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结构、关系与企业技术生态位管理--基于合作与知识双网络的视角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13012013219725
  • 日期:2020-01-1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自 Freeman 首次提出“创新网络”的概念[1]至今,学界对其研究热度不减,网络化俨然已成为研究创新的重要视角与方法。传统的创新网络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形成、演化、影响因素研究,网络结构、关系特性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网络中知识要素创造、转移、共享研究[2]等。在网络结构/关系特性等特征表征方面,国内外学者常采用结构洞、中心度、关系强度、网络规模、网络密度、聚簇系数等指标。
相较于早期单一依托于企业间社会合作联系的创新网络,在后来的研究中,不同学者依据研究对象的特质以及研究目的的差异性构建起不同的网络来研究创新,譬如以企业家为节点构建的企业家社会网络、以情报元素为节点构建的情报网络等。这些研究虽然构建起的网络有所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结关系都是基于人/组织的社会联系角度,也就是说知识网络、情报网络的基础仍是社会网络,如李丹认为知识网络的构建要素应包含核心组织、从属组织等[3]。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术观点——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不同构,社会网络的连接节点为人、组织,而知识网络的节点为知识元(knowledge elements)。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Wang Chunlei,Simon Rodan,Fruin Mark 针对知识网络、合作网络结构要素对探索式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关系的研究[4],Guan Jiancheng,Liu Na 针对知识网络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关系对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绩效影响关系的研究[5]等。
作为市场与组织的中间层次,生态系统视角成为创新理论研究范式的新方向。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强调产业和资源对于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6]。而作为生态位理论及技术理论的分支,技术生态位逐渐受到重视。技术生态位之所以引起学者们关注,在于它对技术变革和技术的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国内的相关研究领域,孙冰等人[7]首次将技术生态位与创新网络结合起来,并提出了利用“态势理论”对技术生态位进行度量的方法。随后曹兴、李文[8]在孙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实证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的了创新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势”的关系,这也为本研究定义技术生态位及其测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创新网络相关理论。
研究立足于合作、知识双网络,并在双网络不同构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从结构与关系两个维度描述网络特征,相较单单从结构维度描述网络特性更为全面;另一方面探讨两种网络内部、两种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2. 有助于进一步扩展企业创新研究视角。
一方面,本研究引入双网络来研究企业创新问题,相较单网络创新更为深入;另一方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衡量不局限于创新绩效,而是借用创新生态理论,从当前创新能力与未来创新潜力(技术生态位“态”、“势”)两方面进行刻画,以更为直观的角度评价当前创新策略(合作策略、知识策略)的有效性。
1.2.2 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因此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 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双网络化影响要素识别
将合作创新过程分解为基于合作网络的合作广度(合作网络规模)与合作深度(合作距离)实施过程,以及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丰富度(知识网络规模)与知识组合(知识距离)实施过程。双网络、双维度使得本文对合作创新的表述更为具体全面。
2. 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竞争优势产生机理
基于技术生态位的“态”和“势”,将核心问题转化为探讨双网络的直接作用机理、双网络内部的交互机理、双网络间的交互机理,得到的结论用以为企业合作创新提供组合型合作、知识策略。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双网络的定义与构建
2.1.1 合作网络的定义
创新是一种共同的社会性的活动[5]。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学方面的学者将创新的来源与社会网络联系起来。在社会网络当中,依据主体要素的联结关系(情感、人际、合作等)可划分出多个种类,不同学者依据研究对象的特质以及研究目的的差异性构建起不同的网络来研究创新,例如:陈扬等人[11]、吴俊杰等人[12]基于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构建了企业家社会网络,黄晓斌等人[13]、彭靖里等人[14]以情报元素作为节点构建了情报网络,曲阳等人[15]、龙静[16]构建创业团队内外以及创业企业间的社会网络,并称之为创业网络等等,
合作网络就是建立在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
合作网络反映了创新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创新主体包括个人、团队、组织甚至于国家[17, 18]。不同的创新主体可以获取不同的资源、知识、思想和信息,这些均有利于创新的产生,因而创新主体逐步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合作关系[19]。在创新合作网络中,节点代表着一个创新主体(研究者、研究团体、研究机构),连线(或者称之为“结”)代表两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20]。
2.1.2 知识网络的定义
依据Schumpeter等人[21]的观点,创新来源于知识元素的不断地组合与再组合。通常来说,一个创新主体至少存在两个网络的创新问题:社会网络的创新与知识网络的创新。之前的很多学者认为二者是同构的,他们将创新主体间的关联结构与元素之间的关联结构等同起来。Yayavaram等人[21]则认为知识要素的交互模式体现在个人或研究单位之间专长的耦合模式。而近年来,很多学者主张知识网络是不同于社会网络的,二者不同构且从结构上呈现解耦特征,知识网络由核心的科学或者技术性知识为节点要素联结起来,这些要素在关键的调查研究或实验过程中结合并重组,进而催生创新[4]。
........................
