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研究生优秀论文范文5例「计算机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9
  • 论文字数:33507
  • 论文编号:el2021082517300523662
  • 日期:2021-08-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计算机论文范文在哪里找?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俨然成为了人类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原动力。一直以来,知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持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不仅是各学科努力追逐的目标,也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术资源为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已成为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在主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知识自身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即知识流动。知识流动的产生是由于知识主体存量差异和主观知识需求引起的,其过程与信息的传播过程极为相似,两个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主体——传者和受者组成,由中介媒介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但由于知识不能独立于主体存在,其产生和流动必须依附主体活动,所以知识流动在长时间里几乎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1]。学术知识对于学科的发展尤为重要,学术知识既可以垂直流动也可以横向流动。在一次次科学实践过程中,学术知识在时间的长河里完成了知识的垂直流动;而不同区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将知识整理存储记录下来,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促成了知识的横向流动[2]。在这个过程中,文献之间的引用可被视作知识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论文范文一:1.75万吨净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本人在仅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及论文研究阶段,对该1.75万吨净水厂监控系统的研发与设计基于实际解决城乡用水不足问题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净水厂各工艺的详细了解,本文对净水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设计,其中包括对控制器及扩展模块、设备、仪器仪表,通信组网和通信协议的硬件设计以及各PLC控制站程序、组态的软件设计。本人作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该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来计量泵输出药液流量,在保证消毒质量的同时,很好的节约了能源。(2)过滤是整个净水工艺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而该环节要求滤池中液位保持恒定。因此,本文在保证控制液位恒定的前提下,设计了能够减少阀门开闭频率,从而延长其寿命的液位控制程序。(3)本文为解决反冲洗蓄水池液位报警程序频繁报警的问题,设计了越限报警程序。(4)监控系统釆用了WinCC组态软件对各个工艺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且能够以组态画面的方式显示出来,是操作人员对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同时还具有故障报警、历史记录、报表打印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净水工艺以及控制系统也在不断的进步,国内很对水厂己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用户饮用水的安全。但是不论在工艺上还是在自动控制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进一步的研究:(1)相比于自动加氯在原水的水质发生改变时,水中的氨氮含量也会随之改变,水中的氨氮会消耗一部分氯,导致自动检测加氯量存在较大误差。人工加氯采用定期根据原水水质进行试验以确定加氯量,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但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物力,生产效率低,且放眼长期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实现自动根据原水水质变化精确测的加氯量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反冲洗流程中如何实现四个滤池根据滤池停工和工作时间确定反冲洗时的启停顺序,比如某滤池停工时间较长,则其余三个滤池中某一个进行反冲洗而不能工作时,应优先启用该滤池,延长其工作时间,均衡四个滤池的工作强度,以延长滤池寿命。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水厂监控系统研究发展概况
    1.3监控系统方案提出
    1.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净水处理指标分析
    2.2净水处理工艺分析
        2.2.1混凝
        2.2.2沉淀
        2.2.3过滤
        2.2.4消毒
    2.3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实现功能
    2.4监控系统总体方案
        2.4.1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
        2.4.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ControlSystem)
        2.4.3工业PC和PLC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2.4.4本文监控系统总体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3.1.1主要设备选型
        3.1.2主要仪表的选取
        3.1.3中央控制室的设计
    3.2加氯加药间控制站的硬件设计
        3.2.1加氯加药间I/O点分配
        3.2.2控制模块选型
        3.2.3控制站模块组态
        3.2.4计量泵控制电路分析
    3.3反冲洗车间控制站的硬件设计
        3.3.1滤池反冲洗间I/O点分配
        3.3.2控制模块选型
        3.3.3反冲洗风机控制电路分析
    3.4过滤车间控制站的硬件设计
        3.4.1滤池过滤间I/O点分配
        3.4.2控制模块选型
        3.4.3电动调节阀控制电路分析
    3.5通讯网络的设计
        3.5.1通讯组网
