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理论模型,旨在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制造业企业通过绿色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主要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得出管理启示。
1绪论
1.4研究创新点
“双碳”目标提出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环境规制多元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加速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发展进程。基于此,探究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三个变量之间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对于推动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多元化形式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机理。现有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且结论不一。大多数学者从环境规制整体出发,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亦有部分学者将环境规制划分成命令型和市场型两种类型做了进一步探究。然而,鲜有学者切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视角,研究该体系中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如何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企业(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四维一体”环境规制工具体系角度出发,研究四类环境规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比较其影响程度,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2)从创新对象视角揭示并比较不同形式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在目前关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聚焦于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尽管有少数学者进一步关注到了绿色技术创新,但普遍使用研发投入、专利申请量等单一指标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且忽视了管理创新在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更是缺乏从创新对象视角对绿色创新进行类型划分,分析并比较其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的相关研究。据此,本文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三个维度,探究绿色创新及各分维度在环境规制影响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了不同形式绿色创新在此过程的中介效应差异。
3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3.1环境规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热点问题,“两山论”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强调要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随着环保理念的日趋盛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共识,即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作为我国实体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各方重视,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等以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单一类型的环境规制无法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而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该体系内多种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作用下,共同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进程,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利用法律法规约束制造业企业排污行为,通过绩效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双重控制,迫使企业绩效得以改善和提高;为进一步激发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实施绿色转型的积极性,政府基于市场机制建立了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排污权交易、补贴等方式刺激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多重效益;当制造业企业认识到绿色创新能够带来更多收益时,环境标签、环境认证、环境审计、信息公开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便融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当中,企业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加强对自身排污行为的约束,能够向外界释放一种积极信号,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和资源汇集,有助于提高企业综合绩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5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文旨在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背景下,伴随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日渐盛行,我国制造业企业受多元化环境规制的影响愈发明显,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传统制造业行业内企业,具体详见表5-1中的企业所属行业。为保证问卷填写质量,本文主要选择熟悉企业发展情况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被调查对象。在调研方式方面,本文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调查问卷的发放渠道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台,在实地调研企业以及参加相关会议论坛的过程中现场发放问卷;二是利用本校MBA教育资源,面向符合条件的MBA学员发放问卷;三是借助问卷星、电子邮件、微信链接等网络工具向符合本文研究对象要求的企业发放电子问卷。本文正式问卷量表测量题项共50题,按照题项数量与问卷数量的比例需要大于1:5的标准,正式调查中样本企业的数量应在250家以上。最终,本文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共计发放620份正式调查问卷,回收547份(包括108份纸质问卷和439份电子问卷),剔除填写不完整、前后存在矛盾、随意作答等无效问卷后,得到496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0.7%,符合正式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标准。
5.2数据质量分析
5.2.1正态性检验
根据现有研究经验,回归分析要求样本数据呈现正态分布,因此本文对496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如表5-2所示。参考黄芳铭(2005)[202]提出的正态性检验标准,当偏度系数(K)和峰度系数(S)的绝对值分别小于3和10时,表明数据呈正态分布。由表5-2可知,正式问卷中各题项的偏度系数绝对值最大值为1.216<3,峰度系数绝对值最大值为1.430<10,均满足正态分布的判定标准,因此可以开展后续实证研究。
6结论与展望
6.2管理启示
伴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多种形式的环境规制相继涌现,成为“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并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进而助力实现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然而,国内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且各企业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尚有不少企业在多元环境规制情境下未能寻找到有效的绿色创新实施方案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因此,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理论模型,旨在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制造业企业通过绿色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主要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得出管理启示。
6.2.1企业层面
(1)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制造业企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的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需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将绿色创新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为企业制定明确、具体的绿色发展目标,包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并将这些绿色发展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和岗位的具体指标,确保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监督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反馈,确保企业各项绿色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定期对企业绿色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制度与措施,保证企业的绿色管理制度符合其所在地区的最新环保法规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
(2)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绿色产品与工艺覆盖度。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形式环境规制的约束和刺激下,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促进效果强于绿色管理创新。因此,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日渐增长的绿色消费市场需求、社会组织与公众的监督等多方环保压力,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绿色产品与工艺覆盖度成为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绩效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其一,培养并建立一支由专业人才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团队,负责研究和开发绿色产品与绿色工艺,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其二,增加绿色产品研发投入,将环保、节能、低碳、循环等标准纳入产品的研发设计当中,提高企业绿色产品比例,同时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品绿色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