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中学生自主性的发生、发展均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以往的研究往往是以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客观因素为切入点研究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很少以个体主观因素因素为基点去研究其自主性的发生特点,家庭互动理论强调,个体的成长是在和家庭不断的交互中完成的,因此本研究假设中学生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自主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1.1.1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内涵
James(1890)指出,人们在认识和评价自己时所参照的领域是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时所产生的自我价值感会依据其参照的领域内的成败经历而波动。之后 Harter(1993)研究表明,个体在重要领域内的成功和失败与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高低相关达到 0.60~0.72,但在不重要领域的成功和失败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仅为 0.30。Rosenberg(1995)也曾指出某一领域对个体的重要程度是会影响到个体在该领域内的自我评价。因此,个体自我价值感水平会因为不同领域对个体的主观重要性而产生差异。上述研究表明了不同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我们将自己的自我价值建于什么之上,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权变的概念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研究背景下产生的。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的概念首先是由 Deci 和Ryan(1995)提出的,并且将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感觉来自甚至依赖于现实内在或外在的期望,或者达到了某些优秀的标准,并认为自我价值感会权变于整体的内、外在的满足情况,因此也被称为整体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然而,正如 James(1980)指出,认识和评价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时,每个人所参考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所以考察个体在不同领域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反应有更好的预测作用。例如,个体将自我价值感权变于某个领域,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较为容易受到该领域事件的影响,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感不受到伤害,个体就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Crocker 和 Wolfe(2001)提出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指不同领域的权变性,即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受到不同领域事件影响是不同的。本研究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定义为:是决定个体建立自身价值所依凭特定范畴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评判和情感体验的影响程度。
........................
3 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编制
3.1 访谈及开放式问卷
3.1.1 研究目的
要编制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测量工具,需要先确定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在家庭领域内的来源,本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收集资料,通过访谈及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检测中学生对自我价值感的理解,以及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受到家庭领域内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访谈及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关于家庭自我和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研究,初步确定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模型,然后编制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项目池“,从中筛选出适合的题目作为初始问卷条目。
3.1.2 研究方法与程序
3.1.2.1 调查对象
因受疫情影响,研究中访谈以线上的形式进行,采用方便取样的形式,在石家庄第一中学,邢台第一中学抽取 18 名学生进行访谈。
开放式问卷采用方便取样形式,在承德围场一中、石家庄市一中、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共发放 300 份,收回 300 份,删除空白问卷 10 份,删除虚假作答 11 份,有效问卷 279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被试分布情况如下表 1 所示。
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
..............................
5 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自主性的关系研究
5.1研究方法
5.1.1 研究工具
5.1.1.1 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正式量表,量表共分为家庭融入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评价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条件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关系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四个维度,共 20 道题,此次调查中量表各维度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 0.732~0.834 之间。
5.1.1.2 青少年自主性量表
采用由陆芳(2011)编制的《青少年自主性量表》,量表分为行为自主性、认知自主性和情绪自主性三个维度,共 12 道题,采用为五点计分,其中 1、4、9 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克龙巴赫α为 0.792,三个分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别为 0.714、0.691 和 0.737。此次调查中总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 0.711,各分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 0.691、0.702 和 0.737 之间。其中行为自主性、认知自主性可以反映个体的自治性自主,情绪自主性反映了分离性自主。
...........................
5.2 研究结果
5.2.1 中学生自主性的整体水平
首先对中学生自主性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22 显示,中学生在自主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自治性自主中的行为自主和认知自主得分高于分离性自主中的情绪自主性。
心理学论文怎么写
共同方法偏差指的是因为同样的数据来源或评分者、同样的测量环境、项目语境以及项目本身特征所造成的测量变量与校标变量之间人为的共变。在本研究中的数据是中学生利用上课时间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填写,可能会出现共同方法偏差。因此,在施测过程中除了通过向被试强调匿名性、保密性,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等方式严格控制程序之外,在数据分析前,采用 Harman 单因素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有 8 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 1,且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为 12.07%,小于 30%,这说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
6 总讨论
6.1 关于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编制讨论
自编中学生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量表的编制过程是完全按照心理测量学的原则及程序进行的,量表的内容是基于国内外已有关于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自我理论等相关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及访谈的结果,并经心理学研究生及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了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共包含 4 个维度,分别将其命名为家庭融入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评价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关系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以及家庭条件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的题目参照已有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题目形式,采取他们合理的构题题目,将权变领域换做为本研究的家庭领域,以保证题项测量的是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之后,通过发放初始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之前设想一致,最后进一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该理论模型较为合适。因此,本研究编制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使用。
从现状调查结果来看,中学生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四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家庭融入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评价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家庭关系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以及家庭条件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在四个维度中,中学生的家庭融入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得分最高,表明在中学生阶段学生在建立自我价值感过程中是非常关心家庭是否能接纳、尊重并支持自己,这也反映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感受,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孩子在家庭内的归属感增强,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发展,其次是家庭评价和家庭关系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相似,虽然不如家庭融入维度得分高,但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此结果表明中学生所在意的不仅仅是学习,还会关心和在意家人是怎样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正确和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即使家长无心之举的贬低或批评言论也会影响到孩子自我价值感的确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