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海景公司的人事难题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1415120314653
  • 日期:2018-05-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杨成平是海景公司的董事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为公司的未来而犯愁,尤其是忙于协调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令他深感力不从心。近来,公司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首先是项目出现问题,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人事问题。

作为一位公司决策人,杨成平深知人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如果放任下去,有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而不可收拾。因此,一上班他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继续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苦苦思索。 公司背景 海景公司是在海南开发大潮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开始是因杨成平的妻弟钱小豪,妹夫李健及同学何平,不安于平稳的生活,结伴从内地南下闯荡。由于他们均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内地也都有过成功的经历,因此比一般的人更具有眼光,他们东奔西跑,炒信息,卖楼花,做建材,尤其是靠杨成平在政府给某领导做秘书工作的背景,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于一九九二年年末创立了海景公司。与此同时,杨成平也辞职下海,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一九九三年,海景公司与香港大洋公司按七比三的比例成立了中外合资的海景物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设涉足房地产,逐步走上实业道路。 海景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 海景公司 杨 成 平 图一:海景公司初期组织结构图 海景公司董事会成员为: 杨成平:董事长 李庆林:副董事长(香港大洋公司) 李 健:董事,副总经理 钱小豪:董事,副总经理 何 平:董事,副总经理 王 生:董事(香港大洋公司) 而实际上,李庆林及王生长住香港,基本不参与公司管理,随着大洋公司股本的逐渐撤回,后期实际上已退出海景公司。 欣欣向荣的年代 海景公司在初期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人才,在中间管理层,部门经理均由外聘产生,虽然薪酬不高,但公司几何级的发展速度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由于时逢海南发展高峰期,他们十分希望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自己有一天能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杨成平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十分清醒,毕竟拥有人才是最大的财富。在这些人之中,杨成平最为看重的是房开部、建材部和财务部三位经理,他有意识地在公司内培养一种亲密的关系,对此三人视为家人,并多次公开宣称或私下与得力下属进行交谈,要求他们立足于长远,因为公司做大就是大家做大,只要公司有前途,个人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因此不要贪图一时的小利,只有定下心来把公司的事办好,自己才会有大的发展。 此期间,海景公司与当地一工厂达成了合作开发该厂一地块的协议,并利用该物业项目,成功地与某上市公司、某地银行建立了合作及融资关系,大笔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公司,兵精粮足,杨成平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 开始出现的阴影 杨成平凭着自己对海景公司的贡献,绝对地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他十分器重自己的弟弟杨成涛,因为他自从八二年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的闯劲和果断的性格,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崭露头角,一帆风顺,不满四十岁已经成为该企业下属一家企业的厂长。杨成平认为,弟弟虽然一直在国有企业,但他所具有的正规的管理经历和管理经验对迅速发展的公司而言,极为重要,故而将公司总经理一职一直虚位以待。终于,海景公司的发展使杨成涛下定了决心,抛弃了内地的要职投奔而来。这样一来,在公司决策层,形成了用亲情和友情紧密联系起来的关系链,杨成平既是董事长,又同时是大哥、妻兄、姐夫、同学,按他的想法,无论于公于私,大家都必然会精诚团结,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可以形成一种远大于简单相加的合力,有了这样的事业核心,公司的更大发展,指日可待。 杨成涛的到来,并未如杨成平所希望那般,对公司的管理带来全新的面貌和高效率,相反,钱小豪、李健、何平等人对如此安排大为不满,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创业却大权旁落,加之对杨成涛的评价与杨成平的评价相去甚远,对其安排也就爱理不理。另一方面,碍着他们创业者的身份,杨成涛对这几人也奈何不得,久而久之,杨成涛的号令在公司内也不如开始那般有权威了。 为此,杨成平伤透了脑筋。公司决策层的不和,已经明显影响了公司的管理效率,中层管理人员往往不知应该听从何方号令,一再出现“命令顶牛”的情况。好在公司发展迅速,杨成平决定采取分散发展的对策,既可通过分散以避免局限于海南一地的政策风险,也可将顶牛的几人一一分开,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避免矛盾激化。决心既下,杨成平亲自出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上海、江苏、河南、北京、四川等地进行了考察,最终选定了南京、洛阳两地,经过谈判签约,成立了两个分公司。至此,海景公司形成了如下的组织结构: 图二:海景公司中期组织结构图 接踵而来的难题 没等杨成平松上一口气,公司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人员开始流失。跟随杨成平创业的元老,多把希望寄托在公司的发展壮大之上,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用武之地。眼见杨成平的亲戚纷至沓来,虽然公司有所扩大,但其自己家人尚难以摆平,且不知将会有多少亲戚还会再来,自己恐怕永无出头之日,私下里开始偷偷另寻出路。建材部、装饰工程部经理先后跳槽,不仅带走了客户,也使军心大动,留下的人无心工作,两部门业务大挫。恰在此时,杨成平的另一妻弟钱大豪前来投奔,总算顶上了空缺,从未经商的钱大豪一来就碰上这一副烂摊子,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手下人却从他的到来证明了什么,士气更加低落。此次变化使两部门业务一蹶不振,始终未能恢复过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南京传来消息,副总经理李健携该分公司一女职员双双离职而走,不知下落。据传李健认为自己一向备受排挤,连在家中也被妻子数落,认为若无其兄李健势难成就今日事业。此番李健未带公司一点资金出走,即为证明自己实力。由于南京分公司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杨成平无奈之下,将钱大豪仓促派往南京,总公司业务收缩,完全退出了建材和装饰行业。 在海景公司总部,杨成平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何平负责海景公司在海口的房地产项目,杨成涛基本上无法插手。满怀大志而来的杨成涛,眼见得大家各把一口,自己上有董事长压着,下有其他人顶着,成了空头总经理,空怀一腔大志而无用武之地,也闹着要自己开发一个项目,但此时海口已非从前,杨成涛几次尝试均告失败,公司损失达数十万元。这一切既影响了杨成涛有管理能力的形象,也引起了董事会其他成员的不满。杨成涛面对大家的批评提出辞职,经杨成平多方挽留方才作罢。由于认为杨成平正将公司变为自己的家天下,何平开始另寻出路,与公司貌合神离,越发疏远,最终退出了公司。 杨成平的第一次反思 连连的打击使杨成平苦恼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杨成平得出了以下结论: 

