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满足,同样也是精神上的充实。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的富足,传统意义上的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注重更高层次生活的满足,追求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幸福感”一词,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是由于 2006 年国家开始将居民的幸福感纳入国民统计之中,由此,特别是专家学者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幸福感的研究上。当前,大部分人面对生活产生的巨大压力,为了缓解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旅游便是不错的选择方式之一,通过旅游实现精神完全地放松,让人心情愉快,当然这也是在基本的生活问题解决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方式[1]。
此外,旅游活动开展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高度关注,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主观幸福感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当代居民,也关系到后代居民。然而,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在创造经济收益、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有可能在不断改变甚至恶化旅游目的地本身所固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这将势必会给目的地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程度,造成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不适。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是否真正过得幸福,对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在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热潮当中,大部分是针对旅游目的地游客的研究,对于当地的居民研究的甚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社会福祉以及旅游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营造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旅游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例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探讨,这是由于武陵源作为山地型国家自然遗产地源起的典型案例,在旅游开发及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居民切实地感受到了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利益,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同时也实现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首先,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2],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建设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3],应特别注意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前提下,让旅游目的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收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次,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找出其中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目的性的对问题做出反馈,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发展。
最后,通过理论指标假设和模型的构建,对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调研的数据分析,探析武陵源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得出结果。武陵源作为国家首批的 5A 级旅游景区,探究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借鉴其中优秀的管理经验,可为帮助其他目的地居民脱贫致富提升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中主观幸福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旅游者身上,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立足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实践探索,不单关注旅游的经济价值,更关注旅游的民生价值,试图以当地居民的视角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扩展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群体范围,同时也是对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较少现状的补充。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大多数论文只是运用幸福感量表对其定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是在定性的基础上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得到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客观结果,对其他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同样具有适用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是我们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从整体来看,各位学者对幸福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随后提出的社会幸福感。大多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幸福定义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 PWB),则从社会学角度看主要把幸福定义为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4]。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向上。因此,接下来在对幸福感的研究就指的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Wilson(1967)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的著作中,他是对幸福感研究的关键人物,他首次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5]。
一、研究目的
首先,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2],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建设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3],应特别注意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前提下,让旅游目的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收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入了解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次,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找出其中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目的性的对问题做出反馈,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发展。
最后,通过理论指标假设和模型的构建,对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调研的数据分析,探析武陵源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得出结果。武陵源作为国家首批的 5A 级旅游景区,探究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借鉴其中优秀的管理经验,可为帮助其他目的地居民脱贫致富提升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中主观幸福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旅游者身上,对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立足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实践探索,不单关注旅游的经济价值,更关注旅游的民生价值,试图以当地居民的视角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扩展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群体范围,同时也是对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较少现状的补充。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大多数论文只是运用幸福感量表对其定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是在定性的基础上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得到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客观结果,对其他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同样具有适用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是我们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从整体来看,各位学者对幸福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随后提出的社会幸福感。大多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幸福定义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 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 PWB),则从社会学角度看主要把幸福定义为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4]。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向上。因此,接下来在对幸福感的研究就指的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早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Wilson(1967)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的著作中,他是对幸福感研究的关键人物,他首次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5]。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解释最深得人心的是 Denier(1984)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可以从观念上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对生活是否达到满意的态度,以此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好坏,且受到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理互相作用的复杂状态[6]。这个观点包含了主观幸福感所呈现的特性,即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7]。主观性主要是指对幸福感的评价标准不是他人所制定的,而是根据自己在某个情境中的个人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评价结果是具有主观性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主观幸福感这一情感的波动并不是很剧烈,而是一直处在平稳的状态之中。整体性是指对主观幸福感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总体上的评判,而不是对单独某个领域的感受,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
..........................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一、旅游目的地主观幸福感研究群体
当前,学者们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一个逐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研究的历程并不是很长,2000 年开始把主观幸福感带进旅游的研究当中,并分为三个研究的群体分别是游客、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当中,大部分是对旅游本身中产生的幸福感进行的探究,比如旅游旺季时人数的爆满,游客在游玩时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反而,在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的幸福指数却并不一定高,因此侧重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为主体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状况上看只是零零散散,没有呈现完整性。
一、旅游目的地主观幸福感研究群体
当前,学者们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一个逐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研究的历程并不是很长,2000 年开始把主观幸福感带进旅游的研究当中,并分为三个研究的群体分别是游客、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当中,大部分是对旅游本身中产生的幸福感进行的探究,比如旅游旺季时人数的爆满,游客在游玩时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反而,在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的幸福指数却并不一定高,因此侧重对旅游目的地居民为主体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状况上看只是零零散散,没有呈现完整性。
以“旅游”、“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Tourism”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期刊、著作、学术论文等,总结出:
以主观幸福感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在逐渐增多,但是目前还没有进入研究的火热时期。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其幸福感的研究几十篇左右,最主要的研究者是高园、景秀艳、徐秀美。通过文献的整理,发现学术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开始,特别是以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需要不断重视对其的研究,逐渐形成属于旅游目的地居民这一主体的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调查研究,从而实现旅游业的长久发展,并且对政府部门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以主观幸福感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在逐渐增多,但是目前还没有进入研究的火热时期。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其幸福感的研究几十篇左右,最主要的研究者是高园、景秀艳、徐秀美。通过文献的整理,发现学术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步开始,特别是以旅游目的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需要不断重视对其的研究,逐渐形成属于旅游目的地居民这一主体的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调查研究,从而实现旅游业的长久发展,并且对政府部门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第一节 指标体系理论基础......................................... 15
一、居民对旅游经济正面影响感知................................... 15
二、居民对旅游经济负面影响感知..................................... 15
第四章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9
第一节 案例地概况....................................... 19
一、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概况............................... 19
二、调研村庄概况.......................................... 19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39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对策......................... 39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42
第四章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p#分页标题#e#
第一节 案例地概况
一、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概况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位于湘西北部,属武陵山区腹地,西南是永定区,西北部是桑植县,东部是慈利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 13.4 摄氏度,冬无酷暑,夏无严寒,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武陵源区的面积可达 397 平方千米,其中主要地域面积为 217.2 平方千米。现辖四个区县,武陵源区共有索溪峪镇、天子山镇、中湖乡、协合乡四个区县,村居为 42 个,村民小组为 384 个。其居住着以土家族为主,也有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分布。
二、调研村庄概况
天子山镇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北部,与张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交臂为邻。总面积为 56 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泗南峪。辖黄河、向家台 2 村委会及泗南峪、向家坪、天子山 3 个居委会,人口 4100 人,以土家族、白族少数民族为多。交通便捷畅通,与张家界市区的距离为 55 公里,桑植县城的距离为 25 公里。
天子山镇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梨、桃、猕 猴桃、板栗等干、鲜果渐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境内有贺龙铜像,名胜古迹有向王天子庙。境内系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风光独特,而且每个季节的美都不尽相同。因而便有了“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等诗句的称赞。1989 年武陵源区建立以来,天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对策
一、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