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伦理的重构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代写essay essay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81717061920623
  • 日期:2020-08-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网站、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新闻的主要发布平台、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的新浪微博为例,除了用户日常发布的信息与内容,“热搜”也早已成为大家关注并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在每天数以亿计的微博内容中有多少具有可信度仍然要打一个问号,所谓的“热搜”中有多少是以营销手段或利益交换来获取的更是仍未可知。可以说,在目前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度、专业性本质都要画上一个个大大的问号,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阶段网络虚假新闻、新闻反转现象频发,可以说,新闻行业的基本伦理与职业操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呼唤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它既有助于我们破除当前新闻行业中存在的乱象与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新闻行业、传媒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是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制作坚守的信条,而在目前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整体环境较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闻专业主义如何更好的参与到新闻的伦理重构中并发挥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研究目的
 
新闻伦理,主要是指“新闻从业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是“新闻传播主体和客体在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以及新闻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为履行其角色职责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与修养”。 在新闻伦理的约束下,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真实、客观、人道与适度的原则进行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新闻专业主义发端于美国,可谓西方新闻学界的核心理论,被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从业者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本文采用学者陆晔、潘忠党对其的归纳,“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工作必须服务公共利益;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与事实的报道者;也是以主流价值观念为皆准的信息‘把关人’;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且只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非其他任何权力或权威”。 由此可见,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新闻伦理的构建是彼此契合的,同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生产及传播方式的改变导致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本身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重构新闻伦理便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新闻伦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网等,以“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查阅有关专著,并结合网络搜索等,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逻辑分析法
 
根据我国目前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展的现状,结合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特征及发展,对新闻伦理的重构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在深入研究的结果上得出最终结论,以验证并提高其可行性。

3. 研究结果
 
3.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沦陷及成因
 
在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伦理的重构之前,对新闻伦理沦陷的原因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变化,新闻早已失去了在传统媒体时期所独有的“神秘性”,不再只为报纸、杂志、广播与电视所垄断,“公民新闻”“人人新闻”等新名词的出现就是对这一现实最好的佐证。随之而来的,除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资源与及时更新的传播速度等优势,负面效应也不得不提,新闻伦理的沦陷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新闻伦理的沦陷并不一个新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也有存在,只不过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其表现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也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了极其显著的影响。可以说,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沦陷既有其必然性,也离不开诸多因素的推波助澜。

3.1.1 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以报刊、广播与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时期一去不复返,在以网络媒体或称数字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时代,新的交往方式和关系模式也被逐步构建起来。 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传受双方由原来的不对等关系变为对等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原来处于被动地位的受众已经变成了双方关系中的主导者,因为在这样一个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谁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更好的发展。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较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给新闻伦理的沦陷提供了可乘之机。

3.1.2 新闻传播者的鱼龙混杂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在数量上却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为了满足海量新闻的处理要求,很多非专业、非职业的新闻工作者加入了新闻的制作与审批队伍,他们对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素养的匮乏导致其难以胜任新闻的把关工作,“把关人”角色被大大削弱, 为虚假新闻、反转新闻等现象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利用手中的自媒体、APP等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而由于受到其背景、眼界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也难以对自己传递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各方面的严格考量,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等因素进行评判,对“何为新闻”还处在一个比较粗浅的阶段与层面。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伦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3.1.3 虚拟空间的隐匿性特点
 
网络、新媒体等具有明显的虚拟空间的属性,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名认证”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虚拟空间的独有特点。从早前的论坛、BBS、QQ到现如今的微博等,人们在其中的互动与交流等更多的被符号化了,与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或大或小的屏幕前,真实的人被虚拟为一个个头像,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减少的同时,责任感也被大大削弱。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受众在网络空间中能够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发泄自己的不满,不顾其他新闻参与者的感受同时也不用担心自己需要承担有关的责任,从而对整个新闻行业环境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3.1.4 “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除了国门的打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思想与本土观念在激烈的碰撞中逐渐找到了最为适合彼此的发展路径与生存环境,同时也使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新鲜事物。在此过程中,文娱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受众的视野,与传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新闻类型相比,娱乐新闻更加偏向软新闻的性质,能够有效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疲惫。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导致其容易沦为某些媒体获取利益的工具,在其引导下,受众对于娱乐新闻关注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了花边、绯闻等小道消息上;而某些公众人物也乐于用此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知名度,从而使这一怪象甚嚣尘上,形成我国新闻行业发展中的恶性循环。之前发生的新浪微博“热搜榜”遭整肃事件就是代表,也深刻的反映出目前的娱乐新闻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伦理沦陷问题。

