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硕士论文范文大全5例「实践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9
  • 论文字数:44209
  • 论文编号:el2021082409422923332
  • 日期:2021-08-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实践论文范文在哪里找?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己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最大的不同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新起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社会工作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机遇,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宗旨理念和价值目标契合“三农”发展的现实需求,可助推乡村振兴,成为重要的建构力量。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实践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实践论文范文一:基于移动设备的智能化手语学习系统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研究的是基于移动端的智能手语学习APP的设计与开发,它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学习软件,主要服务于听力残疾人员及与听力残疾人员有交流需求的相关从业人员。如:教师、医生、银行工作人员等。虽然该软件服务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具体落实与体现。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深入推进与落实、社会对残疾人员越来越关注,需要使用该手语学习APP的人员将越来越多,本智能手语学习APP的重要作用将越发凸显。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规律入手,不仅注重教与学(真人视频教学、图文并茂),而且注重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通过模拟考试模块及时测试学习效果并自动记录错题形成错题本,便于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测试与反馈是目前很多手语学习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弥补了当前市场上手语学习软件的不足。从未来发展和需求来看,该APP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从趣味性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从服务范围来看还可以增加常见句子的翻译功能;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该APP还可以增加互动应用的功能。
实践论文范文
南村村委会空间构造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与思路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主要技术
    2.1IOS开发技术
        2.1.1IOS平台概述
        2.1.2IOS体系架构
    2.2结构化查询检索技术
    2.3视频编辑技术
        2.3.1视频编码
        2.3.2视频流处理
    2.4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案
        2.4.1数据库存储方式
    2.5MVC开发模式简介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1需求分析
    3.2功能模块设计
        3.2.1手语学习功能
        3.2.2模拟考试功能
        3.2.3个性化学习功能
        3.2.4系统登录和注销功能
    3.3系统架构设计
        3.3.1后台业务层设计
        3.3.2通信接口设计
    3.4数据库设计
        3.4.1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3.4.2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系统的实现
    4.1登录与注销功能实现
        4.1.1登录功能实现
        4.1.2注销功能实现
    4.2手语学习功能实现
        4.2.1按目录分类学习
        4.2.2按检索结果学习
    4.3模拟考试功能实现
        4.3.1组卷功能实现
        4.3.2模拟考试功能实现
        4.3.3考试结果统计功能实现
    4.4个性化学习功能实现
        4.4.1词汇收藏功能
        4.4.2错题本功能
        4.4.3播放次数设置功能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系统测试与分析
    5.1IOS客户端测试
        5.1.1用户登录与注销
        5.1.2主页面测试
        5.1.3目录学习功能测试
        5.1.4查询学习功能测试
        5.1.5模拟考试功能测试
        5.1.6个性化学习功能测试
    5.2后台测试数据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实践论文范文二: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

 

面向临终者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个案、小组以及社区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减轻他们在心理情绪方面的压力和焦虑,増加生命生活的意义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主要扮演着服务提供者、资源提供者、支持者以及政策倡导者这几个角色。社会工作者要针对临终患者开展临床性的社会工作服务,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尽力满足患者的未完成的心愿,促进自我的整合以及和家庭的融合,感受到生命的爱意与温暖。第二,开展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延伸。临终关怀服务的本质是重视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实践中发现,临终关怀服务的一大挑战是人们的生死观。我国己经入老龄化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要会持续增加,但事实上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对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因为在临终加强生命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生命教育让人们尽早思考并认识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注重自我生命价值的体现,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正确认识死亡,更加从容的应对死亡,减少生命的遗憾。因此,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仅要以专业化的团队开展临床服务,更应该走入社区开展普及性的生命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临终关怀研究
        1.2.2国内临终关怀研究
        1.2.3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1.3概念界定
        1.3.1临终关怀
        1.3.2社区临终关怀
        1.3.3生命教育
    1.4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4.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4.2分析框架
    1.5研究方法
        1.5.1资料收集方法
        1.5.2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发展与转变
    2.1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
        2.1.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1.2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需求
    2.2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的发展
        2.2.1我国的临终关怀社会政策
        2.2.2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
    2.3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与转变
        2.3.1临终关怀的服务场所由医院逐步转向社区
        2.3.2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第3章面向临终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以社区医院为载体
    3.1社区医院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3.1.1社区养老催生社区临终关怀
        3.1.2公共基础医疗体系的职责要求
    3.2以院内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2.1侧重临终关怀的社区医院
        3.2.2第三方提供的督导与补充服务
    3.3以机构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3.1侧重老年护理的社区医院
        3.3.2长期住院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4章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临终关怀服务的延伸
    4.1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关系与内涵
        4.1.1生命教育是临终关怀思想干预
        4.1.2生命教育:死亡的可习得性
    4.2社区生命教育的服务对象
        4.2.1探访癌症康复期的老人
        4.2.2社区高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4.3社区生命教育的开展方式
        4.3.1居家探访的实践方式
        4.3.2社区高龄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5章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与完善策略
    5.1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两种路径
        5.1.1发展专业化临终关怀服务
        5.1.2推广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
    5.2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
        5.2.1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未建立成形
        5.2.2专业力量不足导致参与困难
        5.2.3临终关怀服务相关者的死亡恐惧
    5.3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建议
        5.3.1搭建“医院-社区-家庭-社工”多方协助平台
        5.3.2加强生命教育,构建新的生死观
        5.3.3社会工作倡导
第6章结论与思考
    6.1研究发现
    6.2研究不足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实践论文范文三: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调研与实践