1:公司分散发展的经营策略是正确的,海南经济形势日见紧张,“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有利于减低风险,开拓新的市场,增大了公司的回旋余地,东边不亮西边亮,分散经营还缓解了人事矛盾,提高了决策效率。

2:“打虎要靠亲兄弟”,杨成涛与何平、李健之间的区别,在于能否顾全大局。李健的情变与何平的退出,说明关键时刻外人还是隔了一层。

3:人才比项目更为重要。

杨成平一向认为,应当把人才放在公司发展的第一位,有了人才,项目、资金都好解决。虽然自己一家人都有高等教育学历,但公司的发展必须靠大量的人才加以支持,只有留住、用好现有的人才,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才,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用提薪、提职、参股等办法,留住已被证明确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 由于此时钱小豪的离心趋势已越来越大,为了使自己对公司的决策有更大的影响力,增加对自己的支持力量,杨成平将钱大豪任命为董事长助理,由自己直接领导,并将他增选为董事会成员。 在公司董事会上,杨成平的意见基本成为共识,但员工参股一事遭到反对,未能通过。 董事会上,大家对现任房开部经理张某进行了评价,认为经过长期的工作证明,该经理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与公司合作的相关企业对其也有很高评价,认为人才难得。在目前情况之下,应当予以重用,既可发挥其作用,对稳定人心也有益处,杨成平再次提出可考虑在其参与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股份,但会上未能达成决定。会后,公司提升原房开部经理张某为副总经理,专门协助杨成涛选择内地新项目以进行开发。杨成平亲自与新副总经理长谈一次,透露了给予其股份和红利的打算。另外,公司对一些重要职员普遍加薪,并许诺将由公司视其职务和在公司时间长短资助其购买住房,公司开始逐渐平息下来。 预料不到的新问题 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一九九四年七月海景公司贵州分公司成立,将在贵州省会贵阳市开发一栋二十七层大厦,这是海景公司迄今为止投资的最大项目,总投资额为八千万圆人民币。由杨成涛负责。由于该项目在当时的贵阳市属大型项目,当地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加之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广告攻势凌厉,一时为众人所关注,预售十分成功。海景公司不仅在当地成为实力的象征,还引来了新的投资,除归还以前银行贷款外,手头资金还有剩余。按照在海南的经验,如此良好的预售情况,预售收入完全能保证工程所需。眼看着工程项目节节进展,杨成平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了。 最使杨成平放心不下的是妹妹杨成华,毕竟是自己鼓励妹夫下海,而丈夫的情变给了她巨大的打击。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身为大学教师的杨成华再三找到杨成平,要下海干一番事业。尽管明知妹妹下海困难重重,但疼爱之心仍然使杨成平下定决心,从公司资金中挤出一百余万,成立了海景公司汕头分公司,并亲自在汕头呆了几个月,为其选定了一项流行娱乐项目,扶持她走上了创业之路。 此时海景公司的组织结构见图三: 图三:海景公司后期组织结构图 此时董事会成员为: 董事长:杨成平 董 事:杨成涛(总经理、贵州分公司总经理) 董 事:钱小豪(副总经理、洛阳分公司总经理) 董 事:钱大豪(董事长助理、南京分公司总经理) 董 事:杨成华(汕头分公司经理) 此时已时值一九九五年,全国范围的经济紧缩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已十分明显,各分公司的经营均处于低潮状态。尤其在贵阳市,与海景大厦处于同等市场定位的大厦纷纷上市,海景大厦独领风骚的局面一去不返,市场进入拼实力的残酷竞争阶段。由于资金分散使用,大厦在形象进度的最关键时刻,一度出现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贷款银行加紧了贷款催收,合作单位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效益也开始有所怀疑,一再提醒。由于海景公司大多投资于房地产项目,见效期长,资金周转慢,杨成平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家人身上`。 几个月前,贵州的项目停工待料,引起了购房客户的质疑,杨成平从几个分公司协调均未能解决,杨成涛更是万分焦急。恰在此时,因汕头刚开业两月的娱乐项目十分火爆,每天有近万圆的收入,当地有人愿以二百八十万圆收购此项目。杨成涛对此极力支持,认为不到一百五十万的投入在半年时间有如此回报已十分理想,况且二百余万资金对海景大厦无异雪中送炭,可以保持大厦的热销势头。被杨成涛说动了心的杨成平飞抵汕头,却遭到了杨成华的坚决反对,一方面她不愿放弃势头正旺的事业,另一方面每天近万的收入不仅令她也颇令杨成平动心。更多是为了不再伤妹妹的心,杨成平否决了收购计划。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个月后,汕头冒出了好几家同类娱乐场所,生意顿时一落千丈。另外,当地恶势力频频捣乱,多次发生员工被打、场地被砸事件,杨成华坚持几个月后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匆匆退出,连投资亦未收回,实际亏损大于一百万圆。与此同时,海景大厦由于一再停工,销售受到严重影响,杨成涛认为公司厚此薄彼,再一次提出与公司分手。 南京的项目也出了问题。杨成平两年以前选择该项目时,十分看好该开发区,谁料开发区设计更改,原本处于中心的项目一下变成了边缘,已建好的楼房就是无人问津。为了收拾局面,杨成平亲自出马,用尽各种促销方式,就是毫不见效。留在南京的钱大豪未享几天风光,却成天被人追着索要工程欠款,心中十分气恼,认为自己糊里糊涂当了替罪羊,对姐夫开始有所不满。 洛阳的情况要好一些。首期开发的楼盘基本销售一空,有相当的赢利。但钱小豪认为利润上交公司易,想再要出来则难,遂自作主张将之悉数投入二期工程,并暗示不愿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让他人挥霍。由于钱小豪在此地已久,当地合作方只认他的帐,杨成平已无法影响洛阳分公司的运作,虽经多次协调,欲调部分资金救急,均未成功。 同时,公司又出现了新的人事危机。由于近三年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好的时候一直无法腾出资金兑现资助早期员工购房的许诺,现在效益不好,别说拿不出,就是拿得出也下不了决心。