新闻专业主义

3.2 新媒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重构的重要手段
 
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化、客观性、新闻自由以及社会责任理念等四大方面。专业化,主要是对新闻从业者素质与品格的要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优秀人格的人,并对新闻这门学科有着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客观性,主要是对新闻从业者或组织所持立场的界定,客观的对事实进行报道看似是新闻工作者天经地义的义务,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纠葛与经济利益面前,如何保持公正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新闻自由,则是由“言论自由”发展而来,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有力武器,是传播者独立地位的显著体现;社会责任理念,作为更高阶段的追求与更为长远的目标,要想真正实现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新闻界的自律,也需要整个社会良好氛围的培养。 与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伦理沦陷一样,新闻专业主义在当前的行业发展中也受到了冲击与影响,但其本质特征并未发生变化。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来的变化与特点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新闻伦理沦陷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3.2.1 专业化——净化新闻行业环境
 
#p#分页标题#e#
新闻专业主义的专业化特征在传统媒体时期主要体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身上,而在当今社会,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管理队伍与受众也同样需要专业化。一方面,对于管理人员应尽快出台针对新媒体领域新闻报道乱象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与实例教学,提升他们对乱象事件的事前把关能力和事后危机公关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受众,各大媒体机构更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广泛的特点,普及一些媒介的基础知识和别有用心的平台或组织所使用的惯用伎俩,提升其对于虚假新闻、新闻反转等现象的识别能力,不再盲目跟风引起舆论混乱;同时,也应注意意见领袖的培养,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分析力、洞察力与影响力,促进舆论的平稳。唯有如此,从新闻从业者、媒介管理者与受众三方面齐抓共管,才能为新闻伦理的重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 客观性——保证新闻信息来源
 
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特征在新媒体时期应将重点放在对于新闻信息来源的核实上。“新媒体时代,虽然专业的媒介组织在传播中依旧占主导,但不可否认,新闻传播主体已经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分享。” 与保持公正客观的报道立场相比,新媒体时期各种新闻信息的鱼龙混杂更需要新闻参与者擦亮双眼,去伪存真,否则拿着一条本就不存在或者最后被证伪的新闻进行长篇大论的客观性报道,更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据此,对于新媒体中发布的源消息,其他媒体或组织在引用时应多方核实其真实性,并进行系统、有逻辑的推理与分析,在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以后才能援引、转发或评论,这也是维护、重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步骤。

3.2.3 新闻自由——构建良好媒介环境
 
新闻专业主义所倡导的新闻自由在新媒体时代应更加注重其对于媒介环境氛围的营造。因为在当今社会,新闻自由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的普通受众也有发表意见与见解的权利。这一方面是社会与新闻行业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但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网络暴力、舆论偏见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与影响,有可能对新闻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有关“自由”的论述,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名言是“个人的自由对于社会的进步、真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个人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自由应该更加偏向对于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将新闻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并重,甚至更加强调其应该承担的义务,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条例的制定对其进行约束,使身处媒介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清醒的意识。可以说,良好媒介环境的构建是重构新闻伦理的重要外部条件与保障。