 

本文以江南传统园林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的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江南传统园林草本植物造景手法,并将造景经验应用实践。在此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梳理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栽培和发展简史,得出陆生草本植物的应用史受自然条件、朝代变迁和宗教文化等多方面影响,逐渐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审美不断从形态学提升至人文内涵,进而促生一系列草本植物精神文化并在江南传统园林内营建相关植物景观的依据。(2)根据文献的梳理,诸如《长物志》、《花镜》、《光群芳谱》等总结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常用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汇集成表。在其中选择出几种应用较多且极具人文内涵的陆生草本植物,如芍药、芭蕉、菊、凤仙花、兰花等,详细地分析了该草本植物的栽培应用历史,总结其在园林中的造景手法。(3)依据文献记载和古画诗词总结出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手法。分别为和假山置石组合、和建筑构物组合、和其他植物组合以及和园林中其他要素组合。并以江南传统园林进行案例分析,在实际景观案例中反复验证该造景手法。(4)将总结的造景手法进行实际应用,以网师园殿春簃为植物植物景观拟古对象,将昔日的芍药花圃应用在园中,结合园内假山、置石、建筑等各要素进行草本植物植物景观拟古造景。在设计中体会古人造景时的考虑和精妙设计。陆生草本植物作为江南传统园林造景要素之一,应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面对浩于烟海的古籍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远远不够,对江南各地传统园林中所存在的陆生草本植物景观调研力度不够深入,来不及调研、整理。对本课题来说还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工作。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1.3研究现状
        1.3.1古代文献
        1.3.2国内研究现状
            1.3.2.1江南陆生草本植物专著
            1.3.2.2江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研究
        1.3.3国外研究动态
        1.3.4小结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研究目的
        1.4.2选题意义
    1.5研究内容
        1.5.1对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种类进行系统梳理
        1.5.2对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实例详细调查分析
        1.5.3结合植物景观拟古项目,总结现代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的方式
    1.6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研究方法
            1.6.1.1文献归纳与资料分析
            1.6.1.2实地调研法
            1.6.1.3归纳总结法
        1.6.2技术路线
2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概况
    2.1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简史
        2.1.1先秦至汉—初现萌芽
        2.1.2魏晋南北朝—逐渐兴起
        2.1.3隋唐—一路繁花
        2.1.4宋元明清—持续发展
        2.1.5小结
    2.2影响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因素
        2.2.1自然条件因素是前提
        2.2.2经济文化因素是基础
        2.2.3宗教文化因素是内源
3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名录古籍整理及研究
    3.1古籍所见陆生草本植物专著
        3.1.1综合性专著
            3.1.1.1《长物志》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1.2《广群芳谱》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1.3《花镜》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2谱录类专著
        3.1.3古籍常见陆生草本植物重要性分析
    3.2江南传统园林重要陆生草本植物应用简史
        3.2.1芍药
            3.2.1.1芍药栽植历史概况
            3.2.1.2芍药品种
            3.2.1.3芍药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1.4芍药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2.2菊
            3.2.2.1菊栽植历史概况
            3.2.2.2菊品种
            3.2.2.3菊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2.4菊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2.3兰
            3.2.3.1兰花的栽植历史概况
            3.2.3.2兰花品种
            3.2.3.3兰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3.4兰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3小结
4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模式研究
    4.1陆生草本植物与山石地形的结合
    4.2陆生草本植物与建构筑物的结合
    4.3陆生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结合
    4.4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
    4.5小结
5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实例
    5.1拙政园
    5.2狮子林
    5.3环秀山庄
    5.4网师园
    5.5影园
    5.6小结
6陆生草本植物景观拟古设计—网师园殿春簃
    6.1项目概况及分析
        6.1.1项目简介
        6.1.2基地内部植物现状概况
        6.1.3基地变迁
        6.1.4项目愿景
    6.2拟古设计总体方案
        6.2.1设计理念
        6.2.2设计方法
        6.2.3园内总体布局
        6.2.4景观节点种植分析
            6.2.4.1庭院景观节点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2.4.2建筑景观节点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2.5乔木搭配种植分析
        6.2.6主要所用陆生草本植物种植依据
    6.3小结
7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的问题与思考
    7.1问题
        7.1.1传统园艺品种有所遗失
        7.1.2中国特色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手法消失
        7.1.3陆生草本植物审美文化断裂
        7.1.4古园保护与陆生草本植物配置风格相离
    7.2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实践论文范文四:谁的需求?——以云南南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为个案的反思

