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一些“中国概念股"庆幸反向收购(RTO)在美上市的毕业论文代写低门滥时,越来越多的中资民企却遭遇到像浑水(Muddy Waters)、香橼(Citron)这样的“中概股杀手”。分众传媒(NSDQ:FMCN)是能抵抗住浑水多次攻击的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因此,分众传媒也被当作了“中国概念股”反猎杀的典型。浑水2011年11月18日在做空分众传媒(NSDQ:FMCN)之前,就先后共狙击了东方纸业(AMEX : ONP)、绿诺国际(NASDAQ : RINO)、中国高速频道(NASDQ:CCME)、多元环球水务(NYSE:DGW)、嘉汉林业(TSE:TRE)和展讯通信(NSDQ: SPRD)等6家中国公司,令其股价暴跌,最终或被停牌或被摘牌,其中仅有2家公司得以继续正常交易,一家是东方纸业(AMEX:ONP),另外一家是展讯通信(NSDQ: SPRD) 0 2011年6月28日,展讯通信遭到浑水攻击。面对浑水质疑,展讯通信(NSDQ: SPRD)迅速做出了回应,否认了浑水报告相关质疑。随后,展讯通信以良好的业绩给予浑水报告明确的回击。此外,奇虎360 (NYSEiQIHU)也遭到做空机构香橼的攻击,最终,奇虎360以良好的业绩和稳定的股价对这一做空行动进行了反击。华尔街是贪婪的,对冲基金和做空机构逐利的天性是推动做空“中国概念股”股价的根本原因。在面对做空危机,如何反猎杀,如何凭借完善的针对内外公众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策略和对策,以应对利益驱动下的做空危机就成为赴美上市中资民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面对突如其来的做空危机,分众传媒(NSDQ:FMCN)通过积极主动的应对,成功的化解了浑水多次做空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面对突如其来的做空危机,分众传媒在内部和外部公众关系方面如何积极主动的应对,来说明凭借完善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体系,釆取科学有效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策略和对策,以应对利益驱动下的做空危机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同类型企业在面临相同的做空危机下,如何凭借完善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策略和对策,来成功的达到反猎杀目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3研究思路和框架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面对突如其来的做空危机,分众传媒在内部和外部公众关系方面如何积极主动的应对,来说明凭借完善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体系,釆取科学有效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策略和对策,以应对利益驱动下的做空危机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出发,分析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详细介绍了分众传媒反猎杀案例的背景和案例的实际情况,为下部分分众传媒反猎杀案例分析提供支撑;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公共关系、风险和危机管理理论回顾
2.1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可以定义为,“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运用信息传播手段,处理组织机构社会环境关系的活动。公共关系以维护和增进组织机构与其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树立适合于本组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的最优形象为目标,有效地运用信息传播的手段,持续不断地协调和完善组织机构与其内外公众之间关系。”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公共关系是组织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塑造组织机构最优形象、完善组织机构内外关系、优化社会环境、影响内外公众行为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机构,客体是内外公众,手段是信息仿播,这三大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重要范畴。虽然对公共欠系的归口管理不一,公共关系的要旨楚塑造最优形象和协调内外关系,最根本的前提是维护和增进组织机构与其内外公众的根本利益。组织机构最优形象不仅是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也是公共关系实务工作基本程序的核心。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应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上。企业公共关系战略是指,“确定一家企业的长期基本目的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过程和对于实现这些目标必需的资源配置”。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和战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的战略影响着公共关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企业通过将公共关系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上能使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决策更具有可执行性,将企业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能更好的发挥战略管理和决策的作用。
2.1.1企业内部公共关系
(1) 员工关系
员工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内部公众。员工的多元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于组织的期望也不尽一样。因此,如何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就成了处理员工关系的关键。企业要实现预定目标,必须让员工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熟悉并掌握企业的战略。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必然具有多元化的需求和期望,如何使员工的多元化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统一起来,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是企业面临的一项要任务。企业公共关系构建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建立融洽、和借的员工关系,才能保证员工的荣誉感、自尊心、责任心及进取心得到充分的实现与激发,才能使多元化的员工在企业形象的体现方面实现统一,共同为企业创造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三章 分众传媒反猎杀案例........................... 20-32
3.1 分众传媒反猎杀案例背景.......................... 20-23
3.1.1 猎杀者浑水简介.......................... 20-22
3.1.2 被猎杀者分众传媒简介.......................... 22-23
3.2 分众传媒反猎杀案例 ..........................23-32
第四章 分众传媒反猎杀外部环境分析.......................... 32-35
4.1 政治要素.......................... 32
4.2 经济要素.......................... 32
4.3 社会、法律要素.......................... 32-33
4.4 技术要素 ..........................33-35
第五章 分众传媒反猎杀公共关系危机.......................... 35-53
5.1 分众传媒反猎杀的公共关系分析.......................... 35-46
5.2 分众传媒反猎杀危机处理分析 ..........................46-50
5.2.1 成立、启动危机处理小组.......................... 46-47
5.2.2 内部公众危机传播..........................47-48
5.2.3 外部公众危机传播 ..........................48-49
5.2.4 通过电话会议及时回应做空评级.......................... 49
5.2.5 宣布股票的回购.......................... 49-50
5.2.6 第三方独立调查.......................... 50
5.3 分众传媒反猎杀效果评估.......................... 50-53
结论
本文采用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分众传媒反猎杀外部环境。在政治方面,海外资本唱空中国经济的国际环境是浑水猎杀分众传媒的政治要素。在经济要素方面,中国企业经历了三次赴美上市高潮,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暴跌,在海外资本市场普跌的情况下,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成为了做空机构的猎杀对象。在社会和法律要素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展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大规模调查以及发布的专门风险提示放大了市场的看空情绪和恐慌气氛,使得做空机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猎杀更加容易。在技术方面,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特性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种监管方式以及允许做空的机制是做空机构猎杀“中国概念股”的技术要素。
本文还分析了分众传媒反猎杀的内部和外部公共关系管理和危机处理。分众传媒值得借鉴的经验有:在公共关系管理方面,分众传媒完善的针对内外公众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特别是分众传媒良好的股东关系管理是成功反猎杀的决定因素。分众传媒股东关系管理特别是大股东关系管理在面对浑水的猎杀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分众传媒股东关系管理中的投资评级机构关系管理对于成功反猎杀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机处理方面,分众传媒健全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组织机制、分众传媒反猎杀危机传播沟通管理以及分众传媒采取的科学有效的反猎杀危机处理策略和对策是成功反猎杀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纪华强,杨金德著,《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2007年10月第3版,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0页
[2]于朝晖,邵喜武著,《公共关系学》,2008年3月第1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第81页
[3]张岩松著,《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2000年1月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第1-7页
[4]邵华冬著,《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研究》,2012年1月第1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131-148页#p#分页标题#e#
[5]王芳著,《危机管理与领导艺术》,201年11月第1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第28-33页
[6]江林著,《21世纪企业公共关系构筑》,2002年1月第1版,中国物资出版社,第233-242页
[7]郭鹰著,《民企上市与小股东权益保护》,2006年3月第1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42-78页
[8]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2004年7月第1版,译林出版社,第19页
[9]美国C0S0制定发布,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45页
[10]卫立浩著,《管理学原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