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范文在哪里找?在当今全球化浪潮驱动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社会形势,科技服务能力无疑一国一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当前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科技服务能力创新无疑是其重要的一环,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近些年,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如何协同创新资源配置发表要论述。总书记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2]。”深入贯彻和学习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共建与协同配置,加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力度,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为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篇关于科技方面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科技论文范文一:基于威客模式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从广西科技资源共享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科技资源共享与科技服务平台的特点设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其中涉及到了基于B/S架构系统建设的相关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等几个领域的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方面一是采用包括反向代理等在内的综合资源整合技术,将资源分散、功能单一的多个子系统集成整合,建成了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利用一套系统开展面向多种应用需求的科技服务,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共享。二是建立了基于威客模式的科技服务交易平台。通过将科技服务机构和科技资源集成到平台下,并将科技文献、科技咨询等9大类线上科技服务产品化,实现了科技服务产品的在线交易、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一是运用“互联网+”建立基于威客模式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平台研究将“互联网+”这种新形态导入科技服务业,基于威客模式搭建了一个集科技服务供需对接、线上交易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基于联盟建立区市县三级体系化的科技资源协同服务体系。由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科宝网企业会员和汇总技术难题需求,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搭建供需平台和组织示范应用解决技术难题等,推动服务机构的有效联动协同开展服务。三是采用服务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协同融合模式。围绕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服务需求,将服务链与企业创新链乃至整个产业链有机结合,通过科宝网汇聚区内外专家,以建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服务联盟的方式向高新园区和重点企业派驻创新方法服务专员,开展基于平台的科技创新服务,实现以新专利产出为主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的产出,促进服务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协同融合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发展动态的研究
1.2.1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动态
1.2.2国外研究情况
1.3相关技术概述
1.3.1威客模式
1.3.2B/S架构
1.3.3J2EE应用技术
1.3.4单点登录
1.3.5SpringMVC
1.4论文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平台需求分析
2.1可行性分析
2.1.1必要性分析
2.1.2技术性分析
2.1.3风险性分析
2.2平台需求概述
2.3角色分析与权限划分
2.4前台功能性需求
2.4.1信息展示
2.4.2发布需求
2.4.3竞标需求
2.4.4发布服务
2.4.5购买服务
2.4.6信息检索
2.5后台功能性需求
2.5.1公文管理
2.5.2文件柜
2.5.3站内信
2.5.4报表管理
2.5.5系统管理
2.6非功能性需求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平台系统设计
3.1平台设计目标和原则
3.1.1设计目标
3.1.2设计原则
3.2技术架构设计
3.2.1物理架构
3.2.2层次架构
3.3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3.4前台功能模块设计
3.4.1信息展示
3.4.2发布需求
3.4.3竞标需求
3.4.4发布服务
3.4.5购买服务
3.4.6信息检索
3.5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3.5.1公文管理
3.5.2文件柜
3.5.3站内信
3.5.4报表管理
3.5.5系统管理
3.6数据库设计
3.6.1数据库E-R图设计
3.6.2数据库物理表设计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4.1系统总体实现
4.2前台功能模块实现
4.2.1用户登录功能
4.2.2信息展示功能
4.2.3发布需求
4.2.4竞标需求
4.2.5发布服务
4.2.6购买服务
4.2.7信息检索
4.3后台服务管理模块实现
4.3.1公文管理
4.3.2文件柜
4.3.3站内信
4.3.4报表管理
4.3.5系统管理
4.4接口实现
4.5系统测试
4.5.1功能测试
4.5.2性能测试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范文二: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研究
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主体主要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农民等多个主体,影响其互动运行的主要机制有动力机制、协同机制、人才的培育引进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发展保障机制等。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从发起到成型,从运营到驱动,政府作为一只有形的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力量薄弱,引进企业尚处于建设的初期,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目前,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在政府的行政计划推动下,由山西农业大学的研发力量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机制。