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四川省合江县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思考[旅游管理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5
  • 论文字数:28825
  • 论文编号:el2021082213505823062
  • 日期:2021-08-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通过“知网 CNKI”数据库中“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起步要比国外更晚。但随着对于二者融合度、融合模式、融合依据、融合效应的研究不断丰富,该研究的外延得以扩大,纵向更加深入。但大多数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都指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融合的研究,目前针对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合江县的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基本没有。

1  绪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1 文化资源研究现状
程恩富(1994)提出文化资源的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分为自然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另一种是分为物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并指出文化资源的所有类型的资源是来自文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或文化活动[7]。李东红、杨利美(2004)指出,物资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遗产,它们共同构成文化资源,其使用需要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因此,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果要使用文化资源,就必须付费,这样才能保证其可以持续利用[8]。吴圣刚(2005)从“精神”这一层面和角度指出,在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精神要素中,文化资源是其中一种,包含了文化的精神产品和现象,具有长久性、传承性、无形性、稳定性等特征[9]。
1.3.1.2 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厉无畏(2002)认为,产业融合的三大动力分别是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管制放松,其中主导力量是高新技术,融合结果一般认定为有新的产业出现或新的增长点开始形成[10]。张海燕、王忠云(2010)构建了产业间互动融合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界限,提出体制和观念的整合、资源整合等引领市场的发展建议,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方面对产业融合的过程给予明确界定[11]。朱佳(2012)以文化为切入口,阐述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恰好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所导致的[12]。胡小海(2012)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产业空间整合三方面提出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模式[13]。邓莹璐(2014)提出,产业融合内在动因是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间存在融合度、企业对于经济效应的需求,外在动因有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等,以此为主要观点阐释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14]。李园(2018)指出两产业的融合策略是以资源融合为基础,以技术融合为手段,以功能融合为主体,而市场融合就是最终的结果,并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机制[15]。马勇,童昀(2019)从场域视角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指出文化场域是文旅融合的空间载体,旅游空间实践参与文化场域共创,场域管理能实现文旅融合价值提升[16]。马波,张越(2020)提出实体文化-有机文化轴系和旅游产业-旅游事业轴系,系统呈现文旅融合的总体样貌、阶段性特征和转化进程[17]。
目录
目录
目录
...........................

3  合江县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3.1 合江县文化资源现状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幅员面积2414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道),至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95564人。其中,城镇人口224703人,农村人口670861人。合江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荔枝栽种为主线,以农事、果艺、文学、民歌、书画、雕刻、节会、饮食、礼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交融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将文化资源要求 31 个省、市、自治区在文化资源普查中按照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乐器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 6 类进行调查统计。根据 2020 年合江县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合江县共查出古籍、美术馆藏品、传统器乐乐种、地方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六大类文化资源点共 6513 个。其中古籍为 1 种 4282 册;美术馆藏品为 27 件;传统器乐乐种 3 项;地方戏曲剧种 3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88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级 9 项,市(州)级 27 项,县(市)级 61 项,未定级 27 项。可移动文物 793 件,其中一级文物 46 件(套),二级文物 67 件(套),三级文物 149 件(套),一般文物 427 件(套),未定级文物 104 件(套);在作为可旅游利用化水平较高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查出点位 1317 处,其中 6 处被定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处被定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 处被定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1 处被定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胡小海和黄震方(2017)认为,“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文化资源优势不仅在于数量众多,而且还是数量、类型、等级、组合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文化资源数量多,仅能说明可供开发的潜力大,而等级和类型的指标高低,才会决定文化资源的市场吸引力”[45]。
........................

5  合江县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5.1 做好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利用,实现资源融合
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提倡“保护性开发”模式,注重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尧坝古镇、福宝古镇、先市古镇、白沙古镇、白鹿古镇、神臂城遗址、转龙坝菜河园、周祠、石顶山起义旧址等文物保护。“保护性开发”模式注重对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开发的过程和结果都强调资源的原生状态。这样的开发方式,主要是依靠资源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吸引旅游者。文化资源,尤其是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在旅游化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有效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寻求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利用科学的开发方式更好地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在产品开发前期,首先对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进行专业和科学的评价,根据现状和评价制定专门保护方案,对破损文化资源进行修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适当限制旅游设施过多建设,以保护文化资源原真性;在产品运营过程中,对游客数量进行管控,传递文化资源保护理念,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文化资源的破坏,同时将旅游产品开发取得的经济收益的其中一部分用于“反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在文化资源的传承方面,做好传统技艺、风情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引进文创企业开发旅游商品,将合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元素融入旅游商品设计理念,针对不同游客需求推出相应合江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产业发展规模,让游客离开合江时心中有景,口有余香,囊中携物,根植“合江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扶持指导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著名商标、非遗传承等生产企业加强文化元素植入,突出地方特色,开发一批传播性、实用性、收藏性都较好的优秀旅游商品。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尤其福宝贯打唢呐、高腔山歌等面临传承断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鼓励民间艺人、文化旅游企业传承,通过景区驻场演出、专题展演等方式弘扬合江本土文化。注重“非遗”旅游开发的“三结合”,结合对象为“非遗传承人、所在社区、旅游目的地”;从消费者的显性与潜在需求出发,实现规划、经营管理、政府职能的又一“三结合”,共同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资源。
表 12 合江县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建议表
表 12 合江县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建议表 
.......................

6  结论与展望

6.2 展望
由于“文化资源”“旅游产业”范围宽泛,在实证研究中没有有效地全面归纳整理,对融合现状、存在问题、融合策略分析的全局性方便把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深理论修养,完善研究方法,努力弥补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