        3.5.2通讯协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4.1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4.2加氯加药控制程序
    4.3絮凝沉淀控制程序
    4.4过滤及反冲洗联合控制程序
    4.5液位控制程序与液位报警程序设计
    4.6净水厂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4.6.1组态软件
        4.6.2WinCC7.0组态软件
        4.6.3净水厂的组态界面开发
    本章小结
第五章监控系统现场调试
    5.1PLC现场控制站的调试
    5.2通信的调试
    5.3环网通讯系统实时性分析
        5.3.1信息流
        5.3.2现场数据上行信息时间计算
    5.4监控系统抗干扰分析
        5.4.1电源抗干扰问题分析与对策
        5.4.2模拟量输入通道抗干扰问题与对策
    5.5运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6.2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范文二:基于LDA模型的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分析

 

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基础之上,利用LDA模型进行文献主题提取,以主题为切入视角,从主题层面探讨了学科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热点,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相关策略。本文共分为6章,第3章和第4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第3章属于LDA模型建模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数据收集处理,LDA模型参数设置以及主题强度度量。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被计算机科学引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献数4228篇,略多于计算机科学的施引文献2938篇,说明存在图书情报学多篇文献同时被同一篇计算机科学引用的情况,并且被计算机科学引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献研究主题数量20个,计算机科学的施引文献主题数量15个,正因为图书情报学交叉学科性质,使得被计算机科学易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献研究主题数略多于计算机科学的施引文献主题数。在文献数量对比分析中,图书情报学文献若要实现被计算机科学文献的大量引用仍需要自身不断努力,注重学科研究方向的转变。第4章是基于LDA模型的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分析,包括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转移主题分布与热点主题分析以及计算机科学知识转化后主题分布与热点主题分析,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研究层面: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从研究内容层面分析:被计算机科学引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研究、技术方法类研究、用户类研究、社会关注热点类研究、学术文献类研究这五个方向;计算机科学的施引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户类研究、社会热点话题类研究、管理类研究、技术方法类研究这四个方向。从研究热点层面分析:被计算机科学引用的图书情报学文献的热点主题包括科学引文分析、信息检索、用户模型研究、企业组织管理研究、电子医疗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施引文献的热点主题为用户意愿感知研究、机器学习、电子医疗研究、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学科间知识流动研究现状
        1.2.2国外学科间知识流动研究现状
        1.2.3研究现状综述
    1.3研究思路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6研究创新点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2.1LDA模型简介
        2.1.1LDA模型原理
        2.1.2LDA模型参数估计
        2.1.3最优主题数目确定
        2.1.4主题强度度量
    2.2知识流动的概念与过程分析
        2.2.1知识流动的基本概念
        2.2.2知识流动的过程分析
    2.3学科间知识流动分析
第3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3.2LDA模型参数设置
    3.3主题强度计算
第4章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分析
    4.1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转移主题分析
        4.1.1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转移的主题分布
        4.1.2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转移的热点主题
    4.2计算机科学知识转化后的主题分析
        4.2.1计算机科学知识转化后的主题分布
        4.2.2计算机科学知识转化后的热点主题
    4.3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过程整体分析
        4.3.1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主题分布分析
        4.3.2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热点主题分析
第5章图书情报学向计算机科学知识流动的提升策略
    5.1高校学院与图书馆科研机构应对策略
    5.2学术科研人员应对策略
    5.3期刊杂志社与期刊数据库应对策略
第6章结语
    6.1研究内容与结论
    6.2研究局限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范文三:旭隆能源大厦新风空调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办公大厦的管理正朝着智能大厦的方向前进,新风空调监控系统作为智能楼宇的一部分,能否节省能耗、调节温度和空气质量,以及稳定可靠的运行对智能大厦的完备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办公大楼的新风空调监控系统还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控制的精准性、无法调节空气质量和监视不完备方面,本文根据西安旭隆能源大厦的工程要求和实际的气候状况,设计了基于S7-300PLC的新风空调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对大厦室内温度的调节和二氧化碳的恒值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通过前期搜集国内外新风空调监控系统资料以及调研,确定了新风空调制冷供暖水系统和风系统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确定了监控对象和监控点数,设计了监控系统总体方案。