山西“农谷”科技创新城是山西“农谷”科技创新的源动力,而科创城,主要是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吸纳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双创机构,聚集国内外优秀农业人才和科技资源,为山西“农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中,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支持,面向产业需求,高校科研院以及涉农企业以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联盟、技术研发中心等协同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协同机制。山西“农谷”建设科技创新的人才集聚地在科创城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谷”建设的省级战略实施以来,山西农业大学依托科创城建设了“三院五中心”的科创平台,集聚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山西“农谷”的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按照政、校、企协同共建,整体规划,企业化运营的总体思路,建设种植业等五大类中试基地24个中试平台,将在全省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实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保障机制方面主要是构建了组织领导保障、发展政策保障、投融资渠道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目前,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协同机制有待加强、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不高、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摘要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山西“农谷”建设的提出
1.1.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山西转型综改发展战略的提出
1.1.3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研究
1.3.2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研究
1.3.3关于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研究
1.3.4关于大学科技园区运行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1.3.5研究现状述评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技术路线图
1.4.3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农业科技创新
2.1.2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2.1.3农业(大学)科技园区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三螺旋模型理论
2.2.2系统论
2.2.3科技创新理论
3.基于SWOT视角的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性条件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科教资源富集
3.1.2区位优势明显
3.1.3产业基础扎实
3.1.4农业禀赋优越
3.2劣势分析
3.2.1农业科技研发力量未能有效整合
3.2.2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3.2.3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
3.2.4管理体制不太顺畅
3.3机遇分析
3.3.1国家级战略省级战略叠加推进
3.3.2支持山西“农谷”建设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
3.3.3山西“农谷”主导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4威胁分析
3.4.1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争夺趋于激烈
3.4.2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4.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相关主体及互动机制分析
4.1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相关主体分析
4.1.1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
4.1.2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
4.1.3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
4.1.4科技中介、农户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
4.2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4.2.1动力机制分析
4.2.2协同机制分析
4.2.3激励机制分析
4.2.4成果转化机制分析
4.2.5保障机制分析
4.3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3.1农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有待加强
4.3.2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
4.3.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
4.3.4统筹推进山西“农谷”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4.3.5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不高
4.3.6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5.硅谷科技创新对山西“农谷”科技创新机制的经验借鉴
5.1硅谷开展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
5.1.1影响硅谷的大事件
5.1.2硅谷的产业转型升级
5.2硅谷科技创新的各组成要素及其互动机制分析
5.2.1影响硅谷开展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5.2.2核心要素间的互动机制
5.3硅谷的文化及其崇尚的价值理念的思考
5.3.1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5.3.2多元文化,世界情怀
5.3.3对叛逆的宽容
5.3.4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硅谷的公司文化
5.4硅谷科技创新对山西“农谷”的借鉴意义
6.优化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6.1理顺山西“农谷”的组织管理体制
6.2整合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6.3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6.4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6.5强化山西“农谷”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6.6培育独特的“农谷”文化
