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8999
  • 论文编号:el2021120222320726603
  • 日期:2021-12-0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企业管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0-2016 年省级数据,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法科学测度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运用区位熵测度三种产业集聚模式,并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表示技术创新能力,最后基于动态面板系统 GMM 方法和调节路径分析法,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三种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即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性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传导机制。此外,依据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探讨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不同产业集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机制。


1 绪论


1.3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1.3.1 创新点

(1)基于细分的产业集聚外部性视角,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机制现有文献把产业集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对产业集聚进行细分,探讨更具有实践意义的产业集聚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异质性结论,依据产业集聚的外部性理论,将产业集聚进行细分,研究高技术产业不同产业集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产业集聚理论的应用空间。

(2)对不同集聚模式和不同地域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探析,弥补现有研究不足

不同集聚模式和不同地域的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同。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各自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基于产业不同集聚模式和不同地域视角,将三者放在同一研究框架,探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传导作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集聚模式和不同地域视角的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为整合以往研究结论分歧,揭示三者间内在关系机理做出有益拓展,研究结论对产业集聚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产业集聚理论

(1)产业集聚外部性理论。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外部性主要用于探索区域间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而产业集聚外部性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知识溢出,该理论认为特定区域内产业集中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产业集聚内的经济体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从而提高产业的运作效率,而这种知识溢出效应逐渐形成累积效果,从而使得知识外溢效果加强,生产效率再次得到提高。在研究产业集聚外部性类型方面,外国学者主要倾向于三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模式: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竞争性集聚。

①专业化集聚。由 Marshall[3]、Arrow[65]和 Romer[5]提出的专业化集聚,它是研究 相 同 或 相 似 产 业 所 形 成 的 集 聚 , 并 且 由 Glaeser et al.[66]将 其 整 合 为Marshall-Arrow-Romer(MAR)外部性。该外部性集聚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相同或相似类型产业会产生专业性集聚,通过产业内部知识、技术的溢出提升集聚水平;专业性集聚可推动相同或相似产业的集聚,实现彼此合作达到规模经济;专业化集聚认为专业化效应可带来垄断效益,从而更好推动知识溢出。

②多样化集聚。1969 年,Jacobs[67]提出了 Jacobs 外部性集聚理论,又称多样化集聚。研究对象为不同类型产业间的集聚,该外部性集聚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不同类型产业间会产生 Jacobs 外部性,通过特定区域中产业的多样化集聚,充分发挥知识和技术交叉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会加强不同类型产业间的分工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共同发展;多样化集聚认为,该集聚效应所产生的竞争性环境,比专业化集聚所产生的垄断环境能带来更多的创新效应。

③竞争性集聚。Porter 在新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 Porter 外部性集聚理论,又称竞争性集聚。该外部性集聚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竞争性集聚着重突出了竞争的重要性,指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同类型产业集聚内的企业为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彼此间会进行知识信息交换,即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从而促进整体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Porter 外部性即竞争性外部性,该竞争性集聚与多样化集聚都认为,同垄断环境相比竞争性环境会产生更高效率[4]。


4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999 年 8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而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引进与科技研发是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 2000-2016 年 29 个省份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以及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因新疆、西藏、香港、澳门、台湾部分关键指标数据缺失,2018 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未出版,本研究未将其列入研究范围。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1-2017 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等。

4.1.2 变量定义与测度

(1)被解释变量

区域经济增长(grow):参照严圣艳等[25]的做法,采用 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来测度省级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来表示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本研究将省级的资本存量和年末就业人数作为资本投入指标和劳动投入指标,将各省的 GDP作为产出指标以此测度区域经济增长。其中资本存量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初始的资本存量,为了提高估计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对可能存在的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其进行平减处理。根据永续盘存法的公式 Kit=Kit-1(1-δit)+Iit 进行折算。其中 Iit 表示 t 年 i 省的固定资产总额,δit 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本研究借鉴单豪杰[97]的研究,选取 10.96%的折旧率水平,基于初始年份的资本存量推算获得不同省份的资本存量。各省的 GDP 均以 2000 年为基年,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此外,由于 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运算特性,最终结果缩减一年,故区域经济增长水平指标采用 2000-2017 年数据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具体结果见表 4.1。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表 4.4 是分析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选取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位数(0.6750)与均值(0.6760)基本持平,说明超过一半的省份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化集聚的中位数(0.3688)小于均值(0.4605),说明全国超过一半省份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程度达不到平均水平。多样化集聚的中位数(2.3103)小于均值(2.5033),说明全国超过一半省份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程度达不到平均水平。竞争性集聚的中位数(0.5382)小于均值(0.5579),说明全国超过一半省份高技术产业竞争性集聚程度达不到平均水平。而技术创新的中位数(5.7268)接近均值(5.7386),说明一半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全国技术创新均值相当。对比各个指标来看,专业化集聚和竞争性集聚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都小于多样化集聚。所有指标中,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标准误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说明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性比较大,但技术创新的波动性更大。此表还报告了样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所以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介于 0~1 之间,说明各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本研究通过计算各变量的 VIF 值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是否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最大的 VIF 为 3.73<10,进一步说明了本研究实证结果受多重共线性威胁较小。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3 研究展望

本研究基于集聚的外部性理论,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 U 型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了技术创新在上述关系的中介传导机制。本研究尽管拓展了产业集聚理论在经济增长层面的应用空间,但仍具有局限性。

第一,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分行业。本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集聚效用进行了探究,而未对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探讨不同细分行业不同产业集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作为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研究样本进一步细分区域。本研究将全国样本划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两个子样本,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未来还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东部、中西部等样本进一步研究其中机理。

第三,探索其他中介或调节作用机制。除了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中介机制的探索,有助于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外,对于二者的调节机制的研究也不容忽视。因此,后续除了要进一步挖掘和探索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中介机制外,对于二者之间的调节机制也需要进行深入探寻与研究。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