(2)根据总体方案和工程的实际预算,选取了PLC的型号以及相关的功能模块,以及工控机、各类传感器、冷水机组等设备的型号,以满足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的硬件要求。(3)为实现室内温度调节和节能降耗双重要求,对于空调制冷供暖水系统中冷却水泵控制,采用了MM440变频器控制,且利用PROFIBUS-DP总线通讯给定变频器频率,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实现水泵的稳定和节能运行,保证空调水系统能够为室内提供适宜的温度。(4)为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选用二氧化碳浓度为检测对象,选择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实现对新风系统的控制,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并且利用MATLAB完成了新风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对比了常规PID和模糊PID的控制曲线,发现自适应模糊PID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5)根据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硬件设计和控制策略研究,完成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硬件组态、PLC程序编写、上位机监控画面设计和现场触摸屏设计,可满足新风空调监控系统的各项要求,减少人工干预,方便相关技术人员操作管理。
研究生论文范文
LDA模型概率公式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新风空调监控系统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课题研究意义
    1.4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新风空调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工程背景
    2.2系统简介
        2.2.1工艺概况
        2.2.2监控对象与点数统计
    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设计原则与依据
        2.3.2总体方案
        2.3.3系统架构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新风空调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1监控系统硬件构成
    3.2监控系统硬件选型
        3.2.1上位机硬件选型
        3.2.2下位机硬件选型
    3.3传感器选型
    3.4新风空调设备选型
        3.4.1冷水机组选型
        3.4.2新风机组选型
        3.4.3水泵选型
    3.5变频器选型
    3.6控制系统硬件连接
    3.7现场控制柜设计
    3.8本章小结
第四章新风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新风空调系统控制原理
    4.2空调制冷供暖水系统的控制策略
        4.2.1空调冷水系统设备联锁启停
        4.2.2冷却水泵的连接方式
        4.2.3PLC对冷却水泵的变频控制
    4.3新风系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
        4.3.1PID控制基本理论
        4.3.2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4.3.3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3.4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4.3.5组态王与MATLAB通信实现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新风空调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监控系统的功能
    5.2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5.2.1组态王通讯设置
        5.2.2组态王变量设置
        5.2.3登录界面设计
        5.2.4空调制冷供暖水系统主画面设计
        5.2.5新风系统画面设计
    5.3下位机PLC程序设计
        5.3.1STEP7硬件组态与通信
        5.3.2PLC主程序设计
        5.3.3PLC子程序设计
    5.4触摸屏应用设计
    5.5监控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5.5.1冷却水泵的节能效果分析
        5.5.2新风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范文四:肝脏超声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识别研究

 

本文主要进行了肝病识别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肝脏样本感兴趣区域(ROI)的选取及其预处理工作,对肝脏样本提取了大小为56×56像素的ROI,并使用灰度归一化的方法进行了预处理,增强对比度,提高了肝病分类识别的精度。其次,本文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特征提取算法,将局部二值模式、局部相位模式和灰度共生矩阵三种特征进行并联合并,充分兼顾了三种特征的优点,对脏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描述。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融合特征的区分性,本文引入字典学习算法对融合特征进行了稀疏表达。最后,在常规的ELM分类器基础上引入了PSO算法,通过PSO算法对ELM分类器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节点阈值进行了优化,构建了PSO—ELM分类器,并将最终获得的特征进行标签后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实现肝病的分类识别工作。通过对多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更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目前,肝脏CAD系统的构建仅仅结合于肝脏超声图像,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进而与生物医学信号及脾和肾的表征结合来实现肝脏CAD的构建,与这方面的信息进行结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肝脏CAD系统的识别准确性。另外,在肝脏CAD系统的性能评价方面,还并未建立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库,对肝脏CAD系统的性能无法作出客观的评价,而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家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进而促进肝脏CAD系统的进步与发展。
计算机论文范文
