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哪里有?本研究探究古城旅游空间生产背后各利益主体相互作用及诉求有利于厘清空间生产背后的博弈机制,为空间生产优化提供依据。在古城旅游空间生产中,利益主体主要有原住民、游客、旅游开发企业和当地政府,通过剖析空间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利益主体的诉求发现崖州古城旅游空间正义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使资源及旅游开发成果能被多数人享用。
第 1 章 绪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三亚市崖州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乡规划学、社会心理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对崖州古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变迁进行新的解读,重点分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古城多元空间主体的诉求、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古城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重构,即空间生产的机制。通过当前同类型研究框架“资本、权力与阶层之间博弈”[5]研究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的主导力量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异化呈现,了解崖州古城空间演变背后的动力机制与行动逻辑,从而优化崖州古城空间再生产,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统筹三亚市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崖州区后续崛起
近年来,三亚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有效推动三亚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有效改善的主导力量。而作为三亚文脉发源地的崖州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区旅游发展水平与三亚市旅游发展平均水平尚有差距。针对这一差距,亟需充分发掘和利用崖州历史遗迹,打造最具“崖州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园来填补三亚本土文化旅游业态空缺,而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厘清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的历史脉络,探寻空间优化机制对统筹崖州区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崖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统筹三亚市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崖州区后续崛起的需要。
(2)打造“科技”“文化”双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崖州古城 2000 多年的文化遗存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具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是打造海南名片的重要载体。随着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及中央 12 号文件的颁布,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应运而生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平台,担负着三亚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使命,是未来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建设领域高地;而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则需要深挖海南本土文化——“天涯文化”精髓。同步推动崖州湾科技城产业发展与崖州古城旅游开发,是实现西部“科技+文化”双翼齐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第 3 章 崖州区旅游开发的政策背景演变分析
3.1 旅游政策及区域规划选取范围
本研究中涉及的旅游政策、规划是从 200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由各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等行业规范性文件中选取的,通过梳理与崖州发展相符的规划政策等相关内容,结合崖州区丰富的历史人文及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在空间生产研究中找准崖州区的旅游定位及发展方向。
国家、省部级的旅游政策以宏观指导为主,较少涉及到崖州片区,通过选取 8 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梳理与崖州相关的篇章内容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级政府对崖州区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特别是 2018 年《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对崖州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相比之前的宏观政策有一定篇幅将崖州作为具体实施区域进行指导(表3.1)。
第 5 章 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过程分析
5.1 实地调研过程与研究资料获取
本研究调研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3 月底,笔者利用在崖州区工作的便利,周末、工作日午休及晚上多次深入古城片区街巷实地调研,详细获取街区发展与演变现状一手资料,同时采取半结构访谈方式访谈各类人员 30 余人,访谈对象涉及研究范围内的当地居民(含村、居委会管理人员和本地商户)、三亚市、崖州区规划行政主管和旅游行政主管等相关部门管理者、旅游开发企业及少量游客等,获取访谈整理原始资料 3 万余字。根据不同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问题涉及研究区域规划演变、政府政策与开发保护轨迹、企业投资关注、古城旅游空间存在问题、居民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历史、未来的见闻与感受期许等,此外,还广泛收集崖州地方发展资料、规划文本、政府文件和街区老旧照片等文献和基础资料。人员访谈资料经整理筛选确定访谈对象中选取 18 人访谈信息引入本研究。访谈人员使用编码如下:FT-JM 代表本地居民(含村、居委会管理人员),FT-ZF 代表规划行政主管、旅游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的管理者,FT-KF 代表旅游开发企业,FT-YK 代表游客。上述被深度访谈对象有着不同的职业、年龄、民族、居住地与文化程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5.2 空间的实践
“空间的实践”属于可感知的物理维度,指空间的“控制者” 有意识的设计改造空间的过程,对应着实践活动后呈现的物质空间,可以理解为空间的“控制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空间采取一系列有意义、有计划的行为,通过对空间的实践进行预判,确定长期或短期目标以及采取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占领和支配空间的过程[72]。
空间的“控制者”是空间话语权的持有者,可以是当地政府、当地社区的居民、旅游者和开发企业等。本研究中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的实践是指崖州古城的旅游空间“控制者”通过自身有意识的行动,在其改造物质空间的过程中适当运用特定文化符号赋予物质空间新的旅游意义或文化价值。
崖州古城 1950 年-2021 年之间的空间生产实践主要依托城市化发展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及开发来完成的。如果把 1950 年-2021 年之间崖州古城文化空间变迁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生产“过程”,空间生产的空间实践主体及行为主体主要是民众+政府和资本,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分析如下。
第 7 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有效论证了崖州古城旅游开发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新机遇下,崖州古城旅游开发有利于统筹三亚市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崖州区后续崛起,打造“科技”“文化”双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有利于塑造三亚城市文化之魂,提升旅游文化品牌竞争力。具备探索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是打造海南名片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近十几年国家、部委、省市以及崖州区相关旅游规划及政策,从政策演变的过程分析崖州区旅游态势发展,结合三亚市建设历程发现崖州古城的旅游开发价值逐渐显现,研究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对于促进旅游开发活动有较大促进作用,意义深远。
7.1.2 科学分析了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过程
本研究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空间生产和旅游空间生产的理论及案例特别是空间生产在古镇型文化空间的应用背景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崖州古城发展历程,从空间的实践(物质空间)、空间的表征(精神空间)及表征的空间(社会空间)三方面分析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生产,崖州古城旅游空间的实践是在当地政府、居民等社会群体对空间利益的诉求上角逐博弈的结果。崖州古城至今尚未引进旅游开发企业,旅游开发及业态导入尚处于起步阶段,古城旅游空间实践经历了“1950 年——2011 年,自由无管控阶段”;“2011 年——2018 年,政府搭台,居民看戏阶段”;“2018 年至今,政府组织、企业介入、居民参与阶段”的发展历程。其“空间的实践”是在民众参与+政府规划共同实施的对古城文化空间进行改造或修复使其具备旅游功能的行为;“空间的表征”是本地政府通过第三方咨询机构以“构想”的图纸等符号语言体现自身意图和话语权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建设活动的管控和约束;“表征的空间”体现在原住民的生活生产空间逐步转变为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混杂的生活生产空间的社会化转变,“生活”在空间中的活动主体通过对空间表征形式给予认同或抵抗。“空间的表征”与“表征的空间”两者相互对立又通过“空间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