3.2.4 社会责任理念——净化社会风气
 
在“娱乐至上”的大背景下,新媒体自身的技术优势无疑为相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收到最新的爆料,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在商业竞争、经济利益追求更加极致的今天,有关的媒体也并没有切实落实和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沉迷在对于低俗、媚俗和片面化的“新闻报道”中难以自拔。据此,新媒体时期的社会责任理念建设应从政府、媒体与受众三方面入手,三者各自扮演好应有的角色,才能从源头上净化新闻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政府应做到重要信息的互通有无、树立全局意识;媒体应将关注重点更多的放在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领域,而非贪名图利;受众则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而非想当然的发表评论与见解。同时,三方也都应注意提升对于他人隐私权的意识,而非仅仅将着眼点置于自身的知情权上,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5 培养公民的整体媒介素养
 
新闻专业主义是传统媒体时期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多的重点是对于新闻从业者的约束与规范。而在新媒体时期,每一个受众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新闻从业者,并在整个媒介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对整个行业及社会的新闻伦理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新媒体时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应将重点放在全体公民的媒介素养培养上,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并受到国家历史文化与国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当今知识社会的特点,将媒介素养教育通过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普及到每一个公民并贯穿其一生,使其成为终身教育。这其中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也需要有识之士适时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引领舆论与受众的走向,从而在根本上扭转新闻伦理继续沦陷的现状与态势。

3.3 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新闻伦理重构的着眼点
 
3.3.1 防治虚假新闻、新闻反转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显示,2015年,有近六成的假新闻首发于微博,周二是一周七天中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 足以可见社交媒体对于虚假新闻和新闻反转的“滋生”作用。另一方面,诸多典型案例显示,社会新闻是新闻反转现象的频发领域,加之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与关注,随之而来的多次反转则是对社会公共资源与关注度的极大浪费。因此,新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理应将新闻专业主义更多的应用在采、编、发的各个环节中,力图在新闻生产阶段就规避虚假新闻和新闻反转的出现与进一步发酵。

3.3.2 校正新闻报道角度
 
除了虚假新闻、新闻反转,哗众取众新闻的频频爆出也是新闻伦理沦陷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在我国,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更是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新闻从业者应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但近年来,各种以博人眼球、赚取点击量为目的的“特色新闻”逐渐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诸如艳照门、香烟门等,它们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为出发点,将重点放在对于受众感官的满足上,实则是包括新闻从业者在内的新闻组织或者平台以淫秽、色情、仇富、隐私等内容作为噱头来吸引受众,实现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这一现状也更加印证了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时代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3.3.3 维护并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条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复制”、“粘贴”等功能在新闻领域盛行。对于新闻信息的盗窃与抄袭早就存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单击鼠标,打开的网页中所陈述的内容基本相同,更有甚者连题目都直接抄袭,侵权现象严重。随之而来更为重要的是此举会导致深度报道与高质量新闻大幅减少,拥有新闻来源的媒体为了争取时效性以最快速度发表,缺乏新闻来源的媒体为了也能够“分得一块蛋糕”而盲目转发。长此以往,新闻将在“快餐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其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角色功能也终将旁落。因此,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本就应该认真遵守和履行的准则,更应成为整治新媒体时代新闻乱象的利器。

新媒体舆论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沦陷,是一个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问题,也是我国在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价值理念的同时,更可以被看做一种工作态度、操作方法,对于保持新闻行业的职业性、专业性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期,新闻专业主义应更加注重“事实”与“人文关怀”的并重,有重点、有方向的向“人文关怀”进行一定程度的偏移,因为新媒体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觉醒与解放,与当前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高度契合。事实上,如果真的能够在新闻行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与价值观,新闻伦理的重构与复兴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周丽君. 媒体时代网络黄色新闻泛滥的反思与防范——以“二更食堂”关停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8,(12):59-60.
3 楚秋,李思颖. 媒介化社会中的新闻伦理[J]. 新闻研究导刊,2017(1):190.
4陆晔,潘忠党.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 新闻学研究,2002(4):71.#p#分页标题#e#
5刘丹凌. 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12(2):109-116.
6石棣溪.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J]. 声屏世界,2019(8):84-87.
7 冯惠慧.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 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谢耘耕,曹慎慎. 新闻信息来源系统的发展和演变[J]. 现代传播,2019(1):35-37.
9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论自由[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5/06-24/7362797.shtml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