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探究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00
  • 论文字数:49808
  • 论文编号:el2021081920351122786
  • 日期:2021-08-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最终选取80家公益性国有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综合经济绩效评价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间的关系及企业管理水平在两者影响关系屮的调节作用,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经济绩效评价模型。单一的会计类指标对反映企业绩效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本研究采取企业11个能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获取综合经济绩效模型。并以2010年数据为例,进行具体因子分析过程阐述,其余年份重复分析过程。(2)对构建的综合经济绩效模型进行应用,并通过回归得出研究结果。公益性国有企业绩效分为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治理结构对其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不尽相同。首先,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来说,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均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董事会规模较大不利于提升经济绩效,较高的独董比例能够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较高水平的薪酬激励能够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较高的股权激励不利于提升经济绩效。其次,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社会绩效来说,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不利于提升社会绩效;董事会规模越大,企社会效益越差,而独立董事越多越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越有利于提升社会绩效。介绍了综合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该章是本文的重点,因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确定综合经济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选取,通过计算得出综合绩效各个维度权重,最终确定综合经济绩效函数。其次确定实证分析的各项变量,再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层管理者三个方面进行其对绩效影响的分析。

....
 

1绪论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出发,以公益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本研究所用的相关理论,构建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分析其治理结构和企业绩效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明确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明确进行本研究的意义。紧接着分别阐述与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间关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将文献进行分析评述。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研究内容、运用的研究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章。首先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企业绩效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重点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最优薪酬契约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后分析各理论在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间的影响关系中的指导作用,为后续实证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研究对象分析。包括第三章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现状分析。首先对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背景以及近几年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并了解公益性国有企业所处大环境。其次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机构现状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笫四部分,研究实证分析。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四章,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结合公益性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提出木文研究假设,选取合适的变量衡量指标构建实证研究模型。最后,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分析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影响关系及管理水平在两者中的调节作用第五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包括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根据第一章至第五章理论研究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总结本研究结论,从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优化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建议,力其提髙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作用,实现“双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企业绩效是企业在一段经营周期取得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总计。绩效是指在一定条件及期限内,组织或个人完成业绩和实现效率的组合,是组织为实现相关目标而产生的有效输出,而获取的生产经营效益,体现了企业使命和经营战略。对公益性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特殊的企业功能定位,不仅追求适当盈利,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单一的财务指标不足以反映其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况。因此,公益性国有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常所需这一特征使得其绩效既要反映出该类企业的“公益性”,同时也应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性”。当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利益分歧时,公益性国有企业首要关注社会效益,其次关注经济效益。本研究将公益性企业绩效界定为经济绩效指标与社会绩效指标两方面,以反映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特殊性。首先,选取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构建综合经济绩效模型,旨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得到最终企业经济绩效,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整体行为所产生的效应做出客观的评价。单一的财务绩效指标仅能片面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价值。其次,社会绩效能够反映公益性国有企业服务公众、为社会提供福祉的真实情况。社会绩效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参考肖海林和薛琼研究方法,根据企业对客户、供应商、员工、股东及社会履行的责任选定相关指标得到最终社会绩效指标。
企业管论文格式
2015-2019年董事会规模情况

 