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公司员工士气大落。前几天,张副总也来找杨成平,声称其原单位通知返回,自己面临人生抉择,要求书面明确其享有杨曾经答应过的股权或红利。杨成平知道董事会不会同意这一要求,只好含糊其词,希望他相信自己的品格,公司有了收益总不会对不起对方,有时人生就是一种赌博,要敢于赌上这一把。结果第二天,杨成平就接到了辞职报告。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已经过去,杨成平纷乱的思绪仍未理出一点头绪。为了公司也为了这一家人,自己已操碎了心。不说别的,就为了摆摆平,放着现有的国产车不坐,自己硬是咬牙拿出了近三百万圆,为他们每人配了一辆进口高级轿车,要是这些钱不花,公司也不至于走到现在的地步,几个项目可能就活了过来。因为大家的反对,公司对主要职员的许诺无法兑现,新提拔的副总经理已弃职而去,随之流失了一大批关键职员,特别是张某主管的销售部和办公室,人员基本流失一空。眼见得项目进展缓慢,合作公司的口气越来越严厉,一旦失去信誉,对方要求撤资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何能让公司走出泥潭呢?杨成平认为自己在用人上可能走了错路。可出路在何方?自己并非乐意搞家天下,所使用的自己家人无论在学历上还是在以往的工作中,均十分成功,为什么到了自己的公司,反而不如以往?虽然自己用心良苦,希望用感情维系外聘人员,可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感情而只是盯着利益。用外人靠不住,可自己家人又难以平衡,一样各怀心机。也许应该将公司的体制进行变革,用划小经营单位,独立核算的方式解决大家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问题,但现在的商界早已进入了拼实力的年代,小本经营肯定死路一条。杨成平一再告诫自己必须当机立断,公司已经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可海景公司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问题: 1:俗话说“举贤不避亲”,杨成平使用的亲属均非无能之辈,有无方法发挥他们的作用而避免相应的弊端? 2:对“用外人靠不住,用自己人又不好管”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3:对于超常规速度发展的私营企业,应当确定怎样的人事政策,才能满足公司飞速发展的需要?)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