7.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范文三: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现状,总结得出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着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障、农业科技推广产业融合等主要问题和农村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规模效应小、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制定出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实现人才梯队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加强产业协作,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落后现状;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业科技推广有力基石;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民文化知识精准培训,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本研究主要从通江县作为贫困山区的个案代表角度出发,对县委、县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的总体决策的制定具有一的参考价值,对做好贫困山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科技资源共享建发展情况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研究综述
1.2.2国内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研究综述
1.2.3研究评述
1.3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2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基础
2.1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界定
2.2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理论
2.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2.2.2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2.2.3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2.2.4农业推广方式与策略
3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现状
3.1通江县概况
3.1.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
3.1.2气候资源
3.1.3经济区位
3.2通江县农业发展情况
3.3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3.3.1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推广队伍发展情况
3.3.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障情况
3.3.3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
3.3.4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成效
4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4.1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4.1.1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完善
4.1.2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失严重
4.1.3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障不足
4.1.4农业科技推广产学研脱节比较严重
4.2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
4.2.1农村交通不便,给科技推广带来阻碍
4.2.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技术普及缓慢
4.2.3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推广效益低
4.2.4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新技术学习缓慢
5通江县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5.1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5.2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实现人才梯队建设
5.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经费
5.4加强产业协作,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之路
5.5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落后现状
5.6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业科技推广有力基石
5.7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5.8加强农民文化知识精准培训,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6结语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范文四:基于项目周期的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研究
当今商业银行项目组成为银行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组织形式存在,本论文以绩效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并结合L银行科技项目组现实情况,找出L银行项目组中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运用项目周期理论分析体系进行逐类分析,并给出L银行项目组在各类分析指标中提升绩效管理的相应对策:在项目初期阶段,应明确项目目标与绩效考核目标,使绩效考核目标匹配项目组整体目标,通过优化项目组织结构使人力资源结构及角色达到平衡,并通过借助OBS组织分解结构使项目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在项目中期阶段,应强化沟通管理,沟通管理不仅仅适用于项目本身的业务沟通,同时也应包含绩效政策沟通,使项目组每一名成员从绩效政策处得到激励。在薪酬结构方面,本文提出应相应提高变动薪酬增加项目薪酬激励。在项目后期阶段,应强化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包含对于项目团队整体的激励和项目成员个人的激励,促使在项目后期关键阶段提升绩效。同时,该阶段应完成项目整体绩效评价,并通过优化人员管理服务于L银行的人才战略。本论文的新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组绩效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有所不同,主要是因项目存在生命周期特点而决定的。2、项目组绩效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绩效考评方式,应结合项目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进行绩效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也就是绩效管理不仅应强调结果,更应该强化过程。3、项目组绩效管理应具有大局观,结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4、项目绩效管理应以不断提升项目绩效为目的,在项目启动、计划、实施及收尾阶段进行全面提升方案设计与选择。人力资源是金融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金融企业中运用项目组织绩效管理理论及基于项目周期进行分析,能够反映项目组客观情况,有助于银行管理层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合理评价项目管理中绩效管理问题并指导得出最合理解决方案,最终促进商业银行长足有效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项目绩效管理概念
