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文化景观视角的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7-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旅游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构建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0年各区段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进行测评分析。最后针对长城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 绪论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遗产旅游研究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1],于2003年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人类遗产范围,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称为文化遗产[2]。世界旅游组织(WTO)将遗产旅游定义为“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国外学者通常从旅游者动机的角度来区别遗产旅游,认为它指的是旅游者关注继承的和能够反映继承的物质与现象(如历史建筑、艺术工艺、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3]。国外对遗产旅游主要从游客角度出发对遗产地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如Kempiak J等(2017)对参观遗产地前、中、后的游客体验进行调查采访,结果认为遗产游客动机以娱乐为主,视听交流、氛围、现场参与、信息和遗产保护都是参观期间最具影响力的因素[4]。Su D N等(2023)构建动机-满意度模型,认为动机对游客参与度、游客体验和遗产地形象有显著影响,进而导致遗产游客的满意度[5]。

随着遗产旅游研究的深入,美国学者针对大尺度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新兴的遗产保护理念,即遗产区域。该理念重视人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通过对区域内的地方历史文化、自然和游憩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保护、经济发展、重建区域身份、提供游憩机会等多重目标[6]。使得遗产的保护利用理念由单个遗产的保护利用,转变为包括遗产自身、遗产地内自然和文化资源和所处环境在内的整体性保护利用。国外的遗产区域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两种。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3 长城空间分布及沿线经济发展水平

3.1 长城修筑历程

我国长城跨越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长期以来作为抵御外敌、保卫领土的巨型军事防御建筑体系,是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的修筑历经春秋战国、秦、汉至明等多个朝代,其中秦、汉和明代修筑规模较大,长度超过1万里。长城构筑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起到领土防御的作用,开始以土石或夯土等材料构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实现长治久安,利用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加以修缮、连缀和增扩,修筑了临洮至辽东的第一条万里长城。到了汉朝,为进一步加强防御,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筑,使长城向西延伸到新疆,同时在阴山以北增修了平行的外长城,把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有机的构成一个防御工程体系。汉后,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北魏、东魏、北齐等修筑过长城,少数民族开始修筑长城。之后,隋朝小规模修筑长城7次,唐朝利用了烽燧等通信设施,宋、辽、金、夏、元都有小规模的长城修筑。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5 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 长城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构成

5.1.1 长城文化景观构成长城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是“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纽带。长城沿线区域内各类形态相近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呈现出各种类型的长城文化景观风貌,主要包括长城遗产文化景观、长城红色文化景观、长城特色产业文化景观、长城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四种。各区段长城文化景观是长城各区段所独有的,代表各区段长城沿线的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人类生产生活文明等各种文化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和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长城文化景观具备很强的核心吸引力,各类长城文化景观依靠自身特质能够吸引具备旅游意愿的潜在游客。例如,长城遗产文化景观能够吸引游客想要前往长城及周边地区,并体验和感受长城遗产、区域内文物遗产和民俗风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长城红色文化景观能够吸引想亲身体验长城沿线地区在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弘扬和传承长城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潜在游客;长城特色产业文化景观能够吸引在新时代产业融和发展的背景下,想深度体验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学习领悟相关产业文化内涵的潜在游客;长城自然生态文化景观能够吸引想要前往山地、草原、森林、湖泊等体验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在游客。

7 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7.1 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高长城文化景观保护水平

加强长城文化景观保护是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各省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外部环境,加强各区段长城文化景观保护。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长城文化景观保护措施,加强长城文化景观及周边自然环境保护,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同时需要政府提供数字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机遇。通过加强长城文化景观保护,提升各区段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推动长城文化旅游绿色可持续发展。

7.1.1 数字技术赋能长城遗产文化景观保护

(1)数字技术赋能长城遗产保护

明代长城有秦皇岛山海关段、明长城虎山段、明长城八达岭段等80段/处(含5处交界)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要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加强对长城遗产的保护。第一,技术监测协助人工监测。对长城进行人工巡查、测绘分析等传统人工检测的基础上,建立长城遗产智能监测中心,合理布控区域监测设备,充分利用数字语音、全景影像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长城遗产本体的实时监控保护;第二,应用高科技长城修护技术。遵循最低程度干预原则,尽量保持长城遗产本体原状,保护长城遗产文化景观原真性,利用高科技技术完成日常养护、加固修缮等修护任务。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明长城沿线1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区段长城文化景观的构成和旅游景区转化程度。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基于文化景观视角分析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构建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0年各区段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进行测评分析。最后针对长城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明长城分布于10个省(区、市),各区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景观资源禀赋具有差异性,长城文化旅游发展不均衡。通过分析各区段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针对性提出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对策,能为长城遗产地的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提供参考,从而带动长城沿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长城文化景观构成多样,旅游景区转化水平不高。长城沿线各区段长城文化景观类型多样,包括长城遗产文化景观、长城红色文化景观、长城特色产业文化景观和长城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各区段长城文化景观赋存及类型构成存在差异。旅游景区转化已初步形成,但高资质旅游景区转化率较低,应加强对长城文化景观的旅游化利用。

3.构建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建立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结合长城文化旅游特点,以长城文化景观为核心,提出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形成机制。长城文化景观是长城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同时需要通过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需求和外部环境多方共同参与,加强长城文化景观的旅游产品转化,实现向产业优势的转变。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影响因素包括长城文化景观、旅游企业、旅游交通、旅游市场和外部环境。选取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指标建立了长城文化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16个细分准则层和34个指标。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