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阶段的管理——研发人员考评管理研究
第一章: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创新的特点
1.1 高科技企业及其基本特征
1.1.1 本论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范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高科技企业中研发人员的考评及管理,因而,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对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对高科技企业的界定问题实际上会涉及到一组概念的界定,即高科技、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企业,而其核心是对高科技的认定。
1.1.2 高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关于高科技企业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概括出高科技企业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高投入性。 高科技企业的高投入的特征是由两方面的客观因素决定的,一是高科技企业所从事的高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新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波音公司的超音速客机仅在设计研究阶段就投入了850万个工时和10亿美元的投资。在产品的试制及后来的生产过程中,又要求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和专门的技术与工艺,因而需要在模具与员工培训上进行大量的投资。二是高科技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引导和创造需求的产品,需要进行市场的开发与培养,即进行市场投入(产品的宣传活动等)。因此没有较大的投入,就形成不了企业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品,也开拓不了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市场。这里指的高投入不仅仅指资金上的投入,还包括精神等其他方面的投入。高科技企业比一般企业要求员工更多的敬业、奉献、事业心与工作投入。 第二,高风险性。 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性来自其所面临的众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造成企业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甚至企业自身的夭折。高科技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与产品研究及开发过程本身。如上所述,这些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性活动,这些活动中必然会碰到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与难度,决定着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的具有很高的失败率,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夭折。二是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是根据其立项时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来确定的,而未来市场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市场需求与当时的“合理”预期一定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的程度以及可修正性,决定着技术与产品开发的市场成败,当这种偏差不可调和时,说明企业技术与产品研发全面失败。三是其他不确定因素,包括社会方面和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由于参议院听政会上的否决,使波音公司花在超音速客机上的所有投入一并付之东流。我国南方一家研制生产家用卫星接受设施的公司,因为政府颁布了禁止家庭安装卫星接受装置的法令而中途夭折。所有这些不确定性给高科技企业带来的风险均与其高收入性相联系,因其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使得高科技企业的高投入必然带来高风险的特征。 第三,高收益性。 因为有了高风险,才会带来高收益,才会引来高投入。高科技企业的高收益性来源于其技术与产品的垄断性特征。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所决定的客观现象。高收益的特征是高科技企业的真正原动力。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中,70%是失败的,但30%成功的项目所带来的利润足以弥补它们的全部损失,并使其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这就是高科技企业的魅力所在。从股票市场上高科技企业的表现,也足以说明高科技企业的高收益性。微软公司的市价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国内上市的北大方正、东大阿派、清华同方、国嘉实业等高科技企业的市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了3-5倍,利润也翻了2-3倍。 第四,高智力性。 高科技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从事的是智业活动,关键的经营资源是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科技的人力资源,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优势正在于此。因此,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无不在吸引、招聘和使用高科技人才方面全力以赴,各出奇招。任何一家成功的高科技企业的历史都是一部反映其高科技人才创业与奋斗的历史。在高科技领域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赵曙明) 第五,全球性。 高科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的看法认为这种相对性体现在高科技的时间动态性和空间的区域性上。高科技的动态性特征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从真空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超大规模集成,都只是短短几年的功夫。正是由于高科技发展的本身,使得高科技的区域性特征轮廓越来越糊涂。因此,高科技企业的高科技特征,不再具有区域性的特征了,而是全球范围的比较与竞争,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特征要求企业必须采取开放式的经营。 第六,竞争的特殊性。 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特征也说明了高科技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许多企业的技术成果和科技产品,在没有成形之前就可能会遭遇到被淘汰的命运。高科技企业的竞争不仅出现在市场上,更体现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甚至在对未来技术及产品方向的预期和把握上。这种竞争表现出极度的残酷性,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会使过去的技术与产品不名一文。因而,对高科技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所谓的柔性生产技术、即时生产、并行工程、零库存管理等新的管理手段,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也属于高科技本身的范畴。高科技企业在相互激烈竞争的同时,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势头,越来越多的呼声倾向于“双赢主义”的经营哲学。这是因为高科技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性质,需要众多学科、各类人才的协调努力,才可能尽快产生突破性进展任何一家公司,无论你具备多么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的技术优势。这就是为什么高科技企业在全球,甚至在一些欠发达国家风起云涌的原因所在,在现今高科技的背景条件下,任何高科技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之间无不存在各种方式的合作关系,如战略联盟、虚拟经营,甚至建立虚拟企业英特尔公司、IBM、微软公司之间就是一种协作的范例。美国的P&G公司和日本的NEC公司也都在我国的无锡小天鹅公司合作建立了研究机构。
1.2 各门学科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概况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技术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的作用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技术进步作用的迅速扩大已引起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的广泛注意、为此,近200年来,人们围绕着技术进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研究的角度主要是围绕着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系展开,但其核心内容总是离不开技术创新。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学科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作个概括。
1.2.1 社会学对技术创新的观点 社会学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自然解脱论和文化论。 (1)自然解脱论 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格伦。他认为,技术起源是由于人体自身机体功能有限,缺少必要的先天抵抗各种生存困难的能力,因此必须靠制造工具和专门的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造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解脱由于生活需要所带来的压力。也就是说,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是由于生物原因引起的压力。也就是说,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就是由于生物原因引起的压力,迫使人们这样做的,而非理性的活动。按照这种观点,技术仅仅是人类为了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身获得生存能力的物质生产手段。技术创新也只是使这种手段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2)文化论 从文化的角度看,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本来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J.Ortegay Gasset认为, “个别发明并不是技术本身的特征”,他认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总是要制定一种生活计划,技术则是为其目的服务的手段。就这一点来说,人的生存并不是生活计划的主要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使人高于其生物存在”,人的本性中就包括了创造本能,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要成为人就必须有技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他们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包括认识我们自身。而对客观世界的这种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也就构成了人类文化。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技术创新仅仅是文化进步的一个环节,是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进化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论的另一个证明是,某些发明和创造既不是在自然生存压力下实现的,也不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实现的,而纯粹是发明创造者出于对世界奥秘的“好奇心”而进行的创新和探索。现代太空技术等尖端技术也许并没有近期的任何利益,而且需要大量投人,这主要是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的驱使,是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太空技术的研究是为了取得空间统治权的一面,但它毕竟不是近期的生存和获利的需要。 文化论还有一个有力证明就是,技术转移常常伴随着文化转移。尽管许多专家都论述了“技术是中性的”,其本身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因素,但一定的技术总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新的文化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进而又影响文化的变化。由于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美好的前景,同时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劳动方式规定了许多“原则”,使人类活动空间扩展。自由度增大的同时,也使人类活动受到了更多的约束,使人类按技术的规定活动。因此技术的转移必定使人们的活动方式同时随之扩散,使得文化转移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