2.2研究的理论基础
最优薪酬契约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最优的补偿激励合同机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代理成本,从而缓解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吸引、接纳优秀人才,并激励高管,以此减少代理成本问题。该理论基本思想是,代理人完成任务并通过考核时,委托人应当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以促进代理人的行为受益目标与委托人保持一致,并通过委托人的利益代表委员会进行评估和监督。由此,最优薪酬理论提出以下要求及假设:第一,最优薪酬契约理论主要是要求企业为优秀的高管人员制定合理薪酬水平,该薪酬水平应当满足高管人员的心理预期同时也得到企业股东的支持,这样有利于提高股东对高管的信任程度,提高股东与高管“责任共担,收益共享”的意识,从而有效降低高管人员产生自利性行为动机。激励高管人员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做出增加企业价值的行为,增加股东与高管利益的一致性,减少代理成本。第二,最优契约理论实际上隐含了一些假设。如管理层应为提高公司业绩而努力工作,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来衡量最终决策行为,不存在行为扭曲问题等。管理层应该努力提高公司的业绩,其最终的决策行为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来衡量。被激励的高管活跃于行业内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时,高管人员作为稀缺资源必然受到众多公司的追捧。在这种情况下,高管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和机会选择留任或者跳槽,因此企业若想留住人才,应当为其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最优薪酬理论对于高级管理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最优薪酬契约理论进一步明确高级管理层与企业董事会、股东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此外,该理论为建立企业多高级管理层良好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3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
3.1国有企业分类治理背景........15
3.2公益性国有企业基本情况........16
3.3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现状........20
4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有效影响的研究设计........25
4.1理论假设........25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9
4.3变量定义........29
5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33
5.1公益性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因子分析........33
5.2描述性统计........36
5.3回归结果分析........38

.....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1)公益性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均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绩效提升。大股东对企业拥有更多的控股权可以减少一定的代理成本,大股东利益得到更多保障,从而大股东更有精力及动力进行企业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其他股东建立联合机制对抑制第一大股东的隧道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2)公益性国有企业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经过多年国企混改,国有企业己经建立较为完善的董事会机制。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来说,较大规模董事会会影响董事会效率,一部分董事易产生懈怠情绪,失去董事会的灵活性,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更有助于发挥监督作用,降低企业成员间暗地“合作”的风险,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3)公益性国有企业较高的薪酬激励有利于提升经济绩效,而股权激励对缋效产生负向影响。第一,公益国有企业目前股权结构较为单一,高级管理层对企业持股数量较少。第二,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行为,对高管层来说股权所带来收益的周期较长,会花费高管层更多的时间成本,因此并不能有效的发挥激励作用。第三,高管层作为经济人追求更多的是自身经济财富最大化,较高水平的薪酬激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高管层的物质需求,较高水平的薪酬激励能够直接的提升高管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然而,薪酬激励只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较高的薪酬激励对公益性国有企业长期经济发展来说存在一定挑战。
企业管论文范文
旋转成分矩阵

 

6.2研究建议
本研究得出较高股权制衡度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就公益性以有企业社会绩效优于经济绩效的目标而言,多元化股权机制更有利于发展公益性国有企业社会效益。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提到符合一定条件的公益性国有企业也允许引入非国有资本,可以通过许可经营、政府购买等方式参与到公益性国有企业经营生产中。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行多元股权机制:第一种方式是积极与私有制经济结合,包括外资企业和民获企业。引入民营资本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来说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运营过程中的财政,较少甚至是不依赖政府补贴维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其次,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有利于国有资本灵活分配,更有效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实现公益性国有企业社会效益、发挥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第二种方式是纵向拓展企业业务。通过对80家公益性国有企业分析得出,大多数企业的交易关联方均是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上市的公益性国有企业应利用证券市场平台,积极扩展企业纵向发展,借鉴不同行业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企业发展能力。以此种方式实行的多元化股权机制会使得企业经营的灵活性更高,与不同行业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也更易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又能保护小股东利益不被侵害,更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此外,公益性国有企业关系到民生问题,多处于垄断行业,因此政府应坚持本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管控行业垄断性,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增加其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发展。

.......

 

结论

 

国企改革仍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其组织结构错综复杂易导致很多的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企业治理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绩效。大量国外资本的进入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建立良好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是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直接有效的战略手段。首先,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企业治理与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背景下,对公益性国有企业进行概念界定。保障民生、实现社会效益是公益性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为维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实现经济收益。因此,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企业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公益性国有企业管理水平负向调节股权制衡、薪酬激励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在股权激励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管理水平在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对社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在董事会规模、高管激励对社会绩效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3)提出了提升公益性国有企业绩效的建议。通过对公益性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五个方面建议:第一是创新多元化股权机制;第二是完善董事会内部管理机制;第三是注重提升高级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水平;第四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第五是加强科学规范的考核意识。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