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文学论文怎么写[值得借鉴]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850
  • 论文编号:el2022012819250528547
  • 日期:2022-01-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文学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文学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一:“穆木天现象”及穆木天诗学观研究 ——兼论文学生态与文学功能的复杂关系

文学功能、文学生态和文体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两者的关系尤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其归结为生态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文体。尤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作家的生存境遇和文体的现实环境为重要内容的文学生态不仅决定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潮,而且影响文学功能和文体形态。二十世纪的中国动荡不安,革命与战争此起彼伏,导致新诗成为具有高度时代性和严肃性的文体。穆木天的诗学观由“文人审美诗歌”向“大众宣传诗歌”的转变最为明显。从小我文学到大我文学,从高雅文学到通俗文学,从精英文艺到大众文艺,从注重审美功能到提倡宣传功能,在文学的“社会性”增加同时也弱化了文学的“审美性”。“穆木天现象”是由社会(时代和环境)、人(作者和读者)和文体(新文学与新诗)决定的,因此一个“纯诗”诗人的“消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调和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自我追寻与他者影响、文学主体与文学工具等方面,穆木天做了积极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今天反思“穆木天现象”,对时下流行“个人化写作”的中国新诗坛,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穆木天诗学观概述

   第一节 穆木天前期诗学观概述

   第二节 穆木天后期诗学观概述

第二章 穆木天诗学观转变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穆木天诗学观的四大转变

   第二节 穆木天诗学观转变的四大原因

第三章 穆木天诗集及作品分析

   第一节 《旅心》——托情于幽微远渺

   第二节 《流亡者之歌》——纵情于慷慨激越

   第三节 《新的旅途》——寄情于沉郁浑厚

第四章 穆木天诗学观的流变及“穆木天现象”反思

   第一节 焦虑的影响

   第二节 “穆木天现象”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诗学丛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孙玉石, 2010

[2]清代文学论稿[M]. 凤凰出版社 , 蒋寅, 2009

[3]文学史上的失踪者[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方竞, 2007

[4]新诗诗体生成史论[M]. 九州出版社 , 王珂, 2007

[5]近代文学批评史[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雷纳·韦勒克(ReneWellek)著, 2006

[6]诗与真[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梁宗岱, 2006

[7]鲁迅·革命·历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丸山升著, 2005

[8]文学理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美)勒内·韦勒克(ReneWellek),(美)奥斯汀·沃伦(AustinWarren)著, 2005

[9]镜与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M.H.艾布拉姆斯(M.H.Abram)著, 2004

[10]中国知识分子精神[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陈克艰编, 2004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模板范例二:中小学文学教育问题初探——兼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本文是把文学教育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必要分支而对其进行的尝试性研究,从文艺学、语言学等理论出发,回溯了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文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文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从课程论的角度对当代的文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决定了它进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学进入学校教育的方式是文学教育,其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和解决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重新认识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文学之间有重要而复杂的关系,它们不仅是物质材料和艺术的关系,更是“文化背景”和“文化领域”的关系。因此在基础教育中,语言经验和文学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也有所不同。根据国内文学教育的经验教训并参考国外文学教育的成果,提出要落实文学教育,强调文学教育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必须把它和语言教育分开独立教授。最后,从课程论的角度对文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和教材形式等课程设计具体问题作了粗略的勾勒。

引言

一、 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一) 、 文学的基本属性

       1 、 形象的非直观性

       2 、 体验的非直接性

   (二) 、 文学的基本功能

       1 、 审美愉悦

       2 、 自我认识

   (三) 、 文学的教育功能

       1 、 文学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

       2 、 关于文学教育必要性的争论与思考

二、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一) 、 “限定”与“超越”:文学的语言性与超语言性

       1 、 文学的语言性

       2 、 文学的超语言性

   (二) 、 “传达”与“创造”:其他领域的语言和文学语言

   (三) 、 “背景”与“领域”:语言的背景功能与文学作为文化领域

   (四) 、 “分立”与“组合”: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1 、 国内文学教育史及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2 、 国内文学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3 、 课程的分立和组合