2.2 双网络研究现状
2.2.1 双网络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研究
尽管从前人的研究情况来看,合作网络、知识网络的概念提出很早,但相较于单模网络的研究,真正兼顾双网络的相关研究从近几年才开始兴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14年Wang Chunlei等人[4]发表于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的学术成果。他们用较为直观的方式阐述了合作网络、知识网络的概念,并提出了借助专利数据构建双网络的方式,为双网络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研究目的来看,综合现有的文献,少数学者研究双网络的自身演化问题,如Zhang Yarui等人[18]  构建了纳米光电子领域创新组织的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分析了两种网络节点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情况。但更多与双网络高度切题的研究集中在双网络要素对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部分学者探究双网络结构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例如张晓黎、覃正[23]构建了88家通信及技术设备制造类企业的知识网络和合作关系网络,测度了知识网络的知识结构洞和技术结构差异度,合作关系网络的关系结构洞和竞争行动方式的差异度,以此来研究双网络结构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王彦博、任慧[30]构建了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互相嵌入的创新网络模型,分析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特征及创新绩效的关系。此外,有些学者偏好进一步细化创新能力的表征方式,即将创新绩效划分为探索式创新绩效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利用式创新主要是指借助已有知识储备、知识组合开展的创新活动,侧重对旧知识的进一步深层挖掘;而探索式创新则侧重于新知识的创造或旧知识元素的重新组合,相对利用式创新来说实施难度更大。选取这种表征方式的研究较前者更多,如前面提到的Wang Chunlei等人[4],他们考察了合作、知识网路结构洞与中心度对研究人员探索性创新绩效的影响;Guan Jiancheng等人[5]借助专利数据构建了新型纳米能源领域创新组织间的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研究这两种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该领域双元创新的影响(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
.............................
第三章  解耦条件下双网络对技术生态位的影响研究 ................................. 20
3.1  研究假设 ......................................... 20
3.1.1  合作网络规模与技术生态位 .................................... 20
3.1.2  合作距离与技术生态位 .................................... 20#p#分页标题#e#
第四章  基于要素潜在关联的双网络间交互效应研究 ................................. 29
4.1  研究假设 ............................................ 29
4.1.1  合作网络内部的交互作用 ................................... 29
4.1.2  知识网络内部的交互作用 ................................... 29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8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48
5.1.1  合作创新过程的关键问题 ......................................... 48
5.1.2  合作创新过程的组合策略 ........................................ 49

第四章  基于要素潜在关联的双网络间交互效应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合作网络内部的交互作用
由第三章的研究可知,合作网络规模对企业技术生态位的“态”和“势”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合作距离对企业技术生态位“态”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
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合作伙伴的企业更易于获得较多的优质合作机会[62],企业选取重点合作伙伴的自主空间提升,这种情况下,合作紧密程度产生的效果得到放大,合作网络规模对合作距离与技术生态位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当合作网络规模过大时,企业的选择成本上升,相较之下对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维护趋于格式化,调节关系由正向变为负向。
对于合作距离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虽然重复的合作行为(逐步缩小的合作距离)不能在较大程度上扩大网络的规模,但是这种重复合作率却能够增强合作双方的合作互信,增进知识互通,从而正向调节合作网络规模与技术生态位之间的关系[62];但是建立过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本高昂,因而当合作距离低于合理范围时,企业因维护外部关联而消耗过多精力,拓展合作广度的效果反而被减弱。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