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假设,以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整合—认同调节划分的自主性动机对真实性和实现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以内摄调节、外在调节为划分的控制性动机与无调节所划分的无动机对真实性以及实现幸福感有消极影响,真实性起中介作用,正念在真实性与幸福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第一章绪论
1.5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基于SDT理论将自然融入动机区分为六类,分别是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整合—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及无调节。检验了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不同类型的动机对真实性以及实现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正念及真实性对幸福感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自然融入动机通过真实性影响实现幸福感的理论框架。验证了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背景下,由SDT延伸的自然融入动机的适用性与解释力。扩展了SDT模型的适用情境,丰富了从动机角度影响游客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框架。
本研究揭示了自然融入动机影响游客实现幸福感的内在机理。获取知识与寻求刺激的内在动机会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对实现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整合—认同调节与内摄调节即通过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实现幸福感,也可以直接对实现幸福感产生影响。外在调节与无调节对真实性和实现幸福感都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将正念的概念引入旅游研究,检验正念在旅游情境下对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设计情景实验区分了高真实性与低真实性两组,特质性正念作为调节变量,通过中位数分为高正念组与低正念组。设计了2×2组间实验。实验操纵成功,但是特质性正念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
本研究为国家森林公园开放过程中的内容设计,以及未来即将获批的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以及方法指导。
第三章自然融入动机对实现幸福感的影响—真实性的中介作用
3.1研究假设
本节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的自然融入动机、存在主义真实性、实现幸福感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减压理论及注意力恢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梳理以往研究,做出研究假设。
3.1.1自我决定理论与真实性
借鉴SDT以往的研究,我们将内在动机、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归类于自主性动机[11],内摄调节与外在调节归类于控制性动机[25],无调节归类于无动机。根据Vallerand等学者提出知识的内在动机和刺激的内在动机的区别。指出知识的内在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学习、探索或寻求知识的乐趣,而刺激的内在动机是指人为了从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觉或趣味而从事活动的动机[127]。所以,本文将内在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获取知识,内在动机—寻求刺激。
SDT认为自主性是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与能力和归属并列,被认为是最佳人类功能和健康的必需品[71]。在SDT中,自主性被定义为需要体验自己创造的行为,并使这些行为与个人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一致。正是这种自我创作的感觉对于真实性的体验至关重要。与自主体验相反的是异质性,或者让自己的行为感到被强加、被控制或自我疏远。
第四章存在主义真实性对幸福感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4.1研究假设
存在主义真实性、特质性正念,幸福感三者的关系研究在近几年被广泛关注。存在主义真实性对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前文中详细的论述。本研究认为在这一影响中,特质性正念会在真实性对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一种促进的作用。
Kabat-Zinn认为,个人可以习惯性不健康地对压力做出反应。这些感觉和行为被称为“习惯性或自动压力反应”[102]。Kabat-Zinn进一步强调,正念可以帮助个人采用“正念介导的压力反应”[102]。这个过程使个体能够参与感知过程,从而降低压力反应的力量,因此,个体可以采用更具适应性、更有效的共同策略,从而减少压力。正念可以使人更加客观的对待内部和外部体验,并中断不适应的习惯或不自主的结果,从而产生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169]。不真实会损害心理健康,而正念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Roemer认为人在不真实的心理状态下会引发抑郁,而正念可以缓冲这种影响,并产生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结果[170]。Baer认为正念指的是关注当下的行为和感知,这解释了正念与不频繁的自主性和习惯性行为有关[171]。当自我意识作为真实性的一个方面,比如了解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信仰,那么带有意识的行为方面与真实的自我意识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172]。正念与真实性有着彼此的联系,可能共同有助于更好的幸福感[173]。研究表明,正念可以减少负面影响、焦虑和抑郁,所以保持正念,可以减少不真实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174]。
4.2研究模型
根据假设,构建研究模型,检验存在主义真实性以及特质性正念对幸福感的交互作用。如图4-1。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3研究启示与建议
国家森林公园为游客提供了融入自然、舒缓身心和释放压力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访问国家公园的游客都能体验到这些益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出于自主性动机而融入自然的游客才能体验到更真实的自我和更强的幸福感。其次,真实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相关建议:
(1)国家森林公园管理者要注意激发游客的自主性动机。园区管理者可以积极调研,充分发掘游客需求,联合各部门、环保企业、绿色品牌并结合本园区特色,举办独特、各式各样的项目或活动,给游客充分的选择空间并充分激发游客的内在需求。
(2)获取知识是国家森林游客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森林公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打造自己独特的环境知识与环保文化,例如园区内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此相关的动植物特性等,挖掘自身文化并借助官方媒体、大众媒体积极传播。森林公园也可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举办各类互动式、竞答式等特色讲座,传播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等等。森林公园可积极培养并定期培训讲解员,讲解内容充分体现游客兴趣,优化环境解说,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满足游客增长知识的需要。森林公园也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户外运动项目,例如攀岩、骑马等活动,满足游客寻求刺激的内在需要。
(3)真实性显著影响游客幸福感,公园的环境和体验设计应把握生态特色,使游客回归自然,找寻真正的自我。园区设计应区别于普通的城市绿色景观,在景观的打造上,更能体现大自然中宁静幽然的氛围感,既有广阔平坦的舒适绿地,又有丛林茂密繁盛的生长,给游客舒缓身心、释放压力的环境表达。园区要积极配合并鼓励游客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交流,例如举办公园内某一景观动植物的摄影大赛等等。通过游客与动物、植物等自然元素的深度互动,让游客能远离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表达,展现真实的自我,增进幸福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