 

社会工作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强调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需求调研是了解、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服务对象需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专业方法的引导下进行需求界定。需求差异变化离不开地方性情境知识,与不同身份主体息息相关,既耍看到个体的存在,同时还要洞察微观因素背后宏观的结构性影响。在整个卫生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积极热情参与,但对家长和学校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服务成效小。从尾至头,反思关于服务需求的界定,更多的是从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去审视,忽略了服务对象和其他主体的话语及卫生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从而认为服务对象是存在卫生方面的需求。通过不同主体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得出南村的村民对于卫生的关注度低,无论是家长、学校的老师还是孩子本身,都不认为自己的卫生行为的改变是重要且必须的,相比较而言,对于生计的投入更加重要。伴随着广场舞服务的深入发展,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凸显,学习进度前后不一致、服务对象私下恶性关系的代入问题不仅影响整体的学习氛围,同时打击部分服务对象学习的自信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关于学习广场舞的闲言碎语在南村地区散播,严重影响服务对象参与的积极性,致使服务对象选择退出。为了应对服务开展中的挫折,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协商,达成行动共识。同样,城乡之间因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生存在环境下的人具有重要影响。在生活理念认知层面,专业文化与地方性知识是存在张力的,诸如简单的吃饭问题。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这是专业伦理规范中所不允许的,如果接受服务对象的邀请,那就是违背伦理规范。将此规定放置于农村场域中是否适用,有待商榷条件和情境。有时候,吃饭涉及面子、情感关系的衡量等众多指标,对于一群外地人,要想尽快的融入当地,那首先就要和当地的人建立关系,是否被邀请吃饭成为检验关系亲近的重要指标。当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和乡土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相冲突时,张力就由此产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有自身的专业文化价值。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用社会工作的行为规范、专业的服务步骤与技巧、服务价值理念采取相应的行动。服务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要求尊重、接纳、平等的态度去帮助需要支持的群体。在农村,农民受其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及接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对特殊的行动知识体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转译、消化、吸收、转化,更需要为社会工作提供一个独立自主的运作空间、然,本土知识与经验是社会工作实践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财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发展研究
        1.2.2关于地方性知识的研究
        1.2.3关于农民需求的研究
        1.2.4研究述评
    1.3理论视角
        1.3.1地方性知识
        1.3.2理论框架
        1.3.3概念界定
    1.4研究方法
        1.4.1质性研究方法
        1.4.2样本选择
        1.4.3资料收集与分析
第2章南村概览
    2.1生活现状
        2.1.1村庄简介
        2.1.2自然环境
        2.1.3烤烟经济
    2.2社区权力
        2.2.1南村村委会
        2.2.2家族式联结
        2.2.3传统化家庭
    2.3文化教育
        2.3.1饮食文化
        2.3.2风土人情
        2.3.3教育情况
    2.4小结
第3章需求一致:教育服务的吸引
    3.1家长眼中的教育
        3.1.1教育成就未来
        3.1.2家长助力教育
    3.2孩子参与的服务
        3.2.1课业辅导:查漏补缺
        3.2.2学习分享会:激发动力
        3.2.3文艺汇演:绽放光彩
    3.3社会工作者反思
        3.3.1不同主体需求表现
        3.3.2需求一致的体现
        3.3.3需求不一致讨论
    3.4小结
第4章需求冲突:卫生文化的碰撞
    4.1以社会工作者为视角的卫生现状
        4.1.1“我”眼中的社区:脏乱差
        4.1.2“我”认为的需求:卫生问题
    4.2多元主体参与服务时的互动行为
        4.2.1不同主体反馈:个人、家长和学校
        4.2.2服务成效:止于表面
    4.3关于开展卫生为主题的服务反思
        4.3.1城乡身份差异:“我”和“他”
        4.3.2需求层次差异:“低”与“高”
        4.3.3角色定位差异:“管”与“教”
    4.4小结
第5章需求协商:广场舞学习的魅力
    5.1服务对象转变:集体的力量
        5.1.1我:不会跳、不敢跳、想跳
        5.1.2我们:想试试看
    5.2服务对象参与:心动不如行动
        5.2.1学习三步曲:围观、尝试与沉迷
        5.2.2行动的阻力:学习分歧和舆论压力
        5.2.3力量的展示:舞台表演获肯定
    5.3引力和推力双重作用
        5.3.1认知行为转变
        5.3.2性别角色影响
        5.3.3传统观念挑战
    5.4小结
第6章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1.1建构性需求:话语建构与理解差异
        6.1.2结构性因素:专业文化和城乡差异
    6.2对社会工作的启发
        6.2.1增强对地方文化的敏感性
        6.2.2社会工作与地方性知识的“联合”模式
    6.3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6.3.1研究不足
        6.3.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实践论文范文五:志愿服务何以持续:过程视角下J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实践的实证研究