一、绩效与绩效管理概念
二、项目绩效管理概述
第二节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一、项目生命周期概念
二、银行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划分
第三章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现状
第一节L银行总体简介及项目管理模式
一、L银行基本概况
二、L银行人才科技发展战略
三、L银行科技项目组基本概况
第二节L银行科技项目组人力资源现状
一、L银行科技项目组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二、L银行科技项目组岗位角色现状分析
第三节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现状
一、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
二、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考核原则及方法
三、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现状
四、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实施控制现状
第四章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问题
一、组织结构及角色分配不均衡
二、绩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三、绩效考核指标单一缺乏整体性
四、薪酬结构与绩效考核指标缺乏匹配
五、绩效管理缺乏软件技术支撑
六、绩效管理缺乏对银行人才战略支撑
第二节L银行科技项目组绩效管理问题成因
一、缺乏项目绩效管理企业层面顶层设计
二、缺乏基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理念
第五章基于项目周期的绩效管理提升对策
第一节项目初期绩效管理提升对策
一、明确项目目标与绩效考核目标
二、优化项目组织结构提升绩效
三、理顺项目角色需求提升绩效
四、借助OBS组织分解提升绩效
第二节项目中期绩效管理提升对策
一、强化沟通管理实现绩效提升
二、严格考勤管理实现绩效提升
三、优化薪酬结构实现绩效提升
第三节项目后期绩效管理提升对策
一、强化激励措施提升团队绩效
二、完成项目整体阶段绩效评价
三、优化人员管理支撑人才战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范文五:风险管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问题研究
在考核重点上,从结果向过程转移,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将预警处置次数、处置风险性质、处置方式作为绩效参数,不仅关注管理主体所在部门是否发生廉政风险事故,更关注管理主体的风险控制成效。在指标设计中,将应用科技手段发现和消除风险因素次数、堵塞制度漏洞个数等风险控制手段的应用作为加分项目。通过给予不同手段不同的加权系数推动风险管理主体积极延伸科技手段在反腐败应用上的深度。如设定仅纠正执法错误的考评加权系数为1,那么给予不规范执法人员处理的情况加权系数为2,发现并堵塞制度漏洞的加权系数为3。将科技反腐绩效考评纳入年终考核等次评定依据,加大科技反腐工作成果在整体工作考核中的占比比例,将科技反腐的开展情况与管理者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激发管理者科技反腐的内生动力。风险管理组织部门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对风险管理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对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及指导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展示用例图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科技反腐研究
1.3.2国内科技反腐研究
1.3.3国内外研究述评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方法
1.6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研究创新
1.6.2研究不足
第2章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科技反腐中的应用
2.1风险管理理论
2.1.1风险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2.1.2风险管理理论在海关科技反腐中的运用
2.2科技反腐的内涵
2.2.1科技反腐的概念
2.2.2科技反腐运行逻辑
2.3科技反腐的基础
2.3.1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2.3.2公众民主意识增强
2.3.3政府部门积极支持
2.4科技反腐的主要类型
2.4.1政务服务型
2.4.2管理控制型
2.4.3电子监察型
2.4.4在线互动型
2.4.5专项监督型
2.5科技反腐与传统反腐手段之比较
2.5.1科技反腐与教育反腐比较
2.5.2科技反腐与制度反腐比较
第3章我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现状
3.1海关系统科技反腐的技术支撑
3.1.1信息化系统应用广泛
3.1.2业务信息化程度高
3.1.3科技覆盖面大
3.1.4形成专业化科技反腐平台
3.2海关系统反腐败科技应用情况
3.2.1在审计过程中推行科技应用思维
3.2.2通过科技渠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3.2.3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
3.2.4应用科技手段规避执法风险
3.2.5利用专业平台开展科技反腐
3.3海关系统科技反腐的基本模式
3.3.1“科技+监督”模式
3.3.2“科技+执纪”模式
3.3.3“科技+管理”模式
第4章海关系统科技反腐典型案例分析
4.1海关风险预警处置和审计监督平台(HLS2017平台)
4.1.1HLS2017平台的风险识别方法
4.1.2HLS2017平台的风险控制逻辑
4.1.3HLS2017平台的风险管理主体层次
4.1.4HLS2017平台运行成效
4.2各地海关应用HLS2017平台反腐案例
4.2.1H海关应用平台深挖内部人员违纪
4.2.2C海关运用平台取得审计专项成果
4.2.3D海关应用平台查发归类错误
4.2.4案例的启示
第5章我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我国海关系统目前科技反腐存在的问题
5.1.1科技应用广度不够
5.1.2信息数据应用深度不足
5.1.3部门信息缺乏有效整合
5.1.4反腐监督力度不够
5.2我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存在问题的原因
5.2.1科技应用的统筹层次与风险管理实际需求不匹配
5.2.2风险管理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机制欠缺
5.2.3人对科技的主观规避
5.2.4风险管理主体缺乏科技反腐的内生动力
5.2.5科技反腐绩效考评机制缺位
5.2.6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第6章海关系统有效开展科技反腐的对策措施
6.1重视海关科技反腐的顶层设计
6.1.1提高科技反腐的统筹层次
6.1.2完善科技反腐沟通机制
6.2多渠道压缩主观规避空间
6.2.1扩大科技反腐覆盖范围
6.2.2以案促管降低道德风险
6.2.3完善制度减少风险诱发机率
6.3提高风险管理主体科技应用动力
6.3.1提高领导班子思想认识
6.3.2将科技应用列入必做工作任务
6.3.3加强对科技应用情况监督
6.3.4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6.4加强海关系统科技反腐人才队伍建设
6.4.1抓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6.4.2抓好海关系统科技反腐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