三、 中小学文学课程论

   (一) 、 国外文学教育概况综述

       1 、 英国的文学教育

       2 、 法国的文学教育

       3 、 德国的文学教育

       4 、 俄罗斯的文学教育

       5 、 美国的文学教育

       6 、 日本的文学教育

   (二) 、 国外文学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三) 、 文学课程的基本要素与价值取向

       1 、 课程的基本要素

       2 、 课程价值取向

       3 、 课程内容初步设想

   (四) 、 文学教材

       1 、 教科书

       2 、 课外读本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理想国[M].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古希腊]柏拉图原著, 2005

[2]文学理论[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王一川著, 2003

[3]语言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嘉映著, 2003

[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王荣生著, 2003

[5]语文教育门外谈[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钱理群著, 2003

[6]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尚文主编, 2002

[7]文学是什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傅道彬,于〓著, 2002

[8]新语文[M]. 作家出版社 , 王泽钊,闵妤主编, 2002

[9]启蒙论[M]. 上海三联书店 , 张光芒著, 2002

[10]语文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 2002

文学论文范文参考

文学论文范文模板三:论文学研究会建构的儿童文学

五四时期,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等各界进步人士积极介入儿童文学领域,促使儿童文学作为新的文学样式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文学研究会对现代儿童文学形成、发展作出的贡献最为卓绝。共同的社团身份使这些新文化倡导者、新文学作家在对儿童文学的译介、编辑、创作、评论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文学向度。本论文分五部分论述文学研究会建构的儿童文学。绪论部分主要对当下学者研究文学研究会和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现状作一梳理,旨在说明本论文的写作缘起、行文目的以及行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文学研究会关注儿童文学的历史语境。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受民族危亡与思想启蒙之影响,个体的“人”被发现,继而发现了儿童与儿童文学,对儿童与儿童文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最初的政治认同到个体本位认同的过程,儿童文学渐次走向自觉。第二章论述文学研究会的两种儿童文学观。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即强调儿童性,供给儿童阅读的作品多为“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即强调文学性与趣味性。以郑振铎、茅盾、叶圣陶等为代表的“人生之子”的儿童文学观,主张文学应具备使儿童认识人生,引导未来一代到生活之路上去的现实作用,即较为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性、社会性。第三章具体分析两种不同儿童文学观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文本、编辑文本、创作文本之特征。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使文学研究会建构的儿童文学担负起了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旨在引起儿童对现实的注意,唤起儿童斗争的勇气,从小在儿童心目中埋下英雄的种子,为改造人生、改造社会而服务。结语部分主要对文学研究会建构的儿童文学进行评价。成就在于,文学研究会的“有意为之”使儿童文学迅速发展壮大,功不可没。不足在于,因承载人生苦难过重,而使儿童文学过早成人化、过度教育化,儿童文学的功利性、工具性更加凸显和尖锐,导致儿童性与趣味性缺失,使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品行之不远。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学研究会关注儿童文学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人的发现

   第二节 儿童的发现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自觉

第二章 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观”

   第一节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第二节 “人生之子”的儿童文学观

第三章 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文本之分析

   第一节 “两种儿童文学观”变奏下的翻译文本

   第二节 编辑文本对儿童国民性的塑造

   第三节 创作文本:几多经典?几多平庸?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1]论“五四”时期周作人的国家观[J]. 哈迎飞.  鲁迅研究月刊. 2007(03)

[2]儿歌研究的多元走向——我国20世纪前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综述[J]. 李利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02)

[3]“儿童文学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J]. 王林.  课程.教材.教法. 2006(12)

[4]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现代际遇[J]. 应玲素.  北方论丛. 2006(06)

[5]《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总目录[J].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6)

[6]走向民间:从“活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激进文人的文学革命策略[J]. 岳凯华.  中国文学研究. 2006(02)

[7]文学研究会与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J]. 王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8]从《儿童杂事诗》看周作人与儿童诗歌的关系[J]. 陈秋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04)

[9]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儿童本位的局限[J]. 王育洪.  沧桑. 2005(05)

[10]郑振铎与安徒生[J]. 李红叶.  邵阳学院学报. 2005(05)

以上是文学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