 

在各类相关的官方网站和层出不穷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飞速上涨的志愿者注册数量,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志愿服务的发展成就,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更是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关键。因此,在光鲜的数字背后,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则引人深思。基于这一思考,本文聚焦于上海市奉贤区J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中长期服务的老年志愿者们,从过程视角出发并在综合志愿服务过程模型和角色认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研究框架,从前期、经历、结果三个阶段去重新审视老年志愿者能够持续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志愿服务是一个动态化、可持续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前期、经历、结果三个阶段,持续志愿服务发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结果阶段,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并分别对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前期阶段中,老年志愿者在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支持下加入志愿者组织并开始参与志愿服务;经历阶段中,老年志愿者获得了正向的激励及自我反馈,增强了老年志愿者持续志愿服务的意愿;结果阶段不仅受前面两个阶段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也对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产生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2)在前期阶段,老年志愿者的参与动机、资源基础以及行动空间共同构成了其开始参加志愿服务的行动基础。其中,老年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大多是利他与利己相结合、多元共生的,参与动机预示了老年志愿者希望在此过程中获得的预期收益,是其选择加入志愿者组织的初始动力源泉。此外,社会资本作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重要的资源基础,具备丰富社会资本的老年人会更倾向于参加志愿服务。
硕士论文范文
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
        1.3.1概念界定
        1.3.2研究内容
    1.4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1.4.1理论视角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5.1研究创新
        1.5.2研究不足
第2章注册者众、持续者寡:志愿服务参与中的“持续性”困境
    2.1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2.2志愿服务缺乏持续性
    2.3J社区志愿服务概况
        2.3.1J社区基本情况
        2.3.2J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实践
第3章动机、资源与结构:结缘志愿服务的行动基础
    3.1动机:参与志愿服务的初始动力
        3.1.1利他型
        3.1.2利己型
        3.1.3混合型
    3.2资源:参与志愿服务的基础条件
        3.2.1个体的客观优势
        3.2.2亲密关系的重要支持
        3.2.3个人社会资本
    3.3结构:志愿服务的行动空间
        3.3.1政治结构因素
        3.3.2经济结构因素
        3.3.3社会文化结构因素
    3.4本章小结
第4章体验志愿服务:服务过程中的正向激励与自我反馈
    4.1动机的匹配与实现
        4.1.1动机实现:刺激持续志愿行为
        4.1.2动机未实现:发现与预期落差较大
    4.2互动中的情感体验
        4.2.1和服务对象:依赖与责任
        4.2.2和其他志愿者:互惠与归属
        4.2.3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代际互动与情感支持
    4.3角色认同的力量
        4.3.1内隐认同机制
        4.3.2外显认同机制
    4.4社区的重要支持
        4.4.1权益保障
        4.4.2培训机制
        4.4.3激励机制
    4.5本章小结
第5章非预期收获、内化习惯与自我调适:志愿服务得以延续
    5.1非预期收获:自我成长与改变
        5.1.1社会资本的积累
        5.1.2自我能力的提升
        5.1.3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5.2志愿精神与志愿习惯的协调统一
        5.2.1志愿精神内化
        5.2.2当志愿成为习惯
    5.3对于困难的自我调适
        5.3.1外界的质疑:不理会
        5.3.2他人的不配合:包容
        5.3.3身体的不适:克服
    5.4本章小结
第6章结语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2关于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