题及创新切入点。
2.1 知识溢出相关概念界定
2.1.1 知识溢出内涵
溢出概念源于英国经济学家 Marshall(1890)[21]的名著《经济学原理》。Marshall 认为,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对任何稀缺资源的消耗,都取决于供求关系的比例,经济低效率的根源在于―外部不经济。后来,Pigou(1920)[22]提出了外部性这一概念,他所说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就是溢出的经济效应和消极效应。Baumol(1952)[22]对溢出是这样定义的:由于工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该工业中其他厂商情况不变之下增加了生产,使得一家厂商生产成本降低(增高)了,其结果是一家厂商的所作所为对该产业中其余厂商的影响,不能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得到补偿。而 Mede(1973)[22]给溢出下的定义是:―给某厂商或某些人带来好处或者造成损害,而厂商或某些人又不是做出直接或间接导致此类事件之决策的安全赞同的一方。美国经济学家 E.Stiglitz(l997)[22]把―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及收益统称为溢出,指的是个人或厂商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成本或没有享有其全部收益时所出现的一种现象。萨缪尔森(1992)[22]认为溢出就是外部性,他对外部性的定义是:―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中国学者宋承先(1997)则把―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差异的现象统称为溢出效应。王俊豪(2001)认为:溢出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相偏离的现象[23]。知识溢出概念的提出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 Mac.Dougall(1960)[24]在探讨东道国接受 FDI 的收益时第一次把知识的溢出效应视为 FDI 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他认为,在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Simusi(1962) 研究审计定价和风险收费时首次使用了―知识溢出效应这一术语,他认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识,可能向审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产品的效率,使社会总成本得以降低[22]。
第三章 三维面板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56-84
3.1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介绍 ...................56-72
3.1.1 空间权重矩阵................... 57-61
3.1.2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的设定................... 61-66
3.1.3 空间经济计量的最新发展 ...................66-72
3.2 三维面板数据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介绍 ...................72-75
3.3 三维面板数据 SUR 空间经济计................... 75-83
3.4 本章小结 ...................83-84
第四章 基于产业整体视角的知识溢出................... 84-106
4.1 数据来源说明................... 84-85
4.2 模型设定 ...................85-89
4.3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状况 ...................89-94
4.4 广东工业产业中知识溢出效应................... 94-104
4.5 本章小结................... 104-106
第五章 基于产业关联度的知识溢出................... 106-131
5.1 产业关联度研究介绍 ...................106-110
5.1.1 产业关联理论 ...................106-107
5.1.2 产业关联的研究方法................... 107-110
5.2 广东省工业产业的产业关联度研究................... 110-113
5.3 基于产业关联度的广东工业产业区位分布................... 113-116
5.4 基于产业关联度的知识溢出效应...................116-124
5.5 计量结果对比分析 ...................124-130
5.6 本章小结................... 130-131
结论
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广东 21 个地区 30 个工业产业的研究样本,进行工业整体视角下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支持MAR外溢和 Jacobs外溢,不支持Porter外溢。进一步,本研究根据 Jacobs 外溢内涵,基于产业关联理论,分别构建高关联度产业与低关联度产业两个产业样本,进行广东工业产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期对 Jacobs外溢效应有更详细的了解;随后,针对 Porter 外溢结论不明确的现象,根据 Porter 外溢内涵,构建高垄断产业与低垄断产业两个产业样本,进行广东工业产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期获得 Porter 外溢更细致的证据支持。最后,基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性,文章特别针对广东工业产业中的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来说,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p#分页标题#e#
(1)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工业产业中存在显著的 MAR 外溢性效应,同时MAR 外溢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广东省全省范围内,在特定区域内某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知识在同产业内所有公司间扩散,越有利于产业内公司的创新活动,从而对产业的发展越有利。而 MAR 外溢性在珠三角地区要明显大于非珠三角地区。广东工业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高关联度产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低关联度产业主要集聚在非珠三角地区。未来如何继续推进产业集聚政策的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来充分发挥知识溢出对产业的积极作用,在这方面本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经济中工业产业 Jacobs 溢出效应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产业关联度水平、产业垄断性高低有关。分区域研究过程中发现非珠三角地区 Jacobs 溢出效应突出;高产业关联度行业中,Jacobs 溢出性存在不显著情形,而低产业关联度行业中,Jacobs 溢出正向效应十分明显;产业垄断性低的行业中,Jacobs溢出性存在不显著情形,产业垄断性高的行业中,Jacobs 溢出正向效应十分明显。
(3)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工业产业发展中 Porter 溢出效应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产业关联度水平有关,产业垄断性高低对 Porter 溢出效应影响不显著。Porter 外溢效应仅存在于经济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区域,市场竞争有利于工业产业发展,而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的非珠三角地区,Porter 外溢效应不明显,且为负值,即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一定的市场垄断性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低关联产业的 Porter 外溢也要高于高关联产业。
(4)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工业产业中三种外溢效应的区域性差别明显,珠三角地区 MAR 外溢和 Porter 外溢占主导,而 Jacobs 外溢仅有低关联产业和高垄断行业中才存在;非珠三角地区主要是 Jacobs 外溢效应,而 MAR 外溢很小,Porter 外溢几乎不存在。
(5)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广东工业产业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 MAR 外溢效应和 Porter 外溢效应,但并不存在 Jacobs 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从知识溢出角度为构建高技术产业集聚群提供证据支持。
(6)本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地区工业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空间相关性的引入对三种外溢效应的估计结果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总体来说, MAR 外溢会随着空间相关性的引入而显著提高,而 Jacobs 外溢会因为空间相关性的引入而明显减小,Porter 外溢变化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Audretsch, D. B. Agglome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ve/shdxbylunwen/ activity [J]. Oxford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98, 14: 18-29
[2]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 Macmillan, London, 1890
[3] Arrow, K.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J]. 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 1962, 29 (3): 157–173
[4]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94:1002–1037
[5] Romer, P.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71–102
[6] Jacobs, J. The economy of cities [M]. New York, Vintage, 1969
[7] Jane Jacobs. Cities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 Life [M].Viking, London, 1985
[8] 李青. 知识溢出: 对研究脉络的基本回顾[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6): 1-9
[9]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90
[10] Glaeser, E. L. , Kallal, H. D. , Scheinkman, J. A. , & Schleifer. A. Growth in c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0:112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