文献引证过程与知识转移过程对比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肝脏超声图像分类的研究动态
        1.2.2超限学习机的研究动态
    1.3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1.3.1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概述
        1.3.2肝脏CAD流程
        1.3.3各模块内容说明
    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ROI提取及评价方法
    2.1B型超声成像原理
    2.2肝脏超声图像的特征
    2.3ROI提取及图像预处理
    2.4评价方法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特征提取
    3.1LBP特征
    3.2GLCM特征
    3.3Gabor变换
    3.4LPQ特征
    3.5主成分分析
    3.6字典学习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分类器设计
    4.1ELM
    4.2PS0算法
    4.3PSO-ELM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肝病识别
    5.1特征融合与实验
    5.2参数的设置
    5.3肝病的多分类识别
        5.3.1不同特征和分类器间的优越性对比
    5.4肝病的两分类识别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范文五: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环境下考生能力水平和大五人格对试题作答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从传统考试的不足及考试公平有效引起人们的思考、考生的作答行为及个体心理差异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能更有效测量考生的能力水平三方面背景,综合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和数学模型法等研究方法,在项目反应理论和网页开发技术指导下,构建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环境,对测验样本进行了研究,以探测考生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特质对考试作答行为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即对项目反应理论及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相关技术、大五人格理论及其发展脉络、以及两大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原理和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维度框架。(2)根据项目反应理论构建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环境并组织实施测验,收集考生的作答信息,包括能力估值、作答结果和作答时间;采用信、效度较好的现有大五人格量表,对测验对象施测,获取考生的大五人格特质信息。(3)对测验收集的考生作答信息和人格特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尝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就考生的能力水平和大五人格对试题作答行为的影响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本研究测验结果显示:考生的能力水平对作答行为有显著影响;考生的大五人格对作答行为有显著影响;考生的能力水平和大五人格对试题作答行为有交互影响。本研究结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意义:(1)本研究拓展了大五人格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五人格理论。(2)本研究在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环境下实施的测验,能更有效测量考生的能力水平,能更真实展现考生的大五人格特质,并利用作答时间判别考生的作答行为,进而探讨了能力水平和大五人格对作答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考试作答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切入和思路。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传统考试的不足及考试公平有效引起人们的思考
        1.1.2考生的作答行为及个体心理差异引起人们的关注
        1.1.3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能更有效测量考生的能力水平
    1.2文献综述
        1.2.1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究
        1.2.2考试作答行为的研究
        1.2.3考试作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相关研究的述评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思路
        1.4.3研究方法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2.1.2能力水平
        2.1.3大五人格
        2.1.4试题作答行为
    2.2理论基础
        2.2.1项目反应理论
        2.2.2大五人格理论
第三章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试题作答行为的判别
    3.1以作答时间划分试题作答行为
    3.2试题作答行为的判别方法
    3.3基于作答时间分布和正确率的判别法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设计与实施
    4.1测验设计
        4.1.1测验对象
        4.1.2测验试题的编制
        4.1.3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环境构建
        4.1.4大五人格测量量表的选择
        4.1.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确定
    4.2测验实施
        4.2.1考生能力水平的测量
        4.2.2考生大五人格的测量
        4.2.3考生试题作答行为信息的采集
第五章测验结果分析
    5.1数据预处理
        5.1.1数据转化和变量选择
        5.1.2多重共线性检验
    5.2测验数据分析结果
    5.3结果讨论和研究结论
        5.3.1结果讨论
        5.3.2研究结论
    5.4对策和建议
        5.4.1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系统开发的建议
        5.4.2教师指导不同类型学生的建议
        5.4.3教师应用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数据的建议
第六章总结
    6.1研究成果
    6.2